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432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静安、杨浦、青浦、宝山区2013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

历史试卷2013.04

注意:

1.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检测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2分,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史诗中的神话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却是认识古代文明的重要线索。

反映地图所示文明区域历史发展的史诗是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荷马史诗》

D.《摩珂婆罗多》

2.“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A.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B.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C.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D.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3.屋大维的顾问抱怨说:

“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罗马为此制定的一系列的法令统称为

A.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4.“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在

A.殷商后期B.西周初期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5.“当否定种姓制度并对不同于终级客观实在的灵魂的信仰发出挑战的时候,就诞生了一种广为流传的宗教,它迷住了整个东亚。

”材料中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

6.“安拉是大慈大悲者和怜悯者,世界上只有真主,默罕默德是他的先知,在这一刻,十字架被新月所代替;圣索菲亚大教堂变成了清真寺……”此处的“新月”是指

A.罗马帝国B.蒙古帝国C.奥斯曼帝国D.东罗马帝国

7.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措施或政策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①奖励军功②推行县制③什伍连坐制④重农抑商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8.“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

”这一“退步”是指

A.郡国并行B.师法黄老C.设置刺史D.颁推恩令

9.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却也因此常被亲近者侵夺。

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重要角色有

藩帅    宦官    首辅   外戚

A.B.C.D.

10.15世纪以后西欧书籍从教会机构独占逐渐演变成一般学者也可以分享图书。

该变化的关键是

A.中央王权介入B.基督教会分裂C.市民阶级壮大D.罗马帝国瓦解

11.有学者认为: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18世纪以后,这一局面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清军入关  B.工业革命 C.地理大发现 D.五口通商

12.有学者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采邑制D.行省制

13.17世纪一位思想家首创社会契约说,反对“君权神授”鼓吹“君权人授”,这位思想家是

A.霍布斯B.卢梭C.伏尔泰D.洛克

1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培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

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

”与材料观点相一致的史实是日本

A.推翻幕府确立天皇的地位B.废藩置县建立了民主政治

C.脱亚入欧走上现代化道路 D.尊王攘夷实现民族独立

15.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开始从伦理道德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转变到以强弱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并且“自强”也成为中国观念的重心所在”。

体现这一转变的最初实践是

A.编著《海国图志》B.成立总理衙门C.创办洋务企业D.派人出国留学

16.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

下列不能体现其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同文馆成立B.轮船招商局成立C.商务印书馆成立D.“旧染污俗”革除

17.“窃闻与日本议和……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与材料联系最直接的事件是

A.甲午海战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瓜分狂潮

18.康有为在作《强学会序》中认为:

“天下之变,岌岌哉!

夫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累合什百之群,不如累合千万之群,其成就尤速,转移尤钜也。

”从材料中反映成立强学会的宗旨是

A.培养变法人才B.强调理论研究C.集聚变法力量D.进行变法宣传

19.1912年2月,袁世凯即通电南京临时政府: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

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袁世凯所为与之相悖的是

A.就任临时大总统B.镇压二次革命C.签订“二十一条”D.宣布洪宪改元

20.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

“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

”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B.中国重返联合国C.尼克松准备访华D.中美开始建交

21.罗家伦说:

“学生是运动的先驱,是最先觉悟,最早奋起的力量。

他们无所倚傍,赤手空拳,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奋斗。

这显然是极可贵的牺牲精神。

”材料中的“运动”是指[来源:

Z.xx.k.Com]

A.新文化运动B.护国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22.近代史上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向列强建议:

侵华的最好手段“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行我令,压制其民。

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分之手段也。

”列强实现这一目标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甲午战争之后

C.瓜分狂潮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23.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4.下列图片是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

其中与其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描述同处一个时代的是

 

A.B.C.D.

25.1918年法国的领导人这样说道:

“我只有一句话,我以法国人民的名义,以法兰西共和国的名义,对回归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表示—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法兰西的敬意”。

实现这一“回归”的条约是

A.《九国公约》B.《凡尔赛和约》C.《四国条约》D.《五国海军协定》

26.美国一位总统恳切地说:

“我将请求国会授予我唯一仅存的应付危机的手段——对紧急事态作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这种权力之大就像我们实际上受到一个外敌入侵时将授予我的一样。

”这位总统和他所应对的危机是

A.威尔逊与第一次世界大战B.罗斯福与经济危机

C.罗斯福与日本偷袭珍珠港D.尼克松与古巴导弹危机

27.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这段材料体现了

A.最高法院司法裁定权B.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C.最高法院拥有立法权D.总统最后当选与选民无关

28.作为国际贸易管理和仲裁机构,这一组织的建立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有利于战后国际贸易中打破壁垒。

这一组织是

A.B.C.D.

29.20世纪末,欧洲发生了极富象征性的两个事件:

一边的联盟正在筹备建立,而另一边的联盟却悄然而散。

这个正在建立和解散的联盟分别是

A.欧盟∥东盟B.独联体∥华约

C.北约∥联合国D.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30.观察下图例,你认为图例中的情况应该最早出现在

 

A.十八世纪中期的中国B.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

C.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D.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

(以下每题3分)

31.近代漫画家马星驰1910年创作的漫画《官与民之负担》说明了

A.中国人民因西方资本输出而负担加重

B.西方列强控制了清朝政府的财政命脉

C.清政府把沉重的负担转嫁给广大人民

D.下层民众才是内外负担最终的承担者

 

32.《朱子语类》中记载:

“黄仁卿问:

‘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

’(朱熹)曰: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这

A.说明了后世沿用秦朝建立的集权制度的主要原因

B.说明朱熹认识到专制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C.反映了朱熹对秦以来君主专制持严厉批评的态度

D.反映儒家学派对法家的思想并非一概排斥和反对

33.右图反映

A.二战后初期欧洲经济格局一角

B.“马歇尔计划”受援国家分布

C.冷战时期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

D.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分布

34.“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

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该材料出自《资政新篇》,这说明其作者洪仁玕

A.赞同对外开放,但不能牺牲国家主权 

B.主张有限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C.承认西方先进,与“师夷长技”观点相似

D.担心中国百姓因见识浅陋而引发意外纠纷

35.下表为1926-193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表(单位:

%)(资料来源: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国家

1926年

1931年

英国

4.0

10.0(1932年)

法国

12.0

38.0

德国

12.0

40.7

美国

20.0

53.0

日本

16.0

24.0

该表说明

A.为转嫁危机,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大规模的贸易战争

B.各资本主义大国为应对经济危机纷纷实行了贸易保护政策

C.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主要资本主义大国都大力提高关税

D.20世纪3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都较大幅度提高关税

2、非选择题(共75分)

36.殊异之王权

材料:

国王只不过是贵族中的一员,与其他贵族相比,没有多少特权,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王室领地,10世纪时的法国国王如果离开自己的领地,就有可能遭到其他贵族的抢劫和袭击。

——《世界通史》

问题:

(11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看待10世纪法国王权式微现象的?

(3分)

(2)简述中世纪后期王权强化的原因及表现。

(4分)

(3)1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君主权力又是如何加强的?

(4分)

37.经略大洋的实践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

一方面是经济基础使然——中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社会。

另一方面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能感受的最大生存压力,是来自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都兴起于蒙古高原。

材料二:

游牧民族在亚欧大陆建立的无法挑战的霸权,使宋朝有了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

到了明朝,明成祖置开国禁令于不顾,几乎和欧洲人同时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三:

与欧洲以及阿拉伯世界完全不同,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封”,即宗主国给外番赐以封号,这一项政治封号,对周边小国极其重要,得不到宗主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