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594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南涧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高一历史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

所有题目在答题卡上做答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从材料“宗,尊祖庙也”可以看出宗法制的特点是按血缘亲疏确定财产继承和权力分配,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B。

A项明显错误,血缘关系是财产分配的标准;CD项均与材料“宗庙”无关。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

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是

A.察举制

B.征召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第一甲第一名”的信息中可以看出这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选官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故C项正确;A项是以品行为标准;B项不是选官制度;D项是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

点睛:

材料“第一甲第一名”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

4.有关“湖广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河南江北行省”,联系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以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管辖.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D。

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排除ABC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5.下图漫画中,宰相说:

“你的权势不如我。

”内阁首辅回答道:

“可是你已经被逐出政治舞台了。

”“宰相被逐出政治舞台”可能发生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D

【解析】宰相是中央一级行政长官,对皇权有一定的限制,宰相制于明太祖时被废除;明成组设立内阁,内阁大臣只是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没有实权,D正确。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宰相被逐出政治舞台”,联系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的知识分析。

6.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下列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雅典所有人都可参与政治生活

B.雅典公民可担任一切官职

C.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D.消除了公民内部等级差异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只是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妇女和儿童不能享有参政权利,A错误;雅典民主改革后规定,除十将军委员会外,所有公职向公民开放,B错误;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讨论决定城邦事务,C正确;雅典民主政治不可能消除等级差异,D错误。

7.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一个雅典公民不可能

A.被选举为执政官

B.被流放国外10年

C.与妻子一道参加公民大会

D.监督公职人员

【答案】C

【解析】古希腊女性没有公民权,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C;A、B、D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雅典的民主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公民,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妇女,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

8.提到罗马文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罗马法。

罗马法的演变过程是

A.法律总结→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B.习惯→成文法→习惯法→法律总结

C.法律理论→成文法→习惯→法典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罗马历史上首先是由习惯发展为习惯法,之后由于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出现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万民法,查士丁尼皇帝时期,发展为法律总结性法典----《民法大全》,故D正确。

9.“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C

【解析】“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说明是长征途中“左”倾错误很严重,“确立毛公统率兵”,说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故C正确。

10.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

A.实行责任内阁

B.选举和议会立法

C.民众有普选权

D.抽签和轮流坐庄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特征是议会立法,选举代表,参与政治,故B项正确;A项符合英国的代议制,不是共性,应排除;公民拥有普选权,而不是民众有普选权,C错误;D项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不符合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排除。

11.“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1701年《王位继承法》

B.1781年《邦联条例》

C.1787年宪法

D.1871年宪法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英国1701年《王位继承法》、德国1871年宪法都与君主立宪政体有关,与题干中“共和制”不符,排除AD。

美国1781年《邦联条例》实行邦联制,是一个由若干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散国家联盟,与题干中“共和制”不符,排除B。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总统与议员由选举产生,故选C.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12.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

这主要缓和了

A.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D.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87年宪法颁布之前实行的是邦联制,中央政府的权利是脆弱的,也是有限的。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这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故选B项。

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787年宪法·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

13.下列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

B.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

C.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

D.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答案】D

【解析】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但主权并未完全丧失,所谓的半封建是指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封建体系瓦解,是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D是正确的;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机械理解是错误的,排除A;B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片面理解,排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既有半殖民地特征,也有半封建特征,经济上也是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又有半封建特征,C错误。

14.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

其中,受到中英鸦片战争直接冲击而发生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答案】B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是鸦片战争的回声,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898年,是中日甲午战争后,农民阶级开展的反洋教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故C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是1924—11927年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所做的努力,故D项错误;B、C、D都不符合“中英鸦片战争直接冲击而发生”,排除。

15.近代某次战争中,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该次战争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掩护旗舰,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并在弹药将尽之时,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猛冲敌舰,致远舰不幸被击沉,故C正确。

16.1927年9月20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上,毛泽东在官兵面前发表讲话:

“秋收暴动我们是打了败仗,但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不去打浏阳、长沙,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要换一个打法。

”为此,他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领导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

C.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D.主张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故A项正确;1937年,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延安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与材料中“1927年9月……秋收暴动”不符,故B项错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与材料中“1927年9月……秋收暴动”不符,故C项错误;抗战后期,中共提出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与材料中“1927年9月……秋收暴动”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17.为驳斥日本《产经新闻》上关于“(南京)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的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A.画家李自健的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

B.日本报纸报道日军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

C.中国拍摄抗战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

D.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C属于艺术创作,显然不是最具有客观性,排除AC。

D虽然反映了南京大屠杀,但不是史料,也不符合题意。

日本当年的报纸报道日军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显然属于反映日军罪行的史料,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8.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一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公民原则和义务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人民民主原则和多党制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公社原则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规定新中国的性质、特点等等,公民与义务原则不是其两大原则,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故B项正确;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运动是1958年起实行的,是在“左倾”错误思想引导下的一次冒进运动,故D项错误。

考点:

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

19.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

“它”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临时约法》

【答案】B

【解析】《共同纲领》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宪法颁布前,充当临时宪法,故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分为1954年和1982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