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436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x

《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docx

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须注意的事项

(二)【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3、利润表异常变化

①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配比。

当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销售成本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呈正增长、销售成本呈负增长;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成本增长率<80%;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成本增长率>120%。

②销售收入与营业费用的配比。

当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营业费用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呈正增长、营业费用呈负增长;

销售收入、营业费用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营业费用增长率<80%;

销售收入、营业费用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营业费用增长率>120%。

③销售收入与管理费用的配比。

当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管理费用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呈正增长、管理费用呈负增长;

销售收入、管理费用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管理费用增长率<80%;

销售收入、管理费用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管理费用增长率>120%。

4、销售购买循环异常

①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的配比。

当企业当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时,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负增长、应收账款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3%、应收账款增长率>3%;

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80%;

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120%。

②销售成本和应付账款的配比。

当企业当年销售成本增长率与应付账款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时,则认为异常:

销售成本正增长、应付账款负增长,且销售成本增长率>3%、应付账款增长率<-3%;

销售成本、应付账款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成本增长率/应付账款增长率<80%;

销售成本、应付账款同向正增长率,且销售成本增长率/应付账款增长率>120%。

③销售收入与存货的配比。

当企业销售收入与存货存在如下变化时,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负增长、存货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3%、存货增长率>3%;

销售收入、存货同向正增长率,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存货增长率<80%;

销售收入、存货同向负增长率,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存货增长率>120%。

(三)、银行对需用贷款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管理要求

1、报表收集

首次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业一般应提供近三年的年度财务报告和最近月份的月度财务报告,其他企业应按贷后管理的有关规定提供年度和月度(或季度)财务报告。

①年度财务报告至少包括审计意见、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其中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

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可合并为“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②月度或季度财务报告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③对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集团本部(母公司)应同时提供个别会计报表及集团合并会计报表,两者缺一不可。

提供合并报表的企业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完整披露合并范围、合并政策及合并报表编制方法。

④对新成立企业或实收资本在本期发生显著变化的企业,还应要求其提供验资报告及相关的资产评估报告。

2、查验财务资料是否规范有效。

①财务报告应当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并装订成册(封面至少应注明企业名称以及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加盖单位公章并由“单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分别签名或加盖私章。

相关签章应与企业在银行预留的印鉴一致)。

②报表的名称和格式必须规范[相关会计报表的名称应分别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或合并为“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不得使用其他名称。

年度、半年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反映两个年度或者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现金流量表可只反映当年或当期数),月度利润表至少应反映当月数、本年累计数]。

③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名称必须规范,应分别为“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书)”。

上述报告中必须有注册会计师或注册评估师的签名,并同时盖有会计师事务所或评估事务所的公章。

④一般提供财务资料的正本。

贷款分类偏离度检查辅导资料

一、贷款分类偏离度的含义

贷款分类偏离度是指商业银行在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时存在形态划分结果与实际形态相差异的程度。

包括不良贷款总体分类的偏离程度和五级分类中各类形态的偏离程度。

其计算公式:

相对偏离度=(检查确认的不良贷款比例/被查机构自己认定的不良贷款比例-1)×100%;绝对偏离度=检查确认的不良贷款比例-被查机构自己认定的不良贷款比例。

本次检查用绝对偏离度公式计算。

二、为什么会存在偏离度

贷款五级分类是人脑主观思维的过程,由于不同的人本身存在识别和判断能力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分类结果的差异。

从目前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因素来分析,产生分类偏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因素。

一是分类操作人员对制度的理解、业务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分类结果的不准确;二是对企业提供的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和分析判断不准形成的偏离;三是为了完成“抓降”考核指标,在贷款期限和贷款保证上作技术处理,如借新还旧、担保变抵质押等,人为调整分类结果;四是不严格执行分类制度,造成分类偏离,主要表现为简化分类程序和标准、分类不及时和不连续、未按规定权限分类认定等。

2、政策因素。

一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某些行业政策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信贷政策的变化,造成对贷款投入、投向的重大影响,造成分类偏离;二是上级行对基层行的不良贷款实行额度控制,对不良贷款有计划地进行“释放”。

3、信息不对称。

一是银行难以获取客户真实可*的财务信息,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的可*程度较低,从而影响贷款分类的偏离;二是个别企业为了取得银行的贷款,给银行提供虚假的财务数据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导致分类结果的不实和偏离。

4、分类标准不一致。

人民银行2001年制定的《五级分类指导原则》是目前五级分类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但该文件对分类标准仅有核心定义,没有具体的操作性解释,确定的标准较模糊,而且弹性较大。

各行根据此文件和本行的实际情况又分别制定了《贷款分类实施办法》,由于各行的理解掌握程度不一,导致分类标准不一,实践中又是将《五级分类指导原则》作为检查标准使用,致使检查人员与商业银行对分类标准产生一定程度的分歧,从而导致分类结果的偏离。

5、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一是管理人员或分类人员为了逃脱责任,掩盖事实真相,将不良贷款在正常或关注中反映;二是中行、建行股改之后,对大量的不良资产进行了剥离和核销,不能排除利用剥离和核销之机将正常贷款划入不良进行“储备”,以备将来考核时进行调整。

小编寄语:

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三、五级分类标准及管理要求

(一)分类标准。

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指导原则》,商业银行贷款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后三类为不良贷款。

各商业银行根据此分类办法并结合本行实际又细化了分类标准,其划分标准及主要特征为:

1、正常类: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的本息偿还。

2、关注类: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对违反国家法律和法规发放的贷款;逾期90天至180天的贷款;对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的贷款至少应划入关注类,并在依法追偿后按实际偿还能力进行分类。

该类贷款损失率不超过5%。

其基本特征:

●净现金流量减少;

●借款人销售收入、经营利润在下降或净值开始减少,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

●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例如借款人所出的行业地位呈下降趋势;

●借款人的关键财务指标,如:

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

●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重大的不利变化;

●借款人固定资产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调整,例如基建工期延长或慨算调整幅度较大;

●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

●贷款的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或对抵押物失去控制;

●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

●银行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监督。

●银行信贷档案不全,重要文件遗失,并且对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

●违反贷款程序发放贷款。

3、次级类: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

应收利息逾期90天、本金逾期181天至360天的贷款至少要划入次级类。

需要重组的贷款应至少划为次级类,重组贷款是指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作出调整的贷款。

该类贷款损失率在30%-50%之间。

其主要特征:

●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并且难以按市场条件获得新的资金;

●借款人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借款人内部管理问题没有解决,防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贷款。

●借款人经营出现亏损,净现金流量为负值;

●借款人已不得不寻求拍卖抵押品、履行担保等还款来源。

4、可疑类: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逾期360天至720天的贷款至少要划入可疑类。

重组后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至少划入可疑类。

该类贷款损失率在50%-75%之间。

其主要特征:

●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贷款项目如基建项目处于停缓状态;

●借款人已资不抵债;

●银行已诉诸法律来收回贷款;

●贷款经过了重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还款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5、损失类: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逾期720天以上的贷款至少应定性为损失类。

该类贷款损失率在95%-100%之间。

其主要特征:

●借款人和担保人宣告破产,经法定清偿后仍然不能还清贷款;

●借款人死亡、宣布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

●借款人虽未破产,但已名存实亡或关停倒闭;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造成债务人主体消亡,无承债主体。

(二)管理要求。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一是要有健全的分类管理制度;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分类组织管理体制;三是要有统一规范的分类标准;四是要将所有贷款纳入分类范围;五是要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分类;六是要保持分类的及时性;七是要充分掌握借款人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管理信息,保持银行与企业信息的对称性;八是要保持信贷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九是要定期对贷款分类政策、程序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如何对抽样客户的分类偏离度进行现场检查

(一)调阅被抽取的客户贷款信贷档案资料,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并将基本情况录入《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操作表》。

(二)分析判断被抽取的样本客户的偿债能力和还款意愿。

这是现场检查的主要环节。

应从借款人的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