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746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民版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民版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民版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Word下载.docx

《人民版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必修三12《汉代儒学》ppt课件Word下载.docx

答案C  6.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B.削弱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科举制有利于强化专制体制,巩固皇权,故B项不正确。

A、C、D三项均是科举制的影响。

答案B  B组(能力题)  7.有人说:

“董仲舒?

?

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解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神学化”。

答案B  8.载: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

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由此可见,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相比,汉代教育的特点应是  ()。

  ①设立太学②在各郡县设立学校③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④教育促进思想大一统  A.①③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材料中信息“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和“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不难看出“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太学设立”、“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教育促进思想大一统”。

答案D  9.太学的创立有利于儒学的发扬光大,关键因素是()。

  A.太学是中央政府的官办学校B.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逐渐形成C.儒学教育被官方化和制度化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解析太学教授的主要是儒学经典,从而使儒学教育被官方化和制度化,这样有利于儒学的发扬光大。

答案C  10.下图反映的内容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B.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C.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D.使儒学成为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答案C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前551—前479)图2(前179—前104)  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两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了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  请回答:

  

(1)判断材料一中图1的历史人物是谁?

其主要贡献有哪些?

(4分)

(2)材料一中图2历史人物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创新发展?

(3分)  (3)赏识图2中人物时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其本质又有何共同点?

(3分)  答案

(1)人物:

孔子。

贡献:

思想上,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民”;

教育上,首创私人办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文化典籍上,编辑整理的被称为“六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

  

(2)创新发展:

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学说;

提出封建的“三纲五常”学说。

  (3)不同点:

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同点:

都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篇二:

1[1].2汉代儒学学案(人民版必修三)  汉代儒学学案(人民版必修三)  大成目标(2分钟)  1、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点)。

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难点);

  2、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使用说明  1、预习导学案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

  2、合作探究,大胆质疑;

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激情投入;

  3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⑴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⑵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⑶李斯的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采纳。

  2.影响:

  ⑴“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洗劫。

⑵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向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二.罢黜百家  1.背景:

⑴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⑵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⑶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⑷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并向其咨询治国方略。

  2.过程:

  ⑴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  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等。

  ⑵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⑶  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3.评价:

  ⑴消极影响:

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⑵积极影响:

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  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三.太学的出现  1.性质:

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意义:

  ⑴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⑵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  重要作用。

  ⑶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  形得到改变。

  ⑷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1  2.有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3.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4.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探究一如何理解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  提到儒家思想时,往往会想到孔子的  “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还有孟子的“仁政”的学说,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

而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即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代表天统治  人民,全国人民和诸侯要服从皇帝。

如果人君无道,天即降灾异谴告和威慑。

如果人君面对灾异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强勉行道”。

董仲舒发挥的不是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而是孔子的”礼”的那套理论,即要像西周礼制所规定的那样“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不能越轨”,做到臣子忠于君主,子女听从父辈,下级服从上级。

董仲舒将这种关系蒙上了君权神授、威严无比的色彩,其理论更加系统,更加符合现实。

至于“仁政”是继承下来了,然而却加人了法家、道家等学派的观点,奉行外德内法,这也是董仲舒对孔孟儒学发挥的一个表现。

  ⑴董仲舒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探合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儒表法里”的新思想体系。

他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用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使之适应了当时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⑵汉武帝的推崇。

汉武帝在思想上全面肯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在政治上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在教育方面兴办大学和郡国学校,使天下文人都学习儒家经典,提高儒学的地位。

从此,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

  探究三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同时,“罢黜百家”并不是消灭其他各派学说,”而是把儒学思想作为其统治的主导思想而加以扶植。

  ⑴背景:

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迅速恢复了元气,但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成为当务之急;

董仲舒对儒家经典重新解释,创立新儒学。

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⑵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⑶评价:

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由此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确立了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探究四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⑴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⑵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糅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先秦儒学所没有的。

而先秦儒学所宣扬的“仁”“礼”“仁政”“民本”也为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⑶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实战训练  一.选择题  A级训练  1.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C)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2.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  A.B.C.D.  B级训练  3.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

“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奋斗。

”思想上的统一是政治统一的重要保证。

中国古代在思想上最早实现大一统的是(B)  A.秦代B.汉代C.唐代D.元代  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C)  A.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C级训练  5.汉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公元前29年1月5日),日有食之,其夜未央殿中地震。

皇帝问杜钦,杜钦说:

“日以戊申食,时加未。

戊未,土也,中宫之部。

其夜殿中地震,此必適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

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

能应之以德,刚咎异消;

忽而不戒,则祸败至。

”杜钦这一回复所依据的理论是(C)  A.为政以德B.礼法并施C.天人感应D.格物致知  6.西汉宣帝时发生了一次日食,宣帝下诏说: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做法体现了(C)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的思想  C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D.“无为而治”的思想  7.赵鼎新在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②“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③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④“仁政”被剔除,儒家思想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中写道:

“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D)  A.春秋时,道家思想B.战国时,法家思想  C.汉初时,黄老学说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  9.“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这一观点(C)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二.(B级训练)材料题  10.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孔子孟子董仲舒  ⑴上述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做了怎样的贡献?

  孔子:

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仁政学说,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先义后利。

  董仲舒:

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君权神授。

  ⑵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怎样理解?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靠仁政学说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因此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⑶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两汉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11.(A级训练)阅读下列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