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温箱式电阻炉设计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8953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温箱式电阻炉设计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温箱式电阻炉设计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温箱式电阻炉设计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温箱式电阻炉设计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温箱式电阻炉设计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温箱式电阻炉设计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

《中温箱式电阻炉设计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温箱式电阻炉设计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温箱式电阻炉设计说明Word文件下载.docx

(3)炉膛有效宽度:

B效=

(1/2

~2/3)F效

5

0.75=0.541=541mm

取B效=550mm

(4)根据参考文献【1】表2-2选择标准尺寸为1390×

550×

L效

45/12mm的炉底板,炉底板材料为Cr-Mn-N

=1390mm

故L效=1390-100=1290mm,B效=550mm

B效=550mm

2、炉膛内腔砌墙尺寸取直行砖

炉膛宽度:

B砌=B效+2×

(0.1~0.15)

B砌=5.5+2×

0.15=580mm

取B砌

=120

×

8+40

9=1320mm

炉膛长度:

B

=1320mm

L砌=L效+0.1=1.8+0.1=1900mm

取L砌

=51

L

36+200=2036mm

炉膛内高度:

=2036mm

H砌=(0.5~0.9)B砌

H砌=0.7×

1320=854mm

取H砌=67×

12+35+37=876mm

选择12层

四、炉体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一)、选择炉衬材料部分H砌=876mm炉体包括炉壁、炉底、炉底、炉门、炉壳架几部分。

炉体n=12层

通常用耐火层和保温层构成,尺寸与炉膛砌筑尺寸有关。

设计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确定砌体的厚度尺寸要满足强度要求,并应与耐火砖、隔热保温砖的尺寸相吻合;

(2)为了减少热损失和缩短升温时间,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轻质耐火材料;

(3)要保证炉壳表面温升小于

50℃,否则会增大热损失,使环境温

度升高,导致劳动条件恶化。

(二)、炉体结构设计和尺寸

本炉设计为三层炉壁(如右图所

示)

内层选用RNG-0.6型轻质粘土砖,

其厚度S1=115mm;

中间层选用密度为120kg/m3硅酸铝耐火纤维,其厚度为

S2=40mm;

最外层选用B级硅藻土砖为骨架,膨胀蛭石粉进行填充。

查文献【2】表1-5、1-9知:

RNG-0.6型轻质粘土砖:

密度ρ=800【kg/m3】

1

热导率λ1=0.165+0.194×

10-3t均【w/(m·

℃)】

比热容C1=0.836+0.263×

10-3t均【KJ/(kg·

硅酸铝纤维:

密度ρ2=120【kg/m3】

热导率λ2=0.032+0.21﹙10-3t均﹚2【w/(m·

比热容C2=1.1【KJ/(kg·

膨胀蛭石粉:

密度ρ3=250【kg/m3】

热导率λ=0.077+0.25×

10-3t均【w/(m·

3

比热容C3=0.6573【KJ/(kg·

∴λ01=0.294,b1=0.21×

10-3;

λ03=0.077,b3=0.25×

10-3

当t4=60℃时,由文献【2】表2-12查得α∑=12.17【W/(㎡·

℃)】∴q=12.17×

(60-20)=486.8(W/㎡)

将上述各数据代入公式得:

01t1qs1

t2

01

2b10.5b1t1

b1

0.21103

0.165

0.19410

0.5

0.165950

486.8

0.115

950

=779(℃)

S1=115mm

为了计算

2的值,先假设t3=661℃,由此得硅酸铝纤维的

S2=40mm

平均热导率的近似值

S3=230mm

661

779

t1=950℃

2=0.032

=0.178【w/(m·

0.21

10

t2=779℃

qs2

0.04

∴t3'

=t2

690℃

t3=661℃

0.178

t3'

t3

100%

690

0.43%

5%

t4=60℃

因为

100%

故合理。

由s3

t403

0.5b3t3t4

可得保温层的厚度:

q

s3

60

0.077

0.25

220.9mm

取230mm

(三)、炉顶的设计

炉顶的结构有平顶、拱顶和悬顶三种。

炉膛宽度小于400到

600mm的小型炉子,如振底式炉、输送带式炉常常采用平顶。

当炉膛宽度为600到3000mm时,可采用拱顶,拱角可用60°

和90°

,其中使用最多的是60°

采用拱顶,

因为炉膛宽度为1320mm,故采用拱顶,拱角为60°

的标准拱角60°

的标

拱顶。

拱顶是炉子最容易损坏的部位,受热时耐火砖发生膨准拱顶

胀,造成砌筑拱顶时,为了减少拱顶向两侧的压力,应采用轻

质的楔形砖和标准直角砖混合砌筑。

故选用厚楔形砖T-37,供

脚砖采用TJ-91。

(四)、炉底的设计

炉底采用一层113mm硅藻土砖填充蛭石粉,再平铺一层

67mm的QN-0.6轻质粘土砖,一层67mm的B级硅藻土砖,最

上层采用230mm的重质高铝砖和8块加热元件搁砖支持炉底

板,炉底板采用Cr-Mn-N耐热钢,厚度为12mm。

(五)、炉门框的设计

炉门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工件的大小,要保证工件装、出炉

操作方便,使工件装、出炉时不至于碰撞电热体并应减少炉膛向

外的辐射损失。

通常,炉口的尺寸应比炉膛稍小,故选择B框×

H框

=1000mm×

700mm的炉门框。

采用230mm轻质耐火粘土砖

(六)、炉门的设计B框H框=

H效=0.7×

B效=0.7×

1320=876mm1000×

700mm

H效=67×

12+33=837mm

炉门尺寸为B门×

H门=B效×

H效=1020mm×

837mm。

(七)、炉体框架与炉壳的设计

炉体外廓尺寸:

L外=L砌+115+40+230+230

B门

H=

=2036+230+115+60+220=2642mm

1020mm

B外=B砌+2×

(115+40+230)

837mm

=1320+2×

(115+40+230)=2090mm

H弧=B砌-B砌Cos30°

=1320-1320×

Cos30°

=178mm

H外=H砌+(115+40+230)+H弧+(115+67+67+230

=876+115+40+230+178+115+67+67+230=1985mm

=2642mm

五、电阻炉功率的计算

本炉采用理论设计法,通过炉子的热平衡来确定炉子的功

率。

其原理是炉子的总功率即热量的收入

,应能满足炉子热量支

=2090mm

出的总和。

具体计算如下:

H

1、

加热工件的有效热量Q件

=1985mm

Q=gCt-Ct

件件2211

其中,g件——炉子生产率200kg/h

t、t

——工夹具加入炉前和加热终了的温度

分别为20℃和950℃

C、

——工件在t、t时的平均比热容

【KJ/

12

(kg·

查参考文献【1】表4-3得低合金钢在20℃时,比热容为

493.9J/(kg·

℃),950℃时为678.9J/(kg·

℃)

将其代入上式得:

Q件2000.67899500.493920

=127015KJ/h

2、加热辅助工夹具所需的热量Q辅

因为设计的是箱式炉,一般没有辅助加热工具,故:

Q辅0

3、

可控气氛吸热量

Q

因为未通入可控气氛,故:

Q控

Q件=

4、

通过炉衬的散热损失Q散

127015KJ/h

炉衬的散热损失即炉膛内热量通过炉墙、炉顶、炉底散发到车间的热损失。

在炉衬传热达到热稳定的情况下通过炉墙的散热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Q散

t1

t0

3.6(式1)

Q辅

S1

S2

S3

1Fm1

2Fm2

3Fm3

F0

式中:

t1、t0——分别为炉内壁温度

950℃和炉外车间温度Q控

20℃

1、2、3——各层材料的平均热导率【w/(m·

10.1650.194103t均

0.194103

950779

0.333w/(m·

t均

0.032

103

0.145w/(m·

30.0770.2510

0.0770.2510

369060

0.170w/(m·

S10.115mS2=0.04mS3=0.23m

——炉壳外表面对空气的综合传热系数

【w/(m·

查参考文献【2】表2-12可得12.17w/(m·

Fm1、Fm2、Fm3——各层平均面积(m2)

F0——炉壳外表面积(m2)

各层平均面积如下近似计算:

当F2

2时,Fm

F1

F2;

2时,

F2

Fm

lnF2

其中,

2B砌

H砌

L砌

B砌

1.320

0.876

2.037

0.876

2037

11.26

(㎡)

F22

2S1H砌2S1

L砌2S1

H砌2S1

2S1L砌

2S1

=15.47(㎡)

F32

B砌2S1

2S2

2S12S2

L砌2S12S2

=17.08(㎡)

F42

2S22S3

2S12S22S3

2S3

=27.85(㎡)

∵F2/F1<

2,F3/F2<

2,F4/F3<

11.2615.47

∴Fm1

13.36(㎡)

F3

15.47

17.08

Fm2

16.27(㎡)

F4

27.85

Fm3

22.46

F0=F4=27.85(㎡)

将以上数据代入式

(1)解得Q散=31704.5(KJ/h)

5、炉衬材料的总蓄热量Q蓄

Q蓄VC2t2C1t1

式中,V——炉衬砌体的体积(m3)

t1、t2——炉衬加热前后的平均温度(℃)

——炉衬材料的体积密度(Kg/m3)

C1、C2——炉衬加热前后的平均比热容【KJ/(kg·

31704.5KJ/h

C0

0.836

0.263

103

20

0.8412

KJ/(Kg·

C

103t均

1.06KJ/(Kg·

C2

1.1KJ/(Kg·

C3

0.6573KJ/(Kg·

V1

1.32

2.0360.876

2.35

m3

V2

3.87

m3

V3=4.51m3

V4=9.34m3

1.52

V3

V2

4.5

3.87

0.64

V4

9.34

4.51

4.73

ρ1=600Kg/m3

ρ2=120Kg/m3

ρ1=250Kg/m3

各层的蓄热量:

Q蓄1

V11

C1t1C0t0

1.50

600

810068.4

KJ

1.06

同理

Q蓄

2=56628.0KJ

Q蓄3=280009.0KJ

总蓄热量Q总=Q蓄1+Q蓄2+Q蓄3=1146705.4KJ

6、开启炉子的辐射热损失Q辐

T2

Q辐

T1

3.6F

t(KJ/h)

5.675

100

式中,T1——炉膛内部的绝对温度(K),1223K

T2——炉外空气绝对温度(K),293K

总蓄热量Q

F——炉门开启的面积(㎡)

炉口开启尺寸1020mm×

837mm,即面积为0.85㎡

=1146705.4

——炉口辐射遮蔽系数,查参考文献【2】图2-16得

=0.83

t

——炉门开启率(%),开炉门时间设每小时

3分钟

即得

0.05

将其数据代入上式得:

Q辅=12277.2KJ/h

7、开启炉门的溢气热损失Q溢

Q溢VC

式中,V——进入炉内的空气流量(m3/h)

C——空气的平均比热容【KJ/(㎡·

K)】,为1.4

KJ/

(㎡·

K)

T1、T2——炉子内外的温度,分别为950℃和20℃

t——炉门开启率,为0.05

12277.2KJ/h

而V=2200BH

H(m3/h),B为炉门宽度(m),H为炉

门开启高度(m)

故Q溢2200BH

HC

2200

0.837

43743.1

1.4

KJ/h

8、其它热损失Q它

Q它=0.5×

Q散=22193KJ/h

9、炉子每小时的总热量支出

Q总Q件Q辅Q控Q散Q辐Q溢Q它

=236930.9KJ/h

10、将总热量换算成计算功率P计

Q总

236930.9

P计

65.8KW

3600

11、炉子的装备功率

P

P安KP计1.3~1.5P计

=1.376×

65.8=90.23KW≈90KW

12、电阻炉热效率的校核

Q件100%127015100%0.536%

Q总23690

一般电阻炉的热效率为40%~80%,故符合要求。

13、空炉升温时间的校核

Q溢

Q蓄

12277.2

3.78

h符合要求。

43743.1KJ/h

360090

3600P安

14、电阻炉的空载功率P空

Q它

31704.522193.1

P空

14.97KW

符合要求

六、电热元件的设计

22193KJ/h

(一)、电阻功率的分配

因功率为90KW,均匀分布在炉膛前后两个区。

采用双星形接线法,供电电压为380V。

(二)、电阻元件材料的选择

236930.9KJ/h

选用0Cr25Al5线状电热元件

(三)、电热元件的设计

1、供电电压和接线

供电电压为三相380V,双星形联接。

P安

90

KW

15

3n

U

380

220

V

P安=90KW

2、确定电热元件直径d

53.6%

d34.33P2tU2W允

式中,P——元件功率(KW),15KW

升3.78h

U——元件端电压(V),220V

t——工作温度下的电阻(Ω.mm2/m)

W允——元件的允许表面负荷率(W/cm2),查参考

P空

文献【1】表7-4

可得

W允=1.6W/cm2

=14.97KW

其中,t

01

t(Ω.mm2/m)

式中,0——元件在0℃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