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25诗词五首导学案初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055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25诗词五首导学案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25诗词五首导学案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25诗词五首导学案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25诗词五首导学案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25诗词五首导学案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25诗词五首导学案初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七年级下25诗词五首导学案初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25诗词五首导学案初稿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25诗词五首导学案初稿Word文件下载.docx

1注意字音

车马喧()东篱下()见南山()

2、诗中有些词语的含义比较重要,对理解诗歌内容很有帮助,请你把它们的含义记住。

喧:

心远:

东篱:

悠然:

真意:

课堂活动

一、激情导入

我国古代的进步知识分子,有着高尚的品格,往往与社会的浊流相对立,与官场上的黑暗相抗争,大多数会选择一条路——归隐。

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弃官归田后,做了许多悠然自得的诗,来表明他的心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饮酒》诗。

二、活动任务

1、名句的理解、积累和赏析。

2、总结从多角度赏析诗词的方法。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朗诵指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采用自读、齐读、背诵、吟咏多种方式

2、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应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

请你试着把它的感情读出来。

活动二:

疏通诗意,探究内涵

1、划分《饮酒》朗读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你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志言。

2、诗人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与喧”呢?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诗人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与喧”呢?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怎样理解?

4“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看”等字,表达效果是否一样?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饮酒》最后两句怎样理解?

作者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6、这这道诗抒发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收获

1、根据要求写出《饮酒》中诗文原句。

  

(1)最受世人推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3、对《饮酒》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

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

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第二课时

《次北固山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

2.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体会诗中景物描写带给人的审美感受。

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并记住各首诗的作者及各首诗的相关背景。

王湾,生卒不详,洛阳人,先天年间进士。

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仕终洛阳尉。

王湾文名早著,殷璠《河岳英灵集》说他“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

”尝往来吴楚之间,多有著述。

《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张说激赏,亲手题在政事堂,让朝中文士人作为楷式。

韩愈(公元768~824年),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

自谓郡望晶黎,世称韩昌黎。

早孤,由嫂抚养。

刻苦自学。

贞元进士,任监察御史,以事贬为阳山令。

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

刑部侍郎等职。

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

后官至史部侍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在继承先秦<

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字词句积累

1、注意下列字音:

悬()残()润()酥()

2、诗中有些词语的含义比较重要,对理解诗歌内容很有帮助,请你把它们的含义记住。

次:

客路:

风正:

悬:

海日:

残夜:

旧年:

绝胜:

一、激活思维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

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

同样,在大诗人的笔下,早春的景色也能让我们品味出别样的韵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这两个季节的优美诗歌。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身临其境,激情朗诵

1、了解朗诵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想象(身临其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品味(诗的意境、语言)

2、小组选代表或集体朗诵展示。

探究交流

1、诗一开始写“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客路”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海日生戏夜,江春入旧年”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诗人描写景物的目的是什么?

4、《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即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如何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运用了对比,请找出这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分别概括两首诗的主旨。

五、学习收获

1、文学常识

(1)王湾,代诗人,他写的,描绘了他客游他乡的羁旅心情,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他与柳宗元合称为,同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

2、按要求默写诗句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写早春草色的绝妙佳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

抒发作者思乡情愁的诗句是。

3、延伸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作者看到了归雁,这时候想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要借助归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苦?

你还能写出用其他动物表达思念、乡愁的诗句吗?

第三课时《雁门太守行》、《天净沙·

秋思》

李贺(公元790--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

唐代著名诗人。

唐宗室郑王之后,家世属皇室后裔。

少有奇才,七岁能辞章,二十岁应河南府试,被举进士。

但因其父名晋肃犯讳(因为“晋”与“进”两字音同),取消了考试资格而失去进身之路,仅做过礼郎之类的小官,郁郁不官志,致力于诗歌创作。

后因贫困和疾病折磨,在二十六岁的盛年死去。

李贺年少即有诗名,为韩愈等赏识,是我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作想象奇特新颖,常借助美丽的神话传说,驰骋丰富的想象,构思独具匠心,创造出奇特瑰丽的境界。

诗歌词近旨远,在唐代诗坛上别树一帜,有“长吉体”之称。

著有《李长吉歌诗》。

马致远(公元1252?

~1324?

),字千里,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市)人。

“元曲四大家”之一。

《录鬼簿》记载他曾“任浙江行省务官”。

晚年辞官隐居。

所作杂剧有16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间》《汉宫秋》《荐福碑》等7种。

代表作《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

另有散曲见于《雍熙乐府》诸曲集,后人将其散曲辑为《东篱乐府》,其中《天净沙·

秋思》及《夜行船·

秋思》尤为著名。

1、注意下列字音:

摧()燕脂()半卷()霜重()提携()

摧:

甲光:

临:

霜重鼓寒:

声不起:

玉龙:

昏鸦:

断肠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优美自然风光的诗歌,今天我们要共同感受一下报国无门的英雄和流落他乡的游子的内心世界。

了解朗诵基本方法:

⑴把握停顿,反复诵读。

⑵了解作者,知晓风格。

⑶咀嚼诗句,体会感情。

⑷品味玩赏,张扬个性。

1、《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雁门太守行》全诗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两个场景,前四句描绘了什么内容?

后四句描绘了什么内容?

3、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4、《天净沙·

秋思》这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天净沙秋思》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想象曲中描绘的画面,然后说说在这首词里哪几句写景?

写出了哪些景物?

哪几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

李贺,唐代诗人号称,《雁门太守行》是一首典型的诗。

1.《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 

___。

“天净沙”是__ 

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 

__。

2.《天净沙·

秋思》作者___ 

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1)《雁门太守行》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句子是:

,。

表明将士以身报国的句子是:

,。

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副秋原黄昏旅行图的句子是: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拓展延伸

1.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