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体与大国的兴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7051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体与大国的兴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体与大国的兴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体与大国的兴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体与大国的兴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体与大国的兴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体与大国的兴衰Word格式.docx

《政体与大国的兴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体与大国的兴衰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体与大国的兴衰Word格式.docx

然后对本阶级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实际上这是对暴政赤裸裸的宣扬。

  中国的政体是什么?

我们常见的说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是什么?

政体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管它叫什么,我们绝不说它的概念有没有什么毛病,那么我问各位同学,什么叫统治阶级?

什么人才算是统治阶级?

什么人是被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的标准是什么?

  1954年的《宪法》就规定了。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记住,那时候叫人民民主国家。

1954年的《宪法》里,还没有后面延伸的尾巴“专政”两个字。

工人是统治阶级,那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吧,那显然没有问题。

工人农民当然都是基础。

我们看到今年国庆的时候,那面五星红旗象征着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团结。

有没有学法律的同学知道1949年这面国旗诞生的时候,大星星代表什么,那四个小星星是什么?

大星星是中国共产党,四个小星星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紧接着小资产阶级哪里去了?

很多小资产阶级成了右派,进了监狱,被流放了。

农民阶级又变到哪儿去了呢?

农民饿死了很多人,几千万就饿死了。

这几千万人意味着什么?

中国跟日本打了整整八年的仗,甚至从1894年打起的甲午战争一直到1945年的8月15日号,中国人也没有在日本炮火下死了这么多人。

如果我们说南京大屠杀杀了30万人的话,你想想这几千万意味着有多少个南京大屠杀?

  可我们的五星红旗依然在飘扬,那四个小星星依然围着大星星在转。

所谓的小星星的地位都变了,有的小星星没有了,有的小星星饿死了,只有大星星的地位一直没有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小星星能称为国家的领导者吗?

或者说能叫领导阶级吗?

你找工作没有找工作的自由,你不能迁徙。

如果说你是一个在北京的建筑工人的话,你很可能找不到老婆,因为你的社会地位很差,没有住房。

你要找到外地老婆的话,你孩子的户口就解决不了,我想这是北京很多当年建筑工人很悲惨的命运。

他们结不了婚,能成为领导阶级吗?

也就是说,这些人太卑微了,他们怎么能做领导阶级呢?

  我们那时候上学的时候,教材说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什么叫统治阶级?

老家那个农民他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统治阶级,也没有一个工人真的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国家有多少发言权。

犹如公社书记站在县长面前,县长站在省长面前,省长站在毛泽东面前,他会觉得自己是统治阶级?

他有发言权,他都会觉得不是。

这种照抄维辛斯基的理论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谁有力量谁就是老大。

  那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国家繁荣昌盛了,说它是盛世。

但是有一点没有变,我们的房子别人想扒拉的时候他就可以被扒拉掉。

如果说我们学校出台了一个什么政策,我想很多同学是不敢于说校长这个政策错了。

我们在这个国家会觉得自己非常的卑微,非常的渺小。

就像交通部下面那个局长林嘉祥先生说的,你们算个屁。

我们真的就是一个屁。

我记得前几天政法大学开了一个新疆的大学研讨会,去的人很多,其中一个军官就说我们为了维持国家的统一,应该给新疆人更多的权利。

在发言完之后,我跟他说,林局长说我们都算个屁,自己都没有权利的,拿什么给新疆人权利呢?

我说你有什么权利给新疆人?

我们盘点盘点我们到底有什么权利。

当我们只有看《人民日报》,看中央电视台,然后把《宪法》从头到尾读一遍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的那么幸福,原来我们还有那么多的权利,但是你想过你怎么去用这个权利吗?

如果他们不提醒你有这么多的幸福,你能意识到你有这么多的幸福?

如果说宪法没有提醒你有那么多权利的时候,你敢批评校长,批评市委书记,甚至批评更大的人物吗?

  如果按照50年代宪法的话,我们这些人可能都算作小资,还是叫知识分子。

那么你觉得自己是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吗?

你是被统治阶级还是统治阶级呢?

我们可能不算,那些有权的人算不算?

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权呢?

彭真最后的职务是全国人大常务会主任,他就是委员长,在文革之前他当过北京市第一书记,当过北京市市长,当过全国政协副主席书记处的书记,当过副委员长,这算是大人物是了吧?

毛泽东说,彭真算个啥,我伸出一个小指头就可以把他打倒。

彭真在我们看来已经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毛泽东伸出一个小指头就可以将他打倒,彭真算不算统治阶级呢?

他算不算国家的领导者呢?

毛泽东的话可不是吹牛,毛泽东说让他凉快他就凉快去了,最后他在秦城监狱里待了好几年。

像彭真这样大权在握最后落到这样的命运的人远远不止他一个。

各位学过历史的话都会知道,像刘少奇、贺龙、彭德怀这些人都曾经叱诧风云,不管他们干的事我们是否认同,至少他们是大人物,这些大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悲惨的命运。

 我们所说的国体好像在我们生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好像谁都是被统治阶级,是那个被专政的对象。

更何况1954年《宪法》里并没有“专政”那两个字。

可是到了1975年新宪法之前这些人都不停地被专政,每一个人都被专政,除了毛泽东之外,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国体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说一个忽悠人的理论,因为这永远争论不清楚,让你在迷宫里转。

只有政体是一个切实的概念,通常来说政体可以说是政体横向或者纵向的结构方式,相互的关系就很明确了。

不像国体那么虚无飘渺,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谁是被统治阶级?

谁是人民?

这样的概念你找不到的自己的定位,你自己在哪里,你自己可能觉得你自己是人民,可能明天就被人干掉了。

只有这些确实的理论,在确实共和的政体面前你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点。

而国体让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虚无缥渺的点,你知不知道自己是谁?

你属于哪一个政体?

你待在哪里是对的?

哪里是安全的?

所有的人都不安全,这是它真实的实践。

  国体这个东西当年日本人把它发明出来,本来就是忽悠日本人。

我们这是个神道国家,君主国家那是永远不能变的,这个东西是不容置疑的。

就像我们说人民民主专政这玩意儿是不能讨论的,四项基本原则不能够否认。

它提供了一套不容置疑的前提,这个前提是一个让人很难转出来的框框,而政体却不一样。

 

  我们且不说亚里士多德或者柏拉图怎么区分政体,或者说我们的政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政体。

我们今天想从权力的纵向和横向的某些重要的关节点来看不同的政体。

我们不说美国是什么样的政体,也不说德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政体。

说说它对一个国家的盛衰和百姓的祸福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今天给我时间够的话候我就想讲军权,就是军事权力。

也讲公民的持枪的权利、财税的权利、言论结社的权利和共和国与美德。

  我在讲政体的时候,有言在先,我并不认为其他的不重要。

比如我认为美德是共和国的基础,我非常赞成孟德斯鸠他们的论道。

没有美德的话就没有共和国。

没有美德,你不可能相信周围的人,政治家都是想着坑蒙拐骗,为自己的孩子捞好处。

一个不想实行共和,不想让每个人都生活在安全和保障之间的人,他一定要否认道德的作用。

让你怀疑周边的人,怀疑身边的人。

如果说那个人见义勇为,他会说这个人别有用心;

如果这个人说了实话,他说那个人想出风头。

这样一个社会是建立不起信任的。

如果说我黄钟要批评一个掌权的,你会说黄钟如果你当了省长,你当了总书记,不会给自己的孩子捞好处吗?

你难道不会包二奶吗?

这样一来就把你批评和维护自己权益的合法性连根基都颠覆掉了,甚至像王蒙这样的小政客会说,要告别、躲避崇高,一个民族怎么能够躲避崇高呢?

  我就很佩服曼德拉和马丁.路德.金。

那些比我们要发达多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佩服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

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那种品质就是一种美德。

华盛顿打江山没有说为了坐江山把国家打得稀巴烂,哪怕当不上国王也要拼一把。

这不是美德是什么?

这是共和国所需要的美德。

即使像克林顿这样的人,当了总统他有二奶,可是他没法为二奶谋个工作,他没法把国库的钱给二奶。

可我们的二奶完全不一样,我们的省长也不一样。

这就是一个共和国跟一个非共和国的差别,非共和国总是要极力否定道德,把道德放在一个非常可笑的位置。

而一个共和国需要有美德来维持,需要有美德的人来争取各种各样的权利,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马丁.路德.金一样的英雄好汉,或者说是曼德拉一样的硬汉。

如果说没有马丁.路德.金,没有曼德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吃饭没有盐一样。

不能一顿饭全吃的是盐,但是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盐,这个民族就没有领头羊,或者说没有敢出头的人,那这就是一盘散沙。

一盘散沙的民族是不会有太大作为的,只会任人宰割。

  我讲第二个问题,先不讲前面的美德的问题,就讲军权的这个问题。

我们熟知的一句话叫“枪杆子里出政权”。

这个话没有错,这是一个常识。

无论何种政体,无论哪个时代,只要不是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这个常识就会发生作用。

也正因为这样,每一个国家无论它政体是什么样,都非常重视对军队的控制。

所以我们能看到,历史上教会国家或者说教皇有教皇的军队。

有的国家有皇军,有效忠于国王的军队。

有的国家有党军,效忠于党。

有的国家有保持中立的国军,不需要效忠与任何一个政党,不是任何一个政党的家丁,也不是任何一个政党的看门狗。

他只效忠于《宪法》,效忠于法律,效忠于人民。

比如说美国的军官和士兵的宣誓词里面就没有说效忠于共和党或者效忠于民主党的字眼。

为什么要这样做?

军队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能够左右国家的航向,所以无论何种政体都会非常重视对军队的控制。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控制方式,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苏联的模式。

苏联的方式是非常典型的一种党军模式,这个党军模方式为不少的国家所复制,也就是说军队是党的军队。

这种方式跟一个国家的兴衰、人民权益的保障有什么样的关系,甚至跟军人自身的权益保障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可以说如果要检验一个国家的国民、公民是否有权利保障,只要看看它的军人是否有权利保障。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军人都没有权利保障的话,那么这个国家肯定没有权利保障。

我们就看看苏联,朱可夫是大人物吧,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朱可夫。

朱可夫一句名言是他一生中干的最大的成就是保卫了国家的首都,打击了一个国家的首都。

可是他一生的起伏就像一个M型一样。

苏联人都知道朱可夫是他们最伟大的军事英雄,是常胜将军。

我提醒各位,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重大危机的时候,面临着长期战争的时候,国家都会制造一个常胜将军。

因为一个民族需要有信心,无论这个信心是否能维持多久。

朱可夫尽管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元帅,但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苏联需要偶像的环境,所以他成为了苏联人的偶像。

斯大林把朱可夫调到敖德萨当司令员的时候,敖德萨人很想见见朱可夫长得什么样。

可是莫斯科命令政府不能搞欢迎仪式,他只能偷偷上任,当年那么叱诧风云的一个元帅。

他到了晚年,都70出头的人,花了3年时间写回忆录。

那时勃列日涅夫当总书记,苏斯洛夫是二号人物,管意识形态,他看回忆录手稿,说这不能出,这个手稿永远都不要出版。

可勃列日涅夫认为这个手稿应该出版,前提条件是要加进一段勃列日涅夫的内容。

勃列日涅夫是谁呀?

勃列日涅夫到二战结束的时候才是一个少将。

朱可夫加进了一段什么样的内容呢?

因为朱可夫从来就没有见过勃列日涅夫,他不知道勃列日涅夫是谁,所以他加进了一段他1943年初的时候视察,视察的时候他就问,十八集团军的军事长官,我们有一个问题想找勃列日涅夫同志商量商量,想听听他的意见。

这个军官说勃列日涅夫到前线去了,那里正在进行激烈的战争,所以他没有见到他想见的勃列日涅夫。

一个在苏联被誉为功高盖世的元帅,他只能够忍辱加上了这一段。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苏联这个制度使得朱可夫这样曾经叱诧风云的元帅也就像一枚小棋子一样被人拿捏,必须忍辱含垢,这也有他们军人自己的功劳。

苏联的第一批元帅一共有五个,五个就被斯大林枪毙了三个。

其中著名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是非常了不起的战将。

他在二战之前主张苏联要搞坦克,要搞飞机,因为未来的战争将取决于飞机和坦克。

可是斯大林不这么看,这样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年轻的元帅始终生活在恐惧之中,平时看来很风光,一个元帅谁敢惹,一个元帅多了不起,因为当时就五个元帅。

1936年萧斯塔科维奇,苏联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学家,他当时有一个歌剧受到批判。

因为他跟图哈切夫斯基是很好的朋友,两个人关系非常好,他就想去找他诉诉苦。

然而当他到图哈切夫斯基办公室的时候,他把电话线拔了,说话声音非常轻,因为害怕别人窃听,这是一个苏联元帅的真实的处境,他生活恐惧之中。

这种恐惧是由图哈切夫斯基这样的军人贡献的,因为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当年镇压过坦波夫省的农民暴动。

农民为什么要暴动呢?

因为他要搞粮食征购,粮食征购就是所谓的征收余粮,我们不干了,不干了就造反了。

因为你把他家里东西弄完了,他自己不过日子了,造反了。

其中他也调集了军队,甚至用毒气弹对付农民暴动。

农民暴动在60万大军的镇压之下终于被灭掉了。

  顺便提到的一句是苏联当政者从此得到了一个教训:

苏联普通百姓不能有武器,所以在镇压了坦波夫的暴动之后,他们就收缴武器,所有的人无论是城市的居民还是农民都不能手里持有武器。

那每个人、每个集团拥有的暴力的或者说武力的手段分配就非常不均衡,你跟国家相比就太渺小了。

镇压完了之后,列宁格勒水兵暴动,因为他们要求有言论自由,要自由的选举,要求有结社的自由。

又是图哈切夫斯基去镇压的。

最后的结果是所有的人都没有能力跟权力对抗。

这个时候能够威胁政权的是军人,因为只有军人拥有使政权易手的能力。

当图哈切夫斯基这些人被送进秘密警察的监狱的时候,没有人会替他们呼喊,因为没有一张报纸敢替他们呼喊,所有的报纸都是党的报纸,所有的机构都是党的机构。

这样通过军刀的方式使每一个人在这样的政体之下都是无助而渺小的。

正因为这样,像朱可夫元帅这样的人才会为了出版自己的回忆录,就像我们看香港电影的时候,他要加进纯属虚构的东西。

  像艾森豪威尔、巴顿,甚至格兰特的回忆录你看不到这个的字眼,他们很少有歌颂林肯,或者罗斯福总统的,他用不着去歌颂,因为他是讲他的经历。

在这样一种无权状态之下,军人一方面是国家传统理论上的暴力机器,同时也是暴力机器要压制、摧毁的对象。

摧毁的是他们的尊严,摧毁的是他们的勇气。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苏联像图哈切夫斯基,像朱可夫这样的在枪林弹雨里爬出来的人最后会很恐惧,有的人会自己承认子虚乌有的罪状。

最可悲的头一批五个元帅里有一个叫布琼尼的,他亲自把自己老婆送进了警察的监狱,最后他的老婆在蹲了10年监狱,从劳改营里回来之后,他老婆说,我被人强奸了。

布琼尼元帅亲自辟谣说她精神不正常。

他保住了他自己,因为他恐惧,当然他也保住了苏联的声誉,可是他不能维护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军人的荣誉和尊严,因为他的老婆确实被强奸了。

  无论是图哈切夫斯基、朱可夫元帅这样的人,还是到一些著名的教授、学者,他们对这个国家也过主权,然后朱可夫、图哈切夫斯基把每一个苏联人拥有的本来就很微弱的对抗政权的力量彻底摧毁了。

也正因为这样,当斯大林要大规模迁徙一个民族,让数百万农民饿死,数百万人能够进劳改营,他们为什么能这么顺当?

为什么人到了死还不能够反抗?

因为他没有能力反抗。

抹煞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军人也同样难以自保,因为他在这个国家里,像朱可夫元帅这号人可以拥有特权,但他没有权利。

所以1945年的时候,他去给艾森豪威尔抗议,说你们的杂志登了一幅照片,这幅照片照的是斯大林在阴暗的角落里的一个相,他说你们这样非常不友好,这个相片应该把把它拿出来,不能登这样的东西。

他说我们国家里,我们就不能以这样的形式登你艾森豪威尔的形象。

艾森豪威尔告诉他说,我们国家有言论自由,我们管不着这个杂志。

朱可夫非常不相信,他说我莫斯科想停谁的杂志就停谁的杂志,要谁不登什么就不登什么。

朱可夫说的不是假话。

还别说他当元帅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大将的时候,当师长的时候,没有一家报纸会去批评军队和军队的高级将领。

而美国恰恰相反,无论是在战时状态还是在平时,艾森豪威尔也好,巴顿也好,格兰特也好,这些赫赫有名的战将都逃避不了媒体的监督,表面上看他们非常没有权威。

一个就像巴顿这样的人,就因为打了一个士兵,美国的一家电台把消息播出来,舆论哗然,国会要求把他撤了。

而苏联的军队不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无论是烧杀抢掠还是干别的什么事情,只要这个人没有犯政治上的错误,谁也不能够通缉他,揭露他。

但美国的军人不是这样的,他没有这样的特权,但他有权利。

就像麦克阿瑟一样,麦克阿瑟就可以撤他的职,但是国会可以开听证会,民众可以为之举行游行示威,他自己可以到国会去演讲,国会也可能要求他们让参谋长研究会议的头头脑脑们去国会作证。

即使是一个军人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他的权利也是受到保障的。

威廉?

米切尔是美国的“空军之父”,当他因为批评长官很过分被送上军事法庭的时候,全部的报纸都可以报道,大家都可以讨论。

用巴顿的话说就像看一场马戏一样,因为巴顿就是其中的审判官之一。

无论是少将还是校官,或者是一个士兵,没有人能够把能他们关起门来打狗,而斯大林处理图哈切夫斯基、布留赫尔、叶戈罗夫他们那就是关起门来打狗,没有报纸报道,如果报纸有报道的话,那么报纸只有诬蔑性的报道,说他们如何如何是间谍,犯了如何如何严重的罪行。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声音,没有人替代他们伸冤,他们的声音外界也听不到。

而且处理图哈切夫斯基他们也就20多天,从逮捕到枪决不到1个月。

用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从重从快地就干掉了,没有美国旷日经久的审判过程。

而且美国的军事法庭它不能够做出最终的裁决,因为军事法庭从属于民事法庭,最高法院有最后的权力,这也是对军事权力的一种制约,也就是说军人组成的军事法庭不能做出最终的裁决,这种裁决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约束。

任意一个军人,无论你的级别多高,不可能对一个下属关起门来打狗,谁也做不到。

  从不同军队的军权,我们能够看出一个国家不同的处境,人民的不同处境,军人的不同处境,而且这种军队的模式跟一个国家的兴衰,跟人民的祸福关系非常密切。

二战之前的苏德战争,我们常说苏联是卫国战争不对的,因为苏联之前跟希特勒瓜分了不少地方,而且他自己到处乱打仗,欺负芬兰,跟中国人也打过仗,被枪毙的其中一个元帅布鲁赫尔就是跟中国打的,把张学良打得一塌糊涂,最后他挨了斯大林的枪子。

  这种封闭的军队不能接受社会的监督,不能接受苏维埃或者说叫国会的监督,不能接受媒体的监督,不能接受社会团体的监督。

这样一个封闭的体制使得苏联的独裁者斯大林无法正确地判断自己的军事实力。

其实我们说6月22号,当希特勒袭击苏联的时候,斯大林很想袭击纳粹德国,当很多情报显示德国要袭击他的时候,他不相信。

因为他的军人、坦克、飞机的数量远远超出德国。

当然没有人会告诉他,他庞大的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

要说军队没有战斗力,军队的装备需要更新,这些人就会受到处罚,就像前面说的图哈切夫斯基连命都没有了。

在这样一种机制之下,因为他自我感觉良好,希特勒他傻也不能傻到跟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作对吧,不可能突然袭击,他不相信。

所以正是因为这样,刚开始他一败涂地,为此苏联付出的代价非常的高昂。

  有人说最高达到4400万人,也许这个数字太大了,苏联通常的说法是有2700万人死于苏德战争,也许是这个数字。

不管是哪个数字都非常之庞大。

二战之后,德国的档案显示,光苏联军人被俘虏的就有570万人,相当于一个小的欧洲国家的人。

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一个预警系统,如果它是比较小一点的国家,或者希特勒的战略更正确一点,那可能就完蛋了。

或者说罗斯福不那么去制止,《租借法案》实施得不那么具体,那可能他说不定就完蛋了。

所以军队的模式、制度表面上看来跟国家的祸福离的比较远,但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

  在苏联这样的国家,无论是宝剑还是钱袋子都在同一个人的手里。

共和制度却恰恰相反,钱和宝剑不能放在同一个人的手里。

我们再看美国人的制度,我们通常说美国是三权分立,美国的军事权力也是分权的。

从军事长官的任免来说,总统任命之后,他得执行参议院批准才行。

无论是任命西点军校的校长,还是任命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都得国会的通过。

即使像西点军校这样的学校,12个系主任都得国会批准,不是总统一个人任命了事。

而且为了监督军校,参众两院,包括委员会和政府财政部、国防部的人一起组成一个考察团去考察,然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报告。

无论军校还是军队都在国会和总统的双重领导之下。

军权是相互分享的,就是说总统可以任命陆军参谋长,但是这个参谋长得国会批准,如果国会不批准那么就无效了。

你要升一个人做将军也得国会批准你,国会不批准你就不成了。

而且将军的数量都是有立法的,不能够超过1053的人。

从准将、少将、中将,海陆空三军加上海军陆战队所有的将军加起来就这么多,这个地方少一个,那个地方就多一个,那个地方多一个,这个地方就少了。

几个军种之间还得相互约束,军种任命额度不能超过总比例的多少,上将的比额也都有限额的。

因为你上将多了,意味着别的就少了,这样的一种制约方式使得总统没有足够的人事权来培养自己的党羽,军队的高级将领也同样没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党羽。

因为人事任命权不在他手里。

当格兰特想推荐谁做将军的时候,要得报总统,总统还得国会批准,既使是是一个小小的海军陆战队的军乐队,也就是说我们通常看电视能看到举行重大庆典的时候在那里举行仪式,在白宫吹号的那些人,他们的队长和两个副队长都有名额限制,一个队长,两个副队长,那两个副队长由总统任命。

军衔有限制,在这样的国家里,歌女和舞女不可能成为将军。

一个唱歌的你唱得再好,你一个跳舞的跳的再好,都不可能成为将军,这样对军人来说那也是很公平的。

没有尺寸之功的人不会因为领导很喜欢她,她是谁的情妇,是谁的老婆,她就可能肩上有一将星,从而让其他为这个国家卖命的人寒心。

  人事权是分享的,拨款也是一样。

尽管有好多战争国会没有宣战就打起来,但最后它通过了《权限法案》,你得报,你事先因为紧急原因打了仗,60天或30天之内得告诉我,60天之内找出什么理由的话你就得撤人。

如果你不想撤,国会还是不批准的话,上下两院通过的话,规定时间你再撤回来,要不然总统对军队的控制会太大。

这样一个国家里限制很严,但是军人很有保障,就像杜鲁门总统可以问艾森豪威尔将军,如果说你要竞选总统的话,我支持你。

如果说斯大林这么说朱可夫的话,朱可夫会吓死的。

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下次你来当总书记吧,我不知道朱可夫会吓成什么样。

这就是两个国家不同的制度之下,不同的政体之下,军人对自己安全感的一种评估,他觉得我是安全的,总统这么说但我现在无意于问政,我很坦然,所以艾森豪威尔并不因为杜鲁门的这样的询问而感到恐惧。

  美国一方面能够给军人不错的收入,保障他们的权益,同时英美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就是对常备军的不信任,因为他们觉得常备军的剑可能变成压制人民自由的一种工具。

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