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3099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版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版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版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版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版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段园镇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淮北市大庄葡萄专业合作社

1.1.5项目负责人

张斌

1.1.6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技术单位为杜集区农技推广中心和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技术负责人为程朝阳、孙其宝

1.1.7项目建设地点与范围

项目建设地点在杜集区段园镇大庄村。

1.1.8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项目村人均纯收入由现在的8448元提高到9530元左右,实现整村率先实现小康,同时通过高产、优质、高标准现代果园的建立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市的林果业建设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1.1.9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改造现有果园3040亩,新建葡萄示范基地700亩,科技培训500人次。

1.1.10项目建设期限

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1.11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50.14万元,全部申请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100万元。

1.1.12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产果品1122万公斤,新增收入299.2万元,项目区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1080元达到9530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康。

财务指标静态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63.5,投资回收年限3.5年,含建设期投入产出比1.8。

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新世纪以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都把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放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新阶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途径也是入世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并且进一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放在四大结构上,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种植业结构调整。

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庄村是我市“十二五”规划中“特色农产品基地”的主要林果业建设地点,该村葡萄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是我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葡萄主产区之一,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但该村现有的葡萄基地存在生产分散、品种老化、品种杂乱、投入不足、管理粗放、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急需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改造利用,以便为当地贫困群众增收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市林果业产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该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近年来由于粮食和油料在全国范围内连续丰收,粮油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迷,使农业增产不增收。

而优质、特色果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林果业已成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

所以在该地区实施林果业改造科技项目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2.2是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的需要杜集区是安徽省适宜种植北方果树的地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果树栽培历史和丰富的生产经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段园镇2万亩葡萄生产基地,葡萄生产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但由于目前生产中存在的规模小、科技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生产分散、品种杂乱、低产劣质果品比例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葡萄产业的发展,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全市林果业生产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推动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2.3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要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

同时《纲要》也指出新阶段的扶贫开发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要根据每个村、每一户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本项目的建设是通过优质果品苗木、接穗的引进高接换种、果实套袋、疏花疏果和根外追肥等先进果品生产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从而提高农户科学栽培水平和林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形成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高经济收入,实现整村率先实现小康的目标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因而项目的建设也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杜集区北部的段园镇大庄行政村的大庄、尖庄、徐新庄、油坊四个自然村。

3.1.2自然条件

项目区地处淮北平原,平均海拔35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202天、年降水量862.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315.8小时,日照率52.2%,热、水资源丰富是果树适宜种植地区之一。

3.1.3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现有农户1129户、3958人其中劳动力1825人占总人口的46.1%。

现有耕地4312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1亩。

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72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葡萄种植面积3040亩,种植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3.1.4林果园发展现状

项目区现有老果园3040亩,其中大庄自然村村1800亩、尖庄自然村800亩、徐新庄自然村280亩,油坊自然村160亩,树种全部是葡萄树,品种主要以“巨峰”为主。

目前每亩保留株数100株左右,平均亩产量1500公斤左右,年产456万公斤。

由于果树老化、品种杂乱、品质差、产量低、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果品业的发展。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政策支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问题。

中国扶贫开发纲要指出新阶段的扶贫开发要加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加强科技教育扶贫。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项目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3.2.2自然条件适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

项目区平均海拔35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4.5℃、平均降雨量862.9毫米,自然条件适宜,可以满足果树栽培的气候条件要求。

项目区地处两姜河沿岸,301省道纵穿其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并且建有提灌和引水灌溉等水利工程,灌溉有保证,为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3市场前景良好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由于地处淮北平原,果品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果实含糖量高、色泽鲜艳、耐贮藏、品质好等特点,此外由于内陆气候冷凉干燥、紫外线强使果树病虫害少,加之当地农药使用量少、无大型工业企业,当地生产的果品具有安全、无污染的优势。

因此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葡萄,具有江南果品无法替代的竞争优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2.4具备一定的科技支撑条件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主要是杜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心设有园艺、作栽、植保、土肥、化验室等五个业务科室,下设5个乡镇农技推广站、24个科技示范村、600户科技示范户。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具有完善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较强的技术力量。

此外大庄村葡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种苗引进、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与安徽省农科院、山东省鲜食葡萄研究所等林果业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可靠的技术保障。

3.3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3.3.1资金缺乏

项目实施地所在村有一定的困难农民群体,收入低下资金缺乏,项目资金筹集困难。

因此在项目建设中除要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外,还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3.3.2缺乏新品种栽培技术

项目区果农虽然有一定的栽培经验,但主要还是沿袭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缺乏果品生产的先进实用新技术,果品产量低、品质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项目应加强科技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次数、强化培训效果,达到果农每户中至少有1人掌握果树嫁接、修剪整形、果实套袋、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3.3营销渠道不畅、市场信息缺乏

目前我省果品市场人均水果占有量33.8公斤左右,陕西省人均占有量为236.6公斤,我省果品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但我市果品还是出现了“卖难”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市场营销渠道不畅,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

因此应大力培育果品的加工、保鲜、贮运、营销等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果品协会+农户”的经营机制,提高果品的营销能力;

另一方面还应利用先进的通讯网络建立林果业品市场信息反馈体系,及时向农户发布林果业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指导农户及时进行生产调整适应市场变化。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4.1总体目标

通过优质果树接穗、苗木的引进果品生产实用新技术的应用加快老果园的改造和标准化果园的建设建立起高产、优质、高标准的现代果园提高种植效益使项目村人均纯收入由现在的8448元提高到9530元左右,实现林果业标准化建设,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4.2建设内容和规模

大庄村葡萄园改造科技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是老葡萄果园改造3040亩,其中大庄自然村村1800亩、尖庄自然村800亩、徐新庄自然村280亩,油坊自然村160亩,其中油坊自然村建立标准化示范园700亩,科技培训农户500人次。

4.3建设方案

4.3.1老果园改造

4.3.1.1技术路线主要是引进优质葡萄树的接穗和苗木通过高接换种、加密补植和修剪整形等技术措施对老果园进行改造。

4.3.1.2技术方案⑴品种选择葡萄品种主要选择夏黑、巨玫瑰等优良品种。

⑵定植密度葡萄株行距2×

3米110株/亩⑶定植时间及方式定植时间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

葡萄定植坑挖1米宽0.5米深每坑施入农家肥25公斤复合肥1公斤与土混匀盖一层熟土然后定植填土定植后立即浇水。

注意将嫁接部分留出地面。

杏同上。

⑷苗木要求葡萄2年生的成苗一级苗木每株上有三个饱满芽,根径1厘米根系良好顶芽饱满。

葡萄苗木350000株。

⑸病虫害防治园建设中主要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主要防治措施如下a清除菌源秋季彻底清扫果园剪除病梢收集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b加强果园管理及时夏剪引缚枝蔓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注意除草、排水、降低地面湿度。

适当增施磷肥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c药剂防治葡萄发芽前喷施5度波美比重计石硫合剂。

发病前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施200—240波尔多液。

发现病叶后喷施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25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乙磷铝和瑞毒霉虽然对霜霉病有特效如长期单一连续使用会很快产生抗药性因此应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

如与代森锌、代森锰锌、灭菌丹等药剂混合使用不仅有增效作用也可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⑹搭架建设葡萄果园搭架主要采用砼立柱和和铅丝。

立柱按3×

6米布设每行立柱挂铅丝4行铅丝间距50厘米。

立柱规格砼立柱14×

14厘米。

高2.5米左右。

铅丝8号镀锌铅丝。

搭架工程共需砼立柱334400根,铅丝37.76万米。

4.3.2科技培训

聘请杜集区农技推广中心、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等有关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采用集中观摩、现场指导等方式对果农进行科技培训。

每户培训一个“科技明白人”共培训农户500人次。

培训内容:

高接换种技术、定植技术、果实套袋疏花、疏果技术、根外追肥等新技术整形修剪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果品采收技术。

4.4建设计划

项目建设期1年2013年1月—2013年10月。

2013年1月—3月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并完成组织审查、论证等工作,进行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完成冬季整形、修剪等技术的培训工作。

2013年4月完成苗木、接穗的引进工作,同时完成果树嫁接、定植等技术的培训任务,4—5月完成引进接穗、苗木的嫁接和定植完成葡萄果园的搭架建设。

6—10月进行果树管护完成夏季修剪果实套袋、疏花、疏果技术、根外追肥等新技术和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规技术的培训并进行项目总结。

同时由主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