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349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

《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教学读赏唱的行动研究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

我们以《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见图表2)为例,开展范例教学。

通过这首诗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初步感受“读赏唱”研究模式的构成。

学习步骤

学习任务

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阅读

①诗题②作者③诗句④注释

读懂全诗

整体把握

——提升阅读能力

2圈划

3批注

4翻译

把本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5鉴赏

①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③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方法

规范答题

——提升鉴赏能力

6总结

①意象

积累知识

再造意境

——提升应用能力

②意境

③形象

④手法

⑤主题

7改写

改写歌词,古诗新唱

图表1:

《选修1》古诗教学“读赏唱”行动研究模式——建模要求

学习路线

①诗题

②作者

③诗句

④注释

①诗题②作者

③诗句④注释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8句4联

8条

划“积雨”“辋川庄”

圈“王维”

圈“积雨”“烟火”“东菑”“漠漠”“飞”“阴阴”“啭”“静”“清”,划“野老”“争席”“海鸥”“相疑”

划注释5“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与世无争”

在诗题中“积雨”上方批注“事件”,“辋川庄”上方批注“地点”,在诗题右边批注“七律 

山水田园诗”。

王维其人:

早年做官,晚年闲居;

友送别墅,隐居辋川。

称王佑丞,合称王孟;

以惮悟诗,故称诗佛。

王维其诗:

苏轼曾赞:

摩诘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学过作品:

《送元二使安西》《鹿柴》《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①在“黍、菑、朝、槿”的上方注上拼音。

②用“/”给每一句诗断节奏。

③在首联右边批注“叙事:

田家生活”,在颔联右边批注“写景:

田园风光”,在颈联右边批注“叙事:

村居生活”,在尾联右边批注“抒情:

与世无争”。

④在颔联左边批注“叠字、动静:

颔联漠漠阴阴句,表现辋川山野,春意盎然。

”在尾联左边批注“用典:

尾联野老争席,海鸥相疑。

表现与世无争,淡泊宁静。

”⑤在尾联下方批注“主旨:

与世无争、淡泊宁静的隐居情志”。

在注释5的右边批注“用典:

关系融洽”。

久雨的林野间几缕炊烟缓慢升起,农妇饭菜准备好了送到东边地里。

广阔平坦的水田上白鹭翩然飞舞,繁茂幽暗的大树上黄鹂婉转轻啼。

空山中修持宁静看木槿晨开晚谢,松林下为供素食采摘些经霜绿葵。

我已是从名利官场中退出来的人,鸥鸟还会凭什么事再来对我猜疑?

叠字

动静结合

颔联描写水田空旷,白鹭飞舞;

丛林苍翠,黄鹂歌唱。

把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用典

尾联“野老争席”“海鸥相疑”,一正一反表现关系融洽,与世无争。

抒写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

烟火、饷田:

田家生活。

水田、白鹭、夏木、黄鹂:

田园景色。

简朴的田家生活,优美的田园风光,烘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

一个与世无争、淡泊宁静、沉醉田园的隐者。

叠字、动静结合、用典。

用多种手法,描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表现诗人与世无争、淡泊宁静的隐居情志。

快乐老家 

作曲:

陈明 

作词:

语文老师

雨还在下,满地的落花/饭已经熟啦,这就送给他/漠漠的水田,歇在阴凉树下/鸟儿你叫吧,天空是你家

炊烟飘荡在明亮的屋檐下/露湿的葵菜带回家/再也不用跟老松树争抢晚霞/村居生活开心花

图表2: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读赏唱”行动研究

1.读——阅读。

古代诗歌的阅读,包括4项内容:

诗题、作者、诗句和注释;

包含4个阅读步骤:

阅读、圈划、批注、翻译。

通过“读”,形成这首诗的《课文标注图》(见图表3),达成“读懂全诗,整体把握”的目标。

(1)阅读。

读诗题“积雨辋川庄作”;

读作者王维;

读8句诗,读8条注释。

(2)圈划。

圈划诗题——划“积雨”“辋川庄”。

圈划作者——圈“王维”。

圈划诗句——圈“积雨”“烟火”“东菑”“漠漠”“飞”“阴阴”“啭”“静”“清”,划“野老”“争席”“海鸥”“相疑”。

圈划注释——划注释5“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与世无争”。

(3)批注。

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句意、注释,①批注诗题——在诗题中“积雨”上方批注“事件”,“辋川庄”上方批注“地点”,在诗题右边批注“七律 

②批注作者——在作者“王维”的上方批注“王维其人:

”③批注诗句——在“黍、菑、朝、槿”的上方注上拼音。

用“/”给每一句诗断节奏。

在首联右边批注“叙事:

在颔联左边批注“叠字、动静:

”在尾联下方批注“主旨:

④批注注释——在注释5的右边批注“用典:

图表3:

积雨辋川庄作》 

课文标注图

(4)翻译。

把这首诗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尾联要用曲直法(转换婉曲言辞,改成直抒胸臆)。

2.赏——鉴赏。

通过“赏”,达成“明确方法,规范答题”的目标。

《积雨辋川庄作》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用叠字和动静结合的方法写自然景色,有声有色。

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

在层峦叠翠的夏日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

两种景象相映衬,将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用了“野老争席”“海鸥相疑”两个典故。

充满了老庄色彩,一正用,一反用,共同抒写诗人澹泊宁静的心境。

3.唱——翻唱。

古代诗歌的翻唱,包括2个步骤:

总结、改写。

通过“唱”,达成“积累知识,再造意境”的目标。

(1)总结。

《积雨辋川庄作》可以总结如下五个方面。

①意象:

②意境:

③形象:

④手法:

⑤主题:

(2)改写。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一诗,运用“空林”“饷田”等意象,描绘了田家生活图景,诗中有画,运用动静结合、典故等技巧,表现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宁静淡泊的心境。

把这首诗改写成歌词,配在《快乐老家》这首现代歌曲上,自己试唱一下,在学习成果会上再唱给大家听。

(三)建模结果

在学习了《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等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联系已学知识、上图书室查找资料、上互联网搜索等方式,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从而使学生能在学习新的古代诗歌时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为“读赏唱”行动研究做准备。

(1)圈划的对象。

(2)批注的内容、方法、位置。

(3)把古诗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方法。

(4)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5)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主要术语。

(6)填表总结的内容和方法。

(7)改写歌词的方法。

经过上述学习范例、搜集整理之后,我们归纳出总结出了古代诗歌“读赏唱”行动研究的模式系统(见图表4)。

1.圈划的对象,主要包括:

(1)圈划诗题——词语:

时间词、地点词、人物词、事件词。

(2)圈划作者——作者姓名。

(3)圈划诗句——词语:

时间词、地点词、人物词、事件词、景物,短语:

抒情短语、说理短语,诗眼,炼字。

(4)圈划注释——词句:

照应文件中的内容和写法。

2.批注的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

(1)批注诗题——①时地人事②体裁③题裁。

(2)批注作者——①时代特征(其人)②个人风格(其诗)③已学作品。

(3)批注诗句——①正音②断节奏③句意(联意或层意):

叙事、写景、抒情、说理。

④批注写法(手法+内容+作用)。

(4)注释——照应文本中的内容和写法。

3.翻译的方法有4种:

(1)稀释法——稀释含蓄词句,泡化浓缩语意。

(2)虚实法——解读暗示信息,寻求言外之意。

(3)曲直法——转换婉曲言辞,改成直抒胸臆。

(4)断续法——梳理错乱时空,填补空白断点。

诗题

作者

几句(几联或几层)

几条

时地人事

①时地人事景情理②诗眼③炼字

照应文本中的内容和写法

①时地人事②体裁③题裁

①时代特征(其人)②个人风格(其诗)③已学作品

①正音②断节奏③句意(联意或层意):

叙事、写景、抒情、说理④写法(手法+内容+作用)

①稀释法:

浓者稀之——稀释含蓄词句,泡化浓缩语意

②虚实法:

虚者实之——解读暗示信息,寻求言外之意

③曲直法:

曲者直之——转换婉曲言辞,改成直抒胸臆

④断续法:

断者续之——梳理错乱时空,填补空白断点

①明手法(83种之一)+②析应用(在本诗中的内容)+③说效果(在本诗中的作用)

自然景象及代表含义

意(思想感情)+境(客观环境:

自然景象或生活情境)

一个……的形象(诗人、妇女、事物)

83种之N

怎样描(叙)+描(叙)什么+思想感情或社会现象或人生哲理

参照课本P89改写张继《枫桥夜泊》为《涛声依旧》:

套用自己熟悉、感情相近的某一首流行歌曲,汲取原诗营养,仿照意境,摘取语言,改写歌词,并学会演唱。

择时在班上公开展示,供同学们评鉴。

图表4:

古诗教学“读赏唱”教学模式系统

4.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是:

(1)明手法——“怎样写”,明确指出问题指向的词、句、篇,主要应用了(80多种中的)哪种或哪几种表达技巧。

(2)析应用——“写什么”,具体解析该表达技巧在该词、句、篇中的具体应用。

(3)说效果——“写得怎么样”,评说该表达技巧及其应用,在本作品塑造形象、表现语言、表现作品内容、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

5.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主要术语,包括4大类80多种:

(1)表达方式类。

描写——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多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通感)描写、写意描写、工笔描绘、特写、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

议论——讽刺、讽喻、画龙点睛、咏物言志等。

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融情于物、融情于事、融情于理等。

(2)语言技巧类。

字句——炼字、叠字、炼句、化用、用典、整句、散句、骈散结合、紧缩句、倒装句等。

修辞——比喻、博喻、比拟、夸张、借代、摹声、摹色、摹味、摹状、通感、双关、设问、反问、对比、排比、互文、反复、列锦、对偶、对仗(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等。

(3)结构技巧类——起兴、铺垫、照应诗题、触景生情、写景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卒章显志、诗眼、先抑后扬、先扬后抑、以小见大等。

(4)表现手法类——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正衬、反衬、铺陈、象征、想像、联想等。

6.总结的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

①意象——自然景象及代表含义。

②意境——意(思想感情)+境(客观环境:

自然景象或生活情境)。

③形象——一个……的形象(诗人、妇女、事物)。

④手法——专用术语80多种之N。

⑤主题——怎样描(叙)+描(叙)什么+思想感情或社会现象或人生哲理。

7.改写歌词,主要是改写歌词,古诗新唱。

三、用模——古诗教学“读赏唱”行动研究模式的实施

古代诗歌“读赏唱”教学模式系统形成以后,就要形成研究模板,简化成《古代诗歌“读赏唱”行动研究——学习路线图》(见图表5),才便于操作。

并把《选修1》的研究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在课外按“图”完成研究任务。

(一)研究模板的形成

《古代诗歌“读赏唱”教学模式系统》相对复杂,在学生熟练使用以后,就可以简化成《古代诗歌“读赏唱”行动研究——学习路线图》(见图表5)。

在使用该图的过程中,还可以查找自己不熟悉或不熟练部分的内容。

比如:

翻译的方法、鉴赏的方法、表达技巧的主要术语等等,都可以回头再看,直到熟悉为止。

学习内容

①时地人事景情理

②诗眼③炼字

①时地人事

②体裁

③题裁

①时代特征(其人)

②个人风格(其诗)

③已学作品

①正音 

②断节奏

③句意(联意或层意):

叙事、写景、抒情、说理

④写法(手法+内容+作用)

序号

①明手法

②析应用

③说效果

1

2

3

歌名

歌词

图表5:

古代诗歌“读赏唱”行动研究 

学习路线图

(二)研究任务的分配

把《选修1》中剩余的73首诗词曲,以每人两首的数量随机分配给全班学生,在保证每首诗都有人领取的前提下,允许同学之间部分重迭(见图表6)。

图表6:

高二( 

)班古诗教学“读赏唱”行动研究学习任务分配登记表

作品

学生

1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王维《辛夷坞》

3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4王维《观猎》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李白《哭晃卿衡》

7李白《丁都护歌》

8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三)》

9杜甫《月夜》

10杜甫《哀江头》

11杜甫《蜀相》

12杜甫《又呈吴郎》

13杜甫《登岳阳楼》

14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6张九龄《望月怀远》

17贾岛《题李凝幽居》

18孟浩然《宿建德江》

19祖咏《终南山望余雪》

20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21孟郊《游终南山》

22王昌龄《从军行(其一)》

23高适《蓟中作》

24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25李益《塞下曲》

26白居易《轻肥》

27白居易《花非花》

28白居易《杜陵叟》

29白居易《问刘十九》

30杜牧《早雁》

31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32杜牧《题乌江亭》

33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34李商隐《贾生》

35李商隐《柳》

36张籍《节妇吟》

37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38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39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40顾况《子规》

41韩愈《葡萄》

42刘禹锡《赏牡丹》

43杜荀鹤《小松》

44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5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6温庭筠《过陈琳墓》

47柳永《蝶恋花(伫立危楼风细细)》

48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49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50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51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52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54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55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6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57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58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59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60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61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62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63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64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65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66关汉卿《【南吕•一支花】赠朱帘秀》

67马致远《【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68马致远《【双调•拨不断】》

69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70张可久《【正宫•醉太平】无题》

71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72白朴《【越调•天净沙】春》

73周德清《【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74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

(三)研究任务的完成

1.课外研究。

学生按照《高二( 

)班古诗教学“读赏唱”行动研究学习任务分配登记表》(图表6)的安排,领取老师分配给你的诗歌1-2首,同时领取相应的《学习路线图》和课本相应页码的复印件。

分三步完成。

(1)完成《学习路线图》第1步至第4步,完成《课文批注图》,上交给老师批阅。

(2)完成《学习路线图》第5步至第6步,上交给老师批阅。

(3)完成《学习路线图》第7步,上交给老师批阅。

2.课上交流。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

主要任务是:

组内交流,并可对其他组员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还可以试唱一下他们改编的《古诗新唱》歌曲。

四、研究成效——古诗教学“读赏唱”行动研究的显著效果

经过两年的研究,有两届高二学生、4个班、200多人参加了两轮行动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

(一)目标性成果

1.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

(1)两届学生在学习完《选修1》以后,积累了一定量的意象、形象、专用名词等古代诗歌知识,丰富了他们的古代文化知识。

(2)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和水平。

在月测、中段考和期末考试过程中,提高了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

2.学生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学习路线图》的过程中,学会了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的基本程序。

同时他们还学会了每个环节中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圈划与批注,“三要素”鉴赏等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3.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学习古代诗歌不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