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案件事故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704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案件事故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火灾案件事故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火灾案件事故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火灾案件事故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火灾案件事故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灾案件事故分析.docx

《火灾案件事故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案件事故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灾案件事故分析.docx

火灾案件事故分析

案件事故分析

电厂电缆火灾火因分析

提要:

通过对我国电厂自1960年来发生的电缆火灾事故分析,提出了防火对策。

发电厂电缆数量众多,且多采用电缆隧道、夹层、排架及竖井密集铺设。

很多火灾案例表明,一旦电缆群着火,环境温度急剧升高,火势特别凶猛,延燃速度显著加快,同时电缆火灾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为吸收经验教训,进一步做好电厂电缆防火工作,现对建国以来电厂电缆火灾事故作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防火对策,使用类型事故尽量减少。

1.火电厂电缆火灾事故统计及火因分析

1.1电缆火灾内,外因分析

表1电缆火灾事故统计分析表

起因类别

火灾技术原因

按年代分布

合计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91

内因

电缆头,接头短路

2

4

7

6

19

外因

电缆老化、绝缘下降

2

6

2

4

14

电缆堆积煤粉自燃

1

3

1

23

28

油管路、锅炉、变压器漏油点燃引着电缆

1

6

6

2

11

26

电、气焊熔渣引燃电缆

2

4

1

3

10

锅炉及制粉系统泄漏门破裂喷火引燃电缆

1

1

1

3

2

8

开关及电气设备起火引燃电缆

1

1

1

3

1

9

16

其它

1

3

1

6

11

1.2电缆火灾事故与投产时间关系

1960年到1984年62次电缆火灾与投产时间关系。

在时间上电缆火灾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设计、施工及投产初期对电缆防火工作重视不够,火灾较多。

运行中,大部分电厂重视防火工作,因而事故呈下降趋势。

运行较长时间后,设备老化,各个薄弱环节都成事故隐患,极易引发电缆火灾事故,因而火灾事故又增多。

表2电缆火灾与投产时间的关系

投产年限t(年)

电缆火灾次数

t≤5

21

5<t≤10

14

10<t≤15

8

15<t≤20

6

t>20

13

2.电缆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发生过电缆火灾电厂火因调查分析及其它电厂电缆防火工作考察,目前国内电厂电缆防火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设计方面

很多电厂设计时就没有全面考虑电缆防火,集中体现在:

·电缆隧道及电缆沟排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隧道内积水严重,致使很多电缆铠装锈蚀,电缆架坍塌,电缆绝缘老化。

·热控电缆没有断面及施工设计,致使有的地方离热力管道、油管道很近。

制粉系统设备泄爆口正对电缆群,且无隔离措施;

·电缆夹层及隧道内电缆架设计拥挤,动力、控制电缆混放,人员巡视困难;

·缺乏必要的电缆防、灭火设计。

电缆进出入控制盘的孔洞、电缆竖井穿越楼层处及电缆夹层与隧道内缺乏必要的防火分隔设计。

电缆密集部位缺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固定灭火系统。

2.2施工方面

施工方面对电缆防火不利因素有:

·不重视电缆铺设质量,不严格按图纸要求施工。

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混放,且任意交叉,拐弯处曲率半径不符合要求等。

无足够巡视及消防通道,这些都留下了火灾事故隐患;

·制作安装电缆头不符合有关规程要求。

绝缘受潮,中间接头过于集中,造成运行中发生电缆接头爆炸。

2.3运行管理方面

运行管理方面对电缆防火不利因素有:

·缺乏预防性试验和定期巡视检查及必要监控,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火灾隐患;

·国产机组大多存在跑煤粉及漏油现象,在运行中未能定期清扫,有的锅炉泄爆口正对电缆排架而又无防护措施;

·管理不力

很多电厂尽管采取防火措施,但留有死角;有防火设施,但缺乏管理,有的电厂随意增加负载。

3.电缆防火对策

通过对曾发生电缆火灾电厂火因分析及有关电厂火灾隐患调查,为减少同类事故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电缆着火延燃。

3.1设计方面

·电缆截面留一定富裕系数;

·电缆隧道设流水坡及排水设施;

·动力、控制电缆分层、分架铺设,避免与油、蒸汽管路、泄爆口靠近;

·电缆密集部位设置巡视、消防通道、火灾报警及固定灭火设施;

·设计有效的防火分隔。

3.2施工方面

·严格按设计及规程铺设电缆;

·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按规范进行,避免过于集中。

3.3运行管理方面

·专人专班负责电缆安全,定期巡视,清扫积灰、积油;

·加强对火灾危险性较大设备的监控,定期进行反事故演习。

加强对防火安全设施的管理及维护;

·建立健全各项安监制度。

阳春市磷肥厂“9.29”伤亡事故分析

1995年9月29日,广东省阳春市磷肥厂硫酸车间,1名焙烧工为避开二氧化硫烟熏,冲出操作间,撞垮外阳台栏杆,从约5米高处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经过

9月29日23时30分,阳春市磷肥厂在生产硫酸过程中,因一文除尘系统有阻力,使沸腾炉内产生正压冒烟。

1名焙烧工为避开二氧化硫烟熏,急忙中冲出沸腾炉操作间到外阳台,身压着的钢结构护栏崩落,人跟着从5米高的阳台坠落,急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分析

1.该焙烧工急忙冲出操作间到外阳台,冲断阳台护栏坠落。

2.由于化学气体腐蚀,护栏已不牢固。

安全检查工作不够细致,未能检查出来。

防范措施

1.对有关责任人,从厂长、主管副厂长到车间作出相应处罚。

2.加强学习,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3.强调职工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4.提高职工遵守厂纪厂规的自觉性。

5.厂安全委员会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如东化肥厂“3.11”事故分析

1995年3月11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化肥厂造气车间检修时,煤气总管发生爆炸,使1名检修工从4米高处坠落死亡。

事故经过

3月11日20时45分,尿素系统造气车间上行煤气总管东侧防爆板爆炸,当班工长当即要求减负荷运行,保留1台高压机维持合成温度,所有煤气炉停止上吹只保留下吹制气,并同时要求检查阀门,组织当班包机工、操作工抢换上行煤气总管防爆板。

经置换、高压蒸汽吹扫后,更换了防爆板,当螺栓对称拧紧一半后,工长向炉长发出开车信号。

当时在现场的车间主任估计上面要开车,立即通知正在抢修的2名工人避开一下,之后工长又对2人说:

“你们往边上去一点,我上去看看情况。

”开车后12分钟防爆板又一次发生爆炸,防爆板北侧被气浪掀开,由于检修平台北侧无护栏,操作工被气浪冲击,从平台上跌落地面造成重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3月16日死亡。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造气车间6#煤气炉微机信号输出线与执行机构电磁阀接触不良造成下吹下行阀不启,而下吹加氮阀正常开启,空气进入炉内,二次上吹将部分空气送入上行煤气总管,加之管内温度较高,导致防爆板爆炸。

2.间接原因

·没有严格执行安全抢修制度,抢修组织中安全措施不落实,没有按要求佩带防护。

(未完)。

出处:

化工劳动保护(安全技术与管理分册)1996年第1期(总第89期)

一起因突然停电导致的风机爆炸事故

1989年3月15日,安徽省庐江县化肥厂因突然停电,致使造气岗位的空气总管和风机爆炸,造成经济损失7.679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现将这起事故的经过和原因分析如下。

一、事故经过

3月15日,该厂正在双炉四机正常生产,下午5时15分左右,突然全厂停电。

虽然在岗职工在停电后采取了紧急停车处理,但未能使系统内残余煤气泄出。

2小时后,即7时15分造气岗位的空气总管发生猛烈爆炸,炸坏风机一台,鼓风机的碎片击坏风机开关柜一座,掀掉屋面2间,爆炸毁坏1.5米长的风机管道和一只Dg200闸阀,幸好当时附近无人,未发生伤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分析,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突然停电,液压阀在失去动力后未恢复到安全停车位置,导致大量的煤气倒入空气管道。

煤气中的氢气是可燃可爆气体,与空气混合,其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停电后,空气总管道中存有一定量的空气,另外由于惯性鼓风机还可吹进一部分空气。

这样,在管道内煤气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即发生爆炸,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1~74.2%,爆炸范围是很宽的。

3.由于操作工开启锈蚀的空气阀门,使少量的铁锈落入空气管道,因压力差使混合气体在管道内流动,从而带动铁锈与金属铁壁摩擦产生静电火花,从而导致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三、防范措施

为吸取事故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认为紧急停电后,应采取以下几条防范措施。

1.停电后,首先打开造气炉炉盖,尽快泄压,以防煤气倒入氧气管道(无论制气把处于什么位置,都不会发生危险);

2.对高压水缓冲罐加压缩空气,以便停电后还能完成动作;

3.检修吹风阀和小四通;

4.气柜入口水封处设置“静压加水装置”,即利用空气水槽水封;

5.在空气管道末端加放空阀,便于停电后能及时将空气阀打开,让系统内的残余煤气泄出;

6.可在风阀和蝶阀前加个手动蝶阀,便于停电后人工控制,手动蝶阀不但密封性能好,防止漏煤气,还可控制进风量;

最后,按程序在来电后开车时,用蒸汽在系统内置换;另外还要对职工进行岗位的安全技术培训,因为职工素质的高低也是制约事故的重要因素。

四、建议

当前,由于能源紧张,供电矛盾比较突出,不少化工企业经常发生不打招呼的突然停电,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重大危胁。

近期以来,我省小氮肥厂连续发生几起因突然停电而引起的爆炸事故,继3月15日庐江化肥厂风机爆炸事故之后,3月21日19时怀远县化肥厂因突然停电,发生煤气管道爆炸,经济损失约5万元;3月25日15时界首县化肥厂也因突然停电导致6处地方发生重大爆炸,经济损失约7.5万元,突然停电还容易诱发其它多种事故的发生。

为杜绝类似事故发生,我们建议各化工企业都应制定出紧急停电和来电后的安全操作方案及防范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一起动火分析合格的爆炸事故

1988年4月21日10时25分,我厂合成车间精炼岗位ф3000×3500毫米的铜液贮槽发生了一起恶性化学爆炸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300多元。

虽侥幸没发生人身伤亡,但其事故的性质是十分严重的,现将事故的经过、原因和教训简要分析如下:

一、事故的经过

4月21日上午,我厂机修车间工人根据生产科的安排检修精炼岗位氨冷器,当用气焊割氨冷器出口铜液管口螺栓时,气割火花溅到2米以外的铜液贮槽内,引燃铜分排污阀排出的精炼气,发生了巨大化学爆炸。

爆炸时所产生的冲击波将在其南侧2米外气割螺栓的机修工人吹倒,摔在架子上;冲击波还将合成厂房、配电楼以及距爆炸地点50米之外的医务室门窗共几百块玻璃全部震碎。

爆后贮槽体向上伸,底部外突,ф57×3.5毫米的排液管被拉断,φ30×800毫米的6个地脚螺栓被拔出了4个,将焊缝撕裂使约半顿重的槽锥形盖飞出,沿途碰断为修氨冷器而设的架杆3根。

氨冷器上φ159×4.5毫米的铜液出口管也被碰击凹陷,然后升起约50米,向南横跨合成车间,吸收岗位氨水槽、母液槽以及沿途的电线杆、电线等,直到厂区外200米远的氨水站,落在一平房上,砸塌一半房顶,随后弹起落在公路上,幸无伤人。

二、事故原因分析

1988年4月上旬,我厂大修后发现新安装的精炼氨冷器冷却效果不好。

为检查修理,于4月19日全厂停车时,将该容器加上了与系统隔绝的盲板。

20日,对该氨冷系统进行了全面清洗和用蒸汽置换等安全处理。

21日上班后,经动火分析全部合格,10时10分开始气割。

当气割到氨冷器铜液出口管法兰的螺栓时,由于气割部位高于铜液贮槽,槽顶手孔虽然已盖好,φ108×4的放空管也有护罩,但护罩下与放空管之间有一段空间,气割火花就是溅到2米外,从这一局部空间斜溅到槽内去,引燃铜分排污气,导致了这起严重的爆炸事故。

一起综合塔爆炸事故的分析

1986年大检修开始时,某厂碳化车间综合塔在气割浮阀大盖螺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