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会考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5970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会考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必修三会考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必修三会考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必修三会考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必修三会考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会考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必修三会考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会考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会考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法家集大成者,适应大一统专制国家需要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P8—P9理解)

1、创立者:

董仲舒,著《天人三策》、《春秋繁露》

1、特点:

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糅合到儒家,形成新儒学体系。

2、内容

(1)加强中央集权: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加强君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3)三纲五常

3、作用:

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需要

五、儒学成为正统(P10识记)

1、措施

(1)汉武帝起用儒学家

(2)定五经、设博士(前136年):

儒家垄断教育。

(3)设太学(前124年)

(4)设郡县学校: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结果:

儒家成为正统思想、传统文化主流。

六、宋代程朱理学(P12-P13识记)

1、理学产生:

北宋融合佛道,形成以理为核心新儒学。

2、北宋:

二程(程颢、程颐)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2)人伦者,天理也

(3)认识论:

格物致知

3、南宋集大成者:

朱熹

(1)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2)存天理、灭人欲

(3)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

(4)影响:

成为南宋以后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教科书。

七、李贽的离经叛道(P16理解)

1、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社会日趋没落。

2、思想(《焚书》、《藏书》)

(1)挑战正统思想,揭露道学家虚伪。

(2)强调人正当私欲。

(3)反对以孔子作为是非标准,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3、评价: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要求。

八、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P17应用)

1、著作:

(《明夷待访录》)

2、思想

(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民主思想:

天下为主,君为客

九、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P17理解)

1、经世致用:

《天下郡国利病书》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

十、王夫之的唯物思想(P18理解)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2、思想:

(1)世界是物质的

(2)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运动是绝对的,具有辩证法思想

十一、普罗泰格拉(P22识记)

1、思想: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尺度)

2、评价:

(1)积极意义: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人文主义本质。

(2)局限性:

忽视法律、道德、制度对人的约束作用。

十二、苏格拉底(P23识记)

A、人应该具备美德。

(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2、影响: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十三、文艺复兴(P27-P28理解)

(1)经济基础: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前提)

(2)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3)文化基础:

意大利有古希腊罗马文化大量遗存

2、实质:

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成就

(1)文学三杰

A、薄迦丘:

《十日谈》

B、但丁:

《神曲》

C、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

(2)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5、扩展:

16世纪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英国: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6、意义:

思想解放运动,间接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十四、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P30理解)

1、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2、文化因素:

自然科学发展

十五、法国的启蒙思想家(P31——P32理解)

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1)领袖:

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A、思想

a、抨击天主教会

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c、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影响: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a、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国王行使行政权,议会行使立法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核心:

分权制衡)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奠定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社会契约论》)

a、人民主权,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十六、启蒙运动的影响(P32理解)

1、性质: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对欧洲:

冲击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法国大革命作思想准备

3、对世界:

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

4、对精神:

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思想武器。

十七、四大发明(P36-P37理解)

1、成就

(1)造纸术

A、西汉前期,中国发明纸

B、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105)

(2)活字印刷术

A、隋唐时期中国发明雕版印刷术

B、北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A、炼丹家发明火药

B、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C、宋代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4)指南针

A、战国发明司南

B、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西传:

唐代造纸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

3、影响: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推动欧洲火器发展,加速骑士阶层衰落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十八、《九章算术》和珠算(P37-P38识记)

1、《九章算术》:

东汉

(1)商代:

世界上最早十进位值制计数法(马克思:

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2)采用世界最先进运算方法,世界最先进应用数学著作,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2、珠算

(1)早期算筹

(2)元末明初出现算盘

(3)明朝珠算传至朝鲜、日本、东南亚

十九、《石氏星表》和浑仪(P38识记)

1、背景:

中国是农业国

2、天文观测:

最悠久最系统,留下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记录

3、《石氏星表》:

战国石申,现存最古老星表

3、浑仪、简仪

(1)浑仪:

汉武帝,最先进

(2)简仪:

元代郭守敬(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二十、《授时历》和四大农书(P39识记)

1、《授时历》

(1)《夏小正》和“殷历”

(2)《授时历》:

元代郭守敬编订,是中国古代最优秀历法,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年

2、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

(1)四大农书:

西汉汜胜之《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朝王祯《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2)《齐民要术》: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农书

二十一、《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P40识记)

1、《黄帝内经》:

西汉编订,中医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万世宝典”

3、《本草纲目》:

明朝李时珍,东方医药巨典

二十二、从《诗经》到唐诗(P42-P43识记)

1、春秋末《诗经》

(1)概况:

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整理

(2)内容:

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

(3)地位:

奠定现实主义文学基础

2、战国楚辞:

(1)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2)楚辞(骚体)

(3)代表作《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

(1)特点:

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文化气度。

(2)代表

A、西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B、东汉:

张衡《二京赋》

4、唐诗

(1)背景:

开放与繁荣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2)概况:

两千多诗人,近五万首诗歌

(3)代表:

A、初唐:

王勃、陈子昂

B、盛唐

a、边塞诗:

高适、岑参

b、山水诗:

王维、孟浩然

c、“诗仙”李白:

浪漫主义

d、“诗圣”杜甫:

现实主义、诗史

C、中唐:

白居易:

讽喻诗

二十三、宋词和元曲(P43-P44识记)

1、宋词:

唐代出现

市民基础、长短句便于抒发感情

两万多首

(3)代表

A、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

B、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2、元曲

(1)含义:

元杂剧+散曲(宋出现,元繁荣)

(2)代表:

马致远、关汉卿

二十四、明清小说(P44应用)

(1)小说演变

A、魏晋南北朝志怪:

《搜神记》

B、唐传奇

C、宋话本

(2)明清小说繁荣原因

A、根本原因:

手工业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目的:

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2、代表

(1)《三国演义》

(2)《水浒传》

(3)《西游记》

(4)《红楼梦》:

以上四部长篇小说最著名

(5)《聊斋志异》:

短篇文言小说

(6)《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二十五、汉字和书法艺术(P46-P47识记)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

A、起源:

六千年前,图像文字(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

B、商朝:

形成完整体系

(2)字体: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3)趋势:

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发展

(1)阶段

A、魏晋以前:

自发阶段

B、魏晋开始:

自觉阶段

(2)书体

A、楷书

a、特点:

壁画相背、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b、发展:

魏晋钟繇、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B、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审美价值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朝张旭、怀素。

C、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放纵,即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

唐朝颜真卿;

北宋苏轼;

元朝赵孟頫;

明朝文征明。

二十六、中国绘画艺术(P47-P48识记)

1、起源:

原始社会: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特点:

写意传神

3、演变:

(1)战国:

萌芽走向成熟:

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2)秦汉: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3)魏晋南北朝:

绘画理论。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提出“以形写神”

(4)隋唐:

高峰

A、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敦煌莫高窟壁画

(5)两宋:

风俗画

代表: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商业发展、商品经济发达。

(6)元明清:

文人画

写意画:

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墨兰图》

二十七、京剧的出现(P48-P49识记)

1、戏曲发展

(1)起源:

原始社会歌舞

(2)春秋战国:

优伶

(3)元杂剧:

成熟

(4)明:

昆曲(江苏昆山)

2、京剧形成与发展

(1)乾隆末年:

徽班(安徽)进京

(2)道光年间:

徽汉(湖北)合流,京剧形成

(3)同光年间:

成熟:

“同光十三绝”

(4)民国:

走向世界

二十八、牛顿和爱因斯坦(P55——P56识记)

1、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1)标志:

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贡献:

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物体宏观运动规律。

(3)特征:

实验基础与数学表达相结合

(3)意义:

形成经典力学体系,预测海王星

2、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19世纪,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无法解释新问题,出现物理学危机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意义

A、物理学革命

B、否定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

C、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D、树立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

E、发展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新高度

二十九、量子论诞生的意义(P57识记)

1、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2、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基础

三十、达尔文与进化论(P59-P60识记)

1、创立:

英国达尔文发表1859年《物种起源》

2、内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1)生物是进化的

(2)生物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3)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核心)

挑战封建神学,否定神创论,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三十一、信息技术的发展(P64-P65识记)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20世纪60年代末,美苏争霸,美国加紧研究开发信息技术

2、过程

1969年,美国产生互联网

(2)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1)利

A、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B、信息经济在世界全面展开,加快经济全球化。

C、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

D、人们工作交往方式发生改变。

(2)弊:

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

三十二、维新变法思想(P69-P70理解)

1、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王韬、郑观应

(2)主张

A、经济:

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B、政治:

实行君主立宪制

C、文化:

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3)评价:

,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理论

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主张:

君主立宪

A、康有为(特点:

借助儒学外衣宣传变法)

a、《新学伪经考》:

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b、《孔子改制考》:

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B、梁启超《变法通议》:

变法图存

C、严复:

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戊戌变法: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很快失败

(4)意义: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十三、新文化运动(P73-P74理解)

1、兴起:

1915年陈独秀《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新青年》)

(1)前期(核心:

民主科学)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打倒孔家店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1917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首先主张白话文

b、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开始文学革命

c、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

《狂人日记》,《孔乙己》。

(2)后期:

传播马克思主义

3、评价

(1)冲击封建思想统治地位,思想空前解放

(2)弘扬民主科学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三十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P74识记)

1、标志:

1917年十月革命

2、传播

(1)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1918《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

(4)中共早期组织

(5)中共建立:

1921

为中共建立奠定思想基础

三十五、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与评价(P79应用)

1、内容

(1)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封建统治,民族革命是前提)

(2)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是核心)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社会革命是补充)

(1)意义:

性质: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十六、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P80理解)

1、国民党一大:

1924、1

1、内容: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A、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目标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B、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高涨。

(3)局限性:

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三十七、革命道路的探索(P82理解)

1、国民革命时期(1924、1—1927、7)

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A、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

B、依靠农民革命。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8—1937、7)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依据:

中国国情)

三十八、毛泽东思想的形成(P83理解)

1、抗战时期(1937、7—1945、8)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1)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2)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中共七大

抗战结束前后,形成比较完整理论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十九、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P85理解)

1、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承上启下作用。

4、中国革命胜利理论武器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根源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十、邓小平理论的形成(P87——P88应用)

1、形成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改革开放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系统概括了邓小平理论。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1)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

中共十四大

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世纪

80年代初

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

2、评价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

(2)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四十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88理解)

1、创立

(1)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2)2001年,在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核心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十六大,2002,“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5、评价:

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6、小结

20世纪以来,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四十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P92-P93识记)

1、“两弹一星”的研制开发(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1)原子弹与和平利用核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

意义:

打破美苏核垄断,加强中国国防

B、和平利用核能: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2)导弹

A、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B、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3)人造卫星

1970年,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862计划和星火计划

3、载人航天

(1)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策:

1992

(2)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四十三、袁隆平和杂交水稻(P94应用)

1、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袁隆平是水稻杂交第一人

(1)选育南优二号成功:

1973

(2)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1

2、意义:

不仅大大提高中国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四十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P94识记)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20世纪50年代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

(2)1983年研制成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算机“银河1号”

(3)1993年研制成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10亿次计算机“银河2号”

2、生物技术的发展

(1)1965年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2)参与人类基因研究

四十五、“双百”方针的提出(P96-P97识记)

(1)前提: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2)目的:

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含义: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科技、文艺领域繁荣

(1)内容:

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2)作品:

老舍话剧《茶馆》,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59年是电影界难忘的一年

四十六、教育的复兴(P98应用)

1、过程

(1)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

A、1977年恢复高考

B、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2)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A、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

(4)20世纪90年代,实施发展高等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