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自出生至四星期的阶段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8510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自出生至四星期的阶段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自出生至四星期的阶段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自出生至四星期的阶段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自出生至四星期的阶段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自出生至四星期的阶段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自出生至四星期的阶段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自出生至四星期的阶段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自出生至四星期的阶段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自出生至四星期的阶段是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所以一個初到人世間的新生而如何適應子宮外環境就成為存活的關鍵問題。

以下是新生兒觀察項目:

體重

台灣地區新生兒體重為2500~4000公克重,平均為3公斤。

男嬰體重較女嬰重約110公克。

身高

台灣地區新生兒身高約為45~55公分。

生命徵象

(1)呼吸

新生兒出後,呼吸的改變是最具關鍵性的生理適應,因為吸入第一口空氣後,將會引發一系列心肺功能的改變,如從胎兒循環變成新生兒循環、排空肺中的液體及建立肺功能的特徵等。

然而如何觸發新生兒的呼吸功能,則是倍受矚目的問題,大多數學者認為新生兒第一次的呼吸,有賴機械的、化學的、溫度的及感覺的等多種刺激。

新生兒吸呼次數約維持在40~60次/分,足月的新生兒剛出生時,呼吸速率平均約為45.1次/分,女嬰呼吸速率較男嬰慢。

(2)脈搏

在胎兒出生後,胎盤血流中斷及肺臟呼吸功能開始,使得肺血管阻力減少,及全身血管阻力升高,這種由胎兒循環到新生兒循環的轉變,使胎兒時期由右至左的分流受到巨大的影響。

新生兒脈摶次數平均120~160次/分,哭鬧時脈摶可快至180次/分;

而睡覺時可慢至70~100次/分左右,女嬰脈搏跳動速率較男嬰快。

(3)體溫

新生兒體溫

  一般足月的新生兒出生後約10小時可恢復體溫穩定,正常的體溫脺溫應維持在36.5~37。

C之間。

神經系統

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會表現出有次序性的三期反應,分別為:

第一反應期及第二反應期。

(1)第一反應期

出生後前30分鐘為新生兒的第一反應期。

第一反應期的前15分鐘,新生兒處於警覺不活動(quietalertness)的狀態,眼睛張開、明亮,對環境很好奇,並能集中注意力於父母親的臉與聲音,尤其是母親的聲音;

而後15分鐘,則處於警覺活動(activealertness)的狀態,此時新生兒有頻繁的動作,伴隨哭聲,吸吮反射強,飢餓狀。

  在第一反應期為親子依戀關係(parent-newbornattachment)發展的重要時刻,所以應延後點眼藥水的時間,把新生兒抱到父母親面前,讓母親有更多的時間跟小孩做眼對眼的目光接觸,也讓父母親有機會抱抱他,跟他說話。

(2)睡眠或不活動期

在出生30分鐘之後,新生兒開始嗜睡及反應減少,漸漸進入沉睡或相當安靜的狀態,任何刺激只能引起他輕微的反應。

(3)第二反應期

 進入第二反應期,新生兒呈現警醒狀態,此時嬰兒的吸吮、尋乳的吞嚥等反射均漸強烈,有很想吃奶的表現。

感覺系統

(1)視覺

剛出生時,新生兒已能接受各種複雜的視覺資訊,他們能清楚地看見物體的範圍,大約是距其眼前20~30公分的範圍,並且隻眼能注視某一物體,而且對於不舒服的視覺刺激,能以眨眼或頭部退縮的動作來保護自己。

(2).聽覺

新生兒能區分高音與低音,大聲與小聲。

噪音發生也會轉頭朝向聲音來源,甚至有研究發現,出生三天後的新生兒,已能分辦母親與其他女人的聲音。

(3).嗅覺

新生兒出生後,嗅覺也已發育成熟,他們喜好甜的氣味,如牛奶,但不喜歡有刺激性的氣味,如酒精。

麥克法倫(Macfarlane,1975)也在研究中發現,出生後五天的新生兒,已能察覺母親乳房的氣味,如此發育成熟的嗅覺功能,有助於哺餵母乳時,引發尋乳反射(rootingreflex)。

(4).味覺

新生兒也能區分酸、甜、苦、鹹等不同的味道,他們最喜歡甜味,所以若給予糖汁,他們會吸吮更快更久。

新生兒對於父母的味道也非常敏感,尤其是哺餵母乳的嬰兒,會更快地區分母親乳房的味道。

研究指出新生兒在出生一星期內,能分辨母奶與牛奶不同的味道(Nelson,1983)。

(5).觸覺

 觸摸有很多種方式,一般新生兒喜歡被輕柔觸摸的感覺,所以輕拍嬰兒通常可安撫情緒,Klaus&Kennel(1982)指出新生兒出生後,立即觸摸他也會讓成人產生愛心的照顧反應。

但快速侵入性地觸摸小孩,常會驚醒他們,並給予壓力。

觸覺也是存活的要素,因為輕拍嬰兒的臉頰可引發尋乳與吸吮反射。

母親與新生兒之間的最初觸覺接觸,常呈現一有次序性及可預期的型態,首先,母親會用手指去摸新生兒的頭及四肢,再來用手掌輕摸愛撫他的身體,最後才把嬰兒抱在手臂上。

歷經這最初的接觸後,母親開始輕拍嬰兒的背部去安撫他,並把嬰兒抱得更緊。

性生理

男女的性生理差異有五方面:

1性染色體

2荷爾蒙

3性線組成

4內生殖系統

5外生殖系統

(1)乳房

  一般足月新生兒的乳頭間距約為8公分,乳房部份一直存在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是不管男嬰或女嬰,因受孕期母體動情激素的影響,出生後2~3天會出現乳房腫脹的現象;

更有些新生兒受到母體泌乳激素(prolactin)的影響,乳頭會分泌乳汁,稱之為「魔乳」(Witch’smilk)。

這些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會自然消退,不需治療。

(2)生殖器官

1.女嬰

足月的女嬰,其大陰唇可覆蓋小陰唇及陰蒂,但有些新生兒的小陰唇比大陰唇大及突出,尤其以早產兒最常見。

處女膜懸垂物(hymenaltag)常可在陰道口後方看見,此懸垂物是由處女膜及小陰唇組織所形成,在出生後2~3週會自然消失。

而部份女嬰,因體內母體荷爾蒙突然減少,陰道會有乳白色的分泌物,甚至略帶血絲,稱之為「假性月經」(pseudomenstruation),其亦為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須治療,出生後2~4週會自然消失。

嬰兒出生時,因陰道上皮受到胎盤的荷爾蒙影響而有成熟女性現象由六十個至九十個celllayers組成,在第二到第三週以後會減少五至六個celllayers。

2.男嬰

幾乎所有男嬰在小便及深層睡眠(Deepsleep)時會有陰莖勃起的現象,但這和成熟男性勃起的原因不同。

足月的男嬰,陰囊皺褶多,且其睪丸大多已下降至陰囊中,若仍未下降,必須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腹股溝疝氣(in-guinalhernia)。

早產兒通常陰囊小,且只有少許皺褶,睪丸未降至陰囊,而在腹股溝管處可觸摸到睪丸。

表一:

男嬰女嬰

體重較重體重較輕

身體較不成熟身體較不成熟

睡得較少睡得較多

活動性較大活動性較小

對臉孔發聲較少(Lewis,1967)對臉孔發聲較多

對臉孔微笑較少對臉孔微笑較多

不安哭情形較多(e.g。

Moss,1967)不安哭情形較少

(摘自E.Terryphares1991)

二、新生兒期性心理的發展

在探索新生兒的性心理發展之前,不得不先了解性慾,1905年由AlbertMoll提出Libido一詞,是一種性能量,可被測量,為對人、事、想法的原始驅力。

之後佛洛伊德將Libido視為性慾,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一種生而俱有的原欲,源自於肉體,但又不能只指單純的生理衝動,是以現實的感官肉體為基礎,同時表現在心理過程的精神方面的緊張興奮感,為一種心-性行為(引自陳學明1995)。

此種性本能源自於

(一)生理方面:

性器官的性腺反應,如刺激性感帶會引起性反應。

(二)心理方面:

如幼兒對性的好奇,欲知嬰兒的由來(三)神經系統方面:

新生兒出生後即有的反射動作,如巴賓司基反射、尋乳反射(rootingreflex)等。

(四)外界方面:

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肌肉運動會使全身引起快感,運動所造成的快感與成人性活動有關。

口慾期(oralsuckingphase)

西元1905年Freud在『性學三論』中將兒童性心理發育分為口慾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及兩性期,其中口慾期(oralsuckingphase)是個人性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

口慾期為嬰兒出生至一歲,性反應區在口腔。

口腔是人類接受刺激、滿足慾望的重要器官,嬰兒口腔吸吮與吞嚥乳汁除了解決生理食慾的需求,也帶來心理滿足與愉悅感(pleasure)。

嬰兒出生後,因無法自主而需依賴他人,此期口腔(包涵嘴、唇及舌頭)是生命依存中心。

研究者發現胎兒在母體中就會吸吮自己的手指,證明胎兒期即存在著口慾。

嬰兒口部周圍皮膚、皮膚黏膜、唇黏膜、口腔黏膜、尤其是舌尖、舌面的黏膜,分部密集的感覺神經末梢,對於感覺(尤其是觸覺)十分敏感,需要豐富的刺激才能使口腔感覺更為敏銳,使得口慾得以健康發育(劉芳民91)。

嬰兒此期性感帶(erotogeniczone)集中在口腔而非生殖器,刺激性感帶所帶來的反應也非成人所謂的性興奮或性快感,而是一種愉悅的感覺,故當嬰兒與母親乳房接觸之際,吸吮帶來極度愉悅。

如果嬰兒在口慾期得到滿足,會獲得充足的安全感,日後與他人容易建立信任關係(Erikson1963),且能與他人親近,有助於正常性行為的發展。

口慾期也是個人與世界最早也最具影響力的一期,吸吮母親的乳房所形成的口腔關係,是所有愛情關係的原型(引自AdamPhillips1993)。

基本上成人是由性交中得到快感,嬰兒是由吸吮母乳而得到快樂。

新生兒初到新世界時,渾然一體、不知你我,更不知有他人存在,唯一的目的是獲得及時的滿足。

剛開始接觸到乳房,也只知乳房是為滿足自己食慾與口慾的器官,不清楚母親的存在。

當新生兒感到飢餓時,會藉由粗造的哭聲召喚乳房,當母親及時出現提供豐沛的乳汁,則口慾得以解除,這時嬰兒深感滿足與舒適,會再度陷入你我不分、渾然一體的狀態。

若母親未及時出現,新生兒不能立即吸吮到乳汁而必須等待時,這時新生兒學會延遲滿足,但當母親遲遲不出現,新生兒哭也無法得到乳汁,此時新生兒因哭累了或幻想乳房的出現也獲得滿足而入睡,但這種自我欺騙只是短暫的,過沒多久嬰兒會因飢餓又再度醒來哭泣,直到被餵食或自我幻想又再出現。

新生兒漸漸發現乳房不一定會在有需求時立刻出現,從而體會出乳房與自己是兩種不同的個體,母親的角色也被新生兒漸漸的認知出來。

以上種種有關口腔對刺激所帶來的反應,只能推論卻很難驗證。

因為成人對其新生兒時期似乎沒有記憶,所以沒有人可以準確告知其新生兒時期的反應與認知為何。

對口慾期的嬰兒過度刺激或過度壓抑皆會影響日後的性發展。

如果刺激不足,會使口欲發育不完全,往後的性發展也會低於水平,對於性刺激敏感性下降,不易達到性高潮。

過分刺激會使口欲過度發育,使日後兒童性發展停留在口慾期,形成不良的口腔習慣,如吸吮手指、咬指甲、吮唇等,另一方面口欲過度刺激會導致成年後性欲高漲,或口腔嗜好增多,如過度的吃、酗酒、煙癮等(劉芳民92)。

關於人格方面,嬰兒如果在口慾期未得到滿足,成人後會顯現出尖刻、好批評猜忌及依賴人格。

此外,嬰兒的唇與母親的乳頭一接觸,便是母子性敏感帶的接觸。

19世紀法國學者Cabanis提出,乳頭的被吸吮會引起母親的性反應。

母親乳頭被吸吮所帶來的快感,與乳汁被吸出所產生的鬆弛感,不僅滿足嬰兒的食慾、口欲及情緒的需要,還帶給母親愉悅的感受,使得母親樂於哺育的工作。

自體性行為(autoerotism)一詞是由HavelockEllis於西元1898年所創,阮芳賦教授稱之為自娛,指兒童獨處時所湧現的自然性活動,如吸吮自己的手指頭。

費倫契提出當母親未能及時給予嬰兒吸吮的口慾快感時,嬰兒會有被遺棄感,並轉而吸吮自己的手指頭,將手指頭作為母親的替代品,這是一種自我安慰的適應行為,也就是自體性行為。

等到成人時,對性的興趣由自體轉為他人,口慾現象也由自體口腔性行為轉化為個人二相(bipbasic)性行為,如接吻行為。

依精神分析論(Psychoanalysis)的觀點來看,嬰兒時期的吸吮行為滿足了吃食的快感,嬰兒除了吸吮乳房,也會吸吮自己,但無法親吻自己,成人時期的親吻動作滿足了嬰兒時期無法親吻自己所造成的遺憾,因此成人的親吻變成兩人彼此之間的口腔性行為,是一種施與受模糊不清的行為,可以滿足自己嬰兒時期想但又不能吃食自己的原始矛盾,提供一種解決方法,也提供一種除了食物與生殖之外的一種胃口(引自AdamPhillips1993)。

皮膚慾(coutancousphase)

又稱口腔前期,是口慾期的基礎。

人類皮膚分布大量的神經細胞,在母體內懷孕八、九個月即告成熟。

皮膚是知覺感官的基礎,所佔的面積很廣,對於性的激發,皮膚感覺中的觸覺佔有重要的地位,而觸覺的被激發,情緒又佔很大的因素。

新生兒在父母親的細心呵護之下,喝足乳汁、換乾尿片,但有時仍不滿足,持續地哭鬧,必須照顧者逗弄、撫摸、搖動他,他才能感到滿足、才能安靜的入眠。

嬰兒希望照顧者的擁抱接觸,科學家將兒童性發育中這種膚體接觸的需要稱之為「皮膚飢餓」。

路特爾(Rutter1972)與福斯特(Vorster1989)認為嬰兒出生後就應得到父母親肌膚的接觸,這在出生後2年內很重要。

莫尼(Money1979)認為嬰兒與父母親的接觸包含軀體的全面接觸、擁抱、依偎與撫摸,也包含有節奏的搖動,便是所謂的「接觸安慰」,爾後這種對皮膚接觸的依賴,會延伸到柔軟的毛毯玩具、動物模型或洋娃娃等(引自劉芳民91)。

觸覺對於母子依戀的影響可由以下實驗證明: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學者對恒河猴進行實驗,他們給小恒河猴製作了兩個’’人工媽媽’’一個是用鐵絲網做成的架子上安了一個木製猴頭,並再近胸處裝一個奶瓶;

另一個較前者多一層套於鐵絲架外的柔軟毛巾。

小恒河猴同吃兩個’’媽媽’’的奶,小恒河猴和’’毛巾媽媽’’比較親近。

當小恒河猴怕生時,便先躲到’’毛巾媽媽’’身邊,在’’毛巾媽媽’’身邊摩擦一陣子後方能平靜。

有時候,儘管只有’’鐵絲媽媽’’有奶可供應,小恒河猴寧願挨餓,也樂於依偎在’’毛巾媽媽’’身邊。

這實驗證明了觸摸的重要。

新生兒與母親的皮膚接觸在出生後30分鐘內即進行最好。

福斯特(Vorster,1989)在英國進行研究正明,出生後立即交給父母懷抱的新生兒其他嬰兒哭的少、睡的好。

在追蹤2年後,發現出生後立即被母親抱半小時的孩子,精神比較安定。

嬰兒於生後的頭30分鐘特別警覺,所以這段時間非常重要,這半小時是母嬰建立親密聯繫的最佳時間。

如果母親不能抱,則或者讓護士來抱。

為妊娠期母子間以建立心理上的聯繫,嬰兒會因環境改變而受到驚擾,如果在嬰兒出生的幾分鐘和幾小時內藉由擁抱,促進父母與孩子建立感情期。

此時新生兒較能恢復子宮內安全、溫暖和輕輕搖動的環境,此時母親也急需從新生兒身上獲取慰藉。

所以應讓父母與子女儘早地相互接觸。

(引自劉芳民91)。

既然皮膚接觸對孩子如此重要,那麽給予的方法和限度就應該有所講究。

因爲皮膚刺激過多,則可能導致皮膚欲的過度發育,使皮膚依戀期延長,影響其他期的性心理發育,最主要的是可能導致成人後的性行爲不能形成性器慾,熱衷於膚體接觸,對生殖器接觸沒有興趣。

形成了某種同性戀類型。

或影響其他期性心理發育,影響日後成人產生特殊性偏好,如各種織物戀、毛革戀或擠戀等。

另外,嬰幼兒時間皮膚刺激過多,也可以導致成人後性欲高亢易受激惹。

從而導致性犯罪。

搔癢是一種皮膚慾的延伸,當皮膚特定部位受到刺激時會產生快感,嬰兒因快感而陷入不自主的情形,搔癢並非人類必須的生理需求,但嬰兒會樂於處於這種狀態。

但怕癢就演化而言,是幼小動物保護的一種機制,凡是越需受保護的地方越怕癢。

而人類的怕癢就性反應來說,是一種積慾反應,而笑則是解慾反應。

Freud指出嬰兒時期的搔癢等同於成人的愛撫,都是一種積慾的行為,但兩者不同的是愛撫會帶來性興奮,接著而來的性高潮會產生解慾現象,搔癢則不同,雖會帶來無法自主與混亂的原始快感,但成人對於搔癢動作必須適可而止,否則癢的感覺過於強烈,會使快感轉為厭惡,甚至有羞辱感產生。

怕癢與性感覺有其相關性,HavelockEllis提出有一女子說到,當她無意性交時,如果男性觸及其生殖器時,會有癢的感覺,但如果有性慾時,癢的感覺便消失,轉而產生性的興奮。

自戀(narcissism)

學者Spitz指出新生兒剛出生時,離開母親子宮的保護而感到不悅,但在出生一個月中會慢慢適應外界環境而愉悅起來(引自Ernest,Borneman1915)。

嬰兒愉悅於母親溫暖的乳房及溫暖的懷抱,但他們所愉悅的是因為自體所需達到滿足,並未察覺乳房與母親與自己是不同的個體,覺得是自我的一部分。

嬰兒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心理學家PaulNacke稱之為嬰兒的自戀階段(narcissism)。

自戀源自於希臘神話裡中,一個俊美的少年那希瑟司(Narcissus),當他第一次看到在水面上映出自己英俊的臉孔時,便瘋狂的迷戀上自己,最後跌入水中而死,此後便用Narcissism表示自戀一詞。

嬰兒情緒發展自出生開始到六個月,稱之為自戀期,愛戀的對象為自己。

新生兒出生時尚未能控制手部的動作,但他們能吸吮手指頭,並得到愉悅的感覺。

再藉由漸漸能夠控制的手,揮動而不自覺觸摸到自己身上各個部位,進而探索自己的身體,此為自戀行為。

他們愛自己的身體,並以自我為中心,時時刻刻觀察自己,享受生命所給予的各種生命功能。

嬰兒也藉由撫摸自己或吸吮手指頭等感覺的刺激,讓全身皮膚發展成性感帶,是自娛與性交行為的基礎,也有助於性感覺的啟發。

及長,嬰幼兒會發現撫弄生殖器的感覺甚至比吮指頭及玩玩具更好。

這可能是嬰幼兒自娛實施的原因。

在嬰幼兒感到焦慮或情緒興奮時,這種方式的自我撫摸常常可以使孩子安心下來。

但應引導孩子不要迷戀於性自娛的行爲。

三、新生兒性社會的發展

嬰兒的溝通

新生兒一出生,最初所發展的人際關係為母子關係,新生兒會藉由「視覺」與「聽覺」認識母親,並以「哭聲」及「微笑」與母親互動。

胎兒在母體內即有聽覺,可分辨出母親的聲音,這是為了出生與母親發展關係而做的準備。

胎兒在母親子宮裡便有聽覺,DeCasper&Fiffer(1980)的實驗證明,當母親懷孕期間若大聲念同一個故事給胎兒聽,嬰兒於出生後,在吸奶時,放同一個故事與其他故事的錄音發現,嬰兒會為了聽到特定的故事,及母親的聲音而改變吸奶的行為。

DeCasper&Fiffer(1994)另一項研究顯示,當給參與實驗的新生兒一個沒有奶水的乳頭,讓他們以各自的速度去吸,讓其中一半的嬰兒在吸吮慢的時候,聽母親聲音的錄音帶,其他時候聽陌生女子的聲音,另一半的嬰兒則相反,在吸吮快的時候,聽母親聲音的錄音帶,其他時候聽陌生女子的聲音,結果發現,嬰兒為了聽到母親的聲音,會改變吸吮的速度,兩組實驗結果都一樣。

(引自PatrickBateson&PaulMartin1999)

在視覺方面,新生兒雖然視力尚未完全發育,但喜歡看有眼睛,嘴巴的人臉,當嬰兒專注的凝視母親時,會帶給母親來滿足感,提高母親照顧嬰兒的可能性,並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是母子依附關係發展的基礎。

哭聲對剛出生的嬰兒來說並無意義,重要的是當他哭泣時,會讓照顧者接收到訊息,嬰兒並探索到哭泣是可以表達不悅,發展出用哭泣來控制他人的權力。

(Ernest,Borneman1915)

嬰兒天生就會微笑,達爾文指出人類以及一些低等動物的主要表情,都是天生或遺傳的,不是學來的。

這證實天生失明的嬰兒,雖無法看到別人的臉,也跟正常嬰兒一樣,會自己微笑。

但正常的嬰兒會因文化的不同,學會修正其笑容,失明的嬰兒因為缺乏與母親的視覺活動,會變成叫沒反應,也較少面部表情。

依戀關係

  所謂的依戀關係(attachment),是指兩個體情感交流與滋養的過程,而且強調兩者之間的互動是雙向的,彼此均有足夠的吸引力與反應性,而非只是單方面的付出。

  親子間的依戀關係始於孕期時,父母親開始產生對腹中胎兒心像的幻想,又稱之為「夢幻中的小孩」(fantasychild)。

而產程中,母親歷經緊張的情緒與自我控制力降低,此時會暫時妨礙母子間的親情聯結,直到生產的焦慮解除後,親情的情緒投入才又開始,尤其在產後的前30鐘,更是母性敏感時期(maternalsensitiveperiod),此時母親的痛苦剛結束,嬰兒又呈現在警覺狀態,此時可讓母親與嬰兒保持目光的接觸(eye-to-eyecontact),這種面對面、眼對眼的接觸,是培養親子依戀關係的最佳時機。

另外,學者Spitz提出新生兒階段餵食母奶的嬰兒,用眼睛接觸母親比為牛奶的多,因此哺育母奶的新生兒,出生四週即會記得照顧者的臉,餵牛奶者則到第六週。

由此可知哺餵母乳能增進母子間的情感聯結。

父母親與嬰兒之間,對彼此的聲音都非常敏感與喜愛。

嬰兒喜歡高音調的聲音,因此成人常用高音調且誇張的「媽媽話」(motherese)逗弄嬰兒,尤其是母親以較高音調的聲音跟嬰兒說話或呢喃細語,讓嬰兒更加警覺地把臉轉向母親,如此互動的反應,會更加增進兩人的親情聯結

雖然現今社會已經變遷,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逐漸大不如前,但部份習俗至今仍流傳於民間,左右人們思維,從以上習俗不難看出男女嬰兒在被照顧養育與角色期待上有所差別。

四、影響新生兒性發展的文化因素

新生兒的性發展有其獨特性,也受文化的影響,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同,受父權社會的影響,有重男輕女的性別刻板印象。

當母親於懷孕中期,父母親希望得知胎兒是男是女時,便開始對胎兒產生性別期待,這是性教育中性角色的開始。

當嬰兒出生時,醫生宣佈是男孩是女孩時,父母親或家人所產生的反應,是驚喜?

是失望?

還是男孩女孩一樣好?

不僅僅是家人,就連來祝賀的親友,一見面便會問是男孩還是女孩。

祝賀的祝詞也因男女嬰而有不同,生男寶寶為弄璋之喜,生女孩為弄瓦之喜,明顯表現出中國傳統社會,男為主體女為客體的性別刻板印象,是社會與文化所建構出的性別角色。

嬰兒會從心理、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接收父母及親友或照顧者,所傳遞的意識而影響其一生。

這些中國社會所產生對新生兒的性別文化,可從傳統民俗與風俗習慣中看出。

舉例如下:

胎衣的處理

「胎衣」即為胎盤,古時因重男輕女的關係,對於男嬰女嬰胎衣的處理方式有所不同。

生女時胎衣放水流,生男時胎衣則放進甕中,拌以石灰保存於床下四個月,以防貓狗偷吃。

也有的地區將男孩女孩的胎衣皆保存於甕中,但因女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