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窗1:
认识正、负数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活动内容:
教科书23页。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重点、难点:
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温度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
(教师出示课件,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师谈话:
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板书课题认识正、负数。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课件出示第一红点问题)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
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
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交流)师谈话:
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师小结:
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
(师板书+133)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
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师谈话:
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课件出示海平面示意图)师归纳总结:
像+13、+38、+49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
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全班交流。
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再次讨论。
交流总结:
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评价。
3.自主练习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
能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谈收获,教师及时给予合适的评价。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活动内容:
教科书4-7页。
1.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认识正、负数。
教、学具准备:
课件、标签。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正、负数,好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
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写出3、10)谈话:
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
课件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
3与10哪个温度更低?
师说: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
讨论:
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借助温度计比较:
学生会发现10表示的温度低。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评价,鼓励其进步。
2.自主练习第5、7题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8题(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第8题:
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
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
交流得知。
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发表见解通过讨论,学生明白意思。
“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到(1500+25)毫升;
“500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
1.自主练习第9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综合练习题)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讨论。
(对于得分栏的填写,不要提要求,只要学生得出正确结果即可)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课后反思第3课时(总第3课时)活动内容:
教科书第8页。
1、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存折。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引入课堂。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
(板书课题)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同学们见过存折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好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页存折图。
)师谈话:
同学们,在这一页存折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共同解决,复习本单元知识。
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课件出示):
1下表记录了某星期内股市的升跌情况,请完成下表:
时间升跌情况用正负数表示星期一上升100点+100星期二下跌50点星期三上升60点星期四下跌30点星期五上升2点2(课件出示):
在4个不同的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
上升3厘米,下降6厘米,下降1厘米,不升不降。
如果上升3厘米记为+3厘米,那么其余3个记录怎样表示?
3联系生活实际举出3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4、(课件出示):
明天小学五年级
(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
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
厘米)。
试完成下表:
姓名小明小宾小丽小亮小颖小山身高144140165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差值-1+20+3
(1)谁最高?
谁最矮?
(2)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
四、丰收园里谈收获。
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
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师谈话:
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具:
教学情境图和课件。
第一课时(总第4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
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
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
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
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
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二)深入探究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谈话:
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
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
二小队呢?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
”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
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
教师适时引领:
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
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
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
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
“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
”。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观察比较谈话:
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
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到:
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
所以同样是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
(四)拓展应用谈话:
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纸片、8根小棒、长1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
交流:
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五)总结概括谈话: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举例:
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
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六)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1、自主练习1、2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
(课件出示)3、游戏:
“取糖果”。
学生按要求取糖果:
盒子里有11块糖,取出总数的211;
取出剩下的19;
再取出剩下的14;
如果取出2块,是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总第5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3页。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解决自主练习中的有关分数描述的生活中的事情。
3、在联系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件。
一、通过回忆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分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分母、分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个物体一个整体分数单位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个分数,并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二、基本练习1、自主练习4
(1)出示红、黄、绿不同颜色的铅笔。
教师提出问题:
红色的铅笔占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么样知道的?
看到这些铅笔,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
(2)观察第二幅图,你又能想到哪些分数?
让学生结合分数的意义说一说得到的分数是怎么得到的。
2、自主练习5
(1)出示题目
(2)独立思考,想一想,括号里可以添哪些分数?
(3)交流,让学生介绍所填的分数,以及为什么这样填(4)拓展,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可以完成自主练习8。
3、自主练习6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1)先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是把谁看做单位“1”。
(3)学生试做,交流。
4、自主练习7,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1)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实物折一折,比一比。
(2)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你能发现什么?
三、综合练习1、自主练习9
(1)模拟真实情境“发奖品”,班级开展了口算比赛的活动,老师要把第一盒彩笔的14奖给小华,把第二盒彩笔的14奖给小明,学生把奖到的彩笔给同学们看。
让学生谈谈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
为什么两人分得的不一样多?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单位一的问题。
(2)继续模拟真实情景。
我们班级开展向雷锋学习读书活动,小明每天读了这本书的总数18,小华每天读了这本书总数的19,他们谁先读完呢?
结合学生的讨论回答,明确分数的意义,以及这个分数背后的一些信息。
2、自主练习10开展游戏活动,完成表格,再用分数表示胜的次数和负的次数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自主练习11判断哪根纸条长?
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信息窗2:
分数与除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9页内容。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
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教具:
课件和带有方格的纸条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6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寒假中,小红和小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些日常用品,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本14页的情境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解决问题一:
怎么求?
学生列出算式:
13谈话:
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
所以列式为13。
13得多少?
学生可能用循环小数表示或保留两位小数。
还有可能说得三分之一。
可以,不过保留两位小数不够准确,算式的结果一般不用循环小数表示。
用13表示,是怎样想的?
谁能说一说。
下面我们用手中的纸条表示1米来研究一下。
学生操作后交流。
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13就等于13。
2、解决问题二:
列出算式:
29学生可能得出29,谈话: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借助手中的纸条来研究。
实验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2米的19,每份是29米。
所以2929。
随机练习:
142586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师点拨也可用分数表示。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1329=29谈话:
同学们想一想:
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板书: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谈话:
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
ab=ab谈话:
大家考虑:
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
为什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
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4、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判断:
“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1、课本17页自主练习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学生试做,最后一组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2、自主练习2,这是一道实践题,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同位交流。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总第7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9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在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的基础上,能熟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
课件和自主练习中有关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在校园科技周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一些桌套。
请看大屏幕,这是同学们为单人桌缝制了的桌套。
请大家仔细阅读这组信息(2米布做了3个桌套)。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提问:
平均每个桌套用几米布?
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
我们在计算中能够得出分数,你能用你手中的纸片再表示几个分数吗?
生折纸,并用水彩笔表示出分数。
哪个同学能展示一下你得到的分数?
生展示折纸得到的分数。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同学们表示的14,如果我再涂一份是几分之几,再涂一份呢?
你能再用图表示出一些这样的分数吗?
生完成后交流。
生说师板书。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同学们请看刚才我们得出的分数,请你仔细观察,能把这些分数分分类吗?
小组讨论分类情况,然后交流。
数学上把符合这类特征的分数叫真分数。
谁能说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把符合这两类特征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2.练一练:
下面分数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1010、910、426、179、258、78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我们刚才研究了这么多分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是怎样的?
谁能表示出23?
学生表示在练习纸上,然后交流是怎么做的。
谁能再表示出33和42。
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交流谈话:
谁能再表示出53?
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学生交流。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看到53这个假分数,可以看成是1和23组成的。
我们可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板书),这个由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读作:
一又三分之二。
同学们,你能找到94的位置吗?
生表示出来,然后交流。
想一想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
1.自主练习6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下面,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些假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