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素质问题及其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青少年心理素质问题及其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素质问题及其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力异常多是是因自身智商低于常人;
注意力分散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与持久,8岁到14周岁的青少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全县各中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厌学与逃学现象存在。
2、情绪问题。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亲少年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
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学生情绪障碍,表现为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还常有腹痛、恶心和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另一常见的情绪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
中学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则是“逆反”性增强。
心理学上将这个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逆反心理”。
3、意志问题。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特别是经不住强烈诱因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
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
许多青少年学生不愿意承担责任,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悲观泄气、打退堂鼓,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就退缩或逃避。
有的青少年在学校或家庭中与人发生冲突后,因一点点小事,动辄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
4、人格问题。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
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
自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有些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也不愿与人分享任何东西,缺乏同情心,缺乏宽容精神,不愿帮助别人;
有些学生平时在与同学相处时,常常为一点小事而闹意气、泄私愤;
不合群的学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则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
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众所周知,果树能否结果、结果多少、果实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
种子质量,土质和气候条件,园丁的素质和培植方法。
人的心理素质发展与果树的生长相似,也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即:
遗传素质,家庭与社会环境,教育者素质和教育方法。
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与这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医学研究表明,一些遗传基因、不良的产前环境与恶劣的早期生长环境可能是导致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和智力异常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遗传基因包含着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易改变性。
遗传素质是心理素质发展必不可少的生物前提和基础,它既影响智力的发展,也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产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的早期生活环境对人的心理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减少遗传疾病、创建良好的产前环境和早期生活环境,是防止出现某些心理障碍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那些已表现出心理障碍症状的青少年,应尽早到医院诊断,并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有针对性的矫正训练。
青少年的其他智力问题、情绪问题、意志问题和性格问题较为复杂,不能被简单地归因于遗传因素的作用,而必须视为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因素复杂作用的产物。
例如,患焦虑症的儿童可能其天生的气质就具有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的特点,后天养成的性格则缄默孤僻、神经质、多疑怕羞,最后在某些精神因素等诱发因素影响下而发病。
1、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和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
攻击可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攻击,二是转向攻击。
前者是将愤怒直接发泄到构成挫折的对象上,而后者则是把愤怒发泄到其他的对象上。
自我折磨、自我虐待。
由于青少年承受挫折能力较差,很容易把挫折的原因归结为自身,把自己作为发泄愤怒的对象,伤害自己,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进而采取自杀行为。
显然,攻击性行为是极其有害的,必须严加预防,及时纠正。
事实上,青少年有异常行为发生,通常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积压的情绪得不到安慰、支持与宣泄,才转到毁灭自己或伤害他人的极端做法上去,做出令父母无法接受的事情。
老师特别是家长要采用“转移注意”法,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性情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例如:
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
培养文化兴趣,如绘画、音乐等爱好,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
引导孩子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其心理平衡,乃至逐渐减少或转移攻击性行为。
2、逆反心理。
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学生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
如果这时成人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就会引起他们的厌烦,并产生反抗的心理和对立的情绪。
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获得空前发展,但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他们会有意或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
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
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但又容易片面与缺乏事实论据。
我们要认识到,“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开始自己判断和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
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成熟,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的时候,老师和家长更应鼓励、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
同时,也不能迁就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
3、不合群现象。
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普遍地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
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和娇宠,使得好多孩子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考虑自己,不为别人着想。
众多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也缺少与其他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机会,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缺少竞争性,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是在各类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为集体荣誉而努力的精神。
二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爱心、责任心以及合群意识。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意这些素质的综合培养。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要让学生互相帮助;
对有困难的同学要有同情心并给予热情帮助;
值日生要负责任。
对于孤僻的学生,首先要消除他和其他学生的疏远感,使之真正融入团队之中,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团队精神。
三是要树立青少年正确的竞争意识。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帮助青少年树立“争第一”的意识是必要的,这有助于使学生用较高标准要求自己,同时,也应让学生明白,在“争第一”的过程中要使用正当手段,要具有正确的心态,不能走极端。
四是要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群、合作精神。
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要让成长中的青少年在互敬互爱的气氛中形成合群与合作的品格。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青少年心理素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面对青少年众多的心理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干预和矫正这些心理障碍,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也是关心下一代成长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科学的、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面向新世纪的崭新教育模式。
1、学校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因材施教,努力营造快乐教学课堂。
首先要在全社会提倡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观、教育观和人才观。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既不失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能动的、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差异的人,要通过教学媒体创造一个能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都有成功和收获的体验。
在教育方法上,要分类指导。
在教育目标上,既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优秀专业人才,也要培养数以亿计的有文化的合格劳动者。
在评价学校时,不应以单一的“升学率”和“中高考分数”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
对学生,则应把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创造性、能力、爱好、特长和个性品质列为评价指标,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有发展自我的潜能。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躬行实践、诲人不倦,更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平等待人,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友善、和谐的成长环境。
2、改善社会大环境,减轻学业负担,注重“原创能力”培养
社会大环境就像树木生长于其中的气候条件,是影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
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急需向素质教育转变。
但学校和家庭的减“负”不但减不下来,反而加重了,主要是加重在心理上——即升学压力、就业压力。
面对当前“资源紧缺”和“竞争过度”,一时难以阻止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己加重学习负担和考试负担这个问题,国家需要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名额,进行高考改革,实行“宽进严出”,并且要继续增加就业岗位数量和用人要求合理化,使各层次岗位人才都能发挥作用,都有前途和合理的工资待遇,学生的成才道路选择才会更加多样化。
这样一来,在校的学生才能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注重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我们应努力在全社会推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原创能力”。
教育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教育要让青少年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
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精神”与“原创能力”。
追求“原创性”,不仅表现为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3、学会情绪调节,培养情绪智力,开展多种心理咨询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包括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人际调节,而情绪体验调节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方面。
当体验过于强烈时,个体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调整。
不同情绪体验有着不同的情绪调节过程,可采用不同的策略。
例如,愤怒时,可采取问题解决策略;
悲伤时,可采取寻求帮助策略;
伤感时,可采取回避的策略;
而忽视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厌恶感,抑制快乐表情可以降低快乐感受。
情绪调节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能力,即“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由四方面能力组成,即对情绪的知觉、评价和表达的能力,用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与智力发展的能力。
不同个体的情绪智力存在差异。
社交技巧训练营、自信增强小组、做情绪的主人团体训练、压力处理工作坊等,将有助于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面对严峻的心理素质问题,我们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
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学校都应有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能力的教师,关心教育青少年的各类组织要聘请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人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为青少年提供服务。
心理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全面培育,它应融合在学科教育、人生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以及美学教育中,这些教育中的人本价值和人文色彩,是贯彻心理教育理念和达到心理教育目标的重要和决定性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校外心里教育测评活动、社区咨询服务站等,都会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4、优化教养方式,创建良好家庭氛围
俗话说:
“有其父必有其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特别是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
县关工委的一位老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教育培养好下一代,首先开始教育好下一代的上一代”,这句话不无道理,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
家庭环境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的土壤。
因此,当前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优化家庭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优化教养方式,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这就要求关工委配合妇联办好家长学校,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
总之,我认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有了良好的心里素质,才能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才能更好的成长为一名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