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8179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格式.docx

《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Word格式.docx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连线)

【答案】 ①—c ②—a ③—e ④—b ⑤—d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

【答案】 ①—c ②—a ③—b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基础自测

1.判断

(1)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2)人口过度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5)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6)眼睛退化的“盲鱼”可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8)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B

网络记忆

重点突破|领悟高考方向

重点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典例导悟1]

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解析】 A项正确,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

B项正确,曲线a(“J”型增长)和b(“S”型增长)的差别就在于环境阻力不同;

C项错误,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

D项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以下。

【答案】 C

[考点精讲]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异同

(1)相同点: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会决定人口密度大小。

年龄组成可预测人口密度变化;

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等。

(2)不同点:

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命题视角]

视角 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答案】 D

[心有灵犀]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和增长速度

(1)增长率: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大幅下降,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比较低。

(2)增长速度:

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增长率较低,但增长速度比较快。

重点2 全球性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典例导悟2]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动植物资源和它们的基因

B.模仿蝙蝠发明雷达,这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建立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

D.酸雨、沙漠化、水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错误;

模仿蝙蝠发明雷达,这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项错误;

建立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可加强对生物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措施,C项正确;

食品安全不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问题,D项错误。

1.环境污染的成因与防治

成因机制

危害

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及植被破坏→大气中CO2增加→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新能源;

大量植树造林

酸雨

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硫和氮的氧化物+大气中的水汽→硫酸和硝酸→酸雨

水体酸化,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伤害植物的叶和芽,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使用脱硫煤;

植树造林

臭氧层破坏

雾化剂、除臭剂和制冷剂使用氟利昂→臭氧层变薄→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导致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物减产

减少氮氧化物和氟氯烃的排放

水体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

水体富营养化,若出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

若出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

减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污染物进入水体

土地荒漠化

植被(如草原、森林等)遭到破坏是主要原因

沙尘暴遮天蔽日,破坏力极强

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植被;

大量营造防护林;

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2.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视角1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2.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视角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心有灵犀]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三点提醒

(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基因(DNA)多样性

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

    ⇑        ⇑       ⇑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体现生物多样性)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

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

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当堂验收|提升高考考能

1.(2016·

江苏高考)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解析】 复合菌剂中含多种微生物,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选项正确;

该菌剂中的微生物能降解农药,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农药降解产生的无机物可进入农作物进行物质循环,B选项错误;

土壤中有毒物质减少,则农田动物的种类增加,不同种动物之间的竞争增强,害虫的数量会减少,优势度降低,C选项正确;

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细胞代谢需要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催化,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选项正确。

2.(2015·

广东高考)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

下表是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

pH

5.8(对照)

4.0

3.0

2.0

桃树

2.20(100)

2.19(99.55)

2.13(96.82)

1.83(83.18)

蜡梅

3.65(100)

3.58(98.08)

3.44(94.25)

2.95(80.82)

木樨

1.07(100)

1.05(98.13)

0.96(89.72)

注:

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______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_______色。

酸雨中的SO

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产物)减少。

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

(2)由表可知:

①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后用纸层析的方法分离,在滤纸条上扩散最慢的色素带是叶绿素b,其颜色为黄绿色。

叶绿素被破坏,则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直接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进而导致糖类的生成减少。

(2)总体来说,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在相同pH酸雨的作用下,木樨受影响程度最小,蜡梅受影响程度最大。

(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则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减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1)类囊体薄膜 黄绿 [H]和ATP C3的还原 

(2)①增大

②蜡梅对酸雨最敏感 ③木樨对酸雨的耐受性较强 (3)抵抗力 生物多样性减少,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3.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  )

A.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

B.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C.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森林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就是易地保护

D.基因突变是基因多样性的根本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