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592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民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民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民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民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生Word文件下载.docx

《民生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生Word文件下载.docx

两会关注民生关键是"

把实事一件件办好"

  走进“十二五”,一幅更加美好的民生图景在人们眼前展现。

  改善民生成共识

  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代表委员们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共识格外清醒而坚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发展经济,为了什么?

人们在思考,也更加明确: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来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

  “如果只有GDP的快速增长,而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不快、幸福感得不到提高,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那么我们推动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提出,民生是第一目标,抓住了“民生”,我们前进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

  “先有百姓幸福感,才有政府满意度!

”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市长毛小兵说,相比种种经济增长指标,老百姓更看重出门、看病、买菜是不是方便,看重饮食用药是不是安全,冬天有没有暖气。

群众利益无小事。

“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真正让改善民生成为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不能等、不能慢。

  走过“十一五”,中国综合国力空前跃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明显增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坦陈,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等,基本上集中在民生领域。

可以说,中国所处的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正视问题方能找到应对之策。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中国必须直面矛盾和问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下大力气弥补民生短板。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其意义绝不仅仅限于人民生计本身,同样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当前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重庆市有这样一笔“促就业”账:

通过政策扶持,创办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约30万个就业岗位,为地方创造6亿元税收……惠民生和促发展,完全可以实现“共赢”。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谈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促使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转为内需拉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存在不少有利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积累了雄厚的财力,这为“十二五”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社保、医疗、教育等多项改革的扎实推进,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创造了有利的制度保障。

  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把民生追求更加深刻地融入发展进程,一个个民生“路线图”、“时间表”昭示人们,改善民生成为更加自觉主动的国家行为。

这让代表委员们感到鼓舞,也给亿万百姓带来希望。

  真抓实干惠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怎么干?

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要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首先要促民富。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要超过7%,迈出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历史性一步,并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这符合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乃众望所归。

”他表示,实现“民富”的目标,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切好“蛋糕”。

一方面,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提高居民收入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规范分配秩序,健全收入分配体系,实现共同富裕。

  就在两会召开之际,部分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国务院原则通过个税改革方案,这些有助于“民富”的政策措施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充分肯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

  要为百姓创造更多“饭碗”。

  就业是民生之本。

“十二五”,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确定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这给人们在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吃了一颗“定心丸”。

  “促就业,渠道还要更多些。

”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认为,帮扶大学生就业,应多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到中西部地区去。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认为,“小企业、大就业”,从扩大就业的角度看,今后应多扶持中小企业,让其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要编织一张更加坚实细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未来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将面临城镇化加速、老龄化加剧等冲击。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成为‘十二五’时期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

他说,经过“十一五”的探索实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今后还要继续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待遇水平,“只有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社保体系,才能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让百姓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

  要为更多人圆“安居梦”。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5年将总共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评价说,“两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房价问题没有回避,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抓住了当前住房问题的核心,体现了政府把调控进行到底的决心,也赢得了民心。

  据了解,此次两会,政协收到的4772件提案中,涉及医疗、教育、住房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提案超过了2000件,人大收到的462件议案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议案,同样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百姓的殷切期盼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时刻以民生为重

  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这美好的目标凝聚着百姓的期望,也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不少代表委员谈到,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斩关夺隘,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

  如果干部考核评价“唯GDP论英雄”,表面上把民生捧得很高,实际上仍可能导致一些地方紧盯速度,只顾铺摊子,“好”让位于“快”,“民生”让位于“增长”。

  “十二五”规划草案,围绕民生领域提出的多项约束性指标,成为草案的一大亮点。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年均增长3.3%,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7%……以约束性指标的形式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戴上了“紧箍咒”,赢得人们一致叫好。

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说,让这些民生指标具有约束性,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的最好形式,对于政府是一种鞭策,对于民众则传递出信心。

  在肯定约束性指标的同时,更多的代表委员提出,民生涉及的领域极广,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今后更应该推广采取综合的考核指标,让考核机制真正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指挥棒作用。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舍得投入――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年年增长:

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突破1万亿元;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民生和灾后重建投入1.1万亿元以上;

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和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超过1.6万亿元。

  改善民生需要真情实意,更需要真金白银。

许多代表委员提出,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有条件在民生方面投入更多的财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认为:

“财政资金向民生项目倾斜,其意义不仅在于增加了多少投入,还表明党和政府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变化:

越来越注意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尽最大力量让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要在民生指标和经济发展的其他指标发生矛盾时,坚持“民生优先”――

  “民生”成为今年两会最热的话题,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温暖。

但与此同时,在百姓看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桩桩件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热闹,更不是列概念、喊口号就能实现。

特别是当一些具体的民生实践与经济发展的其他目标发生冲突时,就更加考验执政者的诚意和智慧。

比如一些地方搞城市建设片面地“贪大求洋”,结果是马路宽了、交通堵了;

高楼建起来了,没地方买菜了。

坚持民生为重,就是要在上任何项目、做任何决策前,首先想想,是否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了前头,是否把人民的幸福和尊严放在前头。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段阐述声声响亮、字字千钧。

  走过5年,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切实改善,体味到党和政府对群众利益的深情牵挂。

  下一个5年,一段新的征程已经起步,更光辉灿烂的前景正在向我们招手。

(记者白天亮)

新华社

2011年“两会”:

始于民生,幸福为终

价值中国推荐2011-04-2201:

15:

33《经济》

    

  2011年的3月,中国人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

  延续了上几届两会的关键词:

“民生”,本届两会继续将焦点对准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事实上,“民生”这个关键词,以比往常更强势的姿态代替了GDP,涌现在各级代表委员的发言中。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了诸如“提高基础工资比例”,“物价补贴多一点,退休待遇好一点,内部差距小一点”,“把蛋糕做大切好”,“对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大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收入随物价调整增长”等各种关乎民生的提案。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明确承诺:

中央财政支出三分之二用于民生。

  从本届两会始,很多民生指标的考核,也纳入了官员问责制的范畴,比如保障房的建设。

  在参加政协经济、农业界联组会讨论时,温家宝总理说:

“我不仅是带着耳朵来的,用耳听只能听到声音。

我是带着心来的,带着神来的,用心倾听、用神感悟,这样可以更加充实思想,改进工作。

  而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的提问与总理的回答,几乎句句不离民生。

面对一些矛盾问题,总理面色凝重,知难而不退。

谈及就业,称是对政府的极大考验,但完全有决心能够办好这件事情;

谈及物价,指通胀如老虎,不敢掉以轻心,从三方面来努力管好通胀预期;

谈及房价,表示要加强地方政府责任,三管齐下,最重要是政策落实;

谈及反腐,强调深知国之命在人心,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

  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政府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

  实际上,民生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了,这一点已经在全国上下达成共识,在中国GDP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的今天,“民生”问题也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即民众的“幸福感”。

  幸福感,不仅仅是百姓对物质生活的感知,同样也是对精神生活的感知。

而后者更多地体现在对社会公平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上。

  因此,作为今年“两会”的另一个关键热词——“幸福感”,就像是和谐社会的通俗说法,在各个会场上的代表委员口中频繁出现。

  “往年讨论和谐、公平、民生等话题,今年热点转到了‘幸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说,其实那些都是幸福的一部分内容,都属于幸福范畴内的概念,大家推动社会发展的理念一脉相承,“只不过今年大家的话题集中在幸福上,这有更广泛的含义,讨论的内容向更深层次发展了!

  如果说公民的幸福感是对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检验,那么,国家的责任就是为公民创造幸福的条件。

  对此,温家宝总理选用典雅的中国古语,道明了政府在维护公民幸福感方面的坚定志向: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温总理所引的句子,是说从政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下种以后,刮风下雨,阴天阳时,无不上心,一直到最终的收成。

对“十二五”开局的“两会”使命而言,这是非常到位的一个警句。

  尽管中国目前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矛盾与问题错综复杂,危机与挑战此起彼伏,但今年“两会”重点仍然就民生涉及的诸多领域向国民做出庄严承诺,其中很多是用数字指标来说话的,对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提出严峻挑战。

  “十二五”规划的从始到终,可以说肯定会伴随着风霜雨雪,但由民生入手,“思其始”,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民众的信心由此得以累积;

不过,只有“成其终”,即确保所承诺的各项民生指标的实现,才能让幸福真正与国民结缘,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对人民幸福度的专注,也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热议。

  对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香港报章和境外华文媒体纷纷予以解读,关切中国将如何具体实现“让人民幸福”,称“十二五”规划草案坚持把事关幸福的民生,作为整个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备受关注。

  香港《文汇报》刊文说,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让人民幸福”就已经是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出现频率颇高的用词。

新鲜出炉的国家“十二五”规划草案中说,要坚持把事关幸福的民生,作为整个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所以,在未来五年,相信通过给力的国计民生,全体国民的幸福,不再是浮云。

  中国台湾《联合报》称,大陆“两会”在“让幸福飞”的基调中拉开序幕,将透过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主导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路向,又势将引领出未来五年的发展新路向。

  日本《中文导报》说,今年出现频率最高、本次“两会”最热门的关键词,非“幸福”莫属。

中国在取得经济成长、国家富强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已经看到了或者说有能力谈论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协调发展、国民幸福。

由“国富论”转向“幸福论”,由“GDP崇拜”转向“幸福追求”,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世界的潮流。

  美国媒体报道:

“幸福”是中国政府今年工作的主题。

  韩国媒体报道:

今年“两会”的焦点是如何建设“幸福中国”。

  英国媒体指出,中国政府提出评判官员执政能力的标准是“让人民幸福”,这意味着,民生而不是经济增速已经成为考核中国官员的重要标准。

  法国媒体预测,未来五年,中国一定能走出一条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的“中国之路”。

  经济成长是基础,获得幸福感是目标。

当“幸福感”成为中国社会的衡量指标,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当“幸福感”成为中国人生活的终极关怀,就会创造真正的和谐社会。

  这就是来自春天的幸福之声。

2011年中国两会给力“民生”

2011年的北京,两场迟到的春雪无法挡住春天来临的脚步。

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和5000多名代表委员一道,再一次如约而至。

两会开幕以来,参与网上两会调查和讨论的人数连创新高。

“2011两会调查:

你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显示,“社会保障”是最受网民关注的民生议题。

政协委员敏锐发现这一信号,以“一号提案”予以回应。

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开幕大会上强调,“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所以可以看出,民生问题仍是今年两会的焦点,尤以房价、医疗、教育、交通等问题最受关注。

可以说,每年两会都有新变化,每年都有新惊喜,而民生的份量也是越来越重,这是最让人兴奋的事情。

尤其是今年,民生问题最为集中。

目前从各方面汇集的信息看,今年的两会关注的焦点更加贴近民生,经济发展、教育问题、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的提案议案更具体、更现实、更给力!

走进民众,就是顺应民意,就是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

提案议案反映民情,彰显的都是民生为本的理念,华夏大地因此倍感温暖。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回应。

近年来,以顺应民意为出发点,政府逐年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效果初步显现。

首先是就业。

在政策上,财政大幅度提高了专项资金,对于一些困难的企业实行了“五缓四减三补贴”的政策,特别是对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家庭,在安排就业方面,采取了一些力度很大的具体措施;

 

其次是社会保障方面。

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参保人数进一步增加。

特别是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这应该说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第三是促进教育公平方面。

我们在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减免补的基础上,对于中专教育、职业教育,我们免除了农村困难学生的学费、免除了涉农专业的收费。

对于农村的学校,包括中学、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校舍改造和建设;

另外,在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方面,我们推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使得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

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被舆论称为“最给力的民生报告”。

报告强调: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可以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保障都作出了具体“承诺”,并不是喊口号、摆空架子,而是一个个的具体指标和任务。

我们感到欢欣鼓舞,体现了社会的进步,这种进步不是一小步,而是跨越式的发展。

我们乐观其成,感受巨变,记录发展,虽然辛苦但是充满自豪。

我们希望,这种发展永不停滞,永远向前。

2011年两会热点思想汇报:

民生的期待与厚望

本站最新推出无须注册直接投稿投递文章减小字体增大字体2011年两会热点思想汇报:

民生的期待与厚望敬爱的党组织: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1年3月5日和2011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

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2011年两会热点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1年3月5日和2011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

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的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更是老百姓的“暖心剂”。

来自全国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怀揣议案、提案聚集首都,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盘点过去,勾画未来。

代表、委员们应是代言民意的化身,议案、提案中也应饱蘸民生问题,在老百姓眼里,两会承载着老百姓的民生期待与厚望。

  谈及民生,不外乎房价、教育、物价、看病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

从各网站的调查看,广大网友无不以超越以往的关注民生姿态期待两会召开。

这种期待发自内心,两会必然关注。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总理和网友对话时说的话,生活得有尊严就要让普通民众免于生活窘迫的决心,要过得幸福、享受尊严,就必须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措施,从制度层面着手改善民生,通过制度的完善以靠近关怀冷暖的目标,这显然是当今两会承载的重要使命。

  譬如房价,这是当下最焦点的问题。

房价的持续走高,畸形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房奴”,背负的沉重的生活包袱。

2010年,9.58万亿信贷投放更是引得房价出现了罕见暴涨,“蜗居”成为年度热词。

房价的畸形走高显然违背民意,也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给中国经济和金融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

很多网友寄希望于两会成为房价走势的拐点,希望国家出台物业税,靠公共的力量干扰畸形的市场价格。

靠税收的力量能否勒住“脱缰”的房价,实际效果尚不得知,但希望国家靠行政的力量,把拉动内需和平抑房价的矛盾解决好,杜绝地方政府寅吃卯粮地制造并出售“地王”,房地产商依靠财力大肆攻城掠地、跑马圈地现象,却实实在在是百姓的呼声。

  还有教育问题,打破现有的教育不公平现状,让教育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也是老百姓的一大憧憬。

受教育权是百姓的基本权利,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引发了一些列的矛盾与纠纷,“富二代”与“贫二代”的受教育不公平现状呼唤政府依靠政策的出台,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

两会召开前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部酝酿数年、历经十数次易稿的规划纲要首次面世,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本届两会,围绕《纲要》,力促教育公平,提倡教育家办学,打破潜规则、斩断利益链,去除学校行政级别以及如何应对和改善困扰多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自然也会成为委员代表热议的焦点。

  民生问题的焦点还有“看病难、看病贵”,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百姓生活的沉重话题。

拉动内需的引擎之一在于扩大消费,如果不治愈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忌惮于“一病返贫”的老百姓终究不会从容消费。

新医改方案在去年4月6日正式公布,凸显出不少新变化,但经过时间的检验,这些变化能否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能否破解医疗问题的困局?

新的医改方案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相信这也是代表、委员代言民生的重要议题。

  此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改变现代产业工人“农民工”待遇,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改革,带来深刻教训的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这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卷,都需要“两会”期间展现的新规划来作答。

两会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重要片段和缩影,承接去年,展望明年,虽然仅有十几天的时间,但对于广大代表委员来讲,却是厚积薄发的几天,凝聚着过去一年的艰辛付出,也规划着新一年的未雨绸缪。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提交议案、提案,但更重要的是,大量更具成效的工作要放到现实的调查、思考、追踪和落实上,毕竟民生的改善不能纸上谈兵。

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会不是一个片段,而是一以贯之的重任。

近年来,议案的办结率、提案的采纳率持续上升,民意的诉求已不再停留在程序上的完结上,更体现在以两会的推动作用下完成的民意落实上。

所以说,两会本身所承载着的民生期待,绝不是停留在两会本身,更重要地落脚到两会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实际价值和效能。

这更是令人关注和期待的。

2011年两会所谓幸福民生心得体会

时间:

2011-03-1522:

47来源:

未知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