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125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4)除了22号煤矿和正原、更兴、安达煤业各有1个普通机采工作面外,其它煤矿都是截煤机掏槽炮采工艺,采煤机械化程度低。

(5)所有煤矿没有机掘工作面,其它煤矿掘进机械化程度低。

(6)部分矿井(东红、杨湾、荧祥、富蓉、凤凰煤业)巷道失修率高、巷道断面狭小。

(7)多数矿井巷道支护参数不合理,支护质量差。

(8)多数矿井未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防治水原则,水患治理力度不够。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要求,通过深入开展煤矿隐性致灾因素普查、瓦斯综合治理、矿井“四化”建设,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为实现荥经县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深入推进煤矿瓦斯先抽后采和煤层气开发利用;

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发挥监控系统作用,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煤矿采、掘、运机械化水平和防治水水平,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实现雅安市龙苍沟片区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四、工作目标

(1)2014年完成雅安市龙苍沟片区煤矿实现双电源双回路供电工程,确保供电可靠。

(2)杜绝发生较大及以上煤矿事故;

控制一般事故,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2013年的基础上再下降50%。

(3)2014年雅安市龙苍沟片区煤矿完成“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方案,2015年应抽矿井基本实现瓦斯抽采达标。

(4)2014年雅安市龙苍沟片区生产煤矿通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其中15万吨/年的生产煤矿通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

(5)2014年雅安市龙苍沟片区煤矿全部完成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

(6)2014年更兴煤业,2015年22号、正原、安达煤业至少有一个安全高效的机采工作面。

1龙苍沟片区煤矿基本概况

1.1交通位置与经济

1.1.1交通位置

荥经县隶属于雅安市,地处雅安市西南,东接雅安雨城区,南界洪雅、汉源,西交泸定,北靠天全。

荥经县县城距雅安市区44km,距成都市192km。

荥经县为古南丝绸之路的过往地,历为商贾、兵征必经之道,沿途古堡、驿站众多。

荥经拥有四通八达的山间大道和过河公渡达262km,108国道东西横跨县城中部,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经过县内的石滓、三合矿区。

县城至主要产煤矿区皆系山重二级公路(最远33km),交通方便。

荥经县交通位置如图1-1所示。

图1荥经县交通位置图

1.1.2经济

荥经县农业、工业不很发达。

工业主要以乡(镇)、民营开办铅锌冶炼、花岗石采制、煤炭开采以及水力发电为多,基本由自给自足型逐步投放市场,由内向型转入外向型经济,但生产模式大部分沿用作坊生产型,规模小,效益差。

花岗石开采,浅部资源萎缩,深采及加工既受技术条件制约,也因动力不足而制肘,铅锌、硅铁冶炼、耗能量大,电力不足无力攀升,曾经看好的水利电力也因可利用资源渐少举步维艰。

唯煤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开采技术基础厚实,是全县当前经济的中流砥柱,也是推动荥经经济跨跃式发展的支柱产业。

1.2地形地貌、水系与气象

1.2.1地形地貌

荥经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9°

28′~29°

57′,东经102°

19′~102°

57′。

县境东西长61km,南北宽53km,面积1781km2。

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高山环绕,中部山峦起伏,属高、中山区及低山丘陵,山地占86.1%,丘陵占15.8%,平地占1.6%,水面占1%。

最高海拔3666m,最低海拔700m。

县城所在地的严道古镇,四面群山环抱,荥河、经河绕城而至东北隅汇合集流成荥经河。

县城址海拔762m,座标东经102°

48′,北纬29°

50′,为荥经河流冲积阶地,地势宽缓舒阔,山青水秀。

1.2.2水系

区内水系发育,主要有荥河、经水两大河流水系。

荥河呈由西向东婉延曲回,全长77km,从瓢儿沟经野牛山南麓过泗坪、花滩流向县城北,沿途纳茶河、三岔河、蚂蚁河、冷水河、相岭河及众多沟渠水于一身,流量(花滩测站)为枯季20.9m3/s,洪水(1903)流量3230m3/s。

经河全长53km,自南往北汇黄沙、马草、铜厂、鱼泉等溪河于石滓,逶迤北上,在县城东北隅大田坝与荥河汇合后,继续北上(13km)至凤槐出境汇天全河,注入雅安的喷江汇入青衣江水系。

经河、荥河在境内流量丰富,落差很大(河段全长平均比降24.3‰),流域面积1694km2,主要呈格状水系(境内)和河流袭夺水系(离境和境外),迳流量受大气降水影响,变化大。

1.2.3气象及地震

荥经县东、南、西三面环绕高山区,雨水充沛,气候潮湿,植物繁茂,属亚热带气候。

区内地多人稀,竹木资源异常丰富,盛产竹笋、黄莲、天麻,百姓温饱无虞。

区内几乎全年有雨,但每年3~11月雨量较大,50%的降雨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

8月份平均雨量达200mm,最大达332mm(1970年8月)。

区内气温-3℃~32℃,最高达33℃。

每年降雪在11月开始至来年三月结束,在荥经县城雪天不多,一般3~7天,雪厚10mm左右,主要是山区雪期达30~40天,雪厚50~100mm。

区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各月相对湿度在80%上下,绝对温度最大20mb。

区内风力不大,均在1.0~1.9m/s之间,历史上无风灾记载。

荥经县位于峨嵋山高中山工程地震区,地震烈度为VII度。

1.3电源

荥经县境内的电网主要由荥经电力公司管辖的地方电网组成。

荥经县地方电网已建有110kv变电站4处,110kv线路4条;

35kv变电站10处,35kv线路30条;

水电站139处。

雅安市已形成从雅安七盘110KV变电站-天全丁村坝电站-荥经花滩电站(大田110/35kv变电站)-汉源九襄110KV变电站,全长559km的地区110kv骨干电网,实现了地方电网与国家电并网运行,荥经矿区开发所需电源是落实的、可靠的,供电质量有保证。

1.4煤系地层与构造

1.4.1煤系地层

荥经县地层单元属杨子区昆明昭觉分区峨边小区。

沉积岩在境内广泛出露。

境内有三叠纪晚世早期形成的华夏系构造和白垩纪末期或第三纪中叶的“四川运动”(即燕山运动最后一幕或喜山运动)形成的新华夏系构造、“歹”字形构造及香炉山弧形构造体系,影响整个煤矿区,直接控制着境内各矿区煤层分布。

区内出露三叠系上统(T3xj)须家河组、下统(T1j)嘉陵江组和三叠系下统(T1f)飞仙关组,上统下段垮洪洞组(T3k)、中统雷口坡组(T3l)均被冲刷缺失。

全厚约800m,与下伏二叠系上统(P2)呈假整合接触。

(1)上统(T3xj)须家河组

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按含煤岩系的韵律结构、含煤性等特征,将区内须家河组分为上、中、下三段。

须家河组上段(T3xj3):

境内及附近厚92~496m,一般200~300m,由西向东渐厚。

上部以灰-浅色中至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和页岩;

下部以粉砂岩和页岩为主,夹薄-中厚层状细粒砂岩,含菱铁矿结核;

中、下部产淡水瓣鳃动物化石。

本段含煤性差,在野牛山、冯家坝一带不含煤,石滓-凰仪一带含煤线1~2层,仅在雅安观化偶见煤线或鸡窝状煤1~3层,单层厚0.1~0.2m。

须家河组中段(T3xj2):

厚145~305m,一般140~180m,境内及附近厚度较稳定,北东向变化小,东西向变化较大,往西南出境外至黄草山急剧变薄,厚仅17m。

为一套浅湖相,湖沼相为主的沉积,岩性以深灰-灰色中厚-厚层状细粒砂岩、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总体岩石粒度冯家坝和牛市坡一带较粗,含煤3~10余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1~3层。

本段为须家河组的主要含煤段,但往南东方向含煤性变差。

须家河组下段(T3xj1):

厚0~120m,野牛山、牛市坡一带沉积缺泛,仅在冯家坝和石滓-凰仪一带有沉积。

以粗-细粒砂岩和粉砂页岩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泥岩,底部为厚约0.5m的底砾岩和砂砾岩,但东缘桃子坪一带的砂砾岩厚度近100m。

岩性和厚度沿北东方向变化较小,沿东西向变化较大。

该段与下伏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本段也为境内须家河组的主要含煤段,含煤数层,在石滓-凰仪一带一般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五层,其中宽沙、独龙、上下连煤层赋存于本段中部,双龙、三荒四炭煤层赋存于本段上部;

冯家坝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1~3层。

(2)三叠系下统(T1j)嘉陵江组

平均厚86m。

上部为灰、黄灰色薄-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夹灰岩、泥灰岩;

中部为黄灰色白云岩;

下部灰色薄-中厚层状泥灰岩夹暗紫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瓣鳃化石类。

(3)三叠系下统(T1f)飞仙关组

平均厚140m。

主要为紫红、紫、暗紫色薄~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含钙质;

中上部夹石英质粉砂岩,底部为灰绿色砂质泥岩,含铜矿及硅质砾石,产瓣鳃类化石。

1.4.2构造

三叠世早期因甘孜地区强烈褶皱和岩浆侵入向东挤夺,使荥经地区成为四川内陆沉积盆地的边缘部分,在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的泥质白云岩、砂岩或宣威组(P2x)养马坝组(D2y)等的风化面上沉积了陆相碎屑岩含煤建造。

因湖盆基底总体向南东倾斜,含煤岩系的厚度西薄东厚;

由于沉积前的剥蚀、夷平不均一,沉积基底不平,导致野牛山、牛市坡等地沉积缺失须家河一段。

形成的煤层多而薄,稳定和连续性较差。

境内赋煤构造主要是香炉山弧形构造的次级褶皱带,除新沟向斜呈北西向展布外,余均呈北北东向展布,包括石滓向斜、荥河场背斜等。

这些赋煤构造内赋存了荥经县境内的绝大部分须家河组煤炭资源,奠定了荥经县三大煤矿区的基础:

石滓-凰仪矿区,荥河-冯家坝矿区,野牛山-三合矿区。

石滓-凰仪矿区的主体构造为石滓向斜,青龙断层为矿区东北界,鱼泉河-凰仪一带断层切割了煤层,断层附近小型褶皱发育。

(1)石滓向斜

为雅安-石滓向斜的南段。

雅安-石滓向斜位于雅安、观化、青龙、石滓一线,走向NE20~25°

,长50km。

在青龙附近被青龙断层错断,并与北北西向碗旦坪背斜横跨而扬起,往北称雅安向斜,往南称石滓向斜。

石滓向斜向南仰起,往东缓缓倾没,自十字顶往北经大土湾、桃儿坪在石滓场西陈家坝延出区外,轴向在菖蒲沟至大土湾段为北北西向,总体为一轴面向东南倾,倾角约80°

的歪斜褶曲,往北渐转为南北向、北北东和北东向,轴线呈一弧状。

轴部出露最新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两翼顺次出露自流井组(J1~2z)、须家河组(T3xj)、雷口坡组(T2l)、嘉陵江组(T1j)和二叠系(P)。

受东、西两侧断裂构造的影响,向斜东翼北段和西翼西端地层倾角变陡,至直立和倒转。

轴部地层走向由北往南逐渐北西转为正东和北东东向,地层倾角10°

左右。

东翼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西,倾角10~25°

,自猫梯岩往北倾角逐渐增大至30~80°

,在太归山至火烧桥一带直立倒转。

西翼地层走向北西西—北西向,倾角10~15°

,倾向北东。

在瓦厂坪西由于F6断层及小大岗次生褶皱等构造影响,地层走向变为西南-南西西-北西,呈S型展布,倾角变陡至30°

以上直至直立倒转。

(2)区内主要断层

走向逆断层F1走向南北,倾角70°

,倾向东。

由东侧延入本区,区内延伸2000余m,在火烧桥切煤系地层,为矿区北东的边界断层。

走向逆断层F2北西~南东走向,倾角60~70°

,倾角南西,全长3500m,断距约150m,分布于矿区西部边缘,对煤层无大影响。

横向平推断层F3,走向北东东,倾角陡,倾向西,平移断距约300m,南段断距大,向北变小,影响双龙煤开采。

平移断层F4、F5两断层分布在石滓、凰仪西部,走向近南北,移距30~60m,致使双龙煤、三荒四炭及J21/J13地层界线错移。

高角度逆断层F6走向为北东45~50°

,倾角60°

,倾向西。

断层西盘向东逆推,破坏了向斜西翼的完整性,使向斜西翼地质构造复杂化,为矿区西部边界断层。

1.5煤炭资源赋存条件

石滓-凰仪矿区含三荒四炭、无名炭、大双龙、双龙、上下连、独连炭、挺夹炭、硬板炭、宽沙炭等煤层及煤线数层,煤层累计厚度3.8m,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6层。

(1)三荒四炭煤层

煤层露头走向长约23km,全区可采,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3~8层,一般3层,中部的夹矸厚0.06~1.3m。

该夹矸将三荒四炭煤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层夹矸2~3层,单层厚度0.03~0.4m。

煤分层单层厚0.02~0.8m,纯煤总厚达1m左右,下部含平矸一层,纯煤总厚0.3~0.75m,煤层厚度稳定。

顶板为灰绿、灰色中厚层状泥岩,底板为深灰、灰色团块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

(2)双龙煤层

上距三荒四炭70m左右,露头线长约25km,是本区主采煤层产量最大,约20个矿井在开采。

煤层一般由两个分层组成,上分层厚0.06~0.59m,平均0.42m;

下分层厚0.06~0.47m,平均0.26m;

夹矸为泥岩或粉砂泥岩,厚0.03~0.7m,平均0.3m。

全层平均纯煤厚0.62m。

煤层顶板为灰色薄层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底板为灰、深灰色团块状砂质泥岩和粉砂岩。

(3)上连煤层

距双龙煤层6~35m,煤厚0~0.37m,可采段长约7km。

煤层顶板为深灰色薄层状砂质页岩,底为深灰色块状泥岩和砂质泥岩。

(4)下连煤层

上距上连煤层0.8~5m左右,在+987m水平与上连煤层间距最近,往上层间距逐渐变大,煤厚0~0.47m。

顶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底板为灰色泥岩和砂质泥岩。

(5)独连煤层

上距下连煤层33~61m,煤厚一般大于0.3m,可采段长约20km。

伪顶为灰色薄层泥岩,直接顶为粉砂岩及泥岩,底板为灰色薄层砂质泥岩,为该区主采煤层。

(6)宽沙煤层

上距独连煤层70m,煤厚大于0.7m,仅有两个矿开采。

顶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和砂岩,底板为泥岩和粉砂岩。

1.6地质储量

根据攀枝花市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院、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编制《雅安市煤炭资源矿业权设置方案》,截止2005年荥经县资源储量共计25108万吨,其中111级1165万吨,122级1258万吨,332、334级22685万吨。

荥河-冯家坝矿区储量13776万吨,可采煤层五层为五连、蛮炭、猪肝子、三连、双龙煤层;

石滓-凰仪矿区储量10642万吨,可采煤层四层为三荒四炭、双龙、上下连、独连煤层;

野牛山-三合矿区储量690万吨(另有调查储量334级4395万吨),可采煤层二层为五煤层、豆荚炭。

2龙苍沟片区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2.1龙苍沟片区煤矿灾害条件、事故特点及

2.1.1矿井灾害条件

(1)矿井瓦斯等级

2013年底雅安市龙苍沟片区保留15个煤矿中,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处、瓦斯矿井5处、高瓦斯矿井8处,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龙苍沟片区煤矿总数15处的66.7%,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荥经县煤矿总数38处的26.3%。

2012年矿井瓦斯等级如表2-1所示。

(2)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

雅安市龙苍沟片区保留15个煤矿中,所有矿井开采的煤煤尘无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属于不易自燃。

(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在雅安市龙苍沟片区保留15处煤矿中,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矿井分别占5、10处,分别占雅安市龙苍沟片区保留15处煤矿总数的33.33%和66.67%。

2.1.2矿井生产状况

雅安市龙苍沟片区位于荥经县三个矿区之一的石滓~凰仪矿区,目前荥经县龙苍沟片区共有大鱼泉煤业、兴余煤业、山河煤业、更兴煤业、荥祥煤业、二十二号煤业、东红煤业、飞水岩煤业、正原煤业、鑫宝山煤业、安达煤业、富鑫煤业、杨湾煤业、凤凰煤业、富蓉煤业等煤矿15处,其中大鱼泉煤业、兴余煤业、山河煤业3处煤矿未恢复生产、建设状态而处于停产停建状态。

雅安市龙苍沟片区15处煤矿矿井设计(核定)生产能力210万吨/年,都是9~30万吨/年小型煤矿。

矿井基本概况如表2-2所列。

(1)从矿井生产能力看,设计(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的矿井1处、设计(核定)生产能力21万吨/年的矿井2处、设计(核定)生产能力15万吨/年的矿井5处、设计(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的矿井7处,各占雅安市龙苍沟片区15处煤矿总数的6.67%、13.33%、33.33%、46.67%。

(2)应抽的10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全部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除了富鑫煤业建立井下移动泵抽采系统外,山河、兴余、飞水岩、鑫宝山、正原、安达、杨湾、凤凰、富蓉煤业建立了地面固定瓦斯抽采系统。

煤矿抽采瓦斯利用率差,仅凤凰煤业有3台500KW发电机组发电。

(3)生产矿井、在建矿井各6处,各占恢复建设、生产的煤矿12处煤矿总数的50%。

(4)15家矿井全部安装了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与县监测监控联网中心实现联网运行,同时已与省局监测监控中心实现联网运行,各煤矿已基本配齐瓦斯监测监控的各类传感器及数量。

(5)从开拓方式看,采用平硐、斜井、综合开拓的矿井分别为6、5、4处,分别占雅安市龙苍沟片区15处煤矿总数的40%、33.33%、26.67%。

采区(带区)前进式,区内采煤工作面后退式开采。

(6)从大巷运输方式看,采用柴油机车、蓄电池机车牵引矿车的矿井分别为8、7处,分别占雅安市龙苍沟片区15处煤矿总数的53.33%、67.67%。

(7)从矿井进风方式看,采用一进一出矿井3处,占占雅安市龙苍沟片区15处煤矿总数的20%;

二进一出、三进一出矿井各6处,分别占雅安市龙苍沟片区15处煤矿总数的40%、40%。

掘进工作面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压入式通风。

(8)从采煤工作面及落煤工艺看,设计(核定)采煤工作面19个,其中更兴、22号、正原、安达煤业各有1个普通机采工作面,兴余、更兴、荥祥、东红、飞水岩、鑫宝山、富鑫、杨湾、凤凰、富蓉煤业共有15个截煤机掏槽+炮采工作面,山河、大鱼泉煤业无采煤工作面。

15处煤矿平均每处煤矿1.27个采煤工作面。

22号、正原、安达煤业实现了100%采煤机械化,占恢复建设、生产的煤矿12处煤矿总数的25%。

所有采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9)从掘进工作面及落煤工艺看,设计(核定)掘进工作面50个,其中正原、安达煤业各有1个综掘工作面。

15处煤矿平均每处煤矿3.33个掘进工作面。

所有煤矿100%实现了炮掘机装工艺。

表2-12012年雅安市龙苍沟片区煤矿自然灾害

矿井名称

气体名称

三旬中最大一天的涌出量m3/min

矿井相对涌出量m3/t

矿井瓦斯等级

自燃发火倾向性

煤尘爆炸性

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性质

大巷运输

风排量

抽采量

总量

荥经县山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改板沟煤矿)

瓦斯

2.821

2.514

5.335

突出

不易自燃

无爆炸性

简单

停产

柴油机车

二氧化碳

1.058

荥经县兴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兴余煤矿)

1.074

2.413

3.487

0.879

荥经县大鱼泉煤业有限公司(凰仪乡大鱼泉煤厂)

0.576

 

0.399

荥经县更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桂花树煤厂)

2.342

中等

在建

1.623

荥经县荥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预备役煤矿)

1.433

生产

0.86

荥经县二十二号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十二号煤矿)

1.043

蓄电池机车

0.522

荥经县东红煤业有限公司(新生煤厂)

0.528

0.194

荥经县飞水岩煤业有限公司

1.685

高瓦斯

1.262

荥经县鑫宝山煤业有限公司鱼泉煤矿

6.374

3.187

荥经县正原煤业有限公司(河坪煤厂)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