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校本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286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校本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校本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校本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校本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校本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校本练习.docx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校本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校本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校本练习.docx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校本练习

校本练习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选择题

1.“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

(它)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

”“它”是指(  )

A.民族主义    B.社会主义  C.帝国主义     D.殖民主义

2.恩格斯在评价某本书时曾说“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阶级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这本书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法兰西内战》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  )

 

  1848年        1917年

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4.1929年,葛兰西强烈批判当时的人们只是希望改变政府的放任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改变国家的经济基础。

他认为只有在政治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诉诸武力),才能将经济从传统政策的死压下解放出来。

由此判断葛兰西可能是(  )

A.垄断资本主义的拥护者 B.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

C.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  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5.有人认为: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但它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合理的社会,它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属于这种反思的包括(  )

①空想社会主义②马克思主义③三民主义④欧洲启蒙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空想主义者欧文创办了棉纺织厂,他以慈善者的身份关心工人,禁止十岁以下的孩子进工厂工作。

为了减轻工人的家庭负担,他第一次为五岁以下的孩子创办了幼儿学校,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纪律为宗旨。

对欧文这些举措评价正确的是(  )

A.具有空想性,违背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具有欺骗性,讨好工人是为了更好的剥削

C.具有进步性,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完善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巴黎公社革命有一定影响

7.“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

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

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

”材料中的“他们”是指_(  )

A.启蒙思想家 B.自由主义者C.空想社会主义者D.马克思主义者

8.“告诉人们,‘他们为什么要斗争’和为什么必须斗争,……他的新的福音书已成为整个文明人类劳动群众的精神财富,……他找到了医治苦难的药方。

他教导人们如何去摧毁作为其他奴役基础的奴役制度。

”“医治苦难的药方”指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白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

9.袁老师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票,关于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二者之间没有关系B.前者引发后者发生C.前者直接领导后者 D.后者丰富前者理论

10.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

”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  )

A.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潮流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11.法国元老院为表彰拿破仑的功绩,宣布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为原料,熔化后铸成凯旋柱,耸立在旺多姆广场上。

1871年,巴黎公社作出决议拆毁凯旋柱。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向往和平反对争霸战争  B.与资产阶级政权针锋相对

C.反对政府宣扬个人崇拜  D.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

1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

……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

”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  )

A.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    B.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

C.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    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13.《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

“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

”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B.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D.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

14.巴黎公社自动地取消了供市政府使用的豪华马车;担任公社军事委员等重要职务的瓦尔兰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他们还不允许自己的家属享受每人2法郎的公共伙食费用等。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公社因财政紧张而提倡节俭    B.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C.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15.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

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

并且是随时可以撤换的”。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16.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

 

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

17.某同学在学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请指出下面展示的这张卡片中有几处是正确的(  )

 

A.1处      B.2处  C.3处D.4处

18.“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

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

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

”马克思所说“这次革命”是指(  )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19.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

“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

”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

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20.巴黎公社委员“瓦尔兰和茹尔德都曾任公社的‘财政部长’,曾经支配过400万法郎。

但他们却两袖清风,不为金钱所动。

他们家距财政部大楼并不是很近,但他们始终坚持步行上下班。

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乘坐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

”巴黎公社委员如此廉洁,若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主要得益于(  )

A.巴黎公社是一个民主自治机构            B.巴黎公社委员是民主选举产生的

C.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社委员            D.巴黎公社立法、行政、司法权分立

21.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

时间(俄历

机构(政府)

3月2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

5月6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月24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月25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

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

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

22.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

“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

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

”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23.“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

”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24.漫画《列宁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下列对此漫画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被清扫的“垃圾”包括俄国的封建残余、资产阶级以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B.通过清扫,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

C.通过清扫,开启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D.通过清扫,开创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的新时期

25.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

“我相信……在野蛮和毁灭生命财产方面,俄国革命远远大于法国革命。

后者至少拥有政府的外形……而前者哪一样都不具备。

它是一个沸腾着的、专制与暴力的大锅炉!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反对俄国无产阶级政权   B.斯大林模式引发美国的不满

C.美苏冷战中的意识形态对立   D.美国否定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

26.据某史学著作:

“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

”文中的“事件”是(  )

A.北约组织建立    B.朝鲜战争  C.柏林墙修筑        D.古巴导弹危机

27.“国家濒临经济浩劫和解体,需要强有力的政权。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工人和士兵断然地拒绝支持科尔尼洛夫的军事专政,因为他除了强权、镇压的方针,以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这段描述应为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

A.俄国奴制改革    B.俄国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运动    D.法国大革命

28.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中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

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

由此可见,该采访录反映的是(  )

A.巴黎公社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俄国十月革命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9.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

“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

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

……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

”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

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提出《四月提纲》C.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土地法令》

30.某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