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隧道出口正洞内交通运输组织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5598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目山隧道出口正洞内交通运输组织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天目山隧道出口正洞内交通运输组织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天目山隧道出口正洞内交通运输组织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天目山隧道出口正洞内交通运输组织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天目山隧道出口正洞内交通运输组织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目山隧道出口正洞内交通运输组织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天目山隧道出口正洞内交通运输组织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目山隧道出口正洞内交通运输组织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目山隧道出口正洞内交通运输组织专项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具体围岩类型统计见表1。

根据总体工期安排,设1个架子队。

表1天目山隧道出口正洞各级围岩统计表

序号

围岩级别

长度(m)

备注

1

Ⅱ级

590

2

Ⅲ级

3000

3

Ⅳ级

1660

4

Ⅴ级

256

3.2工程地质

3.2.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隧道处于天目山山脉西南,地处剥蚀中低山区,山势陡峻,地势北高、南低、沟谷纵横、植被较发育、灌木杂草丛生,基岩多裸露。

隧道经过区域最高山峰的标高1135m,最大埋深约675.7米,自然山坡坡度一般10°

~70°

不等。

3.2.2地层岩性

隧道出口段表层为粉质粘土,粗角砾土,灰黄色,厚度1~13.4m;

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下统荷塘硅质泥岩、碳质泥岩,层状构造,灰黑色,全~弱风化,风化不均,其中DK213+670洞身浅埋,出口段工程性质差,出口地层为单斜地层,视倾角约为30~39°

,对洞口仰坡稳定不利。

3.3水文地质

3.3.1地表水

隧址区水系发育,新安江、富春江的支流遍布全测区,形成树枝状,网路状密集水系,小河、小溪均长年流水不断,季节性明显。

由于植被发育,山地基岩被松散土体覆盖,主要为薄层残坡积物覆盖,地表水相对较少。

地表水的径流方向为新安江、富春江。

3.3.2地下水

天目山隧道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不同的地貌单元其水文地质特各不相同。

其主要特征如下:

1)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分布不均,富水性差异很大,主要有以下类型:

由于隧道褶皱、区域断层发育,洞身岩体受其影响,节理、裂隙发育,为地下水的储存创造了良好条件,造成基岩裂隙水局部较发育。

2)构造裂隙水

天目山隧道基岩裂隙水发育程度与所处构造部位有关,由于本隧道褶皱发育,各向斜成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基岩裂隙水较发育,背斜的核部由于岩石挤压破碎,为地下水储藏与经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褶皱的翼部地下水相对贫乏,分布于隧道范围的部分断层,导水性较好,陈伟褶皱各部位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的通道。

第四章洞内交通运输组织方案

天目山隧道出口往进口方向掘进,设一个工作面。

4.1正洞交通运输

进入正洞后施工工作面、工序、材料、机械增多,此时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协调是重点。

4.1.1洞碴运输

正洞II级围岩每延米开挖方量为116.22m3,每循环进尺3m,考虑1.3的松散系数,每次出碴为453.26m3.

出碴运输车辆采用20m3柴油自卸汽车,装载机采用ZLC50(额定功率162KW)。

具体运输车辆配置以施工及洞外运输距离综合考虑,洞内最远运输距离3227m。

洞外运输距离按100m计算,车辆运行车速按洞内18km/h(成洞地段不大于25km/h,为成洞地段不大于15km/h),洞外20km/计算。

4h内完成出碴。

一次爆破最大方量(需方)为Q=116.22*3*1.3=453.26m3

装满一车需要的时间t1=20/162*60+2=9.5min

车辆运输循环时间t2=3.7*2/18*60+1*2/20*60=30.7min

4h内单车能运输的次数n=240/(9.5+30.7)=5.97,取6次

4h内弃碴运输完成需要的车辆数N=453.26/(6*20)=3.7,取4辆。

根据计算,单个掌子面需配备1台ZLC50装载机,4辆20m3出碴车。

4.1.2喷射砼运输

配置2台运输车。

4.1.3型钢、锚杆、网片、防水材料运输

配置1辆农用车运输。

4.1.4衬砌砼运输

每板衬砌12m长,按最大方量250.56m3计算,考虑配置3辆8方罐车。

洞内开挖台架、防水板台架、二衬台车、砼输送泵、砼喷射车、挖掘机每个掌子面各配置1台。

其中还需在每个工作面配置1台打杂装载机。

4.2交通运输最繁忙时段

天目山隧道出口往进口方向繁忙时段有2种情况:

1)往进口方向掌子面喷射砼,往进口方向打二衬砼。

2)往进口方向掌子面出碴,往进口方向打二衬砼。

综合分析上述情况天目山隧道出口往进口方向第1种和第2种都适合。

机械设备为单工作面配置,机械调配、协调以此种情况组织策划。

天目山隧道出口通道上运行机械有:

2台喷射砼运料车或4辆出碴自卸汽车,2台ZLC50装载机,1台挖掘机,3辆砼罐车,1辆农用车。

4.3交通运输方案

4.3.1仰拱栈桥过车方案

采用无轨防爆运输,正洞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车运输至洞外指定弃渣场。

仰拱采用全幅施工,为解决仰拱施工和其他工序的干扰问题,自制仰拱栈桥度车,形成立体交叉平行作业体系,减少施工及车辆通行干扰。

栈桥结构为两部各5根Ⅰ30a工字钢并排布置作为纵梁,全长12m。

顶面铺10mm厚防滑钢板,钢板上部焊接Φ22螺纹钢筋,间距0.25m,保证在车轮荷载作用下纵梁能够共同受力,并且能够提高栈桥桥面的横向刚度。

仰拱栈桥见下图:

仰拱栈桥纵断面图

仰拱栈桥横断面图

4.3.2仰拱栈桥验算

根据现场施工需要,栈桥承受荷载主要由桥梁自重荷载q,及车辆荷载P两部分组成,其中车辆荷载为主要荷载。

如图1所示:

图1

为简便计算方法,桥梁自重荷载按均布荷载考虑,车辆荷载按集中荷载考虑。

以单片工字钢受力情况分析确定q、P值。

1)q值确定

由资料查得30a工字钢每米重48.084kg,Φ22螺纹钢每米铺设4根,每根长1.4m,Φ22螺纹钢每米铺设重14.304kg,,钢板每米铺设重94.32kg,单侧工字钢自重按3.671KN/m计算,即单片工字钢q=3.671/5=0.72KN/m。

取q=1KN/m.

2)P值确定

根据施工需要,并通过调查,便桥最大要求能通过后轮重40吨的大型车辆,及单侧车轮压力为200KN,单片30a工字钢尺寸如图2:

图2

单侧车轮压力由5片梁同时承受,其分布如图3:

因此必须求出车轮中心点处最大压力

,30a工字钢翼板宽12.6cm,每片工字钢间横向间距为20cm,由于钢板、螺纹钢满铺于工字钢上,所以单侧车轮压力同时均匀的作用于5片梁上。

而f按图3所示转换为直线分布,如图4:

图4

由图4可得到

=F/5,单片工字钢受集中荷载为

/5=40KN。

由于栈桥设计均速通过,故车辆对桥面的冲击荷载较小,故取冲击荷载系数为0.2,P=40×

(1+0.2)=48KN。

3)结构强度检算

由图1所示单片工字钢受力图示,已知q=1KN/m,P=48KN,工字钢计算跨径

=9m,根据设计规范,工字钢容许弯曲应力

=210MPa,容许剪应力

=120MPa。

①计算最大弯矩及剪力

最大弯距(图1所示情况下):

最大剪力(当P接近支座处时)

②验算强度

正应力验算:

为30a工字钢净截面弹性抵抗矩,查表得到为597cm3)

剪力验算:

由于工字钢在受剪力时,大部分剪力由腹板承受,且腹板中的剪力较均匀,因此剪力可近似按

计算。

为腹板净高(除去翼板厚度),

为腹板厚度,由图2可得到

=271.2mm,

=9mm。

计算得到:

③整体挠度验算

工字钢梁容许挠度

而梁体变形为整体变形,由单侧5片工字钢为一整体进行验算,计算得到:

其中q=1KN/mF=200KNE=2.1×

105/cm2I=33760cm4×

6

fmax—最大挠度值(mm)

[f]---允许挠度值(mm)

p---单侧荷载(N)

L---计算跨度(m)

E---弹性模量(MPa)

I---轴截面惯性矩(cm4)

4)验算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验算,可见本栈桥可通过的最大车重为40吨的中超各,但根据进出工地车辆统计,一般车重不超过40吨,因此次设计可以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4.4交通运输组织措施

1)根据总体工期计划、月底计划、编制网络图、横道图、分解工序分析工序、限定工序时间,制定合理工序流程图,并严格执行,防止盲目施工,造成工序集中、相互干扰。

2)在洞口设值班调度室,配备对讲机、程控电话,由值班调度专人负责接听、调度,便于调配人员及机械;

程控电话随掌子面推进,电话接线跟进。

车辆密集运行时,派专人在此处值守指挥疏导,并用对讲机与洞口调度及时沟通,放行车辆,防止交通堵塞。

3)--所有机械车辆均编号,洞口调度、洞内调度按车号记录洞内外车辆,根据洞内外交通情况指挥、放行、疏导车辆,防止在一处地点集中堵塞。

4)正洞底板加强洒水,减少污染,改善运输环境,改善通视条件。

5)洞内成洞地段及时安设照明灯具,间距20m,应急灯间距50m,保证照度,保障人员及车辆通行安全。

6)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实行定机、定人,谁使用谁保养谁养修制度,操作人员相对稳定,定期队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使设备管理有序,维修保养到位,确保交通不因机械设备的原因而堵塞,施工不受影响。

7)机械车辆作业前,应确认施工场地电线、电缆、管道、坑道等明暗设置物的地点及走向,并设置警示标志。

8)车辆通过道口、拐弯,应显示信号,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减速鸣笛,注意观察。

严禁在道口、交叉路口停留车辆。

9)机械车辆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机械工况,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工作区域或操作作业室。

4.5安全管理措施

1)机动车牵引和装载机司机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做到一机二牌,即《管理规定》和《工作职责》。

2)各种运输设备不得人料混装,摘挂作业人员负责,装载料具不得超出装载限界,超长料具应捆扎牢固。

3)机械装碴时,指定专人负责电缆和通风管的收放,作业时,无关人员均退至安全地点。

4)爆破器材运入洞内时,必须与调度联络,制定专人防护,直达施工地点,中间不得停留。

5)衬砌台车、开挖台架、防水板台架上悬挂限高、限速标志牌;

台架下方过车门洞四周贴反光警示标志,警示车辆运行。

6)施工队伍进场后,根据各种不同施工机械、运输设备等,制度分项目的切实可行及行之有效的洞内运输安全制度,以确保安全生产。

7)机械车辆不得带病运转,发现不正常时应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8)机械在上坡时,要选择好合适的档位和控制牵引力,根据地面的溜滑状态和斜坡的角度、长度选择合适的档位。

如果道路附着力好,坡道角度大,可在上坡时提前加速,利用惯性冲上较长的坡道。

必要时减低档位上坡道。

9)机械在下坡前应减低车速,使车辆以缓慢的速度进入下坡;

严禁空挡滑行,必须挂入合适的档位,利用发动机的牵制作用降低车辆滑行速度;

下坡时车辆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50m以上。

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5.1安全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施工过程中:

1)杜绝责任重伤,死亡及以上级别事故;

2)杜绝重大及以上交通事故;

3)消灭责任设备、火灾、爆炸等事故;

4)参建员工年重伤率为零;

5)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5.2安全保证体系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完善的保证措施。

领导挂帅,全员参加,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贯穿施工全过程。

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生产经理兼管安全。

经理部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施工队设专门的安全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安全检查程序、安全保障组织机构见图5-2-1《安全保证体系框图》和图5-2-2《施工安全检查、控制程序框图》。

5.3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或工人调换工作岗位、新工人上岗时,必须进行新操作方法的培训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未经教育、不达标准不得上岗。

制定实现安全目标和保障目标的详细规章制度,并且从上到下逐一落实制度,严格实施安检人员一票否决制。

工程进场后及时和业主建立对应联系制度,严格执行施工安全协议书和批准的施工计划,遵守安全规定,互相监督,协调配合,尽职尽责,堵塞漏洞,消除不安全因素。

认真接受运输、设备管理单位和部门安全检查人员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立即整改。

 

图5-2-1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图5-2-2施工安全检查、控制程序框图

第六章环境保护措施

6.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

环保、水保要本着“三同时”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

6.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6.2.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将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以分部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和环保专业人员。

实行由分部经理部负责领导、部室分工管理、安全环保部监督指导和架子队实施的环境保护保证体系,详见图6-2-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交通部、地方政府、建设单位的规定和要求,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经济上保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满足国家规定标准和当地环保部门标准,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

6.2.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检查制度

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制定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具体安排及管理检查制度。

6.2.3施工环境、水土保持规划制度

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建设单位有关环保、水保管理办法,制定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具体安排及相应措施,确保环境保护目标。

6.2.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施工的制度。

施工时根据环保设施设计及施工方案,做好设计环保设施及临时工程的环保设施,保护好施工现场及驻地周围环境。

图6-2-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

了解乡规民约,加强职工教育路地共建,加强卫生检查,预防疾病传播,挂牌上岗,着装统一,体现企业形象,加强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6.2.5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

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本标段环境保护工作由项目经理部向业主单位负责。

项目经理部负责标段内各施工单元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下达、实施和考核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作与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权力、利益和义务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奖优罚劣。

6.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6.3.1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两侧不任意取土、弃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随意砍伐或改变工程沿线附近区域的植被与绿化;

工程临时占地不擅自占用或征用林地、保护沿线古树、不开挖采石取土,材料、废弃物不得于林下堆放,确因建设需要占用林地的,报请当地相关部门通过,并于项目施工结束后做好抚育与恢复工作;

临时施工场地的选择与布置,尽量少占用绿地面积,保护好周围环境,减少对植被生态的破坏。

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绿化或整理复耕,重视临时施工用地的复垦;

工程取土、挖方符合所在地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

取弃土时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遍地开花式的无序作业,进行有序开挖取土,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并结合工程的实施,及时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取土区选在高地、荒地上,尽量不占耕地,当必须从耕地取土时,将表面种植土铲除,集中成堆保存,并在工程交工前做好还地工作。

对于深而宽的取土坑,可根据当地需要,用作蓄水池或鱼塘。

6.3.2噪声、光污染控制

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尽量避免同处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

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经过居民区时严禁鸣笛;

合理安排噪音较大的机械作业时间,距居民较近地段,严格控制噪音,不得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施工作业。

6.3.3水环境保护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

清洗骨料的水和其它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处理后方可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按设计施工,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注浆堵水,施工中对地下水、泉点、水井进行定时观测,以免施工造成水位下降,防止因地下水、地表水流失改变水系,破坏生态平衡;

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壕沟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避免污染生活水源;

隧道内、搅拌站以及其它施工区产生的施工污水经治理净化处理后排放,不直接排入河道。

生活污水采取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生活废水必须经沉淀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

机械存放点、维修点、车辆停放点以及油品存放点做好隔离沟,将其产生的废油、废水或漏油等通过隔离沟集中到隔油池,经处理后进行排放;

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不堵、不留施工隐患,不阻塞河道;

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止水污染。

6.3.4大气环境保护

土石方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并配备洒水车,防止粉尘飞扬;

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应及时清扫、冲洗,保证场地及车辆的清洁;

主要运输道路需进行固化,要定时洒水防尘,严禁在场地内燃烧各种垃圾及废弃物;

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的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

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确保达标排放。

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采取严密可靠的措施。

6.3.5固体废弃物处理

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集中处理;

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也可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此外,工地设置能冲洗的厕所并派专门的人员清理打扫及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

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

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6.3.6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工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情况,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方案;

对施工临时用地,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结合城市化建设进程,考虑表土回填以利复耕或进行绿化恢复;

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和汛期;

弃土、弃碴的堆放,要先建设拦挡墙(坝)及排水设施,后堆放弃碴,堆放结束后开始布置植物措施;

对洞口边仰坡、明洞回填等外露的防护工程,应分级开挖,封层回填,开挖到位后迅速施工防护工程,同时做好坡面、坡脚排水系统;

在工程水土保持区域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植物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主体工程区和边坡、便道等水土保持区域种植适合当地的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