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工程力学级论文撰写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469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工程力学级论文撰写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完整版工程力学级论文撰写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完整版工程力学级论文撰写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完整版工程力学级论文撰写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完整版工程力学级论文撰写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工程力学级论文撰写规范.docx

《完整版工程力学级论文撰写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工程力学级论文撰写规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工程力学级论文撰写规范.docx

完整版工程力学级论文撰写规范

黑龙江科技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为保证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论文)质量,促进学术交流,特制定《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论文的印装

毕业论文的构成:

封面、封首、审阅记录单、指导教师评阅意见书、任务书、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毕业论文必须由学生本人用我院统一的毕业论文用纸书写。

手写每页20行,每行20字,要用黑或蓝黑墨水工整书写。

若用计算机打印,必须由学生本人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打印,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

打印时,每页33行,每行33字,页码用小五号字,在版心下边线之下居中放置。

摘要、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二、毕业论文结构及要求

(一)封面

封面由学院统一印制,按要求用仿宋字填写,如打印论文封面用小二号黑体字。

(二)封首

封首包括论文题目、学生所在专业、导师签字、学生本人签字。

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使读者通过标题,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

论文题目不超过25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分两行书写,不设副标题。

封首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其它内容用小三号黑体字。

(三)任务书

任务书由导师填写,装订于指定位置,经教研室主任签字后生效,如打印,用小四号宋体字。

(四)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

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一般须重点说明设计或研究工作的目的,设计或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

摘要页勿需写出论文题目。

中、外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

摘要题头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排写,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文字部分用小四号宋体字。

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使用的,是从论文中选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不得自选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

关键词和摘要的文字部分要隔行书写。

摘要的中、外文示例见附录5和附录6。

(五)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楚,且与正文标题一致,应在目录中列出的还包括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其余用小四号宋体字,目录的打印实例见附录7和附录8。

(六)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

绪论是整篇文章的开始,应简要说明选题的缘由,设计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以及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的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实验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文管类论文的绪论只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不必写章号,一般包括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2.论文主体

(1)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内容

内容按《黑龙江科技学院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若干规定》要求撰写,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3)层次、字体与字号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需要选择。

层次、格式、字体、字号见表1和表2。

 

表1理工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第1章××××

1.1××××

1.1.1××××

1.××××

××××××××××××××××

(1)××××

××××××××××××××××××××××××××××

居中,小二号黑体

居中,小三号黑体

空两格,四号黑体

空两格,小四号黑体

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小四号宋体(正文)

表2文管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一、××××

(一)××××

1.××××

××××××××××××××××××××××××××××

(1)××××

××××××××××××××××××××××××××××

①××××××××

居中,小二号黑体

空两格,小三号黑体

空两格,四号黑体

小四号宋体(正文)

空两格,小四号黑体

小四号宋体(正文)

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4)图、表

①插图

论文中的图一般分为线条图和照片图,线条图又可分为工程图、坐标图、框图和电气线路图,工程图和电气线路图的绘制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

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

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金相显微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插图一律通栏摆放,两侧不能有文字,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1图的图号为“图1—1”等。

图题置于图下居中放置,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②插表

表格要通栏摆放,不加左、右边线。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

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见附录3)。

整个表格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见附录3)。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格的格内加“—”字线(占两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说明不加标点。

文管类的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

(5)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见附录1)及GB3100~310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

1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45分”,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6)数字

论文中出现数字,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见附录2)。

(7)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论文中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8)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

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设”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对于较短的公式,序号与式子同处一行,转行的长式序号写在最后一行。

不是所有的公式都要编序号,只有那些在以后的叙述中,运算和推导中涉及到的式子才编序号。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为(1—1),附录2中的第一公式为(②—1)等,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与右边线顶边排写。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

a/(b·cosx)。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注释格式为:

式中M—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长分数线与等号对齐,如:

3.结论

结论为单独一章排列,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得出的总结,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000字。

(七)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八)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的要求

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整的参考文献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文献为主,应与课题直接有关。

文献按照在正文中的出现顺序排列,非正式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得引用(硕、博士论文可引用)。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专利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不能作为参考文献。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学院规定的引用参考文献数量内。

不论何种类型的论文都要将其中一篇与所撰写论文内容最直接相关的外文文献译成中文,不少于3000汉字,并将其编入附录。

2.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

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

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

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

引用部分起止页

西文文献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

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中间用逗号相隔。

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

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

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

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去“出版年”。

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参考文献序号顶格书写,不加括号与标点,其后空一格写作者名。

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

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

引用文献标示位置在所引内容未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

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我国矿产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²]”。

(九)附录

根据需要可将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编入论文的附录中,如外文文献复印件及中文译文、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其中外文文献的中文译文应作为附录1,外文复印件作为附录2。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公布)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见表1-1;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见表1-2;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见表1-3;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见表1-4;

(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见表1-5)。

法定单位的定义、使用方法等,由国家计量局另行规定。

表1-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千克(公斤)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m

kg

s

A

K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