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高道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5364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当山高道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武当山高道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武当山高道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武当山高道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武当山高道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当山高道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武当山高道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当山高道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当山高道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太宗即令在五龙峰建五龙祠,以奉五龙神君。

姚简自武当祈祷事后,即生厌官慕道之心,获准解官入道。

于是携全家于五龙祠侍奉香火,后得道仙去。

成仙后,玄帝命他为均州守土镇山之神。

宋初,因旱蝗之灾,时人多到武当山祭拜姚简,屡有显应,朝廷即于紫霄宫建威烈观以奉香火。

吕纯阳,即吕洞宾,唐末著名道士,传说中的八仙人物之一。

据载,其父姓李,乃唐室后裔;

母姓吕。

吕洞宾原姓李,曾举进士,状元及第。

后因武则天篡权,大肆迫害唐皇室子孙,乃改父姓从母姓,入山归隐。

先在陕西太华山修炼,因得三元大道(即天元、地元、人元),又苦心救世,被玉皇大帝选为天仙状元,敕命为传教祖师。

常游武当山,居紫盖峰修炼,对武当道教历史非常熟悉。

武当山有一洞宾岩,可能是他隐修较长的地方。

孙思邈,生于南北朝北周大定年(即公元581),活了一百零二岁。

据载,其人生来天资聪明,七岁就能背诵上千首古诗。

成人后,专心钻究老庄道学。

后归隐于太白山(今之长白山),深研度世救人之术,天文、历法、术数、医药,无所不精。

曾隐于武当山五龙峰的灵虚岩修炼。

平生著有《千金方》诸医书,及《攝养论》、《太清丹经要诀》等道书,共三十余种,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著名的道学家、医学家。

唐朝永淳年(即公元682),某日沐浴斋戒后,端坐气绝。

死后月余容颜如生。

据言,后人将他收敛入棺,发现仅剩空衣尚存,实为尸解仙去。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

卒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享年118岁,以此推算,当出生在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

陈抟天资聪慧,却屡试不取。

对仕途失去信心,便纵情游乐于山水之间。

结识了许多大道家,深受影响,后入道,在武当山隐修三十多年。

曾得遇五炁龙君传授睡功《蛰龙法》,其睡功被后世丹道家称为“天下第一玄”。

他在武当山南岩宫殿内壁上留有卧“福”睡“寿”两个大字,今手迹完好无损,这是他对于睡功之妙的有意寓示。

五龙宫、诵经台、白云岩、九室岩都是他修炼的地方。

陈抟一生在研究太极图方面成就卓著,对宋朝及后世道、儒二家影响甚大,生平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等重要著作。

端拱二年(公元988年)七月二十二日逝世,死后七日身体余温不散,且石室内外五色祥云环绕月余。

张士逊,字退傅,武当山下均州人。

年少时家境极为贫穷,在武当山武当道教子孙堂读书期间,有道士要他随其学仙,他没有答应。

后来继续攻研儒学,雍熙年间(公元984—987)进士及第,后位登宰相。

未久,由于读书时受到道家仙学很深的影响和武当道士的预言,加上宦场炎凉,遂冷仕途之心,忽生归道之心,遂辞官归于武当山,后于武当山得道仙去。

叶云莱,名希真,号云莱子,元代武当道士。

南宋理宗淳祐辛亥年(公元1251)三月初五日生,系唐朝“天师”叶法善的族裔。

南方天师道多信道而不出家,旧称火居道人。

由于天师道阴阳占卜、符箓、摄养之术的家传,叶云莱早年即好道,学得清微妙法。

宋末元初,避兵乱入武当隐修,同张道贵、刘道明又师武当高道黄洞渊真人,修习先天大道,成为武当本山派(即五龙宫上清派)著名道人。

至元乙酉年(公元1285),叶云莱应诏赴京,表演止风云、息雷霆、祷雨雪、却病疾诸般道法,深得朝廷崇重。

被授统管京城及重要道观的道官,并任武当山护持。

后还山,未几隐退,深居无人之处,后无疾而终。

卒年不详。

孙寂然,名元政,号寂然子,南宋初武当道士。

据《大岳太和山志》、《均州志》载,他北宋后期出家于茅山上清观,得上清五雷诸道法精妙,丹功超群。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率徒西登武当。

这时的武当庙观由于长期遭受战乱,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孙寂然决心重振武当玄门。

为筹集款额修复庙观,他四出民间,以符水治病。

那时民间广传瘟疫,每至一处,便书朱符投于井水之中。

百姓饮之,瘟疫立除。

因此,信徒日众,募捐踊跃。

如此经数年,以五龙宫为首的武当诸宫观逐渐修复一新。

而后,又率徒众披荆斩棘开拓香火道路,武当香火日旺,武当道教的名声复风显四海。

后无疾而终,享年约百余岁。

李明良,号浩然子,元代武当道士。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卒年不详。

家属望族,幼年聪颖,颇具奇才。

及长,不事家人产业,有尚烟霞之志。

大德(公元1297——1307)间,入武当,拜全真派龙岩子林道富为师,为五龙宫全真道派汪贞常正传嗣孙。

得师传道后,他结茅作庵,苦修十五年。

后被任命为五龙宫提点,在任期间,募建五龙宫大殿、玉像阁及华阳岩庙宇亭轩。

竭诚为公,不为身谋。

深为道众所崇敬,师承者尤众。

他的文章丹青亦俱佳。

今五龙宫华阳岩存有李明良于至正五年(公元1345)所作的“浩然子自画像碑”。

碑上人物飘髯临风,神态古逸,立于苍松虬石之前,笔线简朴潇洒,流畅多神,外拙内柔,绵中裹针,碑上还附有自赞诗一首。

张守清,号月峡叟,元、明间武当道士,尤显名于元朝。

生年当在南宋度宗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39岁出家武当山,得到鲁大宥传授的金丹修炼之法和清微奥要。

后又从叶云莱、刘道明、张道贵三人为师。

随师父和道友开山修路,创建宫观,植树兴山,垦荒种地,奉侍香火。

不遗余力,功德卓著。

张守清是武当道教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他继承了五龙本山派之符衣钵,又得清微正法及全真大道,清微正一、先天后天,靡不精通。

真正开创了武当道教兼容并收的武当道派风范,形成了内炼金丹大道、外行清微雷法的、融贯各家为一体的新武当派。

并广收弟子门徒,壮大了武当道教的教团组织,此外还命弟子编刊了很多道书,扩大了武当道教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

武当道教大兴之后,遂隐修于武当山天柱峰南五里清微宫后山,精修无极上道。

后无疾而终。

张三丰,武当山著名道士,是道教史和武术史上的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

他生来相貌特异:

龟形鹤背,大耳圆睛,须髯如戟,丰姿魁伟。

他不修边幅,不论寒暑,只穿一衲一蓑,破衣烂衫,绰号张邋遢。

他天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通晓天文地理,才华横溢,且武艺高强,行踪不定,来无踪去无影。

他在武当山完成了他的大丹修炼,并根据喜鹊和蛇嬉斗的场景,认真领悟,创造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武当武术——太极拳,并逐渐由自己与弟子们广传到民间。

他不爱功名,在全国名山大川或择地隐修,间或云游传道,在民间影响很大,被奉为“真仙”。

羽化年代较为可信的是天顺末年,活了二百一十多岁。

李素希,字幽岩,号明始,明代武当山著名道人。

据《大岳太和山志》和《均州志》载,元末弃家入道武当,从师单道安,系张守清之徒孙。

洪武初年任五龙宫住持,后退隐于自然庵,深研《周易》,精修道事。

颇受朱棣皇帝尊崇,为此,朱棣大力敕建武当宫观。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六月初五日,李素希嘱其门徒:

“如今教门已经大兴,你们当各自精修道业,我当去了。

”言罢端坐瞑目,时年93岁。

焚后骨齿皆青,人皆称奇。

其骨灰冠剑藏

邱玄清,号云谷,又名邱元清。

生于元泰西卯(公元1327)年。

据明《大岳太和山志》载,邱玄清自幼出家,洪武初年来武当拜师张三丰。

时张三丰率徒开拓武当香火道场,邱玄清勤勉其力。

道场草创,即被举荐为五龙宫住持。

 他为人宽襟大度、贤达不凡,深受朱元璋的敬重。

被任太常寺卿,佐掌天下道教。

平生研究《黄庭经》、《道德经》尤精,香火道事之余,凝神坐忘。

后某日晚,对徒众说:

“明日是我归期,我当谢天恩弃凡世而归去。

”次日起沐浴更衣完毕,端从瞑目羽化,享年六十七岁。

于黑虎涧上。

孙碧云据明《大岳太和山志》载,孙碧云约生于元朝中期,幼年天资聪颖,有慕道之志。

遂出家得授黄老、《周易》秘传,又研究儒释诸家理论,道德声望日高。

洪武初归道武当,从师张三丰。

固侍香火,精务修炼,在武当南岩宫开创流传的榔梅派,是张三丰拳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拳法理源太极阴阳鱼,行拳犹鱼龙飘游,故更名为榔梅派鱼门拳,今广为传播。

永乐十年(公元1412),永乐皇帝朱棣敕书特准任游于四海之内。

同年,大兴武当宫观,让他负责遇真、五龙、南岩、紫霄、玉虚诸大宫宇的选址和总体设计。

特准他在南岩修行,任住持。

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武当宫观基本建成。

一日沐浴更衣、焚香礼拜后端坐而逝,享年八十有余。

羽化后,武当道士太易子先生搜集其遗作,编成《碧云集》刊行于世。

任自垣,字一愚,号蟾宇,明代武当山著名道士。

据明《大岳太和山志》载,自幼与道有缘,通读六经,研究颇深。

继而出家静修,清苦凡达20余年,深得玄教之旨,也精太极拳,遂名声渐著。

永乐四年(1406)应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

永乐九年(1411)授道录司右正一;

永乐十一年(1413)被赐任玉虚宫提点,后又奉旨领修《道藏》;

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升任玉虚宫提督职;

宣德三年(1428)陛升太常寺丞,统管天下道教。

宣德六年(1431),集古访老,采闻记见,撰修《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十五卷刊行于世。

任自垣于宣德六年以后羽化,卒年、享年不详。

杨来旺(?

-1909年),陕西白河县人,龙门派第十三代传人,是徐本善的师祖。

据记载:

杨来旺曾举孝廉,同治初(1862)间弃官入道武当,拜全真龙门派何阳春为师,为该门第十三代传人。

入道后立志修复武当诸宫,经荐为紫霄宫道衲。

他见宫观破败,遂矢志修复武当诸宫。

由于他为陕西汉中抚台治病有验,抚台在听说武当宫观由于缺乏人力物力得不到修复时,为答谢杨来旺疗疾之恩,于病愈后亲到武当山紫霄宫坐镇三年,调运钱粮,修复了部分宫观。

“南岩宫朽坏不堪,风雨莫避。

清同治初年,道士杨来旺苦心募化,大启殿宇,历十余年,庙貌一新。

”作为龙门十三代传人的杨来旺到武当山后,他亲率众门徒经十余年辛苦募化,相继修复三千多间武当宫观。

同时,还在紫霄宫、南岩宫、净乐宫等庙观积极阐杨门风,自收徒弟五十余人。

成为清末武当龙门派的再兴之祖,给予了杨来旺以较高评价。

光绪己酉岁(公元1909年)夏四月初八日,端坐而化。

卒年不详,约在70岁左右。

徐本善是民国时期武当山最杰出的全山道总。

在他就任武当山全山道总时,正值清末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兵灾匪患横行,武当道教宫观朝不保夕,道业衰败,幸赖徐本善不懈努力,武当道教的教团组织才没有解散,并曾显现复兴之势。

此外,在中国革命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徐本善还不畏艰险,亲率道众援助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后来还因之献出了生命。

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罕见专文论述。

今据现有文献、金石碑铭及有关口碑材料,对武当道总徐本善的事迹略作考述。

  徐本善,号伟樵,河南杞县人,生于清咸丰庚申年(1860年)①,卒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幼习儒业,聪慧过人。

及长,善医术,精拳法,入武当山紫霄宫,拜武当龙门派十四代传人王复渺为师,后为龙门派第十五代传人,嗣龙门派正宗。

徐本善中等身材,体态略瘦,为人刚正不阿,性情忠厚,博闻强记,才思过人。

出家数年,澄心定志,存想专精,修炼坚定,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深受师傅和同门的喜爱。

光绪二十年(1894年)被委任为武当山全山总道总,以匡复武当道业为己任,在管理教务、维修宫观、培训道众、支援人民革命事业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了武当道众和邻近群众的普遍赞扬。

  

  一、清理道教,制定教规

  徐本善主持武当山宫观的时候,正是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的时期。

武当道场管理混乱,道众良莠不齐,再加上兵匪骚扰,官霸掠夺,武当道业已走向衰颓败落。

面对这一局面,徐本善认为只有加强宫观内部的管理,才能恢复业已破坏的道风,中兴武当道场。

徐本善亲自参与制订了众多教规榜条,在《续修太和山全志》中有详细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窥探他的道教管理思想。

  在人事管理上,徐本善认为不论宗法等级尊卑都要尽职尽责,制订了上自监院下至十八头任人唯贤、量才选用的制度。

分工明确,任务具体,奖有所依,罚有所据,赏罚严明。

《混元宗坛执事条教榜》云:

“遂有称量之司,凡诵经礼忏,总是玄机。

即运水搬柴,无非妙用。

各展其才,勿被素餐之诮;

同襄胜事,莫贻陨越之羞。

所谓身不劳而功不大,行不广而志不坚……吾同侪各当其职。

”对高功、书记、副经、斋堂、园头、门头、院头、司仓、迎宾、监院等制定了详尽的职责和处罚条例,“倘有疏虞,有罚不恕”。

徐本善所订的执事条教榜不但体现了武当山宫观管理制度中组织的严密,纪律的严肃,赏罚的严明,而且在管理手段上体现了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色彩。

在赏罚上不是一人说了算,而是交由公议、公处;

若是誉为丛林栋梁、大众领袖的监院的失职行为,还要罪加一等而加倍罚斋。

  为了扭转道风,规戒道众,徐本善认为还必须制定严厉的清规戒律。

但在具体制定过程中,徐本善区别子孙堂与丛林堂的不同情况,在各宫观内制定了不同的清规榜条。

在《紫霄混元宗坛清规榜》、《五龙宫规条》等内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一般来说,丛林堂的戒律更严于子孙堂,这是因为丛林堂多为游方挂单之士,来自三山五岳,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真伪难辨,若不严加规戒,势必会给武当清誉带来不良影响。

但不论何种榜条,都以五戒推衍而成,轻者祭祖跪香,重者杖笞焚形,大多采用了封建肉体刑罚。

  从徐本善制订的清规榜条中,可以看出武当山子孙堂内戒律中基本上废除了残酷的焚形,只保留了某些跪香、杖革等肉体刑罚。

这是因为子孙堂内的道众自幼拜师出家,在宫观内除存在宗法等级的高低外,还形成家族宗派的长幼,既受清规的约束,又有家法的管教,思想较纯正,一般能循规蹈矩,修持终身。

而丛林堂内之羽士系来自各地的游方的黄冠,难免会有潜行混迹蓄意滋事害群的坏人,需严施戒律,否则就不足以正本清源,惩恶扬善。

  经过徐本善的不懈努力,武当道风大有改观,武当外出道人逐渐返回各宫观。

据民国元年统计资料表明,其时武当全山有道众1014人,武当道业呈中兴之势。

  二、不辞辛劳,修复宫观

  据旧志记载,自清代乾隆以后,武当山的玉虚宫、净乐宫、五龙宫、仁威观、琼台上观、琼台中观、清微宫等数以百计的宫观庵堂相继毁于战火,到清朝末年全山所存较完整的殿宇不足三千间,仅是明代二万多间的零头了。

  清末民国时期,武当道众四方募化,辛勤劳作,致力于宫观的修复,其中尤以杨来旺、徐本善贡献为巨。

徐本善作为杨来旺的嫡传徒孙,参与了杨来旺修复武当宫观的一些工程,在《续修太和山全志》卷三《修建》中记载:

“紫霄宫至光绪以后,岁有倾圮,道房亦不敷用,历经道士杨来旺、王复渺、苗复青、徐本善、罗本仁、郇本立、程合星、杨合轩等捐募兴修,仍保旧观。

”④徐本善正是在跟随师爷杨来旺修复武当诸宫观、振兴武当道教事业的过程中,深受教益,从而重视宫观的修复工作。

  徐本善主持修建工程在《续修太和山全志》中有详细记载,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朝天宫至金顶紫霄宫山路崎岖,颇不易行,道总徐本善新修平坦捷径一条,长约十里,行人称便。

  欢喜坡,距朝天宫二百三十步,香客取道於此者恒有坠落毙命之虞,前经杨来旺、张善人凿修土径。

民国八年徐本善复开拓之,砌成云梯之势,设石磴二百有八。

次年,又见距欢喜坡三里许之分水岭势更狭险,俗称落魂岩,偶一失慎,形骸粉碎。

徐本善更凿险开岩,削葛除荆,修石磴四百三十二,岭上之水分行于路之左右,行人便之。

  光绪辛丑开办十方丛林,又经曾理乾……徐本善、刘理卿年先后募建万圣楼、功德祠、灵官殿、天合院道院仓屋东西卫屋二十余间。

  ……

  另外,徐本善在为放戒做准备的同时还积极修缮玉虚宫道院,先后修复了太子坡藏经楼、太和宫皇经堂、南岩宫大殿、紫霄宫东西道院、父母殿等宫观。

  据望仙楼刻碑云:

“夫谓武当者,全球之福地,中华之胜境也。

自前明创修以来,叠遭兵燹,以至天斯,其小路崎岖,万壑千嶂,倒塌不堪,来往行人香客,大有关碍,善君子无不目视心伤,轮回三叹而流涕也。

兹于岁次甲子,襄阳道尹熊公字晋阁,携眷朝山谒圣,寓紫霄,二日,徐道总将路道倒塌危险情形,以善言募化,熊公解囊相助,又募化各机关善举,……徐道总经理督修,任劳任怨,往来上下,毫无怠堕,吾等石工见道长往来辛苦。

今工程告竣,共同商议,勒石永垂。

”⑥

  三、续修山志,培训人才

  武当山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正式颁旨,尊称为“大岳太和山”,使其名号地位不仅超过茅山、青城山、龙虎山等道教名山,而且超过久享盛誉的五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

历代修志不辍,共计9种之多,其他名山罕有其匹。

其中《续修太和山志》是研究近代武当道教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

  民国时期,封山祠祭之仪多被视为妄诞,武当山之岁祀与图志遂浸淫废佚。

徐本善在襄阳道尹熊宾前来武当山之际,劝其以守土之宦而引修山志为己任。

熊宾欣然应诺,遂命赵夔、李兆元等广搜旧家藏书、寺观佚闻,以为蓝本,编撰《续修太和山全志》。

书前分别有民国十年襄阳镇守使张联升、熊宾的《序》,又附清乾隆九年宋邦绥、王概原《序》。

正文八卷,凡十二门。

除卷四新编金石、教规二门外,其他各门名称顺序一同王概《纪略》,全书约十五万余字。

新编“金石”,记净乐、紫霄等宫观庵堂所藏金银铜玉器;

“道规”收民国初年各宫观所定者凡八。

又另纸附“太和山全山道士数目及现领田产一览表”。

所有这些,若没有全山道总徐本善参与主持,续修山志的工作是难以想象的。

因而在“纂辑姓氏”中的“采访”一项首列“武当山紫霄宫各山代表总道总徐本善”,其余为太和宫、遇真宫、五龙宫、南岩宫、周府庵、自在庵等各宫庵道总,紫霄宫道士伍阳辉也参与其事。

  为提高道众素质,徐本善开紫霄宫为十方丛林,还在太和宫创办学堂两所。

  另外,在襄阳道熊宾的支持和地方官绅的帮助下,经过多方筹资,徐本善为“放戒”修筑了要用的“戒台”和受戒的戒子所住丹房,准备了戒子所用朝笏500块,刻印《四圣经》1000册和其他一应放戒所用物品;

还亲自组织雕刻了《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皇忏》、《三官》、《北斗》、《真武本传经》、《武当功课》、武当《修真图》、《武当内经图》;

刻印了《悟真篇》、《大成捷要》、《无根树》、《张三丰全集》等内丹书籍,为培训道教后继人才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在徐本善的积极努力下,武当道教培训了一大批道教人才,如胡合贞、刘理山、王理学、梁合启、冷合斌、水合一、段合烟、李合林等,其中胡合贞、刘理山、王理学曾为武当道教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结交贺龙,支援红军

  1931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在洪湖时,因受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和强敌的围剿,遭受严重挫折,后经整编为红三军,在贺龙、柳直荀(化名郭凡)率领下撤离洪湖苏区,向鄂西北挺进,于农历四月二十日进驻武当山,开辟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当红军来到武当山时,徐本善亲率五十多名道人出紫霄宫东天门外欢迎,并督促道人腾出紫霄宫父母殿的西耳房供红三军作司令部用,又腾出西宫道院作为红三军临时后方医院。

在当时医药给养都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徐本善指派武当道士水合一、罗教培、吴教运和王教化在后方医院协助护理伤员,组织道人采挖草药,以弥补后方医院医药的不足,并提供库存物质,安排膳食。

  徐本善与贺龙将军结下了忘年之交,还曾指导贺龙学习拳术。

每天早晚,武当道众都可看到他们两人在父母殿门前的崇台上习武练拳。

他还指派其弟子冷合斌、水合一、李合起等于暗中保卫贺龙同志的安全。

红三军政治部主任郭凡(柳直荀的化名)为承徐道总关照之情,自为武当门外弟子,取名郭合喜,意为徐道总的徒弟。

  一次,当得知国民党五十一军欲从老河口运送大批枪支弹药到郧阳,以便进攻红三军的消息时,徐本善面见贺龙,主动要求前往老河口为红军截取弹药。

贺龙深表逊谢,告诉他已作好安排。

徐本善却放心不下,连夜带领弟子段合烟、李合林等数人赶赴老河口,探听船只起程的日期,并同红军战士一道隐蔽埋伏,胜利缴获了敌人的全部枪支弹药。

  贺龙率部转移时,为答谢道众盛情,特赠徐本善黄金1000克,并亲出楹联相赠,书中寓伟樵、紫霄四字:

“伟人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以表达对以徐本善为首的武当道众支援革命事业的感谢。

  红三军撤离时,还有三四百名重伤员留在紫霄宫西道院,由武当道人帮助治疗照顾。

1931年秋,经徐本善精心安排,把伤愈的化装成香客、商贩,由道人分三批护送归队。

  徐本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受到了武当道众和当地群众的拥护和赞扬。

  1932年秋,均州地方民团营长马老七得知贺龙赠金之事,便多次强令徐本善交出黄金。

徐本善思念红军将士,睹物思人,视贺龙所赠黄金为奇珍异宝,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宁可丢掉性命也不交给土匪。

马老七恼羞成怒,率贼众三十余人上山,在紫霄宫胁迫老道总交出黄金,徐本善严辞拒绝,并奋起神威与匪众在紫霄宫内拼搏,击退多人,吓退匪众。

几天后,匪首马老七窃知徐本善将外出办事,遂派八名匪徒携枪潜伏于道,当徐道总行至万松亭山垭口时,遭到众匪枪击,不幸中弹而亡,时年72岁。

后被安葬在紫霄宫东门外陈沟湾。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元帅于1953年5月给湖北省委统战部发了一封长达八百余字的加急电报,详细询问武当道人的有关情况,并对徐道总的不幸遇难深表惋惜和哀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