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的英雄事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729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志敏的英雄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方志敏的英雄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方志敏的英雄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方志敏的英雄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方志敏的英雄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志敏的英雄事迹.docx

《方志敏的英雄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志敏的英雄事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志敏的英雄事迹.docx

方志敏的英雄事迹

方志敏的英雄事迹

篇一:

英雄的事迹

英雄的事迹

方志敏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

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

诚如方志敏所说: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

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邱少云

1952年10月11日,在朝鲜反击敌占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他和全排战友奉命于夜间潜伏在距敌六十余米处的山脚,配合大部队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

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

1953年3月,被安葬在沈阳市志愿军陵园。

6月1日,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

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

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

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

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

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

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

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篇二:

关于方志敏在狱中的事迹调查

关于方志敏在狱中的事迹调查

姓名:

李书朋13级通信2班

11月23日,来到八一革命烈士纪念馆,观方志敏事迹,对其在狱中表现尤为感慨,特写此论文。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人物简介: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

1900年,方志敏出生于江西弋阳县湖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五四”运动后,他进入江西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很快就成为南昌学联负责人之一,带领同学们猛烈抨击腐败的教育制度。

1923年,方志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在江西领导农民运动,担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和主席。

1928年,他发动了弋阳、横峰起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1934年l1月初,方志敏担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奉命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

当行至皖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七倍于己的敌军围困。

他带领先头部队激烈鏖战,已经脱险,而为了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当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了方志敏全身,只有一块手表和支钢笔。

方志敏被捕后,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毫不动摇。

在狱中,方志敏始终不能忘怀的是共产党的事业,是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胜利。

他一边组织监狱里的同志们建立狱中党支部,积极开展对敌斗争,策划越狱;一边机警地避开敌人,争分夺秒地写文章。

在入狱的100多天里,方志敏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死!

——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文稿,目前仅存13篇,共13万多字,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遗墨中,方志敏着笔最多的,是他的反思,他认为,要把“十余年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这次失败的血的教训”,用笔写出来,贡献给党。

4月20日,方志敏撰就约五千余字的《在狱致全体同志书》,这是写给赣东北、闽北、皖赣、皖南各负责同志的一封信,总结了闽浙赣苏区几年斗争的经验教训,共有八点。

在这封“致同志书”中,记载了方志敏对路线、肃反、策反和革命工作的诸多思考。

这些真知灼见如果能够早些被同志们收到,或许能够在此后的革命中少走不少弯路。

但可惜

的是,这封信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明昭天日。

方志敏认为,闽浙赣苏区之所以在1931年至1933年相当顺利的环境下却没有得到发展,“实不能不归咎于右倾保护主义”,为此,他希望同志们“以后要分配最好的力量去做红军工作”,“更加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十分艰苦耐劳地教育群众,坚决的站在群众前面”。

对于苏区一度出现的肃反,方志敏痛定思痛地反思:

“错放一个反革命分子与错处分一个革命同志,其损害党和革命利益是同样的”,今后要反对“过分夸大反革命的力量,蔑视党和苏维埃政治力量和威信,对同志之不信任和多怀疑”。

总结既有的教训,方志敏分析,“理论与实践之不相联系”是最大的问题,要“将目前发生各种实际问题拿来与党的理论、党的决议联系起来说明和解释,这样来提高同志的能力”。

信中最后深情嘱托,北上抗日先遣队失利后,“斗争条件将更加艰苦”,“大家都要咬紧牙关,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不怕劳苦,发扬布尔塞维克最高的积极性、顽强性、坚持性”,“我这次最感痛苦的,就是失却了为党努力的机会”。

在敌人反复劝降时,劝降者都承认方志敏是一个革命者,但指责他只顾工农的利益,忽视了民族的利益。

方志敏回答说:

“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

”为此,方志敏写下了一万六千余字的《可爱的中国》:

这篇像小说又不像小说的东西,乃是在看管我们的官人们监视之下写的。

所以只能比较含糊其辞地写。

这是说明一个×××(即共产党)员,是爱护国家的,而且比谁都不落后以打破那些武断者诬蔑的谰言!

《可爱的中国》并没有像其他狱中作品那样着眼于革命工作。

这篇作品得以流芳,是因为字里行间,满溢着一名革命者对祖国的赤诚热爱。

在这样细腻而温柔的文字面前,相信没有几个人不被感动——

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

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

?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

?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做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

从方志敏的事迹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方志敏有一颗爱国爱党的忠诚的心,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红军的胜利,他坚持自己的信仰,不背叛党。

虽然身陷牢狱,他始终不忘以另一种方式同敌人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头可断而志不可夺!

”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

他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先辈们的革命遗志,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幸福生活让我们从现在做起,铭记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篇三:

英雄模范人物事迹

1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

001.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援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

她们是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

1936年冷云参加东北抗联第5军。

1938年夏,与冷云同在第5军的丈夫英勇牺牲,她强忍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西征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

7月12日参加攻打楼山镇战斗。

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8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的率领下,分为3个战斗小组,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与敌人展开激战。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被敌人困死在河边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

她们毁掉****,挽臂投入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002.于化虎(1914-2019)

男,汉族,山东省海阳市人,中共党员。

于化虎1942年组织基干民兵队伍,投身抗日行列。

他带领民兵制造出踏雷、绊雷、连环雷、夹子雷、钉子雷、梅花雷等20多种地雷,有力地打击了日寇,威震胶东。

1943年5月,他率领爆破组在村边埋下70多枚土制石头拉雷和石头绊雷,炸死炸伤前来袭击的日军17人。

1945年夏的一天,日军聚集约400多人,对周围村庄进行“扫荡”。

于化虎组织民兵,混入敌人内部,活捉敌人14个哨兵,穿上哨兵的衣服进村布雷,然后撤出村,放枪诱敌上钩。

敌人慌乱互相射击,地雷遍地开花,死伤47人。

他积极传授布雷技术,1944年10月,于化虎等5人受胶东军区委派,到烟潍线开展地雷战,历时4个多月。

他教给1000多名民兵埋雷技术,在蓬莱附近一次就炸死炸伤日伪军28人。

一直到抗战胜利为止,他亲手培养起来的爆炸模范仅3个地区就有20多名,会使用5种以上地雷的爆炸手达1400多人,他曾创造一枚地雷杀伤7名敌人的纪录。

1945年被胶东军区授予“爆炸大王”称

号,评为“胶东民兵英雄”。

1950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英模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

003.小叶丹

(果基约达,1894-1942)

男,彝族,四川省冕宁县(今彝海乡)人。

小叶丹因熟悉本民族典故和习俗,成为本家支和当地有声望、有影响的彝族首领。

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受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众和彝族部族武装的阻挡。

由于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纪律,绝不向受苦受难的彝族同胞开枪,彝族首领小叶丹深受感动。

他在亲自见到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后,对红军更是深怀敬意,提出要与刘伯承司令员按照彝族习俗歃血为盟,刘伯承欣然应允。

5月22日,在山清水秀的彝海边,刘伯承与小叶丹举行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仪式。

红军授予他“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他派向导为红军带路。

红军在他派出的向导带领下,顺利走出凉山彝族地区,直达安顺场,为红军大部队顺利过境创造了条件。

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佳话,是彝族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具体体现。

红军过后,彝族人民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疯狂报复和迫害。

1942年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小叶丹遭到被国民党军队收买的部族武装伏击身亡。

1950年春,小叶丹夫人等亲属把保存下来的“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献给人民政府。

004.马骏(1895-1928)

男,回族,吉林省宁安县(今属黑龙江省)人,中共党员。

1915年8月,马骏考入天津南开学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参与领导天津学生总罢课,担任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9月,与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等发起组织“觉悟社”。

同年11月,作

为京津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各界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

1920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