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七年级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救原则: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
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
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
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地震互救:
一、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多后少”。
即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
2、“先近后远”。
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
3、“先易后难”。
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
4、“先轻后重”。
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
5、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二、有关溺水在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1-14岁儿童溺水伤害死亡均占死亡原因的第1位。
游泳安全要点:
一定要在成年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不去没有安全措施的地方游泳;
不在游泳池里打闹,不去搞恶作剧,不能在水下拉人;
量力而行。
四不要:
没有家长的带领不去;
不知水情的地方不去;
没有做好下水前准备的不下水;
没有家长和老师组织的比赛不赛。
落水自救: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落水后建议不要盲目施救,首选大声呼救。
落水者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用积极的态度对待。
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
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
这样你的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
如救护者游泳技术不熟练或不会游泳者,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溺水者握住再拖带上岸。
三、有关道路安全
1、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
(3)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拦。
(4)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列队通过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2人。
儿童的队列,须在人行道上行进。
2、横穿马路注意事项: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
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3)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
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4)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
(5)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6)经常穿越马路的要身穿浅色衣服。
3、骑自行车: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
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
(2)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上街。
也不要人小骑大型车。
(3)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
未满十二岁的,不要骑自行车上街。
(4)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
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5)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
不闯红灯,遇到红灯要停车等候,待绿灯亮了再继续前行。
(6)停放自行车要按照要求;
不能一手打伞一手骑车。
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
(7)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过宽、过长的东西,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四、有关火灾火灾自救
1、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害羞及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拿走贵重物品上。
2、简易防护,不可缺少。
家中、公司、酒家应备有防烟面罩,最简易方法也可用毛巾、口罩蒙鼻,用水浇身,匍匐前进。
因为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逃离是避免烟气吸入的最佳方法。
3、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紧拴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4、当机立断,快速撤离。
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撞。
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
当火势不大时,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逃到天台、阳台处。
5、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6、大火袭来,固守待援。
大火袭来,假如用手摸到房门已感发烫,此时开门,火焰和浓烟将扑来,这时,可采取关紧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防止烟火渗入,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7、火已烧身,切匆惊跑。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8、发出信号,寻求救援。
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外发送求救信号,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9、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无论是居家,还是到酒店、商场、歌厅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当大火燃起、浓烟密布时,便可以摸清道路,尽快逃离现场。
另:
如果家用电器着火,千万不要用水灭火,因为这样会有触电危险,而且会进一步损坏电器。
电器着火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如果没有,那就用被子之类的铺盖住电气,采用窒息灭火。
如何辨别天然气是否泄漏?
天然气泄漏会有异味,当发现有异味后应立即关闭天然气总闸,打开门窗和切断电源,千万不能打开排风扇进行排气,避免排风扇电机产生火花导致火灾的发生。
如果处理不了应及时报警。
家中无大人,有陌生人敲门。
孩子一个人在家里,有人敲门一是不要开门,二是不要与生人对话。
如果陌生人不走,应及时打电话报警。
安全过马路:
认清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走,分清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信号灯。
过马路应走人行道,先看左侧有没有车,走到路中间应看右侧有没有车即可。
语文课题《散步》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在朗读课文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预习作业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重庆人。
】
2、积累字词
fēnqí
(分歧)xì
nfú
(信服)背bēi(背人)bè
i(后背)chāisà
n(拆散)
霎时(shà
)水波粼粼(lí
n)嫩芽(nè
n)熬过(á
o)
各得其所: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假如你和爸爸、妈妈、妻子、儿子(或女儿)同乘一条船过河,突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只有你会游泳,而你只有能力救一个人,你救谁?
师:
请考虑好,救谁呢?
为什么?
设想:
(生:
离我最近的。
生:
救妈妈,妈妈最亲。
女儿,她以后的路还长。
)
你感到选择的困难了吗?
难以选择,是因为复杂的亲情!
好,既然家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自己的家,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
(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家庭是怎样的?
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1分钟
1、课题板书2、目标展示及解读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33分钟
1、简介作者及文体【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2、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好,请……。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文中散步的人有那些?
( 母亲、我、妻子、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哪里?
( 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 )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分歧 )什么分歧?
为什么会这样?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决定权在谁?
(决定权在我,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结果怎么解决的呢?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为什么会这样解决?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一种永恒的情感:
亲情。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③、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A、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B、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
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C、“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
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出这样加的依据。
(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
(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妻子(活泼天真、聪颖)的儿子
“我”: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说:
‘走大路。
’”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
我的母亲: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
关于儿子和妻子: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懂事乖巧】
妻子温柔贤惠,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
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
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一个和谐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个融洽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个互敬互爱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个尊老爱幼的家庭;
我看到了一个和睦的家庭。
是的,这是一个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一家人。
、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
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四、教师小结4分钟
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心。
5、课堂作业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
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父亲要看新闻,母亲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
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
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
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文中的人物各有什么性格?
六、课后作业
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并且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我” “我”的母亲
孝顺责任心强 尊老爱幼 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幼
“我”的妻子 儿子
温柔贤惠 懂事乖巧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一、知识与目标1、品味鉴赏本文语言2、拓展探究
二、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1、品味鉴赏本文语言2、拓展探究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1、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说出理由?
1、品味本文的语言
(1)我们在田野散步: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四个人的次序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分歧”“责任”用在这里,大词小用,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
“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
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
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
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5)文章除了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还有几处环境描写,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欣赏其语言的美。
思考:
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
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
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
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从你更喜欢哪一个片段?
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第4段:
意境:
蓬勃的生机——哲理:
珍爱生命
春天的召唤——哲理:
热爱生活、。
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
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
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
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6)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含义: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2、拓展探究
A、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B、请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C、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
(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亲情。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
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同学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
_2、非比喻句:
_
(二)播放《妈妈洗脚》的视频,以“将爱心传递下去”为话题,写一篇读书心得。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应当怎样善待老人,关爱幼小?
2、预习《秋天的怀念》
语文课题《秋天的怀念》课时:
一、知识与目标1、了解作者2、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2、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
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2、朗读课文,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完成下列表格
母亲
“我”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