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体系建设Word下载.docx
《企业培训体系建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培训体系建设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中态度影响动机的作用特别强烈。
因此,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建立正确的态度三方面。
其中应该主要以建立正确的态度为突破口,这样才能激发员工正确且强烈的动机,进而产生积极的持久的行为,最终引发组织希望的绩效。
(二)培训对员工的作用:
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1、适应环境的变化。
2、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3、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4、提高企业的效益。
那么目前实际情况呢?
我们认为存在如下问题:
1、重技能轻态度。
尽管每个岗位已有相对固定的培训课目与培训要求(如大纲、课时、考试等),但对培训学员的考勤、理解能力判断、重视程度判断等缺少有机监管手段。
2、理轻反馈。
培训中心对培训的课程设置等是有主动权的,但其设置是否科学?
学员是否满意?
因为很多人需要的培训课程是为自己职称服务的。
现在存在着培训中心组织的培训课目有些学员不喜欢,而员工需要的培训课程培训中心又难以给予满足的矛盾。
2、重初训轻复训。
初训要求相对而言比较重视,但学员在具体工作中是否将培训成果
进行转移呢?
在工作中出现与培训目的有偏差的地方,没有及时进行改进及再次培训。
3、重培训轻测量及结果。
培训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应以企业及员工的满意度为前提,
假如培训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投资,对其产生的收益如何,不知晓的话将是可悲的。
5、重数量轻质量,培训的成果往往通过培训后的结果使用体现出来的,没有数据说明培训效果是一种欠缺。
因为没有培训效果的量化数据分析,很难体现培训成果。
(三)晟辉企管建议:
应对企业的培训目标进行量化,根据具体的数据及事项来体现培训的价值。
如:
1、用人单位对员工上岗所具备的知识、技能;
2、员工对企业情况的掌握程度;
3、员工培训考勤制度及奖惩;
4、培训前进行相应的调查问卷;
5、培训中心与用人单位建立相关的沟通制度;
6、培训时通过提问等互动方式判断学员的理解能力;
7、通过实践结果决定学员的培训考试成绩;
8、培训前后的工作质量比较等。
培训是个系统的过程,而不是部分过程,培训的质量应与企业的效益、运营质量、员工满意度挂钩,只有把培训目标进行量化,才能使培训更细化,目的性更明确,效果更好。
(四)建议培训的目标定在如下几点:
1、完善现有的培训体系上,对员工进行技能提高类培训,如对初级工进行高级工课程
的培训,对高级工进行技师课程的培训。
2、以点培训向线、面培训拓展,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点为培训中,线为部、车间、
班组的层次结构,面为由线为中心对称向两边拓展(如上下程序、关联部门等)。
3、开发新课程、进行新技术培训、注重实践与培训的互动、培训与员工利益的驱动。
4、对生产岗位的培训从胜任岗位向成为“广州地铁人”及业绩提升转移。
二、培训的模式
培训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寻找到一种适合广州地铁运营总部培训的模式。
(一)人员培训模式
系统型模式
系统培训,是指通过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的培训。
在实践中,步骤的多少和具体细节会有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培训政策;
2、确定培训需求;
3、制定目标与计划;
4、实施培训计划;
5、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评估、审核。
该模式的作用:
系统培训模式的价值在于,它确实使培训者认识到有结构、有规则地从事培训的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对培训活动实行有效评价的地位,以及它可以带给培训过程其他环节的益处。
(二)培训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人员培训是一个为员工提供思路、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
那么人员培训原则的重点就在于通过系统的方法和理论来激发员工的全部潜力,并帮助他们把握自己的前途和才能,从而实现企业人员培训的目的。
人员培训的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为培训过程的全员性、全方位性和全程性。
全员性
1、全体生产岗位员工都是受训者。
培训工作并不仅仅针对新员工,一线的操作工、基层管理层都需要接受培训,只不过培训的内容、方式和形式各有差异而已。
2、全员都是培训者。
全员性不仅体现在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接受培训,而且体现在每一位员工同时还是培训者。
全方位性
全方位性主要体现在培训的内容丰富宽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
全程性
全程性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培训过程贯穿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始终,是指为达到职业生计
划所列出的各种企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和发展性(培训、教育)活动。
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培训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培训对象是针对新进入企业的员工,培训的内容订包括本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企业精神及有关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
第二阶段:
培训对象是针对在岗的生产员工,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与工作直接有关的技能,如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阶段:
培训对象是针对资深员工,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管理知识技能、人际关系及各部门工作协调能力。
第四阶段:
培训对象是倾向性的价值员工,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技术的更新和管理、技能方面的提高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指根据运营的实际状况和受训者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即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和一般原理,提高受训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又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这一原则要求培训工作做到:
(1)符合企业的培训目的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基础能力,提高广大员工在生产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组织的效益。
(2)符合成年人学习规律在培训时注重实践,少讲理论,多讲操作。
符合成年人的学习习惯,这有助于培训效果的提高。
(3)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决定培训时要积极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强调学员的参与和合作,培训方式要多以体验性的操练为主,比如案例分析、角色份演、情景模拟等,让学员在实践中补充理论的知识和内涵,反过来指导对理论的理解与吸收。
做到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理论。
培训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全员培训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职的各级各类人员都进行培训,这是提高全员素质的必由之路。
但全面并不等于平均使用力量,仍然要有重点,即重点培训技术、管理类生产岗位员工。
组织培训和自我提高相结合
一个良好的组织培训体系,能促进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学习的动力,并切实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因此,在培训中一方面要强调正规的组织培训,同时更要强调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真正达到培训的满意效果。
人格素质培训与专业素质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在人员培训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人格素质培训。
因为知识技能的提高,可以显著改善工作绩效,提高工作效率;
而人格素质的提高,带给人和组织的转变是无形的,通常这种转变花费的时间也很长,且看不出它对组织绩效的改进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人格素质的提高将对企业带来长远的、积极的影响,对组织绩效的改进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尊重和承认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尤其对于成人学习的安排和设计有着极大的影响。
他们在学习时往往容易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
因材施教是在尊重和承认个体的差异上,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达到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同时由于生产岗位员工更需注重其态度及技能方面的培训,因此对其员工上岗后在工作中的提高培训很重要。
建议每个新员工可以拜师傅,让师带徒;
也可以一个师傅做多个新员工的“辅导员”,在其上岗工作时得以帮助。
三、企业培训的组织与设计
(一)培训的组织
1、培训组织工作主要是争取公司核心领导层、各部门以及广大员工的支持。
领导扮演的角色重点是企业人员培训的制度化问题、培训规模与培训目的和方向问
题,以及把人员培训纳入公司用人体制的问题等等,实施集体决策。
同时,总工程师专门负责人员培训工作。
2、根据公司发展需要,确定人员培训政策和相应的制度条例。
3、形成培训中心、部门、车间、班组四级培训机构。
(1)培训中心:
对培训规章制度、总体培训规划的执行落实并评估,对总体培训质量与数量的把握,对各级培训师的指导管理,了解各级培训的需求并平衡,同时建议下级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并汇总。
对人才培养有清晰认识。
"
独角戏"
难唱,更何况培训工作并不是一个单个的部门能够承担的。
所以,培训部门自身就要树立较强的沟通协作的意识。
它同公司的各部门本就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培训部门更应确立为各部门提供培训人才服务的理念。
(2)部门培训:
对本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技能提高与潜能开发,细化本部门对生产岗位的要求并进行培训,利用本部门资源进行内部交叉培训、匹配培训及课程的设置与计划,加强对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岗位需求的培训。
(3)车间培训:
对具体岗位上的人员的具体素质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采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针对性培训。
它只要以完成实施本车间的生产任务服务为中心,具体以实践操作为培训内容。
(4)班组培训:
对岗位具体要求的培训,以传帮带为主要特点,可以针对性地对具体以
一对一的培训及对新问题及时沟通等作为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
4、公司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培训部开展工作
人员培训关系到各部门的发展,各部门惟有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本部门的培训
要求和培训方案,才可能在培训部的工作中得到实施和体现。
(二)战略规划
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对培训进行总体战略规划,然后再在人力资源部门的组织与
协调下,在各部门的配合下组织实施:
1、新员工的上岗培训计划;
2、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培训计划;
3、各部门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服务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计划;
4、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计划(包括仪表仪态、礼仪礼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理想信念等);
5、员工晋级升职培训计划;
6、负责组织安排员工外出培训并制定有关培训计划。
(三)获取培训支持
培训单靠培训部门很难完成,必须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助。
1、组织企业内优秀骨干充当培训师,完成各项培训计划;
2、组织各部门和培训师负责编写各项培训课程的资料。
培训资料既要适应公司的实际,
又要关注外部的形势变化,强调科学性、系统性;
3、建立图书资料室,检索收集国内外有关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图书资料及教
材,编写、翻译和印制给有关部门参考使用,或输入企业数据库,建立企业知识库,通过局
域网与企业内部员工分享;
4、提供培训用场地和培训辅助设备(包括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
等,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加强对培训设备硬件的投资和管理。
(四)培训也要考评
1、根据各部门要求,协助并督促有关培训部门制定各级员工的培训工作考核标准;
2、制定公司员工晋级升级的考核与评估办法;
3、根据各个培训方案的要求,制定培训考核标准和办法。
4、对如下情况应该继续再培训:
(1)试用期员工的再培训;
(2)培训考核和评估不合格人员的再培训;
(3)造成工作失误人员的再培训;
(4)对部分元老级员工的新知识、新技术再培训。
(五)培训经费精打细算
对于培训部门来说,培训经费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于效益不太好的总部更是如此,因此一定要将经费使用在关键的地方。
注意以下几方面:
1、建立健全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培训经费的管理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照章办事。
制定经费管理的实施细则,严格经费使用审批制度,防止占用、滥用和挪用培训经费,保证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
2、履行培训经费预算决算制度
经费预算是为了确保各培训项目的经费保障,要求按项目单列计划,同时也要考虑适当的机动经费,报主管部门审批;
按照财务管理要求,执行经费决算,其目的在于通过经费收支额的年度核算,检查、总结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同时,为下一年度的经费预算提供参考。
3、科学调控培训的规模与速率
培训工作的规模、速度和水平质量受培训经费的制约,就是说,要根据经费的情况,在不影响培训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安排培训类别及规模等次,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
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培训经费的使用要与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统一起来。
在培训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如
何用现有的资金办出超效益的事情来,关键就是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把培训经费的使用与培训的效益结合起来考虑,避免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
(六)建立培训保证制度
1、培训计划制度
把培训工作纳入到公司工作的总体议事日程,制定公司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培训计
划,并有专门人员定期检查培训计划的实施执行情况,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培训计划。
2、培训上岗制度
制定先培训后上岗和持培训证上岗制度,规定新进员工、新提拔员工、到新岗位工作的员工必须首先参加培训。
培训后,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3、培训奖惩制度
把培训结果与奖惩挂钩,把是否接受培训以及受训学习的好坏作为晋级、晋职、提薪的重要依据。
对达不到规定培训要求的受训者给予一定的行政降级和经济处罚,对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开除。
同时,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及执行部门也要进行考核,把培训工作的好坏作为评价其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4、培训时间保证制度
规定所有员工每年都要参加一段时间的培训,根据员工岗位特点、工作性质和要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时间标准。
规定员工培训期间待遇同上班期间待遇一样。
5、培训经费单列制度
培训要有一定的经费保证。
要对员工的人均培训经费、培训经费占公司全部支出的比例做出明确的规定。
培训经费要随着公司的发展、利润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6、培训考评制度
对培训中心、培训师等进行考评。
(1)全年培训人次:
人次;
(2)准时开课率:
%;
(3)考试及格率:
(4)考试优秀率:
(5)学员对培训师满意率:
(6)对培训课程内容满意率:
(7)对培训中心服务态度满意率:
(8)复训率:
(9)新开课程占原课程:
(10)教研水平提高率:
(11)因培训质量造成事故率:
(12)因培训质量造成设备损害率:
%,
(13)累积运营总部案例数个。
(七)培训质量跟踪制度
1、培训中心对人员培训的质量负责,应采取各项措施对参加过公司培训的人员进行质量跟踪,将之与继续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在受训者返岗工作后定期跟踪反馈,以发现受训者在各方面的进步,也可进一步发现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下一批人的培训计划提供现实依据,也为对该受训者的下一轮培训做好准备工作;
2、质量跟踪除包括以往培训的内容外,还应包括公司对员工基本的仪态仪表、语言表达、知识技能和敬业精神要求等等;
3、质量跟踪调查的方法:
1)普查法:
包括员工自查、互查及主管部门发表意见;
2)抽样调查法:
由培训部随机从员工中抽取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质量调查;
3)匿名调查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一般也是在公司员工中随机抽取样本,填卷将不被别人知道也完全不必对所填内容负责;
4)用户反馈调查法:
设计用户反馈调查表,随服务项目送达用户手中,注意要采取适当激励形式确保调查表的回收率。
(八)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1、培训中心的工作档案
1)培训工作的范围;
2)如何进行岗前培训;
3)如何进行升职晋级培训;
4)如何进行纪律培训;
5)如何进行其他技术性专项培训;
6)如何进行对外培训;
7)如何考核和评估;
8)全公司人员已参加培训、未参加培训的情况;
9)列入培训计划的人数、培训时间、班次、学习情况;
10)特殊人才、重点人才能、急需人才的培训情况。
2、受训者的培训档案
员工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进公司年限、所经历的岗位、现在岗位工作情况等;
上岗培训情况,包括培训的时间、培训次数、培训档次、培训成绩等;
晋级升职培训情况,包括任职时间、任职评任职提拔晋升等情况;
专业技术培训情况,包括技术种类、技术水平、技能素质以及培训的难易程度;
其他培训情况,比如在其他地方参加培训的经历、培训的成绩;
考核与评估情况,包括考核定级的档次,群众评议情况等。
3、与培训相关的档案
培训教师的教学及业绩档案;
培训用财物档案;
培训工作往来单位的档案。
(九)坚持以人为本
1、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
在企业中通过员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参加企业生产品经营管理,既可以增强企业活力,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达到监督企业各级干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作用。
2、培育企业的价值观念
人是生产诸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企业员工既是管理客体,又是管理主体。
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统领下,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企业要搞活,要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地开发、利用员工的名项潜能,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兴旺发达。
3、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
对待整体要以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和规范激励为主,通过调置和实现目标,来激发群体和积极性,迎接复杂和艰巨工作的挑战。
人文关怀,围绕情意感开展工作,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以情动人,激发人的满意感、依赖感、归属感,从而激励人的士气,而士气的提高就意味着更大的效益;
需要激励,应在满足员工低层次物质需要的同时,注意引导其高层精神需要的发展,并使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相结合。
要注意满足与贡献成正比,把员工追求欲望满足的动力引导到追求做出更大的贡献上来。
(十)责任制不能丢
1、推行培训指标与部门经理经济利益挂钩制。
在年终进行综合考评,凡培训工作开展不好的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对主管领导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只有真正地将培训指标同基层领导的经济利益挂钩,基层的培训工作现状才能有所好转。
2、实行员工培训储备制。
在满负荷工作法情况下,工学矛盾显得十分穿突出。
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就是,企业对从岗位上减下来的富余人员分专业或工种进行技术培训再提高,培训考核合格后作为劳动力储备,当因抽取员工参加技术培训出现缺员时,可经培训部门审批顶岗工作。
3、推行上岗竞争,竞争靠技能的良好用人机制。
企业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客观上要求真正推行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的用人机制,即通过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综合考评,按成绩高低的顺序公平录用,坚决杜绝人情岗和金钱岗。
4、制定重奖政策,激励员工自觉钻研技术业务积极性,改"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
企业要在日常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制定新的激励制度,引导和促进广大员工钻研技术业务的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难题的自觉性的形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起到主导作用。
5、建立一支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教师队伍
企业内部工种多,人员多,人数有限的培训中心不可能直接进行全方位授课,所以培训中心应主要起组织管理作用。
不同的工种、不同的技术岗位应配备相应的兼职教师,主要以教授新技术、新知识为主,同时在班组建设中进行常规辅导。
四、企业培训的需求分析与计划设计
当员工现有的知识的技能低于所要求的水平时,培训的需求就自然产生了。
培训工作的展开就始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然后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拟订培训计划和执行培训计划。
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培训需求,最终目标是帮助员工实现自我发展,达到企业的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培训需求的对象
人们往往认为培训需求生产生来源于企业各层次员工个体的需要,事实上这仅仅是培训需求产生的一个来源。
同样企业中特定群体和企业整体都会有培训需求。
这导致了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种多样,特点也各不相同。
产生培训需求的原因大致包括:
工作变化、人员变化和缺乏绩效。
(二)参与培训需求分析的对象及作用
培训中的四种角色在培训活动中的作用是有明显差异的。
培训活动
最高管理层
职能部门
人力资源部
员工
确定培训需要和目的
部分参与
参与
负责
决定培训标准
——
选择培训师
确定培训教材
计划培训项目
实施培训项目
偶尔负责
主要负责
评价培训项目
确定培训预算
(三)培训需求的途径
培训需求分析有多种途径,如从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着手,或对现有工作绩效进行分析,或由工作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一般为失误)引起等等。
1、任务和技能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新员工的上岗引导,或引进新技术,增设新的职位,或重新定义工作职位,或重新定义工作职责等情况。
人力资源部门要进行工作分析,编制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这是培训需求分析最容易获得的资料来源。
工作说明书不仅说明了工作职责,而且指出工作应达到的绩效标准以及相应的工作中人的行为。
在进行任务和技能分析时可能遵循以下六个步骤:
(1)确认一项职务或工艺。
(2)把职务(或工艺)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