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5604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数学游戏————考考你

1、1至2厘米之间是几毫米?

2、5至6厘米之间是几毫米?

3、3至5厘米之间是几毫米?

4、4至8厘米之间是几毫米?

5、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

6、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是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

1厘米=10毫米;

我们生活中的1角硬币、电话卡等的厚度都大约是1毫米。

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得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小游戏进行巩固。

1、让学生完成课后“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要求:

先估测,后验证

3、完成练习二第2题。

完成在作业本上。

4、完成练习一第3题。

先估测,后测量,再对比。

独立练习,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分米的认识

2012、9、4

1、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选择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1、我们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2、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吗?

3、大家还记得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

通过给长度单位排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1、测量课桌。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引导学生选择测量工具。

2、比较哪种测量方法更简便。

4、用等式表达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通过估计和测量的小组实践活动,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拿出你们小组的纸条和铅笔,把它们排在一起。

你知道现在有多长吗?

那3个呢?

4个呢?

10个呢?

2、通过比一比、排一排的活动知道米和分米的关系。

3、画一条比4厘米短6毫米的线段。

4、一排有4棵树,第一棵与最后一棵相距12米,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多少米?

 

5、一块黒板长3米,用5分米长的彩旗沿着长做一条花边,需要多少面这样的彩旗?

通过比一比、排一排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振作过程中建立分米的长度概念并探究出米和分米的关系。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同桌合作测量,集体交流测量结果。

2、完成练习一第4至6题。

独立尝试;

组内交流;

集体评议。

3、画一条比3分米少2厘米长的线段。

4小红把一根铁丝剪下70毫米后,剩下的长为1分米60毫米,这根铁丝原来多长?

如果再剪下90毫米,这根铁丝还剩多长?

通过及时的练习,在交流中掌握单位间的关系和简单的换算方法。

千米的认识一

2012、9、5

1、能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2、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3、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知道“公里”这个名称。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1、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知道“公里”这个名称。

让学生自己做“填一填”练习。

1分米=()厘米

10分米=()厘米

100厘米=()米

1厘米=()毫米

1分米=()毫米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评价,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1、认识千米。

(出示例3主题图1:

爸爸妈妈开车带小小和明明出去旅游)

(1)从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你们以前在生活中遇到过千米吗?

(出示例3主题图2)感知1千米有多长

2、组织学生进行找千米的游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形成共识。

1、1千米就是1000个1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2、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驶80千米,马拉松比赛的长度是42千米195米。

3、

(1)小汽车每小时行90()。

(2)人每分钟步行80()。

(3)()个100米是1千米。

(4)3千米+4000米=()米。

(5)2千米的路程就是()米。

(6)工程队修路,已经修了400米,再修()米正好是1千米。

4、小刚步行到青山去旅游,他每小时行4千米,2小时后距离青山还有6千米。

小刚家到青山有多远?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并适当点拨。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

尝试独立连线。

和同桌交流自己连线情况。

自觉订正,纠错。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说一说自己理解的图意。

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小组活动。

进行汇报。

教师适当点拨及时纠错。

通过及时的练习,在交流中掌握新知。

千米的认识二

2012、9、6

1、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等活动,感知1千米的直线距离。

2、在测量活动中发展学生对于距离的估测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2、发展估测能力和合作意识。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大家能谈谈对它的了解吗?

1、用尺子在操场上测一测、走一走。

(1)组织学生小组清点用具。

(2)提出测量要求,开始活动。

2、组织学生观察测量50米的距离和100米的距离。

两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

1、估计从学校门口开始,大约到什么地方约是1千米。

2、爸爸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爷爷,途中要走388千米。

他们早上7点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中午12点能到达目的地吗?

收获

1、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2、今天进行了“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千米。

下来大家还可以自已再体会体会1千米到底有多远。

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并做最后总结。

千米的认识三

2012、9、11

1、掌握千米与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3、养成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掌握千米与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10分米=()厘米=()米

1千米=()米

巩固米和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1、(出示例5)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单位换算的方法

(1)提出活动要求。

(2)让学生独立完成。

(3)组织小组交流。

(4)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2、进一步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1、8千米=()米

7千米+8000米=()千米

6000米=()千米。

3千米-1000米=()米。

2、调皮的小蜗牛爬上了一根高6米的竹杆,它白天往下爬4米,晚上往上爬3米。

请小朋友算一算,小蜗牛几天后可以回到地面?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撑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2012、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千米=()米7000米=()千米

500厘米=()米40分米=()米

3厘米=()毫米1000毫米=()厘米

=()米

8米=()厘米20厘米=()分米

6米=()分米9分米=()厘米

2、独立完成“做一做”

自觉纠错。

在练习中巩固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千米的认识练习

2012、9、12

1、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记住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形成知识网络。

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记住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形成知识网络。

1、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能闭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2、你能说一说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复习巩固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和各个长度的概念。

认识长度单位的字母符号

测量

物体

估计

同伴的

铅笔

数学

书宽

椅子

dm

1、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填空。

一块木板长约3()。

一把尺子长约20()。

一栋教学楼高约20()。

一辆小汽车每小时约行驶80()。

一只长颈鹿高约6()。

小刚身高约125()。

一架飞机每小时约行驶952()。

一个文具盒厚约3()。

2、完成“填一填”。

同桌交流,自觉纠错。

4km=()m8㎝=()㎜

300㎝=()m

40㎜=()㎝

通过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撑握它们之间的坦率关系。

1、出示练习二第5题

独立完成

2、在括号内填入“>”、“<”或“=”。

6㎝()6dm3㎝()65㎜

100㎜()10㎝180dm()1km

4000m()4km9dm()99㎝

3、妈妈有一根1米长的丝带,装饰衣服用了40厘米,装饰裙子又用了52厘米,还剩下多少厘米?

通过技能练习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吨的认识一

2012、9、13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

2、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学生对物体的估计能力。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出示例6的主题图)给同学们讲故事。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听故事,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1、认识吨,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1吨到底有多重?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动物们到底能不能一起过桥呢?

你们能解决吗?

4、他们怎样才能过桥呢?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节省时间?

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吨,并知道它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从图上找一找,说说哪些动物重量可以合成1吨。

2头牛正好是1吨;

2只熊和2只鹿合起来正好是1吨;

3匹马和1只鹿是1吨。

2、从自己的身边去寻找组合成1吨的事物。

“我”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我”刚好是1吨。

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正好是1吨。

一袋面粉25千克,40袋面粉正好是1吨。

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大象的体重是4()。

(2)小猫的体重是5()。

(3)小猪的重量是60()。

4、比一比。

44吨()4400千克5吨()5000千克

1吨-200千克()8000千克

5吨+500千克()5000千克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做一做”自觉纠错。

2、完成练习三第1题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连线的结果。

3、有8块巧克力,一眼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其实里面有一块是假的,它比真的巧克力轻些。

用天平你最少几次就能找出那块假的巧克力?

进一步巩固

1吨=1000千克

吨的认识二

2012、9、14

1、掌握吨与千克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掌握吨与千克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卡车载重5()

摩托车载重250()

一个桃子大约重400()

一棵大莲花白重1千克,()棵这样的莲花白重1吨。

1头牛重500千克,()头这样的牛重1吨。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2012、初步感知单位换算的方法

出示例7。

组织小组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3吨=3000千克

6000米=6千米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2012、比一比。

1200克()1吨3千克()10克

4000千克()4千克

7吨+2吨()8000千克

1800千克-800千克()1千克

2、有3箱苹果,每箱的千克数相同。

如果每箱都卖出20千克,那么剩下的苹果千克数正好等于原来2箱苹果的千克数,原来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

3、用甲、乙两个水箱装水,甲箱可以装水12吨,乙箱可以装水9吨。

请你动动脑筋,能用这两个水箱量出6吨的水来吗?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进行吨和千克的换算。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2、“国庆节”期间,小明、小亮、小花和小强4人去冰上公园秋游,小明重25千克,小亮重30千克,小花重26千克,小强重34千克。

如果租用一条载重100千克的小船,这4个小朋友能一起乘船游玩吗?

教师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吨的认识综合练习

2012、9、17

1、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记住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形成知识网络。

1、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质量单位之间关系的网络化。

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2、你能说一说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关系是怎样的吗?

1、择优录取

(1)一头大象约重()

A、4克B、4吨C、4千克

(2)7吨和8吨相比()

A、7吨轻B、8吨轻C、无法比较

(3)4千米与5千克相比()

A、4千米多B、5千克重C、无法比较

2、完成“包公断案”

(1)爸爸的体重是65吨。

()

(2)一辆汽车每个小时行驶60千克。

(3)一只母鸡重3000克。

(4)一个提包重2000千克。

3、完成“排排队”

300克、2吨、2千克、1000克

4、在括号内填入“>”、“<”或“=”。

2吨()1000千克

200千克()1吨

4吨()400千克

9000克()9千克

1吨()700克

800克()5400千克

1、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2、想一想

大象黑熊

4吨2000千克

(1)大象比黑熊重多少吨?

(2)一头大象的重量相当于几头黑熊的重量?

生活中的数学

2012、9、18

1、进一步加深各个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概念。

2、熟练掌握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故事。

1、出示教材第14页情景图1——载重8吨。

你从图上获得了什么信息?

你能说出8吨是多少千克吗?

2、出示教材第14页情景图2——乘电梯。

图上有什么数学信息?

1000千克是多重?

为什么还要写“13人”呢?

3、出示教材14页情景图3——公路上。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当中。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解释一下“限速110千米”是什么意思吗?

110千米又有多长呢?

4、出示教材14页情景图4——站牌前。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获得的信息提出来数学问题吗?

想一想:

把下面一段话中错误的计量单位找出来,并改正。

今天早晨6小时,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的时间很快刷了牙、洗了脸;

然后吃了约200吨重的早饭;

接着,我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奔向400千米外的学校,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0米。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使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重量单位。

(1)15个图钉大约重10()

A克B吨C千克

(2)1枚1角硬币大约重1()

(3)1千克大米和1千克棉花比较()

A大米重B棉花重C一样重

(4)小华体重25()

通过习题进一步建立各个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概念,深化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

2012、9、19

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1、出示教材第15页4张动物图片。

你们知道它们都属于哪类动物吗?

2、你能举出一两种中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的例子吗?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德育教育。

1、探索算法。

出示教材第15页统计表。

你能说说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吗?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梳理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A.哺乳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B.哺乳动物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

C.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汇报计算方法。

98+25

我们把98当成100来算,变成100+25,这样多算了2,就再减去2,变成100+25-2=123

我们是用竖式计算的。

先把数位对齐,个位8+5=13,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9+2=11,再加上进的1就是12,满十再向百位进1,最后得数是123。

小红做一道加法题太粗心了,把一个加数写错了,个位上的7错写成1,十位上的3错写成8,最后的和是1169。

请你帮小红想一想,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同时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1、“做一做”第1题

抽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2、“做一做”第2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

3、练习四第1题

相机指导,讲评。

4、练习四第2题

列出算式,写出横式、竖式,完成后同桌互相口答。

通过练习掌握两位数的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