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全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8468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1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 全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全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全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全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全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 全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Word下载.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 全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全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下册 全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Word下载.docx

甘油和脂肪酸:

到体内合成脂肪。

第四节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分类:

1.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举例:

腐烂的食品、苍蝇叮过的食物等)

2.有毒化学药品及激素等引起的食品污染问题;

工业食盐当成食盐使用、蔬菜残余农药、瘦肉精、红心蛋、毒水产、激素猪肉等)

3.新型种品种的安全问题,包括未经实践证明是无害的转基因食品、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等。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液的组成:

血浆和血细胞

⑴血浆:

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不仅运输血细胞,还运输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血浆是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析出的液体,呈淡黄色;

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为血清。

⑵红细胞:

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氧低时与氧分离。

依靠血红蛋白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表现为贫血,需补铁和蛋白质。

⑶白细胞:

可吞噬侵入体内病菌,对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白细胞过少时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出现炎症;

白细胞过多时代表身体已经出现炎症)

⑷血小板: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小板过少伤口难愈合)

血液不仅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和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2、血型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判断依据:

红细胞中的A凝集原与B凝集原

红细胞上凝集原

血清中抗凝集素

A型血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

B型血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AB型血

A凝集原和B凝集原

O型血

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3、输血

输血原则:

同型血互相输;

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万不得已输异型血时一定要慢并且输血量要少)(输血时考虑的是受血者的抗凝集素和输血者的凝集原)

第三节运输物质的器官

1、血管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

动脉血流速度快,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运回心脏。

静脉血流速度较慢,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

(大中型静脉中有半月形的静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毛细血管:

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

血流速度极慢(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径极细(只能使红细胞单排通过)。

2、心脏—“生命之泵”

⑴心脏的结构名称

①心尖朝向左侧;

②心室连动脉,心房连静脉;

③瓣膜结构的存在控制了血液流动的方向;

④左心室壁较右心室壁厚很多,可作实物判断心脏左右的依据。

⑵心脏的工作原理

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B、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C、心房舒张,心室舒张:

血液由静脉流入心房。

3、几个名词

每搏输出量:

两个心室每搏动一次输出的血液量。

心输出量:

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

=每搏输出量×

每分钟搏动次数(脉搏或心率)。

每搏输出量与心肌收缩力有关,运动员心肌发达,搏动有力,因此心肌收缩力强,平时心率慢,每搏输出量大。

第四节物质运输的路线

1、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

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一般来说动脉中都流的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但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2、血液循环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

↑↓

肺毛细血管全身毛细血管

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全身各级静脉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3、组织液、淋巴、血浆三者之间关系

血浆

↙↗↖

组织液→淋巴

4、循环系统模式图

 

第三章:

健肺强肾精力充沛

第一节:

呼吸

(一):

呼吸道和肺的功能

一:

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二:

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

呼吸道以骨或软骨为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

鼻毛,鼻黏膜,气管纤毛,气管腺细胞等结构对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三:

肺的结构特点:

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的功能:

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肺通气: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是靠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运动:

胸廓有节律的变大变小的过程。

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三,1:

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变大——吸气运动

2:

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变小——呼气运动

四:

实际用,1: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呼吸肌的舒缩能力增强;

同时增多了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的数量。

肺活量测三次,并取最大值。

(三):

人体的气体交换

呼吸:

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的四个环节:

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

呼吸的实质(氧气的利用)

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用于学习,运动,维持体温等)

(四)吸烟的危害

香烟中主要有害物质:

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尼古丁:

引起烟瘾主要物质;

一氧化碳:

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

第二节:

排泄

(一)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排泄:

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二氧化碳)和过剩物质(水,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途径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尿酸)——主要途径

汗液(水,无机盐,尿素)

3:

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肾小球

肾脏

肾小体

皮质

肾单位

(位于皮质中)

肾实质

位于

肾小囊

髓质

位于皮质和髓质中

肾小管

肾盂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尿液的形成

形成器官:

肾脏(肾单位中)

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滤过,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滤过形成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输尿管膀胱贮存尿道排出(受大脑控制)

实际用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

若出现,应即使去就疹。

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

第一节信息的获取

一、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构造:

眼球由眼球壁、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组成。

眼球壁由外到内依次是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巩膜前端是角膜(透明);

2、角膜:

透明,光线容易通过。

晶状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睫状体内的平滑肌能引起晶状体曲度的变化。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产生影像。

视网膜把视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3、视觉形成的过程:

物体的反射光线—→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神经—→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4、瞳孔能够随外界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

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扩大。

5、沙眼是由于结膜感染沙眼衣原体形成的。

6、看远物时:

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凸度小

看近物时:

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凸度大。

二、近视与远视

1、

眼球前后径

晶状体曲度

物像位置

矫正

近视

过长

过大

视网膜前方

凹透镜

远视

过短

过小

视网膜后方

凸透镜

2、假性近视的原因:

用眼过度,睫状肌持续收缩,造成晶状体凸度过大。

三、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

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由外耳道进入中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把此振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由听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3、中耳内的咽鼓管可以调节鼓室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维持正常听力。

第二节信息的传递

一、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包括

(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纤维及神经的组成: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较多)、轴突(1条)。

轴突和长的树突外包着髓鞘,即轴突和外的髓鞘或树突和外面的髓鞘组成一条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加上外面包着的一层结缔膜成为一条神经。

3、神经元的功能:

树突接收外界信息,轴突把接收的信息传递出去。

4、神经冲动: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把兴奋传递给其它的神经元、肌肉和腺体,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在神经调节中,兴奋就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5、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调节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是神经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是指感受神经末稍或接受刺激的结构;

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稍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反射活动都需要反射弧才能完成,而且反射弧的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第三节信息的处理

1、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里,上与脑相连。

灰质在中央,内有许多神经中枢;

白质在外,白质发出神经连结各器官。

2、脊髓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反射类型

形成

反射弧特点

神经联系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固定,不会消退

吃梅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中枢是大脑皮层

暂时,可以消退

望梅止渴

4、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5、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大脑:

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有沟(凹陷)和回(隆起)

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皮层左侧管身体右侧,皮层右侧管身体左侧。

皮层内是白质,内有纤维把左右半球联系起来,而且联系小脑、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内白外灰,而脊髓是内灰外白。

小脑:

位于大脑后下方,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

脑干:

具有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6、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

7、成聋哑人看懂手语靠视觉中枢,盲人读盲文靠感觉中枢。

第五章:

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一)激素与生长发育

腺体分类

外分泌腺:

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

如:

汗腺,唾液腺,胰腺等。

内分泌腺:

无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

内分泌系统

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胰腺内分泌部),肾上腺和性腺。

其中垂体还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几种激素的比较

激素

分泌腺体

生理作用

有关病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成人分泌过多甲亢

幼年分泌过少呆小症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生长

垂体

调节生长发育

幼年分泌过少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胰岛素

胰岛

降低血糖浓度

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加速血糖分解

分泌不足糖尿病

神经调节:

为主

生命活动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

为辅

(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

10—20岁,女性平均比男性早两年。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身高,体重突增。

2;

脑,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不断发展。

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和性成熟。

(1)第二性征:

指除了第一性征(性器官)以外男女出现的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

男生长胡须,喉结突出等。

(会判断就行)

(2)遗精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月经是女性每月依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周期一般为28—30天。

第六章坚持锻炼强身健体

第一节人体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骨连接骨骼肌

1.骨的成分

有机物:

使骨柔韧1/3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

使骨硬脆2/3使骨硬而不脆

2.骨的成分一生中的变化

发育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物理性质

青少年

多余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少,易变形

成年

约1/3

约2/3

坚硬而有弹性

老年人

少余1/3

多于2/3

硬而脆,易骨折

3.长骨的结构

(1)管状轻巧

(2)骨膜:

含有成骨细胞,使骨长粗。

骨折后的骨愈合也靠成骨细胞

骨松质:

轻便

结构骨质

骨密质:

坚固

骨髓:

分布在骨松质中的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分布在骨髓腔中的红骨髓在七岁后被脂肪化转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骨密质致密坚硬,骨松质和长骨的管状结构,使骨坚而不重。

4.骨折:

骨受到猛烈冲击时所发生的断裂现象。

骨折后断骨不能再活动,固定用的夹板要长过断骨上下两端的关节,绷带固定时松紧要始终,既固定有保证血液循环通畅。

5.骨端和骨干之间的软骨层使骨长长,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使骨长粗和骨折后骨愈合。

关节:

1.骨连接:

不动连结(脑颅骨)微动连结(脊柱)活动连接(又叫关节)

2.关节的结构(如下)

3.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和关节软骨使关节十分灵活;

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还附有很多韧带,关节头和关节窝一凸一凹相互吻合,使关节牢固。

4.脱臼: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的现象。

骨骼肌:

1.特性:

收缩运动。

是人体运动的动力

2.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二、运动的产生

骨:

支撑

神经系统支配下骨连接:

枢纽

骨骼肌:

动力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肌细胞变粗,使肌肉粗壮,收缩有力。

第七章增强免疫预防疾病

第一节免疫

一.免疫概念:

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们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免疫分为: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二.非特异性免疫:

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功能。

包括:

第一道防线:

功能:

将病原体阻挡和杀灭在体外

组成:

皮肤、黏膜和分泌物(如唾液、泪液、鼻腔和黏膜分泌物中的溶菌酶;

汗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二道防线:

将病原体杀灭在体内

杀菌物质(溶菌酶溶化病菌细胞壁)、吞噬细胞

三.特异性免疫:

后天获得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特点:

攻击性和针对性强

四.相关概念

1、抗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

2.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病原体、移植器官、疫苗等

3.免疫系统也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引起过敏等

4.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的特点:

由病原体引起的,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3、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者

4、按传播途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

类型

病原体

传播途径

病原体寄生部位

名称

呼吸道

传染病

空气、飞沫

呼吸道黏膜和肺

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红热、

流行性腮腺炎

消化道

饮水、饮食

消化道及附属器官

细菌性痢疾、蛔虫病、

脊髓灰质炎、肝炎、

血液传

染病

吸血昆虫(蚊、虱、蚤、蜱)

血液和淋巴

乙脑、疟疾、出血热

体表传

接触(皮肤和黏膜)

皮肤和体表黏膜

狂犬病、炭疽病、破伤风、

沙眼、癣、血吸虫病

5、艾滋病(AIDS):

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1)发现:

1981年、美国。

(2)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第三节安全用药

1、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

2、非处方药:

不需要凭药方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

简称OT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