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操作评分实用标准Word下载.docx
《针灸治疗操作评分实用标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操作评分实用标准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再次核对穴位后,用皮肤消毒液擦拭(其范围不小于3cm)。
选针后符合进针、行针方法。
3、患者是否有针刺部位酸、麻、胀、重等得气感。
患者有否晕针、疼痛难忍等不适情况。
4、适时起针。
5、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
后
1、术后合理安排体位。
2、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针具处理符合要求。
总
体
评
价
选穴准确、操作熟练、动作协调、局部严格消毒、体位合理、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
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消
毒
穴位消毒及操作者双手消毒
针具无菌操作
医疗垃圾处理
单
手
进
针
法
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
角度
深度
指
切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夹
持
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舒
张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紧绷,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提
捏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管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
行针手法操作评分标准
基
本
插
将把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
从深层向上引退到浅层的操作谓之提
捻
转
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
辅助手法
循
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巡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的循按
弹
法
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震动
刮
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
摇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
飞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震
颤
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的震颤
补泻手法
补
泻
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
先深后浅,重提轻插,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疾徐补泻
进针是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迎随补泻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的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的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呼吸补泻
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开阖补泻
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的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出
棉球按压穴旁皮肤
刺手捏持针柄,将针缓慢退至皮下,快速出皮肤
按压针孔
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操作前准备
医者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服装、鞋帽整齐。
洗手,戴口罩
物品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患者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灸部位,保暖。
艾柱灸
直接灸
1、瘢痕灸:
施灸时先将施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易炷再灸。
间接灸
1、隔姜灸:
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3、隔盐灸:
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艾条灸
悬起灸
1、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约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炙。
3、回旋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的施灸。
实按灸
1、太乙针灸:
自制太乙针,施灸时,将太乙针的一端点燃,用布7层包裹,其燃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经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
如此反复灸熨7-10次为度。
2、雷火针灸:
自制雷火针,施灸方法同太乙针。
温针灸
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cm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温灸器灸
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至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
细则评价
1、艾条与皮肤距离符合要求
2、灸至局部皮肤稍起红晕,施灸时间合理
3、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4、灸后及时除掉艾灰,清洁局部皮肤。
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异常情况处理
皮肤灼伤(起泡):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失。
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等,并以纱布包敷。
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
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评价
选穴准确、操作熟练、动作协调、体位合理、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
拔罐操作评分标准
治疗盘、火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打火机、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纱布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拔罐部位,保暖
吸附方法
火吸法
1、闪火法:
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2、投火法:
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拨的部位
3、滴酒法:
用95%酒精或白酒,滴人罐内1一3滴,沿罐内壁摇匀。
用火点燃后。
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4、贴棉法:
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花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l/3处,用火将酒精棉花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
水吸法
将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
抽气吸法
先将抽气罐的瓶底紧扣在穴位上,用注射器或抽气筒通过橡皮塞抽出罐内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
拔罐方法
1、留罐:
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
2、走罐:
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
然后,用右手握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3、闪罐:
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的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4、刺血拔罐法:
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在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6分钟。
5、留针拔罐法:
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
起罐
一般先用一只手夹住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1、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
2、治疗时间合理
3、询问患者有无疼痛、过紧,若有应及时起罐
4、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无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
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烫伤油等,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