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4121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普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普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普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普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普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心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表象与外部客体是同构的关系。

(锁与钥匙的关系)

表象是记忆表征,但信息来源于知觉,两者在机能上等价。

表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四)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的基础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3、表象是人的认识从感知到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

注:

PET技术科斯林等人的研究毕思阿克等人关于视觉和表象是否具有相同的的脑机制

第三节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1、概念的含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理解:

Ø

概念包含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概念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

概念和词不可分的。

2、概念的种类

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合取概念:

多个属性同时存在,毛笔

析取概念:

取其中一个/多个属性

关系概念:

事物间相互关系

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1、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networkmodel)

人物:

柯林斯(Collinsetal,69)

观点:

①概念是以结点(node)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

②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③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也越高。

评价:

简洁地说明了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它所概括的概念间的关系类型较少。

有实验表明,这种概念结构不一定具有心理现实性。

2、特征表理论(featurelisttheory)

波纳等(Bourneetal,79)

①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前者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

后者是具有描述功能的特征,相当于非本质特征。

②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

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肯定—概念中具有某种特征。

智力因素

否定—概念中不具有某种特征。

非智力因素

合取折取条件

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其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但目前还难以解释某些自然概念

4个语义范畴的实例的优良程度评定的常模

3、原型模型(prototypemodel)

茹什(Rosch,1975)

①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

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②该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的成员来组成的。

评价:

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的组成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此理论只适用于部分概念。

概念的形成试验

人工概念形成的试验研究郝尔的研究布鲁纳的研究

(二)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

1、假设检验说(hypothesistesttheory)

人物:

布鲁纳

观点: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挑战:

有人研究了某一刻被试对前一次尝试中的刺激、反应、反馈情况和所形成的假设的记忆情况。

结果并不完全符合假设检验说。

(三)概念形成的策略

保守性聚焦:

假设与所有属性有关,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

冒险性聚焦:

假设与所有属性有关,每次只改变一个以上属性

同时性扫描:

假设与部分属性有关,一次同时对多个假设进行检验

继时性扫描:

假设与部分属性有关,每次只检验一个假设,多个假设相继进行

2、样例学习说

茹什

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掌握它的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的记忆。

记忆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样例就是概念的存在形式。

四、推理

概念

内涵:

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种类:

三段论推理:

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

未婚者都不戴结婚戒指。

小李未戴结婚戒指。

所以,小李未婚。

推理时为什么会出现一些错误的结论?

①气氛效应理论:

武德沃斯等人

在三段论中,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将影响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两个全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

两个特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的结论

两个肯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肯定的结论,两个否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否定的结论。

②理解前提错误(换位理论):

查普曼等人

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

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所有的学生都是青年人;

一些青年人是球迷;

因此

(1)所有球迷都是学生;

(2)没有一个球迷是学生;

(3)一些球迷是学生;

(4)一些球迷不是学生;

(5)上述结论均不正确;

③心理模型论

约翰逊·

莱尔德等人

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或受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人们只根据前提创建了一个心理模型,而没有考虑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造成了推理错误。

(二)线性推理:

黄金的比重比水银大,水银的比重比白银大,这些物质中哪种物质比重最大?

哪种物质比重最小?

1、由表象表征,休腾洛切等人

2、由命题表征,克拉克等人

(三)条件推理

证实倾向

沃森实验:

“四卡片选择作业”

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侧为偶数。

问题:

为证实这一规则的真伪,必须翻哪张卡片?

第四节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问题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问题空间:

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

初始状态---认知操作---目标状态

问题解决—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二)问题的种类

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问题空间是否清淅

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

有无对手

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问题解决者的知识经验多少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额叶

左半球的颞叶

顶—枕叶

三、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一)尝试错误/算法式

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买彩票的“四花选四”,它的规则是要求你选择四个号码,每个号码都是在1—13里面自由选择

13*13*13*13=28561

过于费时、费力和缺乏效率的

河内塔问题

初始状态

(二)启发法

1、手段—目的分析法

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问题:

如何缩小两者差距?

找出缩小差距的办法及操作。

如果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不够成熟,则提出第二个子问题:

如何创造条件?

提出创造条件的办法及操作。

如果(4)中提出的办法实施条件也不成熟,则提出第三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

2、反推法/逆向工作法

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3、爬山法

四、问题解决中的专家与新手

专家与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异

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其它因素

1、知识的表征方式

九点连线

要求:

笔不离纸,用不多于四条直线连在一起

两种答案:

2、定式

卢钦斯量水实验(Luchins,42)

3、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4、动机

耶基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

5、情绪

6、人际关系

从众现象

第八章语言——思维的工具

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有声语言-音、义结合

手势语-手势、义结合

口语的符号系统

英语:

元音-i:

i,e,æ

……..

辅音-b,p,d,t

英语词汇:

/buk/

汉语:

韵母-i,e,a,

声母-b,p,ch,sh,

汉语词汇:

/shu/语法

创造性:

语言的创造性表现在,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汇和语句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

结构性:

语言受规则支配。

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孤立的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

意义性:

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意义使人们能够交流。

指代性:

语言饿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抽象的饿概念。

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流活动。

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符号系统,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二、语言的结构

音位:

能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

音素:

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

词:

可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句子:

独立表达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1、语言是一种行为,是受规则(语法)支配的。

人们利用语言的规则,可从有限的基本的语言单位去构成无限的、复杂的语言系统,就是语言的生成性。

人们学会语言,是运用规则去构成和理解新句子,规则性和创造性是语言的重要特性。

2、句子的双重结构

表层结构-指句子的形式

深层结构-指句子传递的意义

一种表层结构,可以有两种深层结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一个深层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层结构。

“黑狗咬了小女孩”,“小女孩被黑狗咬了”

语言生成的过程就是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过程。

Theyareflyingplanes.

它们是正在飞行的飞机。

3、句法规则

(1)短语结构语法—句子是由许多组成成分构成,其中短语是重要的结构

(2)转换语法¡

ª

各成分按一定的重写规则构成短语、句子。

黑狗咬了小女孩。

“狗是黑色的”,“狗咬了女孩”,“女孩是小的”

小女孩被黑狗咬了。

黑狗咬了小女孩吗?

黑狗没有咬小女孩。

三、言语的种类

四、语言的表征与加工

(一)语言的表征-语言怎样储存在头脑中?

1、表征的层次:

词汇表征

句子表征

课文表征

2、心理词典

词语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

每个词有一个词条,包含形、音、义等信息

局部表征—有关某词的形、音、义等知识都储存在网络的某一结点上

分布表征—单词的每一种特征不是与一个单词发生联系,而是分布在网络的各个单元中,与其它单词共同使用每一种信息

(二)语言的加工

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

一、发音机制:

呼吸器官(气管、肺)——动力器官

喉头、声带——发音体

口腔、鼻腔、咽腔——发音体的共鸣器。

二、中枢机制

左半球的布罗卡区(说)、艾克纳尔区(写)、威尔尼克区(听)和角回(读)

二、中枢机制

1、布罗卡区(说)

运动性/表达性失语症——发音障碍

影响语言的语法结构

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

影响语言的理解

2、威尔尼克区(听)

接收性失语症

不能分辨语音

不能理解语义

3、角回(读)

阅读障碍

听—视失语症

语义性失语症

第三节语言理解

什么是语言理解

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初级水平:

对单词的理解

较高水平:

对短语和句子的理解

第三级水平:

对课文和话语的理解

一、语音知觉

语音知觉/言语知觉——人对语音的识别过程。

个体如何处理声音的信息?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音调—语音的高低

音强—语音的强弱

音长—语音的长短

音色—语音的特色

(二)音位及其区别性特征

1.类似性/音位的语音特征

2.强度效应

3.噪音的掩蔽

4.语境

5.句法、语义的作用

二、词汇理解/词汇识别

影响词汇识别的因素:

1、单词的部位信息

拼音字母:

起首、结尾字母

汉字:

左边>

右边,上边>

下边

2、正字法规则

3、字母长度和笔划数量

4、字形结构

5、字词的使用频率

6、语音的作用:

可发音>

不可发音

7、语境(上下文)作用

8、语义的作用

三、句子的理解

影响句子理解的因素

1、句子类型

否定句﹥肯定句

2、词序

词序不同,句法结构也不同。

“妹妹叫我”,“我叫妹妹”。

3、语境:

提供背景知识

4、句法与语义分析: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饭我吃了VS我饭吃了

四、课文理解

影响课文理解的因素

1、推理

2、语境

3、图式——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预期的排列方式。

预期作用

补充作用

对信息的选择性加工

第五街的一所房子的供热系统出现了煤气泄漏。

一场爆炸摧毁了房子并引起了失火,威胁邻近的数座建筑。

第四节语言的产生/表达

一、言语产生—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

与说话者的动机和目的有关

受认知系统直接支配调节

主要研究口头语言

时间性,更能反映语言产生的处理过程

研究对象来源

无失误的连续的语言

失误的语言

断续的语言(口吃)

儿童语言习得阶段的语言

解体的语言(语言障碍)

二、言语产生的单位

语误、停顿、重复、开始失误、改正、多加感叹词、口吃、失言

areadinglist→leading

音节:

unanimityofopinion→unamity

语素:

theintroductionofthesubjects→introducting

Ilovetodance→Idancetolove

短语:

mysisterwenttotheGrandCanyon→theGrandCanyonwenttomysister

句子

二、言语产生的阶段

1、弗朗琴(Fromkin,1973)

选择需要表达的意思

为分句选择句法结构

把内容插进句法结构中

指定出词的词法形式

指定也代表分句的音素

选择运动要求

发出分句

2、安德森(Anderson,1980)

构造阶段:

说(写)什么

转化阶段:

怎么说(写)

执行阶段:

说话(书写)

3、德尔(Dell,1986)

语言的产生包括语义、句法、构词法、语音四种不同的加工水平

这四种水平的加工是同时进行的,且互相作用

rest

4、勒韦(Levelt,1989)

产生交际意图,需具备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旧时有一位私塾先生,自诩文章高明。

他与自己的弟子们一道连续几届参加科举考试,但每次都是弟子榜上有名,而自己却名落孙山。

一次,主考大人宴请社会绅士名流,会上谈及此事,主考大人问他这是什么道理,他愤愤然吟诗道:

“文章不如我,造化不如他。

”说罢,扬长而去。

一宿舍区有辆废弃卡车。

暑假的中午,一群孩子总是在车上蹦跳,闹得大家无法休息。

大人们责骂、轰赶、说理全没有,反而越说越起劲。

王老师主动请缨。

他召集孩子们宣布:

“今天起,每天组织你们比赛,谁蹦得最高谁得奖,今天的奖品是一把精美逼真的玩具手枪。

”孩子们欢呼雀跃,竞相蹦跳,累得筋疲力尽。

第二天的奖品是两块巧克力,孩子们的兴趣锐减,牢骚也有了,但还是继续比赛。

第三天的奖品是一包花生米。

孩子们一听,纷纷抱怨:

“不跳了,累得要死,真没劲。

假设有人让你在一个无人的房间里独自玩套圈游戏。

你可以自由选择起点位置。

你是选择:

距离目标很近的能百发百中的位置?

距离目标很远的鲜有套中的位置?

距离目标适中的约有半数能套中的位置?

1992年始,珠海市政府重奖专家,除精神奖励外,另奖励实物,最高者住房一套、轿车一辆及奖金共以百万计,最低者也有三万,以吸引中高级人才落户。

时至今日,珠海仍引进困难不断流失。

以环境优美而著称的经济特区珠海,以国内首开科技重奖而广受关注的珠海,时至今日对人才的吸引力为什么在减弱?

……珠海的工资比周边低,缺少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创业前景渺茫,人才使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使得珠海这座城市对于高素质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你有过类似以下的情况么?

第一种情况:

深夜,这已经是第三次了,你尝试学习课上要求阅读的材料,但是你太困了,你根本无法集中你的注意力,你的上、下眼皮不断打架。

你决定立刻上床睡觉,第二天早起再工作(一个你知道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的计划)。

第二种情况:

你第二天要参加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比如研究生入学考试,你忐忑不安,因为你实在没有足够的信心通过考试。

你知道你需要一个良好的睡眠,第二天才能精神抖擞,但是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数了几千只羊,却依然无法入睡。

第九章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

思考题—运用本章的理论分析你高中或现在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组成、动机与学习效率间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

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动机的涵义——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是一种内在心理过程

必须有目标

要求活动(生理、心理的)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种类:

按起源:

自然需要vs.社会文化需要

按对象:

物质需要vs.精神需要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需要的变化规律

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1、动机与行为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

同一动机产生不同行为。

同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多种多样,构成一个动机系统;

动机与其效果间既统一也不统一。

2、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形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

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四、动机与价值观

1、价值观

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

2、种类

根据工具—目标维度,罗克奇(Rokeach,1973)

工具性价值观:

(行为方式),道德价值和能力价值。

终极性价值观:

(生活目标),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

施普兰格尔,1928

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宗教价值观

3、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兴趣:

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可发展为内在动机。

信念:

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

理想:

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节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理论

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

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

生物本能、社会本能

麦独孤

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

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

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的。

人有18种本能。

二、驱力理论(赫尔)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

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

P=D×

H(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

D驱力;

H习惯强度)

三、诱因理论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K

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

四、唤醒理论

赫布和柏林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水平,不太高,也不太低。

唤醒理论三原理:

一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二是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