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4394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程国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启示Word文件下载.docx

四是要着力提升农产品进出口管理能力与市场调控水平。

  关键词:

农业,对外开放,世贸组织,粮食安全,贸易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我国农业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着力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2001年,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全面开放农产品市场,农业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10年来,我国严格履行加入承诺,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农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第一,全面开放农产品市场。

一是逐步削减农产品关税,由2001年的23.2%,目前已降至15%,不到世界农产品平均水平62%的1/4,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①目前农产品约束关税率比中国低的有:

捷克12.2%、美国11.9%、新西兰7.3%、澳大利亚3.9%。

](如图1所示);

二是取消进口非关税措施,对粮食、植物油、棉花、食糖、羊毛等重点农产品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参见表1)。

除小麦继续保持90%的国营贸易比例外,其他农产品的国营贸易比例逐步缩小。

2005年取消羊毛和毛条的进口指定经营制度。

2006年取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实行9%的单一关税管理。

  第二,调整农业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政策。

根据加入谈判承诺,我国农业支持补贴政策全面执行世贸组织《农业协定》,逐步建立完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农业支持补贴制度与政策体系,将国内支持中的黄箱补贴[②指受到世贸组织《农业协定》限制的各种价格支持、补贴等措施,不能超过规定的微量允许水平,要求作出削减承诺。

]上限约束在8.5%。

取消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

此外,自2005年起对外资开放农药、农膜的零售和批发业务;

2007年起开放化肥零售和批发业务。

表1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承诺

资料来源:

WTO,《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

图1世界主要国家农产品约束关税率

程国强,2005。

  第三,鼓励农业引进和利用外资。

鼓励外资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科技研发等,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探索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大农业对外合作工作力度。

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家农业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在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进行农业开发、合作经营,正在建立形成持续、稳定、合理的全球资源性农产品进口供应链。

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合作,构建更加开放、公平、合理的国际与双边农业合作框架。

  第五,积极参与并推动贸易谈判,进一步改善国际农业贸易环境。

根据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特征,促进与东盟、新西兰等双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业贸易规则。

 二、开放条件下我国农业的增长与结构变化

  加入世贸组织、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对我国农业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我国农业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贸易摩擦频发多发,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的冲击,战胜了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利益下降以及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等多种困难的挑战,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如2002~2010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1.8%,比加入前1998~2001年的10.8%高出1个百分点(参见表2)。

表2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978~2010年(%)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各期。

  10年来,我国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不动摇,始终注重抓好粮食生产。

粮食产量从2001年的9052亿斤增加到了2010年的10930亿斤,增长了20.7%,年均增速达2.1%。

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8年丰收,粮食产量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水平,打破了延续多年的粮食三年一减的不稳定周期,粮食安全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参见表3)。

其他主要农产品,如油料、棉花、食糖、肉禽蛋奶和水产品以及瓜果蔬菜等产量也实现新的突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参见表4)。

农业持续稳定增长,不仅满足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而且为我国克服各种突发自然灾害困难、应对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冲击,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表3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

1978~2010年

表4中国农业结构变化:

  第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市场贡献明显提升。

“入世”10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366元增加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3552元,年均增长10.7%(参见表5)。

特别是近几年来,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农民收入实际增速仍保持8%以上,2010年增幅达到10.9%,不仅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幅,是我国历史上农民增收最快的时期之一。

  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市场日益扩大。

2010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20875亿元,比2001年的10424.9亿元,增长100.3%,年均增长8%(参见表6)。

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张,对我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表5中国城乡居民收入:

表6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78~2010年(亿元)

注:

2010年数据包括市县两级。

  第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强。

一方面,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如表7所示,20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489亿美元,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相比,增长203.6%,年均增长13.1%。

由此促进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特色、优质、安全、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

另一方面,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同时,适度增加资源性农产品进口。

表7显示,农产品进口总额从2001年的118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719亿美元,年均增幅达22.2%。

农产品进口弥补了国内农产品供需缺口,缓解了我国农业资源紧张的压力,为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

表7中国农产品贸易:

1992~2010年

  注:

本文农产品按“世贸组织定义+水产品”(即食品+农业原料)统计;

*指按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计算;

**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相对农业增加值的比例。

  资料来源:

作者整理计算,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中国海关统计》;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各期。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强。

表7进一步显示,我国农业贸易依存度由2001年的15%,增加到2010年的19.7%。

其中,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依存度只有8%[③美国为41.1%、欧盟34%、俄罗斯36%。

农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泰国等,农业贸易依存度则高达99%以上(根据世行“世界发展指数”估计)。

],但农产品进口依存度日益提高,由2001年的6.4%上升到2010年的11.8%。

其中,油籽、棉花等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明显提高。

如为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植物油以及饲料需求,大豆进口从2001年的1038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5480万吨,年均增长20.3%,占国内大豆消费量的84%,相当于世界大豆进口总量的61.4%,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表8)。

表8中国大豆进口:

1995~2010年

中国自1996年取消大豆进口配额管理措施,实行3%的单一进口税率。

三、农业对外开放的启示

  加入世贸组织之初,由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实力弱,在农业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许多人对开放条件下的农业发展充满疑虑和担心。

为什么10年来,我国农业打破种种悲观预言,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总结而言,主要有如下应对农业开放风险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根据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的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三农工作的战略理念和大政方针,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从明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

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决策,为新时期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应对农业国际化竞争挑战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第二,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坚持并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和农村生产要素市场;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屠宰税;

连续发出八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表9),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表10),初步建立了以价格支持为基础、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现从农业“负保护”向“正保护”的政策转型,不仅有效保护和提高了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表9中国农业补贴支出(亿元)

2002年、2003年良种补贴分别只有1亿元和3亿元;

其中2010年数据来自财政部《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根据财政部网站公开资料整理。

  采用国际通行的经合组织(OECD)生产者支持估计(PSE)方法评价中国农业补贴支持政策的效果表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不仅实现了农业政策的全面转型,而且农业支持保护水平大幅度提高。

中国的农业支持总量水平[④包括政府对农业的财政预算支出和价格支持形成的补贴。

],从2001年的241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286亿元,年均增长18.7%,创历史最高水平(程国强,2011)。

表10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与临时收储价格(元/公斤)

  ①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价格的等级标准为国家质量标准三等品,每个等级之间的差价为0.04元/公斤。

  ②2008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是国家两次提价后的价格,第一次提价为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分别为1.50、1.40、1.40元/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分别为1.50、1.52、1.58元/公斤。

  ③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范围从2008年开始包括广西,中晚籼稻和粳稻从2008年开始包括辽宁、江苏、广西、河南。

  ④东北产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古。

  ⑤不同产区的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有所差异,其中内蒙古和辽宁为1.52元/公斤,吉林为1.50元/公斤,黑龙江为1.48元/公斤。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开的政策文件资料整理。

  从国际比较看,2007~2009年,中国农业支持总量年均为6204亿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878亿美元),仅次于欧盟(1478亿美元)、美国(1092亿美元),高于日本(519亿美元)、韩国(224亿美元)的支持水平。

相对而言,中国的农业总支持率[⑤即农业支持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平均为2.05%,低于土耳其(3.5%)和韩国(2.4%),但高于美国(0.7%)、欧盟(0.9%)、日本(1.1%)等发达国家。

图22007~2009年主要国家农业补贴率比较

OECD,PSE/CSEDatabase,中国数据系作者计算。

  另一方面,中国农业生产者补贴[⑥即实施农业支持政策措施后,农业生产者获得的补贴,包括价格支持形成的补贴,以及政府提供的财政预算直接补贴。

](PSE)从2001年的136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239亿元,年均增长23.7%;

农业补贴率[⑦指农业生产者补贴占农业总收入(即农产品产值加上对生产者的财政预算补贴)的比率。

]从5.9%提高到16.1%。

其中,2007~2009年平均农业补贴率%PSE,为9.1%,即农业总收入中的9.1%来源于农业补贴政策措施的作用(程国强,2011)。

当然,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农业生产者补贴水平仍然较低(图2)。

如2007~2009年OECD国家农业补贴率(%PSE)平均为21.7%,挪威为61.1%,韩国为52.1%,日本为47.3%,欧盟为23.3%。

即使是发展中国家,土耳其和墨西哥分别为34.2%与12.5%,也远远高于中国(OECD,2010)。

  第三,积极实施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农产品贸易战略。

一方面,优化和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积极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建立形成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基础的优势农产品出口体系。

10年来,我国园艺、水产、畜禽等优势产品出口在全部农产品出口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60%,增加到2010年的70%;

粮食等土地密集型资源性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20%,下降至2010年不足10%。

另一方面,适度进口资源性农产品,探索建立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机制。

2010年,我国进口植物油与油籽折油共2035万吨,按目前国内大豆亩产236斤的生产技术水平测算,相当于利用了国外9.6亿亩的种植面积(与国内水稻与玉米种植面积之和相当)。

若全部由国内生产来替代,意味着要以减少68%的粮食总产为代价。

因此,适度进口国外资源性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农业资源短缺的压力,对我国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着力提升农产品进出口管理能力与市场调控水平。

我国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采取关税配额管理等进口管理措施,有效把握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进口的时间、节奏与规模,防范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对国内生产和市场形成冲击;

积极应用世贸组织规则,应对化解日益严峻的贸易摩擦与纠纷,为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保持农业稳定发展,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竞争环境。

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农产品能源化、金融化趋势加快,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更加频繁,我国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进出口管理,着力提高驾驭复杂国际市场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健全完善国内农产品调控体系,通过实施最低价收购、临时收储、竞价销售,把握储备吞吐、进出口节奏与时机,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成功化解国际粮食危机的严峻挑战,为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