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取排水工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641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取排水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取排水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取排水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取排水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取排水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取排水工程.docx

《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取排水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取排水工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取排水工程.docx

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取排水工程

汕头市新津片区体育公园综合项目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

二〇一一年一月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项目承办单位汕头市东部城市经济带建设开发管理中心委托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承担汕头市新津片区体育公园综合开发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要求,在报告书报送相关主管部门评审之前,应编写公示简本,向公众公布,待广泛征集公众意见之后报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公示简本如下:

一、工程概况

汕头市东部城市经济带新津片区位于现有汕头港拦砂堤和新津河河口间,由西堤、东堤和南堤组成,堤防长7844m,围区面积约4.11km2。

本项目位于新津片区最南部,在新津片区的E、F编码区内,作为体育公园综合项目,布置公共活动广场、配套市民健身设施、亲水游憩生态长廊、绿化景观轴及部分商住区(包括商业金融用地、旅馆用地和居住用地)等,本项目以体育休闲及生态景观为主要功能。

本项目是新津片区中7个填海区中其中一个填海区,其陆域形成是与新津片区的其它部分一起形成的。

汕头市新津片区体育公园综合开发项目在新津片区最南端,项目西面为排涝河涌岸坡,项目南面为围堤和龙口,东北面为子围堰。

其施工顺序主要是先形成围堤和子围堰,然后再进行围内的陆域吹填。

本项目涉及的施工工序主要是子围堰、围区吹填、排涝河涌岸坡和围区内的地基处理。

子围堰对吹填区进行分区,该子围堰为临时性结构,同时无波浪防护要求,待吹填造陆施工结束之后,后期将被掩埋于陆域之下。

项目交接处为排涝河涌岸坡的,直接采用排涝河涌岸坡的断面。

河涌围区吹填及河涌岸坡充泥管袋棱体施工相结合,首先吹填棱体,在充泥管袋棱体达到设计高程后再吹填棱体外侧附近的围区回填土施工。

棱体吹填砂源利用航道疏浚开挖土,棱体吹填工艺同围堤棱体施工工艺。

本项目是填海工程,申请用海面积为45.4629公顷,见图1。

图1项目宗海位置图

二、工程分析

本项目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影响分为污染环境影响与非污染环境影响两个方面。

(1)施工期环境污染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的污染物质产生的环节主要是子围堰施工及排洪河涌、吹填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增多。

由于工程建设基本在封闭环境中,而且由于新津片区整体围区内设计分区吹填、分区建设,含泥水体在各小区内经过长距离输运,沉降十分充分,实际产生的悬浮泥沙量很小。

施工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以及施工队伍产生的废水,施工船舶冲洗、维修时产生的含油废水对海域环境影响不大。

(2)营运期环境污染分析

本项目为体育公园综合项目,营运期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垃圾由环卫车运至垃圾填埋场,均不会向海排放。

(3)工程非污染影响分析

工程非污染环境影响主要是:

填海工程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潮流场改变对冲淤环境影响;填海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施工期对其他海洋活动和通航条件的影响等。

三、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项目位于《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08年)中的汕头堤内港口预留区和新津河口保留区,位于《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划》(2008-2011年)的新津填海区,管理要求分别为加强管理和严格按实批范围实施填海造地工程、不能扩大。

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看,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的,并与《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08年)兼容,有利于推动汕头市东部城市经济带的建设。

本项目的建设也符合《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韩江河口治理规划》(2007年省政府批准)、《汕头市东部城市经济带区域建设用海规划(2007年~2015年)》、《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

四、环境质量现状

(1)水质

调查海区的pH、DO、COD、活性磷酸盐、锌、镉、铅、总铬、汞、硫化物的含量都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其中,评价因子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镉、总铬、汞和硫化物全部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铜在落潮时有超过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情况,在涨潮时都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无机氮在涨落潮时均有部分站位含量超过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2)沉积物

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粗,近岸区砂含量较高,离岸较远的区域粉砂含量较高,表明海区水动力作用较强。

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汞、铜、铅、镉、锌、砷、铬和石油类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表层沉积物质量良好。

(3)生物

①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2008年3月,叶绿素a平均为5.76mg/m3,涨、落潮叶绿素a含量差异不大,涨潮时高于落潮时;各站叶绿素a含量有一定差异;垂直分布表层高于底层。

海洋初级生产力平均为3.85×102(mg·C/(m2·d)),涨潮高,落潮低;各站差异明显。

②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出现2门21属50种,硅藻最多,占总种数的86.0%,赤潮生物种占总种数的80.0%;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8.45×105个/m3,硅藻占98.3%,赤潮生物占56.9%;优势种有中心圆筛藻、中华盒形藻、菱形海线藻、太阳双尾藻、中肋骨条藻、旋莲角毛藻共6种;最主要群落为沿岸暖温群落和广温广盐群落,出现的种类多,数量丰富,分布广;调查区各站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50~3.62,平均值为3.00;丰度范围为0.55~1.10,平均为0.81;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度指示浮游植物水环境处于较稳定状态。

③浮游动物

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4个类群,72种(包括属以上),其中桡足类种类最多,24种;其次是水母类,19种;该海域的优势种为夜光虫、红住囊虫、长尾住囊虫、刺尾纺锤水蚤、瘦尾胸刺水藻、球型侧腕水母、拟双生水母和锥体细浅室水母;浮游动物个体数量介于(117~892)个/m3之间,平均为454个/m3;生物量介于(50.0~608)mg/m3之间,平均为250mg/m3。

调查海区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34,变化范围为2.19~4.32。

综合来讲,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④鱼卵和仔稚鱼

本次调查处于产卵高峰期初期,采获的鱼卵数量相对较多,仔稚鱼数量也较多。

本次调查的主要种类中,除了鲷科鱼类较为珍贵,鰕虎鱼科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他非主要种类中舌鳎类经济价值较高。

⑤底栖生物

本次调查定性和定量样品共鉴定出底栖生物7大类40种(含少量属以上),其中甲壳动物种类最多,其次为软体动物;底栖生物的优势种主要是软体动物的小荚蛏和异白樱蛤,甲壳动物的狭额绒螯蟹和脊尾白虾,鱼类的狼鰕虎鱼,多毛类的奇异稚齿虫,肠腔动物的纵条矶海葵;底栖生物生物量海区平均值为18.50g/m2,变化范围为0.20~83.3g/m2;海区栖息密度平均值为44.0个/m2,变化范围为(20.0~60.0)个/m2;海区底栖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37,变化范围为1.57~3.10;总之海区生物种类较少,分布比较均匀,底栖生物多样性一般。

⑥潮间带生物

汕头东部海域潮间带均为沙质断面,潮间带生物的种类偏少,共有6大类34种,主要类群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潮间带优势种有:

楔形斧蛤、绿螂、红肉河蓝蛤。

沙质断面各站潮间带生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256个/m2,平均生物量为37.5g/m2。

优势种软体动物的分布是影响各站潮间带生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重要因素。

⑦生物质量

汕头东部海域底栖生物的鱼类、甲壳类和潮间带生物的甲壳类的生物质量状况良好,各项评价因子均满足生物质量标准的要求。

贝类的生物质量状况较差,底栖生物中贝类的Cu、Pb、Cr、As和石油烃,潮间带生物中贝类的Pb和As的含量超标,不能满足贝类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的要求。

但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的贝类样品只代表某一站位(只有一种),而且属于个体较小、经济价值不高的种类,不能代表本海区贝类生物质量的实际状况。

(4)渔业资源

冬季调查共获鱼类27种,头足类3种,虾类10种,蟹类13种,虾蛄类5种,总渔获种类58种,总渔获量为42.63kg,鱼类在本次调查的渔获物中占了绝对优势,其次为甲壳类和头足类。

本次调查区的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为56.16kg/km2,其中以前鳞骨鲻的资源密度最高。

秋季补充渔业资源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52种,其中鱼类35种,头足类2种,虾类8种,虾蛄类和蟹类分别为2种和5种。

调查水域游泳生物的平均渔获率86.50kg·h-1,其中以鱼类所占渔获总量最大(68.07%),其次是甲壳类(30.09%)。

游泳生物的平均资源密度为1073.71kg·km-2,处于较高水平。

五、环境影响预测综合分析

(1)对水动力和冲淤环境影响

由于本项目是新津片区内的其中一个填海项目之一,在新津片区右岸海堤和汕头港防沙堤加固工程实施后才开始建设的,上述两项工程完工后,汕头港防沙堤~新津河口片内的水动力很弱。

项目相当于是在封闭的区域中进行填海造地,因此本项目建设对海堤周围海域海洋水文动力、泥沙冲淤等的影响很小。

(2)对水质环境影响

模拟结果显示,汕头港防沙堤~新津河口片区施工时产生的悬浮泥沙将给周边水域带来一定的污染,超一、二类海水标准的包络线面积为4.5km2,在填海区周边悬浮泥沙扩散使其水质超海洋功能区划二类水质要求,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填海疏浚和吹填施工强度应适当控制,不宜多于4艘绞吸式挖泥船同时施工。

(3)对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

项目所在地的沉积物属于清洁、可以直接应用的类型。

而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物主要来自于本海区。

因此,经扩散和沉降后,沉积物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即沉积物环境质量仍将基本保持现有水平。

(5)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泥沙和填海工程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施工水域内的局部海水悬浮物增加,降低单位水体内浮游生物数量,并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该海域鱼类特别是鱼卵和仔鱼等水生生物的正常栖息、活动和繁殖,也降低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据估算,工程建设造成底栖生物资源损失量为66.60t。

(6)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

项目进行填海施工时,工程附近海域悬浮泥沙将增大,特别是溢流口附近海域,水环境质量将下降,对五屿-表角浅海增殖区及北山湾度假旅游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项目施工期的扰动在时间尺度上也是有限,对汕头广澳水产资源特别保护区、南海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汕头海域黄花幼鱼保护区)、汕头莱芜水产资源特别保护区、莱芜人工鱼礁区等的整体功能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项目离东南方的企望湾南方鲎自然保护区、东北方的莱芜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和莱芜中国龙虾自然保护区较远,不会对附近的南方鲎等珍稀濒危水生生物造成损害。

(7)对通航环境的影响

项目用海区距离汕头港主航道约2.15km,具有较大的交通和地理优势。

不过施工船舶的增多,会加大航道的通航密度,对该航道船舶通航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采取措施防止施工船舶对通行于航道的船舶的干扰,保证正常的通航秩序。

此外,本用海工程建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悬浮泥沙,使工程附近海域的淤积加重,由于受汕头港拦沙堤阻挡,因此,对航道水深维护的影响不大。

六、环境风险分析

本工程可能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一是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二是船舶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的风险性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将增大汕头港航道及工程附近海域的船舶通航密度,一旦发生恶劣海况或者船舶操作失误,均有可能增大船舶发生碰撞的几率而发生溢油事故,对水质、底质、生物资源等产生一定影响,对工程附近的汕头莱芜水产资源保护区、莱芜中国龙虾海洋自然保护区、莱芜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莱芜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区等也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七、公众参与

调查中虽然有部分群众认为该港区的建设将对渔业资源和海洋水环境等环境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群众对环境保护表示出了乐观的态度,而且绝大多数群众也比较支持该项目的建设,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