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片太阳花Word文档格式.docx
《种一片太阳花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一片太阳花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语言文字的训练还不是很到位,课堂中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严重,还不敢完全放手。
3、课前我设计教学时忽视了词、句的环节,我错误地认为第一课时,只让初读感知即可,没有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
偃旗息鼓,慵倦无力、经久不衰等词理解得不彻底,以后我还要再接再厉。
我看同伴课堂——反思
听了赵丽老师的一堂《种一片太阳花》课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语音、教态非常好,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赵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说是温柔可亲、抑扬顿挫,单从声音上就将课堂气氛很快的提升上来了。
认真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和矫正学生的语言。
学生在这样教师的引导下,语文能力能没有提高吗?
一堂课下来,总有一种声声悦耳的感觉。
赵老师在课堂中比较注意使用导语连接,用一种微妙的语言、一个手势、或是一个眼神来调控一堂课。
她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而且,也很注重对学生语言的训练,这一点冯坚老师做得也很好,冯老师本节课开课,就能把学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的欲望;
初读课文,抓住课文四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携领全文;
读重点语句,细读悟情,挖掘太阳花的美,学生学得扎实、主动、热情;
太阳花美且经久不衰,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再读第三部分课文,讨论研究花美的原因及重点写单独一朵花的原因,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学生有所思有所感,体会到做人的道理。
整节课环环相扣,学生学得活而有序,在主动学习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同时,体会做人道理,得到人文关怀。
以上两位老师这种上课的管理形式,我认为是适用于现代课堂。
我从同事身上学到很多,希望都应用于我的课上。
很遗憾错过其他几位老师的课,他们都是语文学科的领军人物,相信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让孩子收获了一份信心、收获了一份快乐、收获了一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的轻松。
如果说新教材是一道美味佳肴,那么这样的一课十讲的历练,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我和我的同伴们很荣幸的赶上了课改的潮流,在新教材中接触了新内容,而后又有了新发现,在新发现中我们又有了新收获!
人生礼赞》教学片段及反思
<
人生礼赞>
第二节教学案例:
师:
喜欢这节诗的孩子举手.
生:
(好些孩子纷纷举起了手)
喜欢的孩子一起读读.
(孩子们深情朗读)
说说你们喜欢这节诗的理由.
这节诗告诉我们不管未来多么美好,也不要去空想.
师追问:
未来那么美好,为什么不能去想?
我偏要想呢?
未来虽然美好,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去想,而不付诸行动,它也不会变成现实.所以不能去想,想也是白想.而且还误了现实应该做的事情.
哦,原来是这样.谢谢你的指点,我不再去空想那美好的未来了,从现在开始,奋发努力,让美好的未来变成现实.
我喜欢这节是因为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怀恋过去,哪怕过去自己做出过惊天动地的事情.
我过去做出过惊天动地的成就,为什么就不能怀恋呢?
我就想躺在过去的成绩上面睡大觉呢?
就算你过去取得的成绩多么惊人,那也是属于过去.如果总是想着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现在就什么也不想做了,更不要说今后了.
成绩毕竟属于过去.现在和今后如何,还得从现在开始努力.
要想取得新的成绩,就不能总想着过去的成绩.
未来不能想,过去又不能想,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面对现实,不畏困难和挫折,勇敢地向前.
你是从哪句知道的?
行动起来吧,让生命之舟乘风破浪.
"
风"
指什么?
浪"
又指什么?
指人生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如果把生命比作小舟,那又把什么比作大海?
人生的旅途.
那我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呢?
明天?
还是后天?
生(一齐):
就在此刻!
那这节诗作者究竟想跟我们说什么呢?
生(好多手举了起来):
要我们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和挫折,勇敢前进.
既然这么喜欢这节,怎样才能读好呢?
自己试试看.
读.
齐读.
反思:
教学这首诗时,我充分让孩子们交流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把诗意理解得更为透彻,自己还扮演了一个不懂道理的倔强孩子,让他们来给我讲道理,直到把我说得心服口服才肯罢休.课堂上,孩子们为了说服我,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生怕我坚持自己的观点,给自己留下遗憾.一想到那情景,我心里就偷着乐.深入地学习了这一节后,下边孩子们很自然地理解了作者在后文要我们怎样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
最后孩子们很自然地听从作者的召唤.学到最后一节,孩子们完全受到了作者的感染,深刻地理解了,要想自己的人生受到别人带着敬意的称赞.必须振奋起来,行动起来,永远满怀着理想和期望不断追求,这样才会有所作为,这样的人生,才能受到别人带着敬意的称赞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和我一起在这个春日融融的季节相约在美丽九江小学,感谢我的导师周晓玲老师带我走过的这段从“雾里看花”到“自由飞翔”的磨课经历,感谢工作室的同伴真诚的帮助,感谢大家和我一起在《大自然的秘密》中寻找教学的灵感与动力。
《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描写了主人公自作聪明将海龟的侦察兵抱向大海,致使成千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
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
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
注重教学主线与环节的明晰。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曾说过:
“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
简单就是快乐,简单就是幸福。
“一堂课的时间、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空扎实进行语文的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删繁就简,抓住文本最关键处做做文章。
这篇课文虽然不长,但描写的内容却相对零散,于是我选择围绕“秘密”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将自己的教学分成两大板块,一是探寻小海龟的秘密,二是分析我们人类不了解这个秘密的愚蠢做法,从而得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
注重呈现丰富而有效地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语文教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是引导学生读书的。
读是一种训练语文能力的根本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
运用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意,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篇课文,我力求从读的方式上呈现多元化,在读的层次上呈现阶梯化,读的要求上清晰化。
从读的状态上讲,主要追求:
(一)、朗朗的朗读声;
文章语言生动,字词准确精妙。
尤其是文中对“侦察兵”的描写中,“探”字的运用可谓传神。
所以,我引导学生就这个“探”字,进行了反复深入的悟读:
和“伸”的比较揣摩读,想像情景读,引入资料读,换词理解读,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这只“侦察兵”丰富而立体的感悟;
通过反复的玩味、诵读,原本无声的文字则变成有感情的音符,学生用朗读带给了我们一只无比谨慎、无比机警、无比灵气的“侦察兵”,这些都是朗读带给我的惊喜。
(二)、静静地读书景: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不单是通过朗朗的读书声来实现的,更是通过潜心的静读文本来实现的。
只有静读,学生才能触碰到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子,才能真正的有所思考。
在这篇文章教学中,依据我两大板块的教学,设计了两次静读文本的环节。
一次是在3-5自然段,勾画描写“侦察兵”的句子并体会,另一次是在6-11自然段,勾画描写令自己震惊的句子,并写批注体会。
两次自学,各有不同的要求。
三、注重挖掘文本的空白,为达成情感价值取向寻找一条捷径。
这篇课文是一篇饱含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文章后半部分的描写,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这群“自作聪明”之人的殷殷忠告。
其实,文章的情感目标也就清楚地流露期间。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拓展文章丰富内涵,让学生喷发出创造的潜能,实现对中心的情感超越?
在文末,我发现了一个为文本补白的契机,及补充向导的话:
“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学生在对文章有了全面的理解后,会自然而然的补充出“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等词语,其实就是对文章内容的再深化。
其实,将文本的钻研到变为教学设计再到教学实施过程,是一个具有极大变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还有许多生涩和遗憾之处,在此,恳请我的师傅周老师和在座的同行们给予指导和帮助
《人生礼赞》教学反思
一、品味诗歌的主旨: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用充满激情昂扬的笔调,激励人们在人生“辽阔的战场中”,“壮丽的舞台上”要振作、要奋斗,有追求、有所为,要“永远满怀着理想和期望。
”
二、反复揣摩全诗的内涵:
第一节:
诗人激昂地发出号召,号召人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在人生的舞台上要时刻“当一名闯将”,要战斗,要勇往直前。
第二节:
告诫人们要时刻直面现实,勇于乘风破浪,不怕困难和挫折。
第三节:
诗人跳跃空间,从人生的成绩角度告诫人们都能向伟人那样留下足迹,留下成果。
第四节:
再次变化角度,告诫人们我们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辉煌的人生成果会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会激起别人的斗志。
最后一节:
收束全诗,再次向人们发出号召:
人生要有理想,有追求。
诗人的这个“行动号召”的深层意义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振奋精神,鼓起勇气,积极生活,怀着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难,时刻乘风破浪,最终定能成功。
三、激活学生诗的灵感,既而闪现创造性的火花
在教学中,为让学生能与诗产生共鸣,我不仅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体会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理解、感悟、体验文中的情感,还特别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我给了学生四个主题,让学生仿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歌。
附:
让生命之舟乘风破浪
六九班刘淦
曾几何时,我们走过曲折的小路,
曾几何时,我们翻越过险峻的高山,
曾几何时,我们渡过汹涌的大河,
终于,我们进入了辉煌的殿堂。
回首过去,
也许会有太多不舍,
展望未来,
前程繁花似锦。
不要再犹豫了,
现在就行动吧!
机会不会为任何人驻足,
唯有拼搏奋起才无愧于机会的垂青。
怀揣“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上路,
感动于石头在摩擦后才会迸发出绚烂的火花,
油灯在燃烧后才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尽管海浪汹涌激荡,
但生命之舟定会乘风破浪
自己备课的时候,第一遍读这首诗就很喜欢,诗歌非常有激情,连平时不太喜欢抒发自己感情的我忍不住想朗诵一下,所以突发奇想,何不先让学生来个朗诵比赛?
由于之前在“读”的方面强调的比较少,因为没有形成习惯,所以孩子们刚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但经过鼓励加努力,最终结果还算可以。
这是一首抒情诗。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体会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理解、感悟、体验文中的情感,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如在理解诗歌内容时,让学生自读,小组读,师生对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中去感悟诗人的情感。
在理解诗歌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体会。
谈语文课堂上的导语设计
一段生动形象的导入会像一股伴随着美妙音乐的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学生的记忆深处;
几句精辟独到的导语,会通过蕴含丰富的深刻哲理扣人心弦,发人深省,进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
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一、激情点化型导语——创设情境
使用这种导语,文体一般应为诗歌、散文或记叙文,而且教师必须饱含深情,娓娓道来,以诗化的语言感染学生。
课一开始,教师就使用这种导语创设情境,即使达不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至少也可以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
例如,教学《故都的秋》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
“秋是一个神秘的季节,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凝重。
秋像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不管什么时候读,都会别有情味:
有人独自站立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日下,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有人登高远望,笔下出现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有人伤别,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有人独上西楼,面对萧瑟寒秋、梧桐深院,只见残月如钩——秋夜里,李后主读到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
二、激发兴趣型导语——概述背景
教学名家名篇时,教师可以通过恰当地介绍背景知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诗经〉三首》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伟大诗人的名字到如今依然是家喻户晓。
他们的许多优秀诗篇在今天依然是人们学习的范本。
饮水思源,当我们追溯诗歌源头时,会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看到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诗歌起源。
今天,我们就一道探究一下诗歌源头中的无穷奥秘吧!
三、劝勉教育型导语——激励鼓舞
这种导语常常是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便开启学生的心扉,促使他们深思顿悟,从而知难而上,积极进取。
例如,教学《时间篇》,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古云此日是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新学期刚开始我们就学习《时间篇》有特殊的意义。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会知晓名人名家是如何对待今天,又是如何惜时进取的。
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珍惜宝贵的时间,从开始起就养成‘惜时’的良好习惯,抓紧分分秒秒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以实际行动报答勤劳的父母,报效伟大的祖国。
这一循循善诱的发自肺腑的导语,既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课文,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向上向善。
四、揭示线索型导语——诱导思考
设计这种导语时,教师要把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线索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正确诱导促使学生在驾驭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深刻条理的思考。
例如,教学契诃夫的幽默讽刺小说《变色龙》,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
“《变色龙》是一篇描写动物世界的科幻小说吗?
是一篇想象天地神魔鬼怪的神话小说吗?
如果不是,它是一篇怎样的小说呢?
变色龙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借这种动物描写堂堂的警官?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成功地塑造了‘变色龙’这一形象。
‘变色龙’这一典型形象可以使人们在滑稽可笑中产生深刻的思考。
显然,这一简洁的导语不仅会使学生思路开阔,还会使学生触类旁通地用心去推敲,进而领悟作品的精髓。
导语,即课文教学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语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
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这个“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
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要舍得在每堂新课的导语设计上下功夫。
孟子说:
“教也多术也。
”导语的巧妙设计便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一术,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
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导语设计类型,供同行们参考。
一、引入情境,激情点化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文体一般为诗歌、散文和记叙文。
教师一定要饱含深情,娓娓道来,以诗化的语言感染学生,课堂一开始就创设这样一种情境,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起码要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
如教学《故都的秋》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秋天是个神秘的季节,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凝重。
秋像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不管什么时候读,都会别有情味。
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有人伤别,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有人独上西楼,萧索寒秋,只见残月如钩,梧桐深院,秋夜里,李后主读到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
”
二、概述背景,激发兴趣型导语
新的高中语文教科书,所选篇目多为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但由于我们学生阅读面非常狭窄,《诗经》、《离骚》、《三国演义》、苏轼、曹操、泰戈尔……这些我们烂熟于心的经典名作和名家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
因此在学习这些名家名篇时,就要利用背景知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如教学《<
诗经>
三首》,我这样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上溯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
同样,学习其它诗歌或小说均可采用这样的导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