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922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主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县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

1.1.2项目主办单位:

****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1.1.3项目负责人:

****

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项目主办部门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于2006年2月经县委批准成立,管委会内设机构:

管委会办公室、规划建设局、财政审计局、招商局、经济发展局。

同时将要求土地、公安、税务等部门设立派出机构以及建立完善的支撑服务体系,设立银行、邮政、电讯、学校等社会服务体系。

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管辖区内的城乡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具体办理日常事务。

1.3项目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颁发);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6、****省地方标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T547-2005;

7、《****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8、《****县城南新区及东部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9、《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T547-2005)(2005年11月14日分布并实施);

10、****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

11、****县建设事业“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

12、已获批准的城市建设各专项规划;

13、规划区内及周边已获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14、《****市统计年鉴-2008年》;

1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6、国家、****省及****县规划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管理办法、相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1.5编制原则

1、结合各地段的自然环境及现状特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整体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确定建设开发目标;

2、坚持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的建区原则,博采全国开发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各功能区界线分明,为吸引企业入区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合理确定工程方案,在工程方案的选择与设计中尽量考虑节能、节源;

4、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县基础设施,积极加大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做到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5、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定向开发与超前开发并举,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同步建设,规划建设完善的现代化通信、供电、供水、雨污分流、消防、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6、合理利用水资源,结合地形和环境条件,统一规划供水和排水系统,合理安排各区块的用水,避免管网的重复建设。

1.4项目概况

1.4.1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项目工程内容包括:

新城路工程(东三环路—东光路)、东三环工程(蒙蚌路—新城路)、双锏路工程(东三环路—开发区东界路)、庄子大道南段工程(五里杨路—双锏路)4条道路及附属工程,以及园区配套综合服务楼。

道路及附属工程建设内容包括:

道路、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线、供电线网、电信邮政线网、道路绿化、环卫工程、照明、路面小品等。

工程道路铺设全长3630米,配套建设给水管3630米,雨水管1500米、污水管1500米,以及通信管线1500米、电力管线1000米、路灯246个、道路绿化10.989万平方米等工程。

同时纳入项目规划的还有燃气管线1500米,园区配套综合服务楼5600平方米。

1.4.2项目实施进程

项目各路段工程采用平行作业施工,计划于2009年12月底竣工。

1.4.3项目投资总额和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5728万元(燃气管线由****天然气公司单独出资实施,电力网线****供电局出资实施,通信管线由****县电信局出资实施,均不计入项目投资),计划申请开行贷款3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2728万元。

1.4.4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年经营收入

万元

822

经营期平均值

2

年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390.91

经营期平均值

3

年利润总额

万元

385.16

经营期平均值

4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8.59

5

投资回收期

7.00

含建设期2年

6

财务净现值(Ic=10%)

万元

1558.44

7

投资利润率

%

37.48

8

贷款偿还期

5.44

含建设期1年

1.4.5项目评价结论

1、完善公路网结构,提高路网服务水平

道路交通建设,既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更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备条件。

项目的实施完善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交通路网结构,改善了丁字路、断头路多、设施差与交通繁忙相冲突的现状,提升了开发区区道路的通达性,并提高了****整体的城市形象,使开发区内外交通方便快捷。

2、改善环境,社会效益突出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城区面貌,改善旅游环境和居住条件,改善交通不便的状况,凸显****历史文化名城新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县及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防治规划及相关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3、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项目的建设必将有力地促进城镇之间的商品流通。

市政交通的改善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便捷、快速的运输条件,加快了物资流通速度,同时给排水、电力、电信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发区内居民提供了生活、生产动力,此举必将加快开发区社会发展的步伐,为经济建设提供助力。

1.4.6问题与建议

1、存在问题

****县经济开发区道路及园区配套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较大,与之相对应的是本地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在项目资金来源上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所选路段较为平坦,坡降较小,但不排除存在部分特殊地段。

2、建议

建议一、加强落实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成果。

对开发区道路的建设改造应当首先搞好规划和设计,提出超前性、科学性且符合开发区发展的好方案,避免建设、改造中的短期性和盲目性,通过建设、改造,使开发区建设起四通八达的平面主体交通网络,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建议二、切实强化对开发区现有道路延伸、拓宽和整治。

使其向新城区及城区周围形成自然延伸,向外环形成辐射的道路交通格局。

建议三、对道路两旁的建筑物,构筑物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建筑物、构筑物不但要离开道路红线,而且要预留充足的经营、活动场地和空间,真正达到既有利于车辆、行人的通行,又有利于商务经营等活动开展的目的,对于道路两旁建筑物、店铺侵占道路妨碍交通的情况要进行彻底整治。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县社会发展概况

****县隶属于****市,位于****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部,背靠淮北平原,自然资源丰富,是****省西北部的商业贸易重镇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同时,****历史悠久,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的故乡,名胜众多,文化底蕴丰厚。

****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优质烟、优质茧生产基地和国家定点鲜活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之一。

是我国的养牛大县,也是我国黄牛秸秆养殖第一大县,黄牛年存栏量60万头,出栏25万头左右。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甘薯、花生、芝麻、棉花等。

****工业基础较好,主要工业有汽车制造、卷烟、建材、酿造、造纸、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

2007年全县84家民营科技机构,从业人员1000多人,技工贸收入4000多万元。

高等院校一所,在校师生3500余人;有中小学554所,在校学生27万人,教师11524人,全县现有乡镇以上医疗机构32个,床位总数1375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53名。

****县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GDP)7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14.0%。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7.1:

25.4:

37.5,与上年相比二、三产业比重均有所提高。

人均生产总值6066元,比上年增加432元。

2.1.2开发区发展概况

为谋求****经济在皖北地区的率先崛起,****县委、县政府实施“一招三化”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敏锐的意识到:

要想引得金凤来,就要植好梧桐树。

为此,2006年2月他们按照“产业聚集、企业集群、突出特色”的要求,高标准规划了总面积3.3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并专门成立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明确一名副县长兼任管委会主任,并采取公开考试择优选拔的办法,为管委会充实了工作力量。

****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创造性地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手段,筹措建设资金6000万元,确保了开发区内的基础建设。

开发区管委会立足于“规范管理、文明服务,促项目进园落地”的服务宗旨,解放思想,革新工作理念,建立并完善了《****县经济开发区投资优惠待遇》、《****县经济开发区入园项目运作流程及要求》、《****县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等工作章程,积极为企业顺利进园实行全程帮办服务,把方便送给企业,加快了项目进园与落地项目建设步伐。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开发区城市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已建成区约2平方公里,开发区内的产业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深加工、服装加工等支柱产业。

开发区政策优惠,服务配套,管理体制先进,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道路宽阔,绿化、小品精致宜人,已成为****县的一个新亮点,是****县经济崛起的龙头,商家投资兴业的宝地。

2.2.1区位条件

开发区地处****城区东南,其西、北面为****主城区,东、南两面为大片空地。

开发区内及周边有一些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如307省道、阜蚌路。

由于以上条件的存在,整个区域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开发区建设发展。

2.2.2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本地区地处北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季风明显,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主要气候特征如下:

年平均气温14.8℃

极端最高气温38.2℃

极端最低气温-12.2℃

年平均气压1012.5hPa

年平均降雨量823.3mm

年最大降雨量1444.5mm

无霜期212天

最大冰冻深度45cm

降雨量年际与年内分配不均匀,年内6、7、8三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2%。

全年平均风速为2.82m/s,最大风速18m/s,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次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春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主导风向为东风。

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次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秋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次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2、地质地貌

规划区用地位于城市东南部,区域内地形高程在21-29.5米之间,地形平坦,地形坡度都小于10%,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本区地貌单元为典型平原地貌,地基承载力大于170kn/M2。

国家地震局划定****县的地震基本裂度为6度,工程抗震设计为6度设防。

规划区范围内无大型河流沟塘,有几条小型沟渠与涡河贯通,可以作为蓄水作用,由泵站将用地内的无污染蓄水排入涡河,工业废水及民用废水经北部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

3、地表水状况

****县地处华北大平原南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热、水、土地及动、植物资源丰富。

****县境内有北淝河、涡河、芡河,茨淮新河四条西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