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
《金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向车联网、智慧物流应用需求,研究适用于大型、中型和小型物流运输车辆和载体的北斗智能终端及其核心模组;
研究融合现代移动通讯、惯性器件和智能手机等的高精度低成本北斗差分定位技术。
开发出基于北斗模组的车用智能终端、智能物流终端、空中飞行器精密定位终端、个人智能终端等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有条件的实现产业化应用。
4.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围绕智能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应用规划成果数据,编制过程数据,辅助规划编制的现状数据等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的资源梳理,并结合人口、法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以大数据的思维与方法进行数据融合,优化城市规划与地理信息资源库;
同时借助海量、高价值的多源异构大数据,针对城市发展指标或者城市问题,形成一系列的分析算法模型,形成城市分析模型库。
在数据、模型的支持下,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对全市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融合)与地理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共享展示,为智能规划设计提供数据模型支撑,也为城市管理决策者提供了城市问题模拟分析平台,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新能源汽车
1.高安全高比能长寿命动力电池系统研发及应用。
研究基于整车一体化的电池动力系统的机-电-热设计;
基于轻量化、紧凑化技术以及制造工艺与装配技术的动力电池电芯开发、选型及动力电池包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
研究紧凑、高效的全天候宽温区热管理系统技术和先进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BMS);
开展基于整车的动力电池系统参数匹配标定、耐久性和可靠性的设计与验证;
整车一体化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测试规范。
开发出高安全、高比能、长寿命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达到宽温度使用范围要求,符合ISO26262ASIL-C功能安全要求及行业标准要求,实现整车配套和装车应用。
2.高性能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及应用。
研究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系统轻量化、紧凑型结构设计制造技术;
研究动态工况下燃料电池系统的集成与控制技术;
研究空压机、水泵、氢气循环泵等关键零部件的工作特性和燃料电池发动机效率优化方法;
研究燃料电池发动机低温启动方法;
研究燃料电池发动机一体化集成技术;
研究典型故障的诊断和在线处理方法。
开发宽温域适应性、快速动态响应能力和高效率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最大输出额定功率、氢气利用率、发动机防护等级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强制性检测。
3.新能源汽车电驱动集成系统研究及应用。
研发新一代高性能电驱动总成产品,实现驱动系统的集成化、轻量化;
研究驱动系统电机、控制器及减速器综合集成、润滑与冷却系统、NVH控制等技术;
研究高速减速器设计、齿轮加工与研磨、轴类精密加工等技术;
研究电驱动总成批量制造生产工艺与高效检测等产业化技术。
驱动电机及高速减速器的最高转速≥14000转/分,电驱动总成匹配额定功率40-80kW,系统最高效率≥92%,具备电子驻车功能,实现整车配套和装车应用。
4.汽车驾驶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脑动态功能连接测量分析技术,研究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控关键技术和汽车信息显示系统设计特征与驾驶员诱发情绪之间的影响机制,融合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开发交互式汽车电控系统和驾驶疲劳实时检测系统集成装置,实现智能安全行驶。
开发出低成本、高准确度的驾驶疲劳实时检测系统产品,设计并开发一套基于用户情绪生理或心理测量的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完成在整车上的匹配和标定,并实现在整车上的示范应用。
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开发及产业化。
研究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轻量化结构优化设计、胶接技术等轻量化材料和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的应用,掌握轻量化零部件批量制造生产工艺与高效检测等产业化技术。
车身与底盘结构轻量化达到10%以上(同比钢结构车型),开发出能满足新能源汽车高续航、安全要求的轻量化结构材料、结构设计、连接技术以及面向新能源汽车应用的轻量化整体解决方案,完成在整车上的试验验证,并实现在整车上的示范应用。
(三)先进装备制造
1.大型高端装备远程运维系统研究及应用。
针对水轮机、节能环保、集成电路与微纳器件制造等大型装备复杂运行工况、复杂工业产品运维服务需求等问题,研究多传感集成、运行状态信息获取与融合、在线实时监测与大数据诊断分析、运维可视化展现技术,突破隐故障预警、个性化维修等关键技术。
研制出大型高端装备远程运维管理系统,实现装备(产品)远程无人操控、主动预警、在线运维和健康状态评价。
通过远程运维系统的运行与优化,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降低设备运行维护的响应时间,降低维护成本,并实现示范应用。
2.传统产业智能融合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面向汽摩配、五金工具、节能环保、注塑加工等传统制造行业智能化提升的需求,研究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产品智能设计、多任务智能规划、全局可控的柔性制造等技术,研发多工序融合自动化、在线质量检测与闭环控制关键技术,以及集群式、大批量机器人协同的智能生产线设计与应用等关键技术。
开发出专用MES系统并集成产品大数据分析功能;
开发出传统产业智能制造生产线或专用智能成套装备;
实现管理提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率,降低运营成本,并实现示范应用或产业化应用
3.工业机器人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针对减速机等关键部件质量制约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工业机器人用谐波减速机、RV减速机,研发精密减速机数字化设计与CAE仿真、新材料、精密加工制造、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并实现应用。
提升减速机传动效率、额定扭矩、扭转刚度、传动精度、耐疲劳强度等技术性能指标,实现整机装机应用。
(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及产业链创新关键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
围绕道地、特色及珍稀中药材,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鉴定;
以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为重点,开展道地药材的生态种植、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及产地初加工等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开展中药材药效成份鉴定、提取和加工技术研究,研发功能性产品。
建立种质资源圃和数据库,创制优异种质材料;
明确不同模式下主要道地药材品质形成因子和药效形成规律;
摸清主要病害灾变规律及致病因子;
集成标准化生态种植和产地初加工技术;
研发中药材大健康产品,改进和完善提取工艺,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科研院校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心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针对心肌梗死为重点的心血管疾病,开展更为特异的早期诊断技术及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的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明确诱发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及主要致病因素,形成心肌梗死诊疗规程,并在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鼓励产学研及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联合申报。
(六)新生儿常见出生缺陷诊治技术研究
针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耳聋等常见出生缺陷,研究早期诊断、阻断和治疗新方法。
研发精准、无创的出生缺陷早期诊断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安全有效的出生缺陷阻断新技术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新方法,降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二、工业、农业类重点项目
(一)汽车关键部件绿色制造技术
围绕我市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研究创新性强、节能环保、附加值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汽车零配件产品开发及制造技术;
研发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湿式制动驱动桥、防抱死刹车系统、车身稳定系统等能核心部件的绿色制造技术。
(二)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围绕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研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氢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高效转化及综合利用,余热余能余压利用,高能耗行业、照明产品、典型机电产品、智能电网高效传输及其他重要工业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
针对金华气候特点及建筑节能技术现状,重点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关键技术研制、夏热冬冷地区低能耗建筑适宜性技术开发集成与示范。
(三)生物医药创制技术
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多发病和常见病,对具有新结构、新物质、新配方、新制剂或新用途的化学新药开展临床前或临床研究;
对临床急需且与西药相比优势较大的中药创新药物开展临床前或临床研究,优先支持基于中医典籍的经典名方开发中成药;
研究传统化学品和医药中间体的高效高附加值替代品,开发生物合成绿色制造生产线;
研究开发化学制药过程、生物制药过程、中药制药过程中的新装备,体现装备的集成化、自动化、连续化、安全化、绿色化、智能化;
开展药物生产技术提升研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工程创新研究,实现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制造过程重构、替代和强化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集成和应用,实现绿色、安全、节能、高效生产。
(四)环保及装备开发技术
围绕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环保产业水平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支持重点行业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绿色化工生产工艺,工业炉窑烟气脱硝,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有毒有害废气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减排,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
(五)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
研发高性能、片式化、微型化、无害化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智能化可穿戴式设备、产品及虚拟现实技术、产品。
研究多数据融合的智能数据处理核心技术,研究各种数据的获取方法,分析研究数据特征,应用智能数据处理实现多数据融合的识别、监测等技术。
(六)新型医疗器械创新技术
研发面向老年人群和慢性高发疾病监测、监护和管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康复、治疗、疾病预防、行为与认知干预技术、器械及系统。
开展基于医学影像(含病理图像)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疾病早期精准诊断分析技术和系统开发。
研发设计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和具有诊断、治疗、康复或保健功能的先进适用医疗器械产品。
(七)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
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
研究新型柔性电子材料、低温共烧高频材料、微波复合电路基板等先进电子材料,研究石墨烯低成本宏量制备及应用技术。
(八)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与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养殖)技术
围绕农业品牌创建、农旅结合等农业供给侧改革内容,开展精准帮扶。
重点支持传统名特优农产品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及选育、栽培(养殖)技术研究;
地方特色品种和野生经济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及育种材料的改良与创制等研究;
优质、多抗、高效的粮油、果蔬、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新品种选育和配套种、养殖技术研究。
(九)智慧农业与高效生态农业技术
围绕提高我市农业竞争力、农业经营效益,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农村产业和谐、城乡和谐、乡风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的目标,开展农业信息化、装备智能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农业大数据在农产品生产、物流、销售与质量安全追溯等环节的应用技术研究;
设施农业智能装备与配套机具的研发;
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地膜清洁生产、农田残膜回收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生物治理、种养结合、轮作休耕及栽培措施优化等有利于土壤环境改良的技术研究;
高效、生态、安全种养殖模式研究。
(十)农业科技成果技术转化
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以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精深加工技术转化为重点,优先支持在浙江金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的项目和以科技特派员作为技术依托的项目。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鼓励成果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转化。
三、社发类重点(公益性)项目
(一)生态环境技术
1.五水共治技术。
重点支持农村污水处理与管理技术集成示范,河道水质强化净化与水生态修复技术,养殖废水综合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城市节水技术应用及示范,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与治理关键适用技术研究及示范。
2.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
重点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及配套装备的研发。
3.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重点支持控煤减煤、降尘抑尘、治污减排、控车治堵、农村废气、生态屏障等技术研究和应用,降低灰霾危害技术研究。
4.地方社会发展科技示范。
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发展重点工作部署,结合地方惠民工程,以精准帮扶、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资源、支撑社会安全和康复养老等为重点,组织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科技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发展科技示范模式。
5.其他生态环境技术。
重点支持固废与土壤污染、环境污染防治及其土壤污染防控机制研究,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管理监测等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二)人口健康技术
针对我市重大与高发疾病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开展临床转化医学研究或公共卫生研究、先进适宜技术的研发与示范,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及多中心的合作研究,为建立重大多发疾病的诊疗技术规范、公共卫生检测技术标准提供依据。
重点支持:
1.重大多发疾病临床转化医学研究。
常见疾病、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慢性乙肝、慢性肾脏病及神经精神性疾病等)的发病机制、预防、早期诊断及防治诊治新技术研究;
艾滋病、结核病、超级耐药细菌等重大传染病和其它严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新方法、快速传播机制及感染预防措施研究;
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研究,个体化治疗新靶发现,临床路径应用评价。
2.医疗新技术、新模式研究。
精准医疗研究;
微创与介入治疗、体外生命支持、智慧医疗的研究示范;
免疫治疗新技术应用研究;
生物医用材料及移动诊疗装备研发;
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的研发;
干细胞及基因工程研究;
重大疾病新型动物模型研究;
医养结合治疗模式研究;
社区卫生适宜技术的研发、推广与评价。
3.公共卫生及生殖健康关键技术研究。
全民健康保健、养护、康复技术应用研究;
重点传染病及人兽共患病防控新技术研究;
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诊治新技术研究;
儿童常见疾病的早期快速精准诊断、复发判断、疗效预测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精神心理障碍治疗新技术研究;
医院管理、卫生政策与经济学评价研究。
4.中医药诊疗与评价技术及中西药创新药物研究。
中医经验传承、挖掘与创新;
重大慢病的中西医防治策略研究;
中医药“治未病”诊疗技术的研究;
中医诊疗标准化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三)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
重点支持食品安全技术、“地沟油”源头治理、检测技术及预警机制研究;
针对灾害气候、地质灾害、防震减灾、消防及交通安全、安全生产、外来有害生物等监测技术、治理技术研究,为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提供技术支撑。
(四)其他社发领域技术
重点支持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智能高端设备的研究和应用;
支持针对金华地质、地层特点,开展轨道交通设计、施工、管理、安全控制、风险管控等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