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874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教案新北师大版

  买文具

  教学目标

  、

  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

  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

  、

  教科书呈现了小面额的各种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进行换算的十进制关系。

  2、

  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这个问题主要目的是在解决如何付钱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元与角之间的关系。

同时,使学生根据“1元=10角”这一关系,体会1元可以用不同的角币来组合,进而体会购物时付钱方法的多样化。

  3、

  用1元买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探究买尺子的活动研究如何找钱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同时,体会“1元=10角”也是找钱的根据,并体会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4、

  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巩固“1元=10角”,使学生体会1元的使用价值。

上面这些活动都仅仅围绕“认识人民币”而展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认一认,填一填

  教学时,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可以利用附页1中的人民币模型或提供一些真实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请学生认一认,把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认真观察人民币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别这些人民币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面额人民币。

  学生对小面额的人民币比较熟悉,说出币值并不难,但是对上面的一些字和图案可能不认识,如贰、国徽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适当讲解。

教师可以指出: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小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2)

  认识元、角、分

  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按照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元、2元、和1元分为一类,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分、2分和1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教师可以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兑换活动,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再利用真实的人民币进行兑换,教师拿出1元,学生拿出10张1角。

也可以同桌的两个人开展这样的兑换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看到1元=10角,1角=10分。

  6、

  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买东西找钱是日常购物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基本的思路是:

付出的钱-物品的价钱=找回的钱。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问题独立思考,寻找结局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买衣服

  教学目标

  、

  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

  2、

  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3、

  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

  认一认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2、

  妈妈买1衣服,可以怎样付钱?

  在讨论买T恤衫怎样付钱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付钱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思维能力。

  3、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启发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生可以提出计算几衣服总价的问题,也可以提购买1衣服怎样付钱的问题。

只要合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小小商店

  一、教学内容

  《小小商店》

  二、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

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

  五、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

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出示:

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信科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自主探究

  、师:

现在咋们注意看第一幅情境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生:

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

  2+9=21

  师:

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师:

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

  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生:

1盒水彩笔1元,那么20-1=,应该找回元。

  3、师:

说得真好!

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

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在组织汇报。

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4、师:

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

  张2元,他可以怎么付钱?

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使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元。

  ·我可以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正好是元。

  师:

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师:

请你算一算:

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72-68=4。

  师:

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

继续努力哦!

  6、师:

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

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提升:

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钱?

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

用减法

  如何付钱?

凑钱数

  有多少块糖

  一、教学内容《有多少块糖》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三、重点难点

  重点: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

  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难点:

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学具

  、糖块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

这节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

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

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

  、2、3

  ·两块两块地数:

2、4、6、8

  ·五块五块地数:

、10、1、20

  师:

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

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既为新的教学做了铺垫,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探究

  、数一数,填一填。

  师:

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

  出示:

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1:

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生2:

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师:

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

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

  师:

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行数一数。

然后交流。

  生1:

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2列,一共是

  4块。

生2:

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是12块。

师:

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

第一幅是2+2+2+2+2+2+2=14,第二幅是3+3+3+3=12。

  2、说一说,算一算。

  师:

现在咋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说:

横着看,每行块,有3行,算式是:

++=1。

·竖着看,每列3块,有列,算式是:

3+3+3+3+3=1。

横着看时,有3行就是3个相加。

竖着看时,有列就是个3相加。

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并相应地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奠定基础。

  总结提升

  师:

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lsp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块,有3行:

++=1

  竖着看,每列3块,有列:

3+3+3+3+3=1

  

  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具体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对具体情境进行观察、理解和思考,进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用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运算符号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答问题。

  难点:

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质疑。

  幻灯片出示果子图,问盘果子你会算吗?

学生口答出示加法算式。

10盘呢?

1盘呢?

让学生在列加法算式的过程中感到麻烦,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乘法计算。

  2、激趣。

  教师由“星期天儿童乐园里的小朋友真多”这一话题引入情境,然后出示主题图中的各部分内容。

  3、发问:

引导学生就以上画面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

我们可以以这几个问题为重点: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幻灯片出示主题情境图。

  、活动一。

  展示学生所提问题“有多少人乘坐飞机?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各自列出算式向教师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2+2+2=8(人)。

  (3)教师指出:

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随后板书:

2×4=8(人)。

  (4)同桌商量:

上面的乘法算式中的“2、4、8”各表示什么?

(2表示每架飞机上坐了2人,4表示有4架飞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