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外国优秀美术作品美术欣赏 一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
《课题外国优秀美术作品美术欣赏 一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外国优秀美术作品美术欣赏 一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画面描绘了两位天真无邪、稚趣可爱的小姑娘正互相朝看装在篮子里的鲜花。
身穿雪白透明长裙的小女孩在遍地盛开着麝香石竹、玫瑰花的花丛中,活像一对白衣公主。
画面色调以冷色为主,色彩单纯却显得丰富,呈现出一片既恬静又多姿多彩的气氛。
《浴》:
这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女画家卡萨特的作品。
画家多画母亲与儿童的题材,这幅画描绘的是母亲正在给孩子洗澡,画面亲切、自然而富有情趣,体现了画家为揭示人物真挚而淳朴的内心世界而作出的艺术追求。
《意大利牧童》:
这是德国著名肖像画家伦巴赫的作品。
这幅画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贫穷而纯朴的牧童形象。
他们虽一无所有,但生气勃勃,自由自在地躺在山坡上,仿佛在遐想着什么。
画家把牧童置于放牧的高坡上,既易于表现他们的身份,也恰当地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画面左上端的蓝色天空,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也增强了画面的诗意。
牧童壮实而有弹性的躯体,健康的肤色、破旧衣衫和赭色土石之间的色彩协调与对比,处理得层次分明,恰到好处。
《天真的岁月》:
这是英国著名肖像画家雷诺兹的作品。
画面透过小女孩平视的秀目,把人引向遥远的遐想,小女孩微微按拢的手指轻靠胸前,裙边下露出侧向而倾斜的双脚,透出了画家的巧意。
画面朴实无华,画家通过对光和色的刻意追求,使小女孩的皮肤在浓绿深沉的背景下更见细腻娇嫩,突出了天真无邪、稚气可爱的性格。
画家介绍: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生于佛罗伦萨,13岁起学习绘画雕塑。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意大利民族灾难的悲剧,表达了人民的痛苦和渴望。
著名作品有巨型天顶画《创世纪》、《最后的审判》;
雕塑《大卫》、《摩西》、《奴隶》等。
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家。
14岁起学习绘画雕塑,他的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深度,又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激情。
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手法塑造神态生动,富有力量感的艺术形象。
著名的雕塑作品有《铜时代》、《思想者》、《沉思》等。
列宾(1844—1930)俄国画家。
他深切同情人民,痛恨反动统治者,他用画笔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的黑暗统治,歌颂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赞美革命者。
代表作有《意外归来》、《伏尔加河纤夫》、《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等。
雷诺阿(1841—1919)法国印象派中以画人物为主的画家。
他擅长画儿童和妇女,所表现的儿童犹如初放的花朵般可爱。
《拿喷水壶的女孩》和《金发少女》等都是他的作品。
卡萨特(1844—1926)美国最负盛名的女画家。
她的画充满着欢快和温情,她喜爱的题材是天真的儿童和母子之间的爱。
她关心人的精神世界,所以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富于个性和感情。
《母与子》、《婴儿的爱抚》和《洗澡》都是她的作品。
雷诺兹(1723—1792)是英国肖像画大师,他致力于在肖像画中创造出强壮有力、精力充沛的完整的人物形象。
他经常画儿童肖像。
他善于把握人物的精神状态,做到既优雅又动人,充满感情。
他曾任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
代表作有《母与子》、《童年》、《奈利·
奥勃里安像》、《赫斯费尔勋爵像》等。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外国优秀美术作品,使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形式,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指导学生用语言或文字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布置课前阅读,看懂画面内容。
2.欣赏用的图片或幻灯片。
3.确定几幅作为重点欣赏的作品,多加考虑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欣赏图片,说明本节课的内容是欣赏外国绘画和雕塑作品。
二、欣赏步骤:
1.引导学生说出即时可以回答的视觉形象。
(即:
你看到了什么?
)
2.从色调、空间、造型、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中各部分共同表现主题的相互关系
3.师生共同探讨艺术家通过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向学生介绍作者的情况和时代背景。
4.以一件美术作品为例,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
你为何喜欢这件品?
三、教师就作品的内容、线条、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进行小结,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布置学生课余欣赏教材中的作品,以便加深理解。
台灯(写生画)一课时
通过观察台灯理解它的造型结构、比例,理解台灯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并能用线描画出台灯。
作业要求
用线描画一支台灯,画出台灯的外形特征和合理的比例。
准备造型美观的台灯4支,供学生分组写生用。
示范过程图。
一、出示台灯,引起学生绘画兴趣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台灯,师生共同分析台灯的结构。
认识台灯因发光器具不同,分为灯泡和荧光管两种,灯泡或光管放在灯罩内,灯柱把灯罩和灯座连接起来。
2.理解透视现象:
台灯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圆柱状灯罩的罩口成为宽窄不等的椭圆形;
长方形的灯罩呈立方体,仰起时看见光管,它和灯座都有近大远小的现象。
(幻灯解说)
3.绘画步骤:
①观察并记住台灯特点。
②用辅助线勾出灯罩、灯柱和灯座各部分。
③从灯罩开始逐一刻画(注意灯罩、灯柱和灯座的连接及其大致的比例)。
④对照实物修改。
三、分组写生,教师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绘画。
四、小结:
1.表扬细心观察,画出特征的同学。
2.指出绘画时必须表现台灯特点,画出大体比例,注意灯罩、灯柱和灯座的相互连接。
人的五官(写生画) 一课时
通过观察人的脸部,了解五官的位置及其形状特点,认识五官运动与人物表情的关系,学会画五官,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抓住五官形状特点,在一个画面上画出眉、眼、嘴、鼻、耳的形象;
也可以画一个头像,仔细画出五官。
1.儿童头部五官位置图一幅。
2.五官形象图一幅(正面、半侧面和3/4侧面)。
一、出示儿童头像,从欣赏中导入新课。
1.请一位同学到教坛前,师生共同分析五官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发际到眉等于眉到鼻尖,又等于鼻尖到下颏;
两眼距离等于一只眼.眉到鼻尖长度等于耳朵长度)。
2.观察五官形象图,认识五官的造型和结构。
3.通过幻灯片观察,认识五官变化所引起的人物表情的变化。
4.绘画步骤:
(教师示范)
a.观察五官并把它安排在画面中。
b.对照五官逐个进行刻画。
5、欣赏课本图例并作小结。
布置作业:
画人的五官。
三、分组:
同学间相互对着绘画,或用镜子对着自己的脸画出五官。
构图要饱满,若画头像,画纸竖放;
单画五官的,画纸竖放或横放都可以。
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大胆绘画。
1.张贴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本课所学习的知识。
人的表情(写生画)一课时
通过观察人的五官,认识脸部不同的情绪是通过眉、眼、嘴、鼻的运动表现出来的。
学会抓住五官运动的规律,作适当夸张,画出人的表情。
观察同学或自己的各种表情,并抓住某一表情画出来。
1.搜集不同表情的人物作品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各种表情简图。
3.每人带一面小镜。
一、从《人的五官》作业评述导入新课。
说明人五官运动的变化能产生不同的表情。
二、拿出小镜子对着自己,做出平静、欢乐、愤怒、悲哀的表情,请同学讲出它的特点:
平静——眉、眼、嘴都平常,没有什么运动。
欢喜——眉、眼略弯,嘴角上翘(眼、嘴器官有所运动)。
愤怒——眉头紧锁低拢,眉梢上提(竖眉),眼睁大鼻孔撑开,两唇咬紧嘴角向下,口形下弯成新月形。
悲哀——眉梢下拉,成倒眉状,外眼角下垂,嘴角下弯微微张开。
三、运用各种表情简图进行小结。
四、绘画步骤:
1.观察表情,记住特点。
2.画出头部。
3.根据观察和记忆画出
五官表情。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由于外界事物的影响及个性各异,因此人物表情经常发生变化。
绘画前应认真观察,抓住特点,适当夸张,使之典型化并画下来。
五、布置作业:
观察同学或自己,抓住某一表情画出来。
(时间允许,可多作几种不同表情的描绘)
六、小结:
举办展览共同评议,加深认识。
我的同学(写生画)一课时
认识儿童的身高比例,运用各种线条,抓住特征,为同学画一张全身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育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抓住同学的特征,注意全身各部分比例,为同学画一幅全身像。
1.动员2—4名同学做模特。
2.儿童身高比例图。
3.收集儿童全身的人物速写或图片,供学生欣赏和观察分析。
一、出示儿童全身的人物速写供学生欣赏,导入新课。
1.从人物速写画的分析中,指出画好人物画不仅要刻画五官,还要注意表现人物的外形特征以及画准人体比例。
2.请一个同学站出来,师生共同分析:
人有不同的体形特征(高、矮、胖、瘦),人体可分头、躯干、上肢、下肢四部分,画好人物还应注意身高及各部分的比例。
儿童身高比例是以头长为标准的,五年级学生身高约五个到六个头长(以五个头长为准,则躯干、下肢、上肢均约为两个头长),绘画全身像,要恨据头长定出全身高度,然后绘画。
三、绘画步骤:
1.从观察中找出特征(性别、高、矮、胖、瘦,衣饰和站、坐姿势)。
2.以头长为标准画出全身高度和动态。
3.画出头、躯干和四肢。
4.根据特征进行细致刻画。
教师结合线条的表现力进行绘画示范。
四、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张贴学生作业,共同评议,表扬画出特征、比例恰当、构图饱满的同学。
鼓手(写生画)一课时
通过写生,让学生初步学习描绘人物动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教育学生热爱队组织。
用线描方法给鼓手画个全身像。
1.选出2—4名同学做模特,备好鼓、鼓槌。
2.收集少先队出队仪式的图画及鼓手的范画供学生欣赏。
一、播放少先队鼓乐队的录音,出示出旗仪式的图片,阐述鼓手有节奏的鼓声,鼓舞同学们奋勇前进,鼓手的形象令人尊敬,指出本课目的是绘画鼓手。
1.请鼓手站出来,师生共同分析鼓手形象、动态的特点:
①打鼓时站立或踏步前进。
②鼓是个圆柱体。
鼓面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
③鼓在人的前面,佩带在腰腹部之间。
④上肢的动势与鼓的关系:
上臂与躯干构成的角度,两肘联线与鼓面比较,前臂的高低与鼓比较(这是动态的重点)。
⑤打鼓的两只手的姿势:
a.大拇指与合拢的四指夹着鼓槌。
b.右手手心向下,左手手心向右。
⑧复习儿童身高比例。
⑦绘画步骤:
a.用直线定出人体高度、肩宽和鼓的宽度。
b.分出头、胸、腹、上肢和足部的位置。
c.用基本形画出各部分,然后从头开始画。
d.用线刻画细部,注意手部和手部动作的刻画。
三、分组写生,教师指导并强调从整体出发去绘画。
四、作业展览并作小结。
插图(创作画)两课时
1.让学生认识插图特点和文学作品的关系,并学习为文学作品画一插图。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完成一幅着色的故事插图,画面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道具及配景等均要与文学作品相符。
1.欣赏用的插图作品及步骤图。
2.让学生收集熟悉的神话、寓言、童话等故事供学习创作插图之用。
第一节
一、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1.分析插图作品的内容及作用——对故事、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加以说明,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2.分析插图与作品的关系:
插图是用形象表现作品的主要情节及形象,目的是使读者加深对原作的理解。
创作插图时,既要尊重文学作品原意,又要发挥视觉艺术的功能,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
例如课文中的《神笔马良》插图,表现了他为穷人画仙鹤取乐的情景。
画面中的马良全神投入绘画,画中几条弧线反映了神笔把仙鹤挥动起来的状况,突出了“神笔”的“神”字。
另一幅表现地主到金山去夺宝,马良决不让坏人得逞,手舞画笔画了几道粗犷的弧线,风刮起,浪奔腾,地主和他的船即将卷入大海,画面进一步点出了神笔马良的“神”及马良爱憎分明的性格,加深了人们对作品的理解。
因此,要画好插图,首先要熟悉文学作品的内容,对内容要有深刻的感受,然后再用形象去表达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及形象,并要画出作品的时代特征。
(1)熟悉故事,选出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份、服饰、所处环境和时代特征。
(2)用铅笔定场景位置。
画出天空与地平线(室内墙壁地面线),用基本形画出主要的景物。
(3)定出人物的位置,按人物的大小、前后关系定在画面上。
(4)详细画出各部分。
4.作业要求:
本课要求用铅笔完成画稿。
5.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6.小结作业情况,要求学生下节课带颜色。
第二节
一、讲评上次草稿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一些与创作插图有关的形象资料(中外人物服饰及建筑图),讲述插图作品的主体,要符合内容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及配置景物应有时代特点。
2.分析插图颜色的运用。
运用色彩,一般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决定的,例如课文左上图,色调是黄色,表现了在炎热阳光下小熊和小朋友开心地吃西瓜的情景;
右图用版画形式画的插图,两旁深蓝色突出了红色的中央及其人物,象征了英雄人物的性格。
从上述分析:
①色彩与作品内容有密切关系,色彩为表达主题而设。
②用颜色衬托主体形象,使其突出,可以运用重色衬出淡色或淡色托出重色。
⑧画面要有主要颜色,其他颜色起衬托作用。
着色步骤:
(阅读课文及出示步骤图说明)
a.先着主体的颜色。
b.涂背景。
背景与主体色彩应有所区分。
c.刻画细部。
三、学生着色,教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
对主题突出,画面主体符合内容要求,配景有时代特征,色彩鲜明的插图给予表扬。
对称式纹样(设计) 两课时
学习用对称的法则设计对称式纹样,学会用一种颜色(加白或加黑)的深浅画成。
用对称式设计一幅单独纹样,并用一种颜色的深浅画成。
收集用对称式纹样装饰的民间工艺品给学生欣赏,要求学生带直尺、圆规和水粉色。
一、出示民间工艺品,认识对称纹样及其用途并板书。
1.分析对称纹样的特点:
(解释对称纹样)
骨式:
①上下、左右或交叉对称:
②纹样内容:
动物、植物等。
⑧纹样要适形、变形、夸张和适度添加。
④给人以规律、整齐和稳定的美感。
2.绘画方法:
①设计外形(几何形、自然形)
②在对称轴一侧设计纹样:
●概括●变形、夸张●添加
⑧复印纹样并作修改(用复写或剪贴方法均可)。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本节课要求学生画好单独纹样的草稿。
表扬优秀作业,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一、检查草稿、讲评导入新课。
1.出示彩色单独纹样供学生观察分析,出示色相明度推移图,分析着色方法。
①在一种颜色中加上不同分量的白色或黑色,变成无数深浅不同的同类色。
②色彩的配搭不要太接近。
③底色深,花纹要浅色;
花纹色深,底色要浅,一般先上底色,后着花纹。
2.绘画步骤:
。
①整理纹样底稿。
②找出一种喜爱的颜色,加白或加黑调出深浅不同的色彩,确定花纹与底色的深与浅。
⑧先着底色,后上花纹。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强调每个颜色分量要调足,绘画要细心。
四、举办作业展览,师生共同评议,最后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知识。
平衡式纹样(设计) 两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平衡法则,设计绘制一个平衡式纹样,用两种颜色的不同深浅的色彩画成。
作业要求:
用植物或动物为资料,绘制一个平衡式纹样。
课前准备:
一、收集有平衡式纹样的工艺品供学生欣赏。
一、复习对称式纹样知识,出示平衡式纹样挂图,导入新课。
1.分析平衡式纹样的特点:
①中轴线两侧的纹样成异形等量配置,或按衡器“秤”的原理,配置不同形、量的纹样,但要取得视觉上的平衡。
③纹样要适合外形(齐方就圆)变形、夸张和适度添加。
④给人新颖,平衡又富于动态美的感觉。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设计外形,如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
②设计骨格。
③设计纹样:
●适形——齐方就圆。
●变形、夸张。
●添加。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作业只要求完成草稿。
表扬优秀作业,要求下一节课带水粉颜色。
一、检查、讲评平衡式草稿,导入新课。
1.作业必须给人以新颖、平衡又富有动态的美感。
纹样要概括,变形和夸张并作适度添加。
2.出示平衡式纹样着色的挂图,分析设计色彩的方法。
①选择一组对比色或邻近色,以其中一色为主调。
②按需要混入白色、黑色,使色调更加丰富。
⑧底色深,花纹要浅;
花纹深,底色要浅,先着底色,后上花纹。
①整理底稿。
②找出喜欢的一组对比色,确定其中一色为主调色。
用黑、白调出明度不同的多种色彩。
⑧先上花纹色,后着底色。
也可先上底色,后着花纹。
二、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对于配色应给学生多提参考意见,使色彩丰富而统一。
三、作业展览讲评,并作知识小结。
贺年卡(设计)两课时
运用学过的绘画及工艺制作知识技能,设计贺年卡。
设计和制作一款贺年卡,要求画面形象
一、出示贺年卡,讲解其意义,导入新课。
1.欣赏贺年卡,认识贺年卡的内容;
包括贺词、年份及装饰图案。
2.分析不同形式贺年卡的特点。
①单页卡——两面使用。
②双页卡——双页卡有四面,通常使用三个面。
③多页卡,正反折后呈六页,可使用多面。
3.制作方法:
①镂空法——在多页卡的封面上开出多种多样的小洞,使底页的图案显露出来。
②剪贴法——用各种彩色纸,挂历纸剪贴图案、文字。
③拼贴法——用多种材料,如羽毛、布绒、花卉、蝴蝶等物制作图案。
4.设计方法:
①确定单页或双页,横式或竖式。
②确定图案和文字(要求能反映节日气氛)。
③选择适当的制作方法。
三、学生实践,设计贺年卡草稿。
教师强调要在贺年卡上写上祝词、年份,绘出美丽的图案。
及时表扬有创意的设计,推动制作设计气氛。
四、小结作业情况,要求下节课带水粉色、色纸及有关材料。
一、检查设计稿,表扬构思新颖,形式内容好的草稿。
1.出示用各种手法制作的贺年卡,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
2.欣赏课文中的贺年卡,分析涂色方法:
应有主要的颜色,节日一般多用热色(红、橙、黄),并适当用些蓝绿等冷色配合,做到对比中有调和,其次是底色深,图案文字浅色,或底色浅,图案文字深色。
3.运用粘贴方法制作,要保持作品清洁,贴好后压平。
用水粉色可适量加白色,使之涂得均匀。
4.制作步骤:
①根据设计图考虑色彩的配置及制作方法。
②选择合适的材料,小心着色和粘贴要求精工细域。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展览贺年卡,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小结贺年卡制作知识。
立方体、圆柱体(写生画) 两课时
通过观察、学习、了解立方体、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规律,画一幅立方体与圆柱体的铅笔写生画。
画一幅立方体与圆柱体的铅笔写生画,能表现其基本结构与透视现象。
石膏立方体和圆柱体教具及其透视图。
理解立方体和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现象。
一、出示石膏立方体,分析它的特点,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画立方体,引出它的透视现象。
①由于距离不同而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
②绘画物体的立体艺术,需要把物象的厚度在平面上表现出来。
2.从观察中理解立方体的透视现象。
①立方体有6个面,有三组方向不同的棱线。
②若立方体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就产生了平行透视,其棱线特点,有三组线:
垂直线、水平线、变线,由三组线构成三个面:
平行面、水平面、直角面。
变线延长相交于一点(如下左图)。
平行透视的画法:
A.通过观察,明确能否见到三个面,直角面在平行面的左方或右方。
然后定出六面体上下左右四点。
B.分出三个面的位置(尽可能比较出透视缩窄的比例),并画出平行面。
C.先画中间的变线,再画余下的两条变线。
提醒学生注意:
三条变线作直线延长就相交于一点。
③立方体的边棱与画面构成两种关系:
垂直边、成角边。
成角边向两个方向消失,便产生了成角透视(如右上图)。
成角透视的画法:
a.通过观察定出六面体高、低、左、右位置。
b.定出画面近向我们的垂直边,并在垂直边底点作一水平线,再确定两条成角边的倾斜度。
c.按比例画出另外两条垂直线,并根据基底的成角边的走向,画出所有的成角边,要画长些,是否看到相交于左右两点。
小结:
立方体的透视现象是由于画者观察物体时,距离和视点方位不同而产生物体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出示圆柱体,分析它的透视现象:
①直立的圆柱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