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一年级上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535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一年级上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美术一年级上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美术一年级上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美术一年级上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美术一年级上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一年级上教案Word格式.docx

《美术一年级上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一年级上教案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一年级上教案Word格式.docx

课件展示:

水墨画、水粉画、线描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画绘画种类及其工具。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对不同的绘厕进行初步的认识,了解不同之处。

小结:

绘画种类形式不同,工具丰富,画面效果也不同。

(2)制作厅,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工具。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陶艺、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创意造型等。

原来生活中的普通材料,通过手工制作,也能变成美妙的艺术品!

(3)体验厅,了解并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方法

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可以大胆尝试新花样。

教师适当小结。

3.快乐涂鸦。

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作画,快乐涂鸦。

4.展示评价,交流拓展。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课后拓展:

美术活动丰富多彩,美术创意精彩无限,课外还可以外出写生或参观画展。

(3)明确美术课所要准备的常规工具,如:

绘画工具主要有油画棒、彩色水笔;

手工工具主要有手工剪刀、固体胶和双面胶等,提醒学生做好相应准备。

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都了解了美术的基本内容,认识了相关的工具材料,并大胆尝试画笔的几种基本技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思维上还停滞幼儿园,非常好动、不能约束自己,之后的课上我还需要加强管理。

2、新朋友

1.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抓住同学的外貌特征作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引导学生用写生或记忆画的方法,为自己的新朋友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创作、互相交流,了解同学,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是一堂人物造型课。

一年级的孩子对画人物其实并不陌生,因为从涂鸦时期开始,人物就是他们表现的主要内容。

但是,是否能抓住人物的特征作画,是否能在表现人物前进行仔细的观察,乃是画好人物画的关键所在。

本节课就是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抓住人物特征作画。

至于人物造型比例的准确性可以暂不作要求。

绘画的表现形式不限,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水粉、水彩均可。

本课以画“新朋友”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表现同学形象的同时,还可以有机融入团结友爱的情感教育。

通过观察、交流、学习、展示等教学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

用写生或记忆画的方法画一幅同学肖像。

能抓住同学外貌特征作画。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小游戏:

新学期开始了,你们一定交到了自己的新朋友。

说一说你交的新朋友长什么样?

我们来猜一猜他是谁?

(2)今天我们就来画画“新朋友”。

2.观察分析。

(1)请几位同学上台,仔细观察他们的脸形有什么不同

(2)教师示范画四种常见的不同脸形。

(3)同组同学互相观察,说一说周围的同学五官有什么不同。

(4)教师出示几种展现五官的线描作品,分析表现方法,启发学生要抓住五官和表情的特征作画。

(5)观察比较男、女同学的发型,选两位同学上台画一画人物发型。

3.欣赏同学作品。

4.布置作业。

(1)画画你的新朋友。

(2)画画你和新朋友的合影。

教师提示:

要抓住同学的长相特征作画。

5.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点评。

评价要点:

是否抓住同学的长相特征。

7.总结拓展。

今后可以画画我和同学之间的趣事。

回顾整节课,学生时不时的沉浸在笑声中,我想他们的欢乐产生的巨大涟漪不仅激荡在第一节美术绘画课上,还将延续到他们今后的美术课。

3、色彩大家庭

1.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寻找大自然中的色彩,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趣味涂色练习。

3.学生从欣赏体验的过程中认识色彩的作用,发现色彩的美感,感受色彩的魅力,并进一步学会用色彩尝试趣味涂色,练习表达自己的情感。

色彩充满无穷的魔力和生命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大自然中的天空、大地、山川、河流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无昕不包,我们无时不在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生活中的色彩是那么的丰富,令人陶醉;

自然中的色彩光怪陆离.瞬息万变;

孩子心中的色彩更是捉摸不透,神奇美妙:

碧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金黄的向日葵,五彩的花朵,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色彩,体验如何用色彩去表达美、表达情感,看看画家的色彩作品如何表现生命的魅力。

让一年级的学生认识色彩是美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本课选取了各种表现大自然美丽的图片:

太阳、大地、蓝天、田野……让学生在感悟体验色彩的同时得到无穷的视觉享受。

领会色彩具有的丰富、迷人、令人神往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可以从欣赏的过程中发现色彩,认识色彩,感受色彩,并进一步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常用色彩,说说它们的名称=

难点:

进行有趣味的涂色练习。

三、教学课时l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16开纸张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色卡、色彩卡片等。

1.观察欣赏。

(1)出示图片,认识美丽的色彩世界。

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色彩,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多姿多彩。

(2)揭示课题。

美丽的色彩世界是由色彩大家庭的成员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色彩大家庭》,与缤纷的色彩来个亲密的接触。

2.认识色彩。

(1)谁知道彩虹的颜色?

从自己的蜡笔中快速找出彩虹的颜色并按顺序排列。

看谁排得又快又对。

老师出示彩虹的色卡,并告诉学生色彩排列的顺序及名称。

(2)寻找生活中的色彩-

①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红、橙.黄……”lO种颜色的物品,并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色彩?

②小组讨论,教师小结,要求学生不断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

3.小组活动。

(1)小组合作记忆,互相提问。

(2)教师出示色彩卡片,让学生抢答色彩的名称。

(3)剪贴游戏:

分小组进行色彩卡片拼贴游戏比赛,每一小组拼贴出一组类似色系的颜色,并说说在生活中哪里看到过这些颜色。

4.趣味涂色。

(1)提供创作主题:

画出你认为最有意义的有关色彩的实物,如:

一盆水果、彩色泡泡、彩色的调色板、七色花等。

(2)提供创作建议:

可以按照生活实际再加上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创作,同时可以改变形状、颜色,还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评价。

(1)针对学生的创作,采用自评、组评和教师讲评等形式。

(2)提供评价建议:

是否画出了对象的主要色彩特征;

是否有创意、有感情地表现了心中的色彩等。

6.课外拓展。

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其他美丽的色彩,进一步探索色彩的秘密,如观察一天中天空色彩的变化,一年四季树木色彩的变化。

本课着重让学生认识色彩,能正确分辨出不同的颜色,但是部分学生对有些颜色有错误的认识,需要让他改过来,而改过来需要学生慢慢去吸收,她一下子还不能全接受,需要更多引导。

4、生活中的基本形

1.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感受并认识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常见的基本形,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

2.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

3.通过运用各种基本形,表现身边的物品和景象,培养学生对形的感受力、观察力、表现力,提高学生造型能力。

4.尝试用其他的表现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组合表达自己对形的感受、记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课是一堂认识基本形的造型课。

课本用两页的版面向学生展示各种具有不同基本形的建筑及生活物品。

如半圆形的国家大剧院,圆形的苏州园林圆洞门,四面为三角形的金字塔,圆形的水果,方形的积木、靠垫等常见的基本形及星形等各种有趣的形,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基本形,激发学生观察基本形的兴趣;

重点让学生观察、思考与探究上海浦东建筑物的基本形,提高观察、感受基本形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于基本形组合的讲解,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由各种基本形组成的事物,增强直观感受,从中体会乐趣。

低年级学生天性好玩,因此在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可多加入师生间的游戏互动,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效果会更好。

课本中也继续向学生展示了用油画棒画基本形及涂色的方法,同时展示了用彩色水笔画的儿童作品,让学生欣赏、揣摩、学习多种表现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用基本形去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物体。

教学难点:

认识基本形,运用基本形表现身边的物品或景物。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彩色纸、收集一些生活中具有基本形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教师)各种生活中的具有基本形的物体及其图片、基本形模具一套、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

1.激趣导人,引入新课。

(1)猜一猜:

出示三则谜语,圆形物(西瓜)、方形物(手帕)、有圆有方物(公交车),请学生猜一猜。

(2)玩一玩: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不同形的积木玩具,请学生上台摆一摆。

(3)出示基本形的卡通造型。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基本形,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形的大家庭,认识一些形的小朋友,找—找各种有趣的形状吧。

出示课题:

《生活中的基本形》。

2.观察探究,初步理解。

(1)看一看:

课件出示北京国家大剧院、苏州园林网洞门、埃及金字塔.观察欣赏。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基本形的简笔画,简单介绍建筑物中的基本形。

(2)找一找:

出示上海浦东建筑物的图片,开展连连看的游戏活动,把东方明珠等建筑物与相应的基本形连上线:

比一比,谁找到的更多。

(3)小结:

每一座建筑都是用不同的基本形组合而成的。

3.联系生活,加深感受。

(1)说一说:

展示各种生活中的物品,说说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形,你还知道哪些基本形的物品?

(2)画一画:

教师演示用蜡笔画一种基本形的物品,示范蜡笔表现的方法。

(3)想一想:

你还能画出什么样的基本形?

4.理解运用.大胆创作。

布置作业:

(1)运用不同的基本形,画画身边的物品或景物。

(2)也可以自己用彩纸剪出几种基本形,进行创意的添画表现。

最后把画组合在一起,拼成一张-大作品。

5.课堂点评,归纳方法。

6.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1)欣赏喜欢用基本形画厕的艺术大师的作品,开拓视野。

(2)结语:

今天我们认识了基本形的大家庭里的一个个小朋友,它们的本领可真大,可以变出这么多的图形来。

我们小朋友的本领也真大,运用不同的基本形画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

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从今以后做一个爱动脑筋、爱观察生活的孩子,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圆形、三角形、方形以及其他图形,创作出更美的图画。

本科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的一些形状,并能正确分辨出不同形状。

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分辨。

根据不同形状再让他们组成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进行联想。

 

5、巧用碎纸片

1.初步了解借形联想、添画等造型表现方法。

2.通过对碎纸片的想象、添画等练习活动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想法,并对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一片片不规则的碎纸片,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贴一贴、画一画等方法,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人物等,不失为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造型表现能力训练。

本课教材要求利用废旧碎纸片进行想象添画,在提高学生学习造型表现能力的同时学会节约用纸。

教材选用的作品中,有用一张碎纸片进行想象添画的作品,也有把一张废纸撕出的碎纸片全部利用起来进行组合创作的作品。

目的在于让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探究巧妙利用碎纸片创作表现的主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教材重点选择了一张不规则的红色碎纸片,通过添画而成的小鸟、乌龟、茶壶和汽车等四件不同的作品展示,提示学生:

转换纸片的角度进行观察,纸片的不规则形式就会有变化,可以添画出不同的形象。

在这个范例的基础上,教帅要进一步启发学生留意纸片形状的变化,开拓思路,启迪想象。

形的联想时,引导学生将纸片当作生活中熟悉的各类事物媒材去联想。

同时,将纸片转动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发现更多联想。

提示学生可以运用拟人化的方法,从自身的心理和意愿出发,对碎纸片进行大胆的想象添画,自由地抒发各自的见解和情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和所想组合成有趣的画。

对碎纸片的联想和添画。

对各种碎纸片的巧妙联想。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学生)各种碎纸片、胶水、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

(教师)碎纸片、白色卡纸、多媒体课件。

1.教师用变魔术的趣味方式引入新课学习,板书“巧用碎纸片”。

2.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白色卡纸和形状不同的纸片发到各组,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你们觉得这些碎纸片像什么?

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通过简单的添画又可以变成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4.教师展示自己的范例,拓展学生的想象思路。

5.教师连续展示五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头一张碎纸片是怎样变成四张不同的作品的?

6.教师布置“添画”任务:

用老师准备的彩色碎纸片进行“添画"

练习,比一比哪一组最出色。

说明合作要求:

先讨论纸片像什么,决定添画的对象,再合作添画完成。

7.学生合作,进行添画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8.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师生共同欣赏,各自谈谈感受。

9.拓展欣赏:

把一张废纸撕出的碎纸片全部利用起来进行组合,再进行想象添画。

我还担心这节课对于碎纸片的想象是不是太难了,学生能想象得出来吗?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想象力比我丰富多了。

本课主要是考查学生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生的想象能力,一个方面是学生的造型能力。

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个别学生想象力非常好,但是他们的添画能力比较欠缺,我就表扬学生有创意。

6、来来往往的汽车

1.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汽车的构造及功能。

2.通过撕和拼贴各种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

学习有目的地撕纸、有序地拼贴,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

1.编写思路。

汽车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

来来往往的汽车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来来往往的车辆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

《来来往往的汽车》主要通过体验撕纸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掌握撕纸拼贴的方法;

通过撕纸拼贴各种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和表现,提高学生观察感知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认识各种汽车,能分析汽车的外型特征,能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汽车。

教材中出现的汽车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汽车的外形特征;

教材中还出示了一辆小汽车的拼贴顺序图,目的是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研究的范例;

最后的学生活动图可以作为评价活动时的参考: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对汽车进行分析,初步感受造型的魅力。

认识各种汽车,观察、分析来来往往汽车的外形特征,用撕纸拼贴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汽车。

概括地表现汽车的外形轮廓及自己要撕的外形轮廓,并添加汽车细节部分的装饰。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胶水、彩色纸等用具。

(教师)汽车图片、范例、示范用纸等。

1.欣赏导入。

(1)请学生欣赏教师的范作——撕纸拼贴的汽车作品,请学生们说一说作品的表现方法。

(2)教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撕贴的方法来拼贴一辆小汽车。

教师揭示课题:

《来来往往的汽车》。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不同的汽车。

(2)观察汽车的外形特征以及组成部分。

3.研究技法。

(1)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请学生讨论可以做什么车的轮廓,还需要拼贴上什么。

(2)课件出示几种汽车的图片。

教师示范: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撕纸拼贴的方法与技巧,我以一辆公交车为例进行示范:

①将长方形的纸上面两个角撕成圆弧形做成车身;

②撕出几个小长方形拼贴在车身的上半部分做车窗;

③撕两个圆形纸片拼贴在车身的下半部分做车轮;

④再撕一些小纸片拼贴出汽车的车灯、反光镜等。

课件出示撕贴的三个步骤,伴随教师第二次讲解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撕纸拼贴汽车的方法。

4.创作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尝试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一辆你喜欢的车。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鼓励学生一次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5.评价交流。

(1)请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找找优点。

(2)教师表扬创作认真、有创新意识的同学。

评出最漂亮的汽车。

(从汽车的大小、颜色、形状来评价。

(3)教师总结评价。

第二课时

(学生)胶水、彩色纸等工具、纸箱、纸板等材料。

(教师)各种溉念车的图片、示范用纸等。

1.观察欣赏.介绍汽车历史。

(1)出示课件:

创设情景后,教师介绍汽车的发展历史。

(2)请学生看看、想象汽车的演变历史。

2.结合课件,述说感受。

(1)老师展示各种概念车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几种现代化新型汽车,如汽车飞机、超音速汽车等。

(2)请学生想象未来汽车的特点。

(3)小组内讨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汽车的模样。

3.讲述故事,结合表演。

(1)让学生说说未来汽车的故事(可结合表演的形式)。

(2)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设计一辆未来的汽车,用撕纸拼贴或在纸板、纸箱上贴的方法表现出来。

(2)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全体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汽车拿在手上或粘在身上,全班模拟汽车来来往往的场景。

(2)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创作的汽车的特点。

(3)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感觉作业展示出来孩子对于汽车的形把握得太规矩,不敢大胆地夸张、变形。

本课教学中既抓住了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7、字母设计

1.初步了解字母造型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字母造型设计练习,提高形象联想能力。

3.能初步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并对设计产生兴趣。

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化、趣味化,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字母形状简单,可以给低年级学生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启发学生想象,进行形的联想练习。

学生通过字母设计,提高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从字母在生活巾的应用导入,引导学生欣赏字母设计的变化范例,启发学生的联想思路,并能举一反三地设计富有创的字母。

学生在掌握字母设计的联想方法后,可以完成几个自选字母的联想设汁。

本课教学重点是强调造型联想,因此色彩上不做要求、可以让学生任意发挥。

作业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采用绘画、拼贴、泥塑等方法均可。

进行字母造型元素融人联想的练习。

如何巧妙地进行字母联想。

1.引导学生欣赏字母设计,说说字母设计特别的地方。

2.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字母设计图片。

3.引导学生欣赏同一个字母的不同设计。

4.学生任选一个字母进行联想练习。

5.师生对练习1习作进行互动点评交流,评出练习l习作中的最佳创意奖,总结最佳创意的巧妙之处。

6.分析概括字母联想的思路。

7.作业建议:

(1)任选几个字母进行联想设计练习,要求设计巧妙。

(2)根据自己名字的拼音字母进行联想设计。

(教师根据情况确定或由学生任选一项作业。

8.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9.通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10.拓展延伸。

今后可以将字母设计运用到生活中去。

通过教学,学生们能够按照教学思路进行学习,但在最后的展示中,由于学生对于通过单词词义进行联想的方法设计字母的较少,作业形式稍单一。

课堂时间不够,作业没有完全完成。

在教学中还要加强通过字母外形进行设计的细致讲解。

8、奇妙的同心圆

1.能用线和色来表现圆形。

2.初步学习在规定形状里涂色的方法,运用色彩进行造型表现。

3.通过以圆形的构成游戏来提升对造型活动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圆是一个神奇的形。

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在树轮、水波和蜘蛛的网上找到各种各样的圆形。

它们以一个网心为中心,一圈一圈地往外绕着美丽的圆圈,组成了漂亮的同心圆。

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意识地在自己喜爱的物品上涂鸦一些圆圈。

它们代表的可能是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