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454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8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1.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1.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1.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第1课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信息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

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

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

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全课总结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

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二、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1956年我国开始规划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有线电厂着手进行,1958年8月1日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即DJS-1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共计用了4200个电子管、

4000个晶体二极管,每秒钟运算速度是1万次。

此后,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计算机事业发展迅速,1964年每秒钟运算5万次的晶体管计算机正式投入运行,1973年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150型和665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

1983年2月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大学在长沙研制成功,1992年11月每秒钟运算10亿次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11月每秒钟运算达100亿次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快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第2课  计算机的组成(信息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计算机是由特定功能的各种设备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在讲授计算机硬件时建议采用直观教学法,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机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的。

2.通过观看录像(介绍计算机基本组成)让学生体验感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教师还可以在计算机教室中实际地拆装计算机,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如果学校条件许可还可以分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由学生拆装计算机,亲身体验,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分小组拆装计算机后,必须经计算机教师检查合格,各接插件均符合要求后才可以通电开机。

在说明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时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二是从逻辑组成来看,即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楚。

4.讲授计算机软件时,可以结合我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平时利用计算机处理相关工作。

5.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仅仅由硬件,没有软件是没有办法进行工作的,计算机再怎么聪明,没有人编写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它也没有办法进行处理。

【参考资料】

一、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现代的计算机面对用户的不再是简单的、由电子线路组成的机器,而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1.硬件

计算机硬件从外观上看主要有主机箱、键盘和显示器,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个部分,一般地又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判断一台计算机的性能主要看两个指标,第一是CPU的型号与主频,第二是总线类型。

打开计算机主机箱,里面有一块印刷电路板,这就是计算机的主机板(简称主板),一般地,计算机的重要控件都坐在计算机的主板上。

主板的类型和品种很多,从类型上来说,它们都是以CPU来分类的,CPU芯片在主板上是可以插拔的。

主板上还许多部件,如ROM、RAM、总线槽、插座、电池等。

(1)CPU

CPU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的英文缩写,它是计算机的运算控制中心,是计算机中集成度最高、最贵重的一块芯片。

它是由几千~几千万个晶体管组成的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

计算机所有数据的加工处理都是在CPU中完成的。

CPU还负责发出控制信号,使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

(2)存储器

①内部存储器

内部存储器简称为内存,计算机要执行的程序、要处理的信息和数据,都必须先存入内存,才能由CPU取出进行处理。

内存一般可以分为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

ROM中存储的数据只能读出,而用一般的方法不能写入。

它的最大优点是它保存的数据在断电后不会丢失,因此用来保存计算机经常使用且固定不变的程序和数据。

ROM中保存的最重要的程序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这是一个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管理的程序。

RAM中存储的数据可以随时取出来(称为读出),也可以随时存入新数据(称为写入)或对原来的数据进行修改。

RAM的缺点是断电以后所存储的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充当内存的集成电路芯片是做在一小条印刷电路板上的,称为内存条。

内存条可以很方便地插在主板上,其容量由8MB、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

在选择内存条时,要考虑容量稍大一些的,也不要插满槽口,为今后的升级及内存的扩充留有余地。

②外部存储器

内存的容量有限,且价格较贵,关机以后内存中所存储的数据就消失了,因此计算机还必须由外部存储器(简称外存)来存储数据。

外存的特点是存储容量大、价格较低,所存储的数据在计算机关机后也不会丢失。

外存有软盘、硬盘、光盘等。

(3)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就是把数据送入计算机的设备,它接受用户的程序和数据,并转换成二进制代码送入计算机的内存中存储起来,供计算机运行时使用。

输出设备就是把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输出的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就如同人有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嘴巴可以讲、手可以写字一样,是计算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手写笔等。

键盘主要用来输入各种文字、数据和命令。

鼠标器主要用于绘图以及快速地移动光标进行选择或输入。

扫描仪用来将图形或图像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中。

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显示器显示计算机输出的文字、图形或图像。

打印机能把计算机输出的文字、图形、图像等打印到纸上,打印机的种类很多,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热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

音箱能输出经过计算机处理的声音信息。

2.软件

计算机所做的一切都是靠运行软件来完成的。

5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软件就是程序,其实这并不完整。

70年代有人提出:

软件由程序和开发、利用、维护它的一切文档组成。

1983年美国IEEE组织给软件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软件是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相关的文档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所必需的数据。

计算机软件大体上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一种综合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工作环境和开发工具的大型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两类。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大管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一台计算机必须安装了操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DOS、Windows、Linux、Unix等都是计算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是用来编制软件的专门语言。

我们使用的各种软件都是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

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很多,有BASIC、PASCAL、C、FoxBASE、VisualBASIC、VisualFoxPro等。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用户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编制的软件。

如图书馆资料检索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工资管理软件、辅助教学软件等。

还有为各种不同用途编制的专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防病毒软件等。

二、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

你知道神奇的计算机芯片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Intel公司的创始人摩尔曾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解释:

我们需要为芯片寻找一种基质,因此我们考察了地球的基质,它主要是沙粒,所以我们使用了沙粒(硅可由海沙滤取而得)。

我们需要为芯片上的线路和开头寻找一种金属导体,我们考察了地球上的所有金属,发现铝是最丰富的,所以我们使用了铝。

下面让我们循着Intel公司的发展历程,去探寻中央处理器的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4004,它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同年,第一台使用了4004芯片的微型计算机诞生了。

1972年Intel公司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芯片8008,之后的几年中,8位微型计算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打开了一定的市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苹果公司的AppleII。

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16位微处理器芯片8086,主频为5~8MHz。

随后又有80186、80188、80286等16位芯片出现。

这一阶段在微型计算机市场大获成功的是IBM公司的IBMPC。

1985年Intel公司推出32位微处理器80386,指令中增加了页式存储管理,加强了图形处理的能力。

同一年,Microsoft(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这是微型计算机操作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