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6539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我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标准化意识不强,工作机制尚需完善

(二)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强

(三)农业标准体系总体水平较低

(四)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进展迟缓

(五)检测工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

1、检测体系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2、检测能力落后。

3、检测结果共享水平较低。

三、我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面临的新形势

1.全社会高度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

2.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日益突出

3.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严重

5、生态文明建设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二)目标和任务

四、我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今后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研究,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二)示范带动,促进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

1、加快示范区建设

2、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三)合理规划,提升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

1、明确定位,避免重复建设

2、提升能力,确保质量安全

3、整合资源,建立共享平台

(四)加强培育,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1、加快农产品认证工作进度

2、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

3、加强农业名牌产品的宣传和保护

五、加强我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农业标准化协调机制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完善相关政策

2、形成考核机制

3、加大资金扶持

(三)加强标准化人才建设

(四)加强标准化宣传工作

前言

农业标准化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标准化原理,围绕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开展标准制定、标准推广和对标准实施监督等一系列活动,达到规范生产、引导消费,促进先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简而言之,就是运用工业标准化原理,实现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容,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系统性技术基础工作,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业标准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我市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为我市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面对新形势,我市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

本报告客观分析了我市在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市“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总体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及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加速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而促进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发改委、财政、农业、林业、水利、质监等部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

过去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部门在推广实施农业标准过程中各自为政,缺少协调配合和资源共享,推广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2003年底,我市成立了由计委、质监、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组成的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协调会议,具体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的规划和协调工作。

至2008年底,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业标准化或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调工作机构,为全面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市协调会议建立之后,成立了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会议办公室,制定了《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协调会议职责和工作制度》,推动市政府相续出台了《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丽水市农业名牌和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丽政办发〔2003〕130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品牌培育与质量提升的若干意见》(丽政发〔2008〕37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若干意见》(丽政发〔2008〕54号)等政策文件,促进了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自协调会议建立以来,我市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从1个增长到8个,省级示范项目从5个增长到56个。

财政投入农业标准化的资金逐年增加,全市近三年农业标准化的财政投入资金分别为431.5万、436万和431万,主要用于农业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认证管理与奖励等。

通过协调会议的高效运作,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农业标准体系是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关键,我市紧紧围绕生态绿色经济特色,坚持“技术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并重,品种标准与生态环境标准并重,考虑当地生产实际与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并重”的原则,围绕食用菌、茶叶、蔬菜、水果等主导及优势产业制修订了各级农业标准,加快了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标准体系框架基本构成。

截止目前,我市共制定农业地方标准和标准规范124项,其中省级地方标准10项(农业6项、林业3项、渔业1项),市级农业标准规范12项、县级农业标准规范102项(详见图1),品种覆盖粮食、水果、食用菌、茶叶、蔬菜、家禽、竹制品、养殖鱼类、畜牧等,内容包括了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范、基础建设规范等。

同时,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共制定备案企业标准近300项。

以我市优势的食用菌产业为例,现已完善整个食用菌产业的标准体系,制定了系列的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

1998年制订了行业标准《香菇》(GH/T1013-1998),2007年制订了县级地方农业规范《庆元香菇标准化生产工艺技术规范》,2008年制订了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庆元香菇》(GB/T19087-2008)和省级地方标准《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范》(DB33/T676-2008)。

同时我市对食用菌产业的深加工做了有益的探索,制定了系列的企业产品标准,初步建立了食用菌深加工产品标准体系,如灵芝孢子粉、菇类破壁产品等,为打造食用菌

图1我市农业地方标准的构成

强市奠定了标准基础。

茶叶是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为了指导茶叶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方便茶农获取茶叶标准信息,我市完成了松阳香茶、龙谷丽人茶、景宁惠明茶、凤阳春茶、遂昌银猴茶等一系列茶叶地方标准的编制、对我市调整茶叶产业结构,提升全市茶产业竞争力作出有益贡献。

目前,我市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及规范为基础,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具有丽水特色的地方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

二是标准层次进一步提高。

我市注重农业科研与标准的结合,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机制,标准技术含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如为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我市参与制订了省级农业地方标准《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为全省香菇产业突破技术贸易壁垒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景宁有关企业负责起草的《北冬虫夏草栽培技术规程》省级地方农业标准是全省北冬虫夏草栽培行业的唯一通用标准,使得欠发达地区掌握了北冬虫夏草生产标准的“话语权”,成为了全省北冬虫夏草栽培领域的“领跑者”。

政府推进是农业标准化推广的重要动力。

目前,农业部门有市级农技推广中心1个,下设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6个分中心,13个专家组。

县级农技推广中心9个,聘135名首席农技推广专家,677名农技指导员,乡镇农技服务站176个,乡镇农技站责任农技员1726名;

林业部门有林技推广站中心12个、乡镇林业站96个,乡镇林技站林业技术人员681名。

农技人员通过专项培训、现场指导和发放资料的方式提高农户实施标准的能力。

如《松阳银猴茶》标准就印发了10000多份,对茶农举办了培训班21期,共有1500多人参加了培训;

遂昌县将各级地方标准印成宣传册2000余份在技术推广培训会、产业会、专题标准宣贯会上予以分发,帮助农户解答疑难问题,并提供现场指导;

青田县的杨梅标准化生产推广实施示范项目,技术人员都通过了杨梅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培训,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批人员到外地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10人,基地农户每月要接受培训和指导2次。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各地十分注重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的组织推进作用,并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为主承担、农技推广部门参与实施,连接基地,带动农户的有效模式。

目前我市有龙头企业数量298家,农业专业协会59家,专业经济合作组织938家,绝大多数的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项目主体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承担,我市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正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

2、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市以标准实施带动技术推广,围绕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和菜蓝子工程,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2003年~2009年6年中,我市建立了无公害产地191个、森林食品基地43个。

建立了各类标准化示范项目64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56个),推广应用面积得到大幅提高(见表1),覆盖农户12多万户,增加农业收入47705.3万元,项目实施的效果显著。

项目类型

2003年

至2009年累计

提高率

农业

种植面积(万亩)

4.2

16.513

393%

养殖头(羽)数(万)

6

916

15267%

食用菌袋数(万)

1700

19000

1118%

林业(万亩)

0.3

21.75

7250%

渔业(亩)

3499.5

表12003-2009全市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情况统计表

二是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建设,能将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农业科技的整体应用水平大大提高。

庆元香菇示范区在推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庆元香菇》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推广了香菇病虫害防治、胶囊菌种繁育技术、免割保水膜栽培、深加工新技术等一批先进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庆元香菇高效栽植模式,香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明显提高,整个产业显现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的趋势。

至2009年8月份全县建立核心示范基地(示范村)84个,实施标准化生产5000万袋,产干菇3250吨,总产值1.5亿元。

三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通过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建设实施,促成了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联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青田通过推行从育苗、养殖、配送、加工的系列标准化操作,建立起了稻田养鱼养、管、销、加、烹、旅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稻田养鱼产业得到快速壮大。

目前,青田稻田养鱼核心标准化基地3000亩,新发展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1000亩,单产稻谷从39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单产田鱼从30公斤提高到80公斤。

基地内实现年总产值达8800万元,年利润达3364.5万元。

同时,通过稻田养鱼带动了旅游、商贸等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建立起了浙南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田鱼产业开发、鱼苗销售公司2个,稻渔家乐企业5家,田鱼干加工厂2家。

四是促进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

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为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促进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

如松阳通过“无公害花菇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的实施,制订了全国首个无公害花菇系列县级地方技术规范;

通过“无公害杨梅标准化栽培推广示”的实施,青田县修订了《山鹤牌杨梅》县级地方技术规范。

遂昌通过“无公害菊米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的实施,制订了“无公害菊米”省级地方标准。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是农业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科技成果验证、农业市场主体质量自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发展完善,我市农产品监测能力得到较快提升。

目前我市共有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16个,其中省级机构1家、市级机构4家、县级机构11家,其中质监部门下属的丽水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丽水市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具有定性、定量的综合检测能力。

一些农贸市场、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等市场主体机构也建立了以速测为主的监测室。

我市初步形成以市级为中心、县级为骨干、基地检测站点为依托、流动检测车和快速检测仪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可基本满足农产品生产基地日常监控、流通市场贸易验货和政府监督检验需要。

我市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环境检测、农业投入品检测、初级农产品检测、农产品加工检测等方面(见图2),机构分别隶属于质监、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见图3)。

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了检验检测能力的需求,促进了检验检测资源的有效配

图2我市农产品检验机构检测类别分布图

图3我市农产品检验机构行业分布图

置,重复建设和检验资源浪费情况逐步改善。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坚持定期对全市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流通市场等各个环节进行抽样检验,并及时将检验结果在互联网、电视、电台、报纸、各菜场公示栏等相关媒体上予以公布,初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

2008年,质监部门检测的蔬菜整体合格率为98%;

农业部门抽检的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平均合格率为98.1%(近三年农产品检测情况见图4)。

从图中可看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安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图4近三年农产品检测情况统计表

农业标准化是创建品牌的关键,我市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十分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提升,以标准化手段培育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浙江著名商标39个,丽水市著名商标93个,获省级名牌21个,市级名牌64个,浙江名牌农产品10个。

品牌企业在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市场开拓等方面优势明显。

松阳县的茶产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全县近10万农民从事茶产业,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

2003年开始通过建立示范区,依托标准化手段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

先后培育了“松阳银猴”、“碧云天”和“越玉兰”等知名品牌,品牌效应促进了松阳茶叶的销量增长和竞争力增强。

全县目前已建立茶叶基地10.5万亩(其中全国首个绿茶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关键技术示范基地1.05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7150吨,产值3.93亿元。

松阳县被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绿茶集散地。

标准是实施认证的前提,认证是对农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国家确认,认证工作推进了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的建立。

依托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全市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个数分别为179个、51个和88个。

4年间,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增长2.5倍,绿色食品和产品总数分别增长2.3倍,有机食品产品总数增长1.7倍。

认证工作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

3、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是WTO各成员国保护民族工业及农业产品的重要法规,是国际通行的对传统特色名优产品开展保护的一种有效措施,农业标准化则是加强地理标志保护重要手段,贯彻保护工作的始终。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获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和传统农业加工品有庆元香菇、遂昌竹炭、松阳茶3个产品,产值近14亿元。

3个产品都制定了省级以上标准,通过这些标准的实施,我市传统农业精品的质量和声誉得到有效维护,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我市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已多年,市、县二级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也相当重视,但个别地区和部门尤其是乡镇、村社基层干部传统农业思维方式占主导地位,对农业标准化的理解模糊,习惯跑田坎而不适应跑市场,习惯凭经验而很少学标准(技术),农民群众按照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自觉行为,标准化宣传推广工作还任重道远。

农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利、质监、发改委、财政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综合协调机制,才能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合力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从机构设置来看,虽然我市市本级和9个县(市、区)都已建立了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协调机构,但协调机构的协调功能还未完全发挥,协调力度相对不足,工作流于形式。

从经费保障来看,由于各地政府对农业标准化认识程度不一,部分县(市、区)尚未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政府农业发展规划,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农业标准化的经费投入不足。

据统计,2006年~2008年,三年投入财政经费最多的县(市、区)为253.5万,最少的只有5万,地区差距较大。

同时,我市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的专项经费主要靠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财政奖金支持,至今未建立市级及县(市、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而农业标准化多部门管理体制却带来了人才发展的不协调性,即“懂标准化的不懂农业,懂农业的不懂标准化”,既懂农业又知标准化还晓市场运作的人才十分缺乏。

作为牵头部门的质监系统懂标准的多,懂农业的少;

在农口部门中,农业标准化推广人员往往都身兼数职,花在标准化工作上的时间相当少,加之缺乏标准化相关知识,许多生产实践经验不能及时转化为农业标准;

科研机构中专门从事标准化工作的科技人员不多,很多技术人员对标准化工作的理解也仅停留表面,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标准制修订能力;

农业企业则基本上没有专职的标准化工作人员,这些都影响了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的力度。

虽然我市目前已围绕主导产业初步建立了标准体系,但标准体系还不尽完善。

一是标准结构不合理,覆盖面窄。

我市目前制订的农业标准绝大多数为一般的农业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初加工农产品、高技术农产品、新品种及特色品种、安全及市场准入标准少,加工、流通方面标准更是缺乏。

二是标准的层次低。

由于过去缺乏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我市绝大多数农业标准未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现有标准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很难适应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是标准内容老化。

我市地方标准平均标龄过长,不能及时跟上农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以市级农业地方标准(规范)为例,平均标龄为5.1年,超出地方标准三年复审的要求。

(四)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进展迟缓

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核心,我市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示范效应和经济效益,但按目前我市耕地面积135万亩,园地面积100万亩,林地面积2142万亩,养鱼水域面积25万亩计算,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涉及的种植业综合覆盖率仅5.17%、养殖业覆盖率仅4.18%,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迫切需要还不相适应。

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广大农户的标准化意识不强。

根据目前我市的农业生产现状,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承担者。

农户由于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吸纳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因而自身的农业生产更多的是参照其他农户的生产进行,造成了生产中的盲目趋同,难以按标准化的统一要求组织生产。

不少生产加工户(农户)甚至连标准、标准化都闻所未闻,更不可能按标准实施生产了。

二是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多。

农业标准化的载体是农业企业。

近年来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虽然数量不断增多,但整体实力不强,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的企业集团、产业集群不多,精深加工能力较弱。

与农民的联结方式较多,但真正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的不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不强。

三是农业标准的技术推广网络不够健全。

农业标准推广实施的有效措施就是创建示范,典型引路、辐射带动。

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区,需要大量既有农业专业技术、又具备一定标准化知识的农技推广人员。

目前,我市这方面的人员还比较欠缺,存在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及咨询服务与农业标准相互脱节、农业随意性生产经营的现象,农业标准贯彻实施难度较大。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的重要技术监测手段。

近几年来,我市质监、农业、林业、环保等职能部门分别建立了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但仍不能满足农产品监控需求快速发展的现状。

我市现有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分别归属于质监、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部分机构检测职能重复设置,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高。

我市还有不少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未通过计量认证,没有对外发布公正数据的资质,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

目前只有丽水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丽水市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松阳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遂昌县农产品(食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遂昌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云和县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云和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4家单位可以对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产品开展农药残留有关参数的检测服务。

同时,我市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还存在以下问题:

检测能力落后,无法与国际接轨,不能满足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多变的需求;

检测设备配置滞后,设备不全,大多为定性检测,定量检测较少;

高质量的检测人员缺乏,不能适应检测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我市现有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归口管理部门较多,信息共享机制还没有建立,检测工作不能很好地为农产品风险预警、安全评价、信用建设等工作提供全局性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农兽药残留超标、瘦肉精残留猪肉制品、红心鸭蛋、“三鹿奶粉”事件、广元“蛆柑”等事件,在老百姓中引起了一定的恐慌。

频繁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

我市虽然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好,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还是存在的,我市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物超标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

今后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将更高,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将更加严格。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我们必须要把质量安全作为农业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加强质量安全标准的制订、质量安全技术的研发、质量安全的推广和质量安全的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体系。

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资源约束以及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从我市的农业资源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土地和能源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主体老龄化、经营副业化和非标准化问题突出,农业粗放经营的特征依然明显,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不高,农业技术设备落后能耗大,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降低了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和成本利润率;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高毒性农药的违规施用以及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废弃塑料薄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