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讲义 中山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8085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讲义 中山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分子生物学讲义 中山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分子生物学讲义 中山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分子生物学讲义 中山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分子生物学讲义 中山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讲义 中山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分子生物学讲义 中山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讲义 中山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生物学讲义 中山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基因转换(geneconversion)

多见于真核生物

当两相似的序列(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均可)靠在一起时,就有可能发生基因转换,即一DNA序列转换成另一相似的序列

基因转换的机制是基于重组,即先交换一段DNA序列,然后进行修复,就会使某一序列的比例增加

3.位点专一重组

(1)噬菌体的整合与切除

噬菌体整合到宿主基因组需整合酶(Int,的int基因编码)及宿主蛋白IHF,并通过同源区域attP()与attB(宿主)的重组而达成

噬菌体从宿主基因组切除需整合酶(Int)、Xis(的xis基因编码)及IHF,是整合的逆过程

附着(整合)位点(attsites)

attP与attB只在它们的中间区域有一小段同源序列(15bp,称为O);

attP的必需序列从–152到+82(以O的中点为0),而attB只需25bp左右的序列(包括中间的O)

4.转座

(1)细菌转座子

⏹插入序列(insertionsequences,IS)

最简单的转座子,只含有转座所必需的元件:

两端有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repeats,15~25bp),中间有编码转座所需的酶的基因(至少有2个,编码转座酶,即transposase)

插入序列在转座时,其插入位点两旁会产生一小段正向重复(directrepeats)

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座子

除了必要的转座元件外,还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能赋予其携带者某种抗性

⏹转座的机制

复制性转座(replicativetransposition)

转座过程有DNA复制,结果一个转座子留在原位,另一个插入到新的位点

保守性转座(conservativetransposition)

转座子离开原位置,插入到新的位点;

这种转座又称非复制性转座(nonreplicativetransposition)

(2)真核生物的转座子

⏹玉米的Ds(dissociation)和Ac(activator)

最早发现(1940s)的转座子,与某些品种的玉米种子上的色斑变化有关(玉米种子的颜色由C基因编码的因子造成;

若C基因突变,就没有色素产生,种子几乎白色;

若部分细胞产生回复突变,就会在种子上形成颜色斑点)

Ac能自行转座,而Ds必须要有Ac的帮助才能转座

Ac或Ds插入到功能基因中,就会使该基因失活

⏹Ds和Ac结构

Ac与细菌的转座子相似,约4500bp,两端有反向重复序列,中部含有转座酶基因

Ds是Ac的衍生物(功能不全,不能自主转座),有Ds-a、Ds-b、Ds-c3种

⏹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s)

以RNA作为中介进行复制(转座),与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es)的复制相似,含有编码反转录酶的基因,能进行反转录;

酵母中的Ty(transposonyeast)、果蝇中的copia等反转录转座子的两端有LTRs(longterminalrepeats)

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表达调控

1.转录机器(装置)(transcriptionapparatus)

(1)RNA聚合酶(RNApolymerase)

⏹(40kD)

⏹(150kD),‘(160kD)

⏹(70kD):

specificityfactor

⏹核心酶(coreenzyme):

,‘,2

⏹全酶(holoenzyme):

,‘,2,

(2)启动子(promoter)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bindingsite),一般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

(RNApolymerase/promoterbinding)

Closedpromotercomplex

Openpromotercomplex,转录才能开始

⏹Promoterstructure共同序列(consensussequence)

Pribnowbox(-10box,DavidPribnow发现)

-35box(-10box与-35box的最佳距离为171bp)

⏹下调突变(downmutation)

⏹上调突变(upmutation)

⏹Promoterstructure

强启动子还有一些额外的元件,如E.coli编码rRNA的rrngene中的UPelement(上游元件),可提高表达数十倍

(3)转录起始(transcriptioninitiation)

Foursteps:

⏹Formationofaclosedpromotercomplex

⏹Conversionoftheclosedpromotercomplextoanopenpromotercomplex

⏹Polymerizingthefirstfewnucleotides(upto10)whilethepolymeraseremainatthepromoter

⏹Promoterclearance

(4)延伸(elongation)

⏹核心酶起极其重要的作用,亚基参与转录出的RNA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转录的拓扑学:

两种假说

RNApolymerase及新合成的RNA都围绕DNA旋转

RNApolymerase前后的DNA反向旋转

第二种假说有较多的依据: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的存在

(5)转录终止(terminationoftranscription)

⏹聚合酶到达终止子(terminator)就会从模板上脱落

⏹终止子有两种(终止方式也有两种)

intrinsic(-independent)terminator(termination)

-dependentterminator(termination)

⏹-independenttermination

较为简单,一段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repeat)与一富含T的区域(T-richregioninthenontemplatestrand)即为终止信号

终止子只有一段反向重复序列(能形成hairpin结构)

是一种蛋白质(6聚体),可使RNA聚合酶的转录能力大大下降(具RNA-DNA解螺旋酶的作用,能解开转录复合体中RNA-DNA双链)

2.基因表达调控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以操纵子(operon)的方式进行

Operon:

Agroupofcontiguous,coordinatelycontrolledgenes

(1)乳糖操纵子(thelacoperon)

⏹lacZ:

-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基因

⏹lacY:

半乳糖苷透过酶(galactosidepermease)基因

⏹lacA:

半乳糖苷乙酰基转移酶(galactosidetransacetylase)基因

⏹lacI:

调节基因(regulatorygene)

⏹Operator:

操纵区

⏹Repressor:

阻遏子(阻遏物)

⏹Inducer:

诱导物(异构乳糖,allolactose)

(2)操纵子的发现

⏹发现过程

-半乳糖苷酶可被诱导(Monod,1940s)

半乳糖苷透过酶与-半乳糖苷酶一起被诱导出来

(发现一种不能产生半乳糖苷透过酶的突变体)

发现半乳糖苷乙酰基转移酶也是同时被诱导出来

发现一种组成型突变体(constitutivemutants)

构建局部(部分)二倍体(merodiploid,带有野生型与组成型突变的等位基因),进行“PaJaMo”系列实验(ArthurPardee,Jacob,Monod),发现乳糖代谢基本调控规律

⏹研究局部(部分)二倍体所得出的发现

野生型(可被诱导型)等位基因是显性的,说明野生型等位基因能产生某种物质,使得与乳糖代谢有关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而在被诱导后才表达

推测

有一种可称为阻遏物(repressor)的物质存在;

组成型突变体则是产生阻遏物的基因有缺陷

既然有repressor,就应该有与repressor结合的DNA序列(operator);

若operator有突变,不能与repressor结合,则是一种显性的组成型突变体

⏹结论

通过阻遏基因(阻遏物)与操纵区,lacZ、lacY、lacA这3个结构基因是一起被调控的,它们组成了一个操纵子(thelacoperon)

后来的研究证实了Jacob与Monod的预言,并使操纵子的慨念进一步完善

(3)阻遏的机制

两种假说

⏹聚合酶与阻遏物可一起结合在lacoperon的启动子区,阻遏物的作用只是阻止转录从起始状态进入延伸状态

⏹阻遏物的作用是不让RNA聚合酶进入lacoperon的启动子(得到最新实验数据的支持)

(4)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

⏹阻遏物的调控是负调控,乳糖操纵子的调控还需正调控因子

⏹代谢物阻遏效应(cataboliterepression)

⏹cAMP在细胞中的浓度与葡萄糖的含量成反比,它与一种称为代谢物激活蛋白(cataboliteactivatorprotein,又称CAP,另一称呼是环腺苷酸受体蛋白:

cAMPreceptorprotein,CRP)一起,起到正调控作用。

因此,起正调控作用的是CAP-cAMP

⏹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实际上是一种弱启动子,其-35box与原核启动子相应的共同序列相差甚大,因此才需要CAP-cAMP进行正调控;

如果是强启动子(与共同序列十分相近),则不需要正调控,但这种情况会使得即使葡萄糖存在,乳糖操纵子也一样运作。

(5)CAP的作用机制

⏹通过对有关突变体进行分析,发现CAP-cAMP的结合位点在启动子的上游(与启动子紧密相邻),该位点称为激活物位点(activatorsite)。

CAP-cAMP结合到激活物位点后,就会促进RNA聚合酶与DNA形成openpromotercomplex(CAP-cAMP能加快closedpromotercomplex的形成,从而提供了更多形成openpromotercomplex的机会),结果是促进转录。

6)阿拉伯糖操纵子(thearaoperon)

⏹像乳糖操纵子那样,也是一种有代谢物阻遏效应的操纵子

⏹thearaoperon又称thearaCBADoperon,即有控制基因C和结构基因B、A、D(编码阿拉伯糖代谢所需的酶)

⏹独特之处

两个ara操纵区:

araO1和araO2,前者调控控制基因araC的转录,后者控制启动子PBAD(在PBAD上游265与294bp之间)

CAP(cataboliteactivatorprotein)结合位点在ara启动子(PBAD)的上游约200bp处

⏹araC的自我调节(autoregulation)

araO1起作用:

当AraC(araC的产物)含量升高,便与araO1结合,阻止进一步转录araC,以免产生过多的AraC

(7)色氨酸操纵子(thetrpoperon)

⏹合成代谢的操纵子,所编码的酶能把色氨酸前体分枝酸(chorismicacid)转化为色氨酸。

色氨酸浓度高,则关闭;

色氨酸浓度低,则开启

⏹具弱化子(attenuator),无CAP-cAMP调控

⏹色氨酸操纵子有5个结构基因(EDCBA)及1个调节基因(R)

⏹启动子(trpP)与操纵区(trpO)在结构基因的上游,且操纵区完全在启动子里面

⏹在调控中,色氨酸的作用是帮助阻遏物结合到操纵区,从而使操纵子关闭

⏹弱化作用(attenuation)

在阻遏作用的基础上(色氨酸操纵子的阻遏作用较弱),能再降低转录水平10倍

前导区与弱化子转录物的第一种较稳定的结构有一终止子(-independentterminator),能使弱化作用发生,转录终止

转录物的第二种较不稳定的结构没有终止子,转录能继续

色氨酸的多寡决定形成哪一种结构(在转录与翻译偶联的情况下)

⏹在细菌中,当色氨酸操纵子的前导区转录后,翻译就开始

⏹核糖体到达色氨酸密码子

色氨酸缺乏,核糖体不能前进,翻译受阻,前导区与弱化子转录物只能形成第二种结构;

结构基因能转录

色氨酸充足,前导肽的翻译能顺利完成,前导区与弱化子转录物能形成第一种较稳定的结构,导致弱化作用发生

⏹调控能达成的必要条件

转录与翻译偶联,且速率大致相等

每个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都有其起始密码子,核糖体从各个基因的mRNA的起始信号(密码子)开始翻译,即结构基因的翻译与前导序列的翻译无关

⏹细菌能符合这样的要求,说明其体系中各组分的协调性

3.基因表达调控的重大变化

(1)宿主RNA聚合酶的变化

⏹主要由因子的改变引起

⏹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被其噬菌体SPO1入侵后的情况

SPO1早期基因(earlygenes)的表达

用宿主本身的RNA聚合酶,仍可有很多宿主基因表达

SPO1中期基因(middlegenes)的表达

宿主中基本上只有噬菌体的基因在表达

SPO1后期基因(lategenes)的表达

(2)T7噬菌体编码的RNA聚合酶

⏹T7基因的转录分3个阶段(在宿主E.coli中)

ClassI(共5个基因,其中一个编码一种噬菌体专一的RNA聚合酶)

ClassII

ClassIII

⏹先由宿主的RNA聚合酶,然后由T7自己的RNA聚合酶来达成3个阶段的转录

(3)芽孢形成过程的转录控制(枯草杆菌)

⏹通过变换RNA聚合酶的因子而达成

每种因子所识别的启动子都各不相同

⏹从营养(植物性)生长到产生内生孢子(芽孢)

需关闭很多营养生长期的基因,并开启专门用于芽孢形成的基因

⏹营养生长期RNA聚合酶的因子

43(A)

⏹芽孢形成时RNA聚合酶的因子

至少有29(E)、30(H)、32(C)

4)具多启动子的基因

⏹枯草杆菌的spoVG基因

芽孢形成所需的基因之一

该基因有分别被B和E识别的启动子

两个启动子互相重叠

可被含B或E的RNA聚合酶转录

⏹鱼腥蓝细菌属(Anabaena)谷酰胺(glutamine)合成酶基因(glnA)

NH4+充足时,细胞处于营养生长状态

NH4+缺乏时,会产生一些能固氮的异形胞(heterocyte);

在异形胞中,大部分营养生长的基因都关闭了,而固氮基因(nif)则开启

glnA基因在营养生长时及固氮的异形胞中都必不可少

glnA基因有两个启动子,可被不同的识别

⏹E.coli的谷酰胺合成酶基因(glnA)

NH4+充足时,RNA聚合酶用70,识别弱启动子P1

NH4+缺乏时,RNA聚合酶用54,识别强启动子P2,以合成出更多的谷酰胺(起到贮存NH4+的作用)

双启动子的意义

⏹使基因在不同情况下都可表达,或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表达强度

5)E.coli的热激基因(heatshockgenes)

⏹热激反应(heatshockresponse)

细胞处于较高的温度中所引发的反应

正常的转录减少或停止,热激反应的转录物开始产生,以降低细胞的损伤程度

⏹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

协助蛋白质正确折叠的一类物质(一般也是蛋白质),在热激反应中也会产生

在热激状态下,分子伴侣的作用是帮助已部分变性(折叠已发生变化)的蛋白质重新正确折叠好

⏹在热激状态下,细胞还会产生蛋白酶,以降解不能重新折叠好的蛋白质

⏹热激反应所需的基因表达重大改变也是通过更换RNA聚合酶的因子而达成

32(H)代替70(A)

H并非在热激后才产生,细胞原来已有少量的H存在,但处于一种不起作用的状态(被隔离)

受热激后,这些H能马上起作用,导致更多的H以及分子伴侣和蛋白酶的产生

(6)噬菌体对E.coli的侵染

⏹溶菌模式(lyticmode)

噬菌体DNA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的RNA聚合酶进行转录,进一步翻译产生噬菌体蛋白质

噬菌体DNA进行复制,从而组装出许多子一代的噬菌体

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出这些子代的噬菌体

⏹溶原模式(lysogenicmode)

噬菌体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进行一些早期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产生一种27kD的蛋白质(阻遏物,repressor),该阻遏物通过与2个操纵区结合,使得本身的大部分基因关闭,只剩下阻遏物的基因在表达

⏹噬菌体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与宿主DNA一起复溶原菌(lysogen)

携带有整合在基因组中的噬菌体DNA的细菌

⏹原噬菌体(prophage)

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中的噬菌体DNA

⏹噬菌体的基因组

线状:

在噬菌体粒子中的存在状况,两端有粘性末端(cos)

环状:

噬菌体DNA刚进入宿主后的存在状况

⏹溶菌模式的基因表达调控

⏹三个转录阶段

前早期(immediateearly)

晚早期(delayedearly)

晚期(late)

⏹三个时期的基因在基因组中顺序排列

⏹用到抗转录终止(antitermination)机制

⏹抗转录终止(antitermination)的机制

抗终止蛋白与mRNA或DNA上的特异位点结合,再改变RNA聚合酶,使其忽略有关的终止子

与mRNA结合:

抗终止蛋白N

与DNA结合:

抗终止蛋白Q

⏹溶原模式的建立

晚早期部分基因的产物是进入溶原模式所需的

整合噬菌体DNA到宿主基因组所需的蛋白质

引起cI基因转录,产生阻遏物(cII和cIII产物的作用)

⏹cII和cIII产物的作用

cII的产物能帮助RNA聚合酶结合到PRE,从而可开始转录cro的反义RNA及cI的mRNA;

前者能抑制cromRNA的作用,后者可翻译出阻遏物

cIII的产物能延迟细胞内的蛋白酶分解cII的产物

⏹溶原模式的维持与cI基因的自我调节

阻遏物(cI的产物)产生后,通过与操纵区OR和OL结合,可阻止更多的早期基因转录,又能促使RNA聚合酶以PRM为启动子转录cI基因

cI基因的产物(阻遏物)的浓度能调节cI基因本身的转录(自我调节)

⏹溶菌模式还是溶原模式?

由cI与cro基因产物的竞争结果决定

cI取胜,进入溶原模式

cro取胜,进入溶菌模式

⏹CII(cII基因的产物)的浓度决定cI与cro谁胜谁负,CII越多,越容易进入溶原模式

⏹CII的浓度又取决于细胞内蛋白酶的浓度

生长环境好(养分丰富),细胞内蛋白酶浓度高

处于饥饿状态,细胞内蛋白酶浓度低

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有利于溶原模式的建立

生长环境好,有利于溶菌模式的建立

溶菌模式与溶原模式在不同条件下建立的生物学意义

⏹溶原菌进入溶菌模式的诱导

溶原菌受到化学诱变剂或辐射作用后,其原噬菌体就会进入溶菌途径

诱变导致DNA损伤,引发SOS应答(SOSresponse),其中recA基因起最重要的作用(RecA用于DNA损伤的重组修复)

诱变的环境还会使RecA成为一种辅蛋白酶(coprotease),激活阻遏物本身的蛋白酶活性,使其自我切割,从操纵区脱落,从而引发溶菌模式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1.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I(polymeraseI)

⏹位于核仁

⏹RNA聚合酶II(polymeraseII)

⏹位于核质

⏹RNA聚合酶III(polymeraseIII)

1)三种RNA聚合酶对转录抑制剂的反应

⏹-鹅膏蕈碱(-amanitin)

⏹抑制polymeraseII(低浓度)

⏹抑制polymeraseII和polymeraseIII(高浓度)

⏹放线菌素D(actinomycinD)

⏹抑制polymeraseI

(2)真核RNA聚合酶的亚基组成

⏹PolymeraseI、II、III都由多个亚基组成

⏹均有两个较大的亚基(>

100kD)

⏹另有多个较小的亚基(大部分<

50kD)

⏹三种聚合酶都有一些共有亚基(commonsubunit)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的PolII为参照:

Rpb5、Rpb6、Rpb8、Rpb10、Rpb12

(3)RNA聚合酶II的结构

⏹研究得比较清楚的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