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文总复习要点八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2745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文总复习要点八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课文总复习要点八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课文总复习要点八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课文总复习要点八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中语文课文总复习要点八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文总复习要点八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语文课文总复习要点八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文总复习要点八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课文总复习要点八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再写米仓峡(兵书宝剑峡)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

三峡中最美的一段是巫峡,所以作者在7、8两段里详尽的描述了巫峡水险山高,云雾多变的奇美景色。

作者在写游瞿塘峡的经过时,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山水,又侧重描绘了两岸的人文景观: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最后作者以叙述自己走出三峡后“脱去危险”的愉快轻松,来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六、写作特点:

①依次描述,层次分明。

②抓住特征,详略得当。

③多种手法,生动形象。

④恰当引用,画龙点睛。

七、重点问题:

1、精彩的描写句——仿写

①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赏析:

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语,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江水之险。

语句整齐简短,给人深刻的印象。

②山的好处,在不单调。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峰有了人的动作,化静为动,显得生动有趣。

③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两个比喻的连用,与庐山的对比,突现了巫山云雾的神奇有趣。

2、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

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学韵味。

――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

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3、比较阅读: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

)要写出景点的特色。

2、周庄水韵

1、赵丽宏,是当代(男)作家

这也是一篇游记。

周庄,是一个镇名,在江苏苏州城东38公里处,昆山市西南33公里,在上海大观园旁的淀山湖畔,是“中国第一水乡”,“水韵”是指水的情趣。

是作者在三次游了周庄后写出来的。

 1、字音

橹lǔ 斑bān斓lá

n 眩xuà

n 谛dì

 娴xiá

n熟shú

 璀cuǐ璨cà

n 湛zhà

n 恬tiá

n

2、词语:

渺小 奇伟 斑斓 迷离 炫目 晶莹 参差 谛听 娴熟 摇曳 璀璨 凝重 缤纷

勾勒

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落,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

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

略写前两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

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

先写总体印象:

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周庄泛舟有诗意——桥多舟多,桥上低头看舟,船里抬头看桥;

周庄的水多——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

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

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

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

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

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相映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

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童话般的神奇。

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

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

③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

1、精彩的描写句——仿写:

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赏析:

此句细腻地描写出水声的婉转柔和,比喻巧妙恰切,语言优美动人,引起人无限的遐思。

2、《周庄》:

总写----分写: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的先后顺序)

3、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水中倒影:

漾动的彩绸。

――小河泛舟:

接连掠过的拱桥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井”型河道:

古镇缀为一体。

4、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见到的周庄景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

飘忽朦胧——水墨画第二次:

纯净、简单、明快、对比强烈——版画

5、第三次所看到的节日夜景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

前两次:

宁静、含蓄、朦胧、庄重的周庄。

 第三次:

极力渲染周庄的节日热闹气氛,是一幅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油画。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为我们展示了三幅风格迥异的周庄风景图。

6、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

坐船从古镇的这头到古镇的尽头

空间顺序:

水中——屋脊——天空——屋脊——水中。

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7、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巴东三峡》:

按时间、空间顺序记叙作者游历的全过程。

《周庄水韵》:

记叙对象的空间相同,但随时间的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的所见和感受都不相同。

8、相关链接: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

“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中国水乡之美”。

第二单元知识

1.新闻:

新闻就是对最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属性。

2.新闻的特点:

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3.新闻的分类:

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人物通讯,新闻评论电视新闻等。

4.消息:

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以明确的思想和简洁的语言文字,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5.消息的特点:

真(真实可靠)、短(扁幅短小)、快(迅速及时)、新(新近发生的事,内容新鲜、形式活泼,能吸引人,有可续性)。

6.消息的六要素:

事件(何事)、当事人(何人)、时间(何时)、地点(何地)、原因(何因)和如何发生(如何)。

7.消息的结构要素:

标题、电头、导语、背景、主体、结语等几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缺少的,导语和主体是新闻最主要部分。

①标题:

报纸的眉目,是消息内容的提要。

标题的种类:

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的构成:

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的作用:

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引出题目。

正题的作用:

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

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

一般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

作用是以凝练、简洁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导语部分一般包含新闻的六要素。

③主体:

即消息的主干,政部分。

消息的主体往往是导语部分的具体化。

在具体展开新闻事实时,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结果的时空顺序来组织这安排材料,

8通讯:

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新闻文体。

与消息相比,通讯的扁幅较长,内容更为丰富,可以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综合运用,一般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等。

9.特写:

特写要求用类似于“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扁幅短小精粹的新闻文体。

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者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10.电视新闻的特点,除了一般新闻所应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外,还有以下特征:

①声画合一;

②采用时间顺序来报道;

③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④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一、消息的特征、感情特点、内容要素、结构要素。

(见单元知识)

二、重点字词:

矜jīn持:

竭力保持端庄严肃的态度  信守:

忠诚地遵守

 风度翩翩:

piān形容举止洒脱噙qí

n:

(眼里)含不已:

不能控制

三、本消息的结构(1~2段导语,3~10主体,11结语)

四、本消息主体部分的层次

第一层:

(3)中国政府的态度

第二层:

(4~5)报道两轮投票的情况

第三层:

(6~10)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

五、文眼:

“喜”

①语言简洁明了②善于抓住典型细节

七、重要语句:

1.“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该”的含义是什么?

――有经过漫长等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有北京一定能办好奥运会的自信等等。

2.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平稳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1)含义:

八年的期待,全中国人民的期盼,在这一刻终成现实,人们又怎能压抑那激动与喜悦之情。

这一刻,不要“矜持”,只要“尽情”地释放心中的喜悦。

(2)地位作用:

以抒情笔调开头,表达申奥成功后中国人无比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3.北京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选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投票中,第二轮就以过半数优势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

在这轮投票中,北京获得了56票,多伦多为22票,巴黎为18票,伊斯坦布尔为9票。

在第二轮便“以过半数优势”获胜,“56”、“22”、“18”、“9”,不需要语言的修饰,这几个准确的数字便足以证明一切。

确凿的数据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拥有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

4.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

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感慨,有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有北京一定能够办好奥运会的自信。

结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他说,他刚才签好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

这一句的细节描写,小小的钢笔将永远凝固这一历史时刻,它将成为刘淇永恒的纪念,表明刘淇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作的努力,十分珍视世界各国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说明北京申奥成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表达中国人民申奥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6、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文学常识

1、解题:

这是一篇特写,“别了”是告别,“不列颠尼亚”本是英国皇家游轮的名称。

题目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背景: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样的报道有很多,而较完整的反映英方撤离的情景的唯一一篇。

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

此文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二、主题:

这篇特写性消息,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三、结构:

第一部分

(1):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降落,接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相当于导语部分。

第二部分(2—11):

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以及有关背景资料。

这也是文章的主体。

四、内容:

本文开门见山的点题,然后记叙了英国的告别仪式。

第一个场景:

下午4点30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

第二个场景:

晚6点15分举行英国治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三个场景:

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下降,五星红旗升起。

第四个场景:

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离港。

五、特点:

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资料,加大了文章的容量;

语言庄重,对比鲜明,耐人寻味。

9、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土。

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殉职 热忱 狭隘 鄙薄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漠不关心

三、主题思想:

本文简单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四、文章结构:

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再参照中心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第一段: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五、重点问题:

1、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1)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

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3)第四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救后议。

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4)第二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叙”“议”

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作者为了突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一精神,分三层来写的?

第一层(①-⑦)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 

种精神。

第二层(⑧-⑨)从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 

神。

第三层(⑩)作者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3、提问:

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

白求恩

不少人和一些人

对工作

极端负责任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对人民

极端的热忱

冷冷清清,摸不关心,麻木不仁

对技术

精益求精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

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4、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

哪些话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l)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

如: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用双重否定句,语气比一般肯定句更重,(加强肯定的语气)表达对白求恩的“佩服”和“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的程度更深。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组成排比形式,气势越发磅礴。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

6、《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

7、《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心论点是

A.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C.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D.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8、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么?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9、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

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10、品析语言:

(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  

――“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3)三个不同的称呼的含义:

白求恩,转述他人的话;

白求恩医生,就从事医疗工作而言;

白求恩同志,从共产党员的角度,庄重严肃。

11、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广东新会人,著有《饮冰室合集》。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三、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

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

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

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四、结构分析: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用原文回答)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

它的范围有多大?

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承诺未办,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负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

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结论是:

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6、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吗?

答:

贫→知足;

失意→安分;

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7、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面)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

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8、重点语句分析

①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

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②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

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

c.为什么这样呢?

③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

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

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