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青州实验中学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8535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青州实验中学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青州实验中学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青州实验中学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青州实验中学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青州实验中学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青州实验中学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青州实验中学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青州实验中学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青州实验中学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A.在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帮助下,小鸣终于和他的同桌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了。

B.中国女足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女足大赛中惨遭失败,他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C.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四十多年,多次震

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珍藏地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倡导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B.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

C.由“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出访舰艇编队,24日上午结束了对巴基斯坦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

D.每年9月至10月的米亚罗,气候宣人,撩人情思的红叶、古尔沟的温泉、使人留恋的藏羌风情,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6、

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鲁迅先生写过一篇题为《呐喊自序》的文章,从该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

B、在同一朵花里,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叫做单性花,象杨、柳、玉米、黄瓜……等植物的花就是单性花。

C、古人说“服牛乘马”,可见马车之外还有牛车。

马车古名小车,是供贵族出行和作战用的;

牛车古名大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

D、为了充分利用这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他暗下决心:

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读小说,经过两个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改正朔,易服色

C.相如引车避匿沛公引兵西

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乃令张良留谢

8.下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1)沛公引兵西

(2)因家沛焉(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4)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5)梁以此奇籍

(6)师事之(7)羞与绛、灌

等列(8)公始常欲奇此女

A

(1)

(2)(6)/(4)(5)(7)/(3)(8)

B

(1)

(2)/(4)(5)(7)(8)/(3)(6)

C

(1)

(2)(6)/(4)(5)(7)(8)/(3)

D

(1)

(2)/(4)(5)(7)/(3)/(6)/(8)

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C尚不觉悟而不自责D骑能属着百余人耳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10—12题。

(15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後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

良欲往从之,道还沛公。

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沛公拜良为厩将。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

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

上曰:

“此何语?

”留侯曰:

“陛下不知乎?

此谋反耳。

”上曰: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上乃忧曰:

“为之柰何?

“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

“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

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群臣罢酒,皆喜曰:

“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

留侯世家》)

10、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相:

为……相

B、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略:

夺取

C、雍齿与我故,数尝

窘辱我窘:

受困、窘迫

D、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趣:

同“促”,催促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良“善于进谏”的一组是()(3分)

①陛下不知乎?

此谋反耳②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③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④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⑤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⑥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A、②③④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良最初打算去跟随景驹,后遇到了沛公,为其出谋划策,深得沛公信任,就跟从了沛公,不再去见景驹了。

B、沛公先是封赏了故旧亲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具体对策,图谋造反。

C、高祖对将领们纷纷坐在沙地上互相谈说,引起了警觉。

在了解情况后,他向谋臣张良寻求积极地对策。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用危言引起沛公的重视,再不遗时机指出封赏失误,为其运筹谋划,从而帮助沛公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第二卷

四、(24分)

1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3分)

(2)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⑶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4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

乌夜啼·

春思

宋·

赵令畤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

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

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1)、请分别对“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中的“减”和“斜”两个字简要分析。

(2)、此词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词作分析。

15、名句默写:

(每题一分,共6分)

1、小山重叠金明灭,。

,弄妆梳洗迟。

2、帘外雨潺潺,。

3、,西风愁起绿波间。

,不堪看。

4、,,吾不如子房。

5、大风起兮云飞扬,,。

6、有志者,事竟成。

,。

五、语言运用题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出门忘带手机便“惴惴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

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没响,就感到异常失落;

刷微博、玩游戏是睡觉前的必修课,否则怎么也睡不着;

公车上、饭局上、朋友聚会上,总是低头玩手机。

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也显示,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

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材料二: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

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针对越来越多的“手机控”,请你根据手机依赖症的特点为“手机控”下一个定义,并且在公共场合、客流量较大的地方张贴宣传语,提醒人们正确

对待手机。

请拟出宣传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1)手机控:

  

  

(2)宣传语:

17、下面是江西省为从教三十年的教师设计的荣誉徽标。

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18、请根据一下内容,概况“隐士”的两个特点,不超过40个字。

“隐士”是相对于“显士”而言的,是指隐居而不仕的人。

它有两层意思:

一是“隐”,即隐居;

二是“士”,即士人。

也就是说,“隐士”是指那些有才能、有德行、能做官,但又因某种原因而不出来做官的士人。

早期的一些道家人物是隐士,他们跟老子一样,崇尚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选择避世自修的生活方式。

他们并不是有意地躲避起来而不让别人找到,也不是有意地不发表言论,更不是有意地隐藏自己的智慧与才能,而是因为世道不顺,为了保全自身,他们只好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红豆树下

陈歆耕

①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常熟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

当年钱谦益和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

②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

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

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

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

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③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

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为“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

我猜想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

希望红豆“神树”给他们带来纯真美满的婚姻爱情?

抑或不育不孕者希冀“神树”治好他们的生理疾患?

可是,他们是拜错了“神”的呀,要知道,钱柳爱情最终是以令人唏嘘感叹的悲剧落幕的,而这棵红豆树也有如此漫长的年头未开花结果了,它还能管得了人间情爱的“开花结果”之事吗?

④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淅淅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

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

他在谈萌发写作此著缘起时说:

“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

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一位沦落风尘的青楼女子作传?

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陈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

他是为一位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

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

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⑤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老公在胎仙阁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

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

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

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

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

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

⑥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

⑦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

⑧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患“软骨病”的人……

⑨可惜的是,此刻,在红

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座再造的红豆山庄将在这里重现。

令我忧虑的是:

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而不群的身姿!

⑩绵密的细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

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

何时能再开花结果?

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惆怅和忧思……

注:

柳如是(1618~1664),秦淮名姬,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大官僚钱谦益。

清军兵临城下,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被钱氏硬拖住。

19、文章引用王维《相思》诗的目的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20.结合原文,解释画线句子的含意。

(1)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2)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

21.作者在行文中多次写到“春雨”,有何妙处?

试简要分析(4分)

22.“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

”文章为何以此作为结尾?

请作简要探究。

(6分)

23、作文

一条非明星的微博,转发30000多次,评论近7000条,微博这样写道:

“最近一直到处飞,发现了一个现象:

观察同样是30到40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用笔记本办公,经济舱则看报纸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全都在玩手机。

那么,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要求: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1.【B】A.杯盘交错C.才气磅礴D.疾言厉色

2.【C】会集:

聚集(多用于人);

汇集:

聚集。

高雅:

高尚,不粗俗;

儒雅:

学问精深,气度温文尔雅。

商榷:

商讨;

通融:

变通办法(如放宽条件、延长期限),给人方便。

3.【B】

4.D(A.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这里是使用对象误用。

B.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以后,重新恢复势力,多用于贬义,不符合语境,属于感情色彩误用。

C.有教无类——指对各类人都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这里将其与“不堪造就”并列使用,属于不合语境之误。

D.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与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

符合语境。

5.C(A.病因:

成分残缺、暗换主语。

应为:

开展……的活动,这体现了……;

B.逻辑顺序有误,应为筹资、管理和运营;

D.“红叶、温泉、藏羌风情”是……黄金季节,主谓搭配不当)

6、C

7.A(A悬赏B轻视,看不起/更换C调转/率领D道歉/辞别)

8.D(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动词3形容词作动词4意动5意动6名词作状语7意动8使动)

9.C(A定语后置B定语后置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

答案

10、C(窘:

使……受困,使……窘迫)(3分)

11、C(④是刘邦的看法,⑥是群臣的反应,均与张良无关)(3分)

12、B(“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具体对策,图谋造反”的表述错误,原文只是说这些人坐在一起在议论纷纷,并没有相互串联,图谋造反。

)(3分)

13、略

(2)这帮人怕陛下不能都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相聚在一起密谋反叛。

(关键词“属”、“见”、“及”,各1分,共3分)

(3)略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韩国灭亡后,

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

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

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

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

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

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

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时时跟从汉王。

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

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

“于营帐之中出谋划策,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这就是子房的功劳。

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

”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

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

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

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

皇上说:

“这些人在说什么?

”留侯说:

“陛下不知道吗?

这是在商议反叛呀。

”皇上说:

“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

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

”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

“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

“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

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

“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

”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

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

“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一起受封。

答案:

14、1、“剪”字点明翠被褪色,暗示了离人别去时间的长远;

(2分)“斜”字点出思妇深宵不寐,痴对着缀有凤凰形象的蜡烛,看它不断消融的红泪直到蜡残斜坠。

(2分)

2、修辞手法:

拟人。

(1分)虽然重门紧闭,但是它锁不住相思梦,相思梦可以随意到天涯海角,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

尾两句抒发了主人公孤栖相思、百无聊赖、苦闷压抑的情怀。

16【答案】

(1)手机控:

就是指极度喜欢且在生活中过度依赖手机不能自拔的人。

  

(2):

宣传语:

多看身边人,少当低头族/不做看手机的“盲人”

/不要做手机的奴隶。

心与心的桥梁,要在“线下”构建/放下手机,拥抱世界。

17答案:

徽标由汉字“江西从教三十年”、英文“ENGAGEDINTEACHINGINJIANGXIOVER30YEARS”、“师”字构成,“师”的左半部分是一支燃烧的蜡烛,蜡烛上有“30”的字样。

(2分)该徽标用燃烧的蜡烛、30和“师”字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了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18【答案示例】①是有才能、有德行、能做官的士人②是因世道不顺,为保全自身而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

(每点2分)

19、解析 一般而言,开始先引用再进入正文,主要起引出写作对象或引起下文的作用,但是本文则是在看过红豆树,发表了一些感触之后引用的,显然有特定的目的。

引用诗句之前写的是对红豆树旁已变废墟的感慨,引用之后是对善男信女们在树下烧香跪拜的疑虑,前后联系就很容易理解作者引用王维这首《相思》诗的目的了

答案 用王维诗中的红豆来反衬眼前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从而引出作者对善男信女在树下烧香跪拜祈求纯真爱情、美满婚姻的疑虑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感慨。

20.(4分)

(1)以设问引发人们的思索(1分):

人们往往误解读陈寅恪先生的创作初衷,难以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而惭愧;

对先生一贯奉行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我们这些后来者往往难以做到而内疚。

(1分)

(2)用借代的修辞(1分),表达了如今社会上只剩下如“钱牧斋”一样不顾名节贪慕荣华的人,而像“如是”一样精神独立思想自由内外皆美的人却已很难见到。

21.(4分)

(1)贯穿全文,勾连全篇,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2分)营造了笼罩全篇的凝重清冷的抒情氛围,契合了作者沉郁的思想感情,点染了钱柳故事的悲剧色彩。

22解析 作答时,应立足文本,深入思考。

现在红豆树已经古老、沧桑

、枯槁,再造的红豆山庄别有用意,作者写此文就是想让人们改变想法和做法,重温红豆带给人们的美好追求。

准确理解这些才能够正确地对此作出探究解答。

答案 这是作者面对红豆树以及现在的人们对待红豆树的态度而生发的惆怅、忧思之语。

一是作者看到现在的红豆山庄已成一片废墟,初春的红豆树枯槁而满腹忧愁,怅然愁思。

二是作者对人们不能领会钱柳爱情真谛、不明陈寅恪先生的精神而感到惶惑与痛心。

三是作者对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再造红豆山庄产生质疑、忧虑与担心。

四是作者呼唤人们转变思想认识,继承并发扬民族气节和风骨,拥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期盼红豆能发新枝、开新花、结新果。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