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作文冲刺七天精品阅读第二辑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2621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高考作文冲刺七天精品阅读第二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09年高考作文冲刺七天精品阅读第二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09年高考作文冲刺七天精品阅读第二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09年高考作文冲刺七天精品阅读第二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09年高考作文冲刺七天精品阅读第二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年高考作文冲刺七天精品阅读第二辑Word文档格式.docx

《09年高考作文冲刺七天精品阅读第二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高考作文冲刺七天精品阅读第二辑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年高考作文冲刺七天精品阅读第二辑Word文档格式.docx

卓昊洋

9、《一千五百年的沉思民族脊梁》——诸葛亮作者:

10、《为陶渊明写意》——陶渊明作者:

王向峰

11、《遥远的绝响(节选)》——嵇康作者:

余秋雨

12、《在西域读李白》——李白作者:

夏立君

13、《草堂·

诗魂》——杜甫作者:

14、《江南烟雨〈琵琶行〉》——白居易作者:

赵竹毅

15、《不朽的失眠》——张继作者:

张晓风

16、《流泪的滕王阁》——王勃作者:

17、《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作者:

18、《苏轼的赤壁》——苏轼作者:

19、《把栏杆拍遍》——辛弃疾作者:

20、《读柳永》——柳永作者:

 

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儒家者流。

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汉书·

艺文志》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参

孔子的长相颇怪。

“生而圩顶”,就是说,他天生的脑袋畸型,头顶上中间低,四周高,司马贞说,其形状恰像倒过来的屋顶。

名之曰丘,固当。

不知命相学家是如何解释的。

这种头顶是否暗示着承受天地之甘露阳光?

孔子自学而成大才,其天赋必然很高。

而其身长亦不凡,“九尺有六寸”,这在那时可以说是“硕人”了,“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人人都说他是长人,感到惊异。

真正的一个齐鲁大汉。

不过,这个“长人”的身影也确实够长了——长到遮蔽了整个民族漫长的历史,—个民族都—直顺着他的倒影前行两干多年了,我们何时才能走出这漫漫的阴影呢?

  据司马迁和《孔子家语》的记载,孔子乃是商代“三仁”之一微子的后代。

那个有名的“仁义之师”的统帅宋襄公,便是他的十一世祖——难怪他也像宋襄公那样泥古不化,自讨苦吃。

用古老的仁义道德去对付现世的流氓强盗,这也是他家族的祖传秘诀吧,只可惜常常不灵。

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不再属王族,姓也成了“孔”。

后来孔父嘉又为人所逼而奔鲁。

所以孔子确实是一位“没落贵族”。

到他父亲叔梁纥,便是连人丁也很寥落了:

正妻连生九女,—妾生子叫孟皮,却又是个跛子。

年近七十的叔梁纥大概非常绝望了。

但他还要作最后的努力,于是便向颜氏求婚,颜氏少女颜征“从父命”而嫁给了古稀之年的叔梁纥。

所以,司马迁说这是“野合”,“野”与“礼”相对,夫妻双方年龄差别太大,不合周礼,所以这婚姻不是“礼合”,而是“野合”。

“野合而生孔子”——这实在太有意味了,为什么呢?

孔子终其一生都在为“礼坏乐崩”而头疼,而愤怒,而奔走呼号,要人们“克己复礼”,孰料他本人即是个不合礼的产儿呢。

如果他的那位老父亲真的克制自己来恢复周礼,可就没有孔子了。

真玄哪。

要知道,这不合“礼”的产儿,竟是他们这古老家族之链上最辉煌的一环,也是我们这古老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人物啊!

  宋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好抬杠的李贄就此讽刺道,怪不得孔子出生之前,人们都点着蜡烛走路。

我想,话不能这么说,也不是这么说的。

我觉得,孔子确实是悬挂在那个遥远古世纪的一盏明灯,他使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不再觉得晦暗和神秘,他使那时代的人与后代乃至于我们沟通了。

我们由他知道,即便在那么一个洪荒时代,也是有阳光普照着而万物不探手段地生机勃勃;

那时代也发生着我们今天一样的事情:

暴力和弱者的呻吟;

混乱和宁静的企望;

束缚与挣扎;

阴谋与流血;

理想碰了钉子;

天真遇见邪恶;

友情温暖,世态炎凉。

在他手订的《诗经》中,我们甚至可以体验到最个性的感受——当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异的个人复活时,那个时代不也就复活了吗?

  孔子生活的时代也真像他所说的,确实是混乱无道。

他为之伤心不已:

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

西周古都废墟上的青草与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根深而茎壮了,掩埋在草丛中瓦裂的陶器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汁液。

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

东周呢?

龟缩在洛邑弹九之地,可怜巴巴地看着那些纵横天下的伯霸诸侯,把九州版图闹得瓜分而豆刮。

  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有谁来用红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浊的老泪?

连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

在这种时候,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真无异于痴人说梦。

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痴人。

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

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

是的,他一生都在追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

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领悟到并承诺了自己的使命!

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而为之,只不过是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罢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在一条小河边饮他那匹汗马时,他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自己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太惨啦!

我已经衰老了!

)他顿时心凉如水。

这衰弱的老人,他的多少雄心都失败了,多少理想都破灭了。

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他心事浩茫。

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

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

“逝者如斯夫!

  我在几千年后的漆黑的夜里写这篇文章时,宛如见到他当初衰弱地站在苍茫高天之下的无情逝水边。

那无限凄惶的老人的晚景使我大为感动。

于是这篇文章的题目也就一闪而现了:

这衰弱的,即将随着时间的流水逝去的老人,不就像黑暗旷野上快要燃尽的一枝蜡烛吗?

四面飚风,寒意四逼,这支蜡烛艰难地闪耀……

  孔子死后,鲁哀公装模作样地悲痛一番,悼念一番,他写了一篇诔文,似乎感伤得很:

“上天太不公平啦。

不肯留下一位老人陪我,让我一人在鲁国孤零零的,唉,多么悲痛。

”孔子的弟子子贡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

其实,对孔子“生不能用”的,岂止—位鲁哀公呢?

孔子一生见过不少诸侯,像楚昭王,齐景公,卫灵公……等等,有谁用他呢?

天下人事纷纷扬扬,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人都在玩新花样,搞新名堂,他老先生拿着一把过时的且是万古不变的尺子,东量量,西测测,这也不合“礼”,那也不合“乐”,到处招人惹人,别人对他敬而远之也是很自然的。

同时他又像一个蹩脚的推销员,推销过时的、早已更新换代的产品。

这产品不是按顾客的需求而设计,而是要以这产品的规格来设计顾客,正如韩非嘲笑他的,不是根据脚的大小来选鞋,而是根据鞋的大小来“削足”。

他这么不合时宜,被人拒绝不是很正常的么?

子贡以他的经济实力和外交天才,到处为老师打点鼓吹,也没有什么效果。

子贡的悲痛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责备鲁哀公不能用孔子,就不大合情合理啦。

颠倒的世界与哲学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

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汉书·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老子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竞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

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

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悯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

在夕阳的余辉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

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

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

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

一个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

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自掩的羞惭的。

我的祖先怎么了?

真的是堕落得万劫不复了吗?

真的是不配这样的一位哲人来教导吗?

  老子的行踪可以用得着这样一个词:

神出鬼没。

令我们悚然。

有人说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云端里半隐半显。

——只是,他现在还在那里么?

  不过,就算他是飞鸿,偶然经过我们的时空,也还是留下了雪泥鸿爪,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怜悯和慈悲。

司马迁不知有何依据,断言他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苦县原属陈,陈又为楚所灭。

所以又属楚了。

当时南方北方的民风与学风已有较大不同,楚国也就以道家学派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传统,自豪地与齐鲁大地的儒家、三晋大地的法家比肩而立鼎足而三。

  老子的著作是有名称的,这和其他诸子著作统以作者姓氏加“子”命名者不同。

他著作的名称就叫《道德经》,或者,根据《德经》、《道经》之先后又叫做《德道经》。

何谓德?

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

何为道?

万物运行之规律谓之道。

所以,老子研究的,感兴趣的,是较为纯粹的哲学问题,是对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

  他也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司马迁说他是周守藏室之史,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长。

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不外乎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

他整天关在阴冷的屋子里读这些东西,能不“一篇读罢头飞白”?

难怪他“生而发白”。

他生在那么多既有的历史之后,如历史的一个晦气重重的遗腹子般。

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类集体的经历和创痛往往就如同他个人的经历和创痛,人类已往的体验也就是他最个性的感性体验,老子正是这类超常人中的一个,面对着“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的历史血河,他怎能不由美少年变为鸡皮“老子”,并在他额头上深深浅浅密布的皱纹中,埋下与阴谋、与冷酷甚至与残忍难分难解的智慧?

班固说,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发吧。

  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

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宁宙。

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

在阳光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

他心如止水。

一切把戏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辐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

他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

  不过,我们还算幸运。

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后来神仙家的推衍,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而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

这位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在你抛弃我们之前,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

  多年以前,我揣摩老子此时的心情,假托老子的口吻,写过一篇短短的《老子出关》:

  我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告诉你们了。

  我曾预言过劫数的到来。

我曾以薄薄的柳笛吹起晚岚。

然而那时你们甜寐于未朴的岁月之梦,白白地错过了时光。

  召唤已经传来,我将离去。

在另一国度的土地上播撒幻梦之粒。

在我走进血红的夕阳之前,我留下这五千言的零乱缄言,在世纪的废墟中如散落的弹子,愿你们仔细收捡。

当一切都已堕落,一切都已不可为,你们就去玩弹子。

  那时我正在翻捡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我的感觉就如同下午阳光下马路边上玩弹子的顽童。

所不同者,玩弹子的顽童兴致勃勃,而玩老子五千言汉字“弹子”的我则有些百无聊赖。

那时我的处境不妙,并且我的很多朋友都摇身一变成为商海健将,红光满面,挥斥方遒,雄姿英发,大有作为。

所以我对自己落伍的行为感到很害羞,很寂寞。

处盛世而无为,对自己也就很灰心。

但灰心的人看老子,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渐渐的,除了我不大感兴趣的什么宇宙生成构成外,我把老子的五千言理出两条思路:

一曰治国,二曰处世。

下面我就分别来谈谈。

庄子,会飞翔的人

 

  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

许多树在北方的深秋都是这种凋零的状态,变得毫无诗意而让人感到单调和枯索,如同一只美丽的锦鸡脱去一身毛羽那般。

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

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

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

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

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

我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识别这个古文人和另一个古文人的差异,有时一些很小的差异也别想遮掩。

在有了一段时间研读之余,诸家的语言特征就展示出来了。

老子的文字词约义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脑;

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性足以令读者倾倒;

孟子学说虽说是孔学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

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松里,笑后颇寻思。

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

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庄子的超脱很轻易被捕捉。

据说他曾经做过蒙城的漆园吏,也曾经有楚威王拜他为相遭拒绝之说,余下的生活痕迹就不甚了了了。

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人去对庄子行踪作细致地考订。

那个时节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离我们太远了,有的已经模糊得如同雾色一般不可一掬。

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

我当然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实在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以至于后来把诸子篇章略过,只余庄子。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

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靥、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

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啧啧,真让人叫绝。

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

不消说这是先秦时期独一无二的寓言表现天才,即便在后来,我们又能找出谁来与之相媲美呢。

这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

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

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

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

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

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

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

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

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

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

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

如果考据家没有算错的话,两人的生年是太接近了。

当然,我不是因为年岁相仿才扯在一起,而是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

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

不同的是屈原不象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

后人看得比较痛心的是他对昏聩的楚怀王的痴迷和幻想,在他眼里,楚怀王、楚山楚水楚民都是连为一体的。

他不愿正视战国七雄中,楚国也是积弱国,而秦国是那般的生机勃勃气吞万里如虎。

屈原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

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

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他原本辅佐君王富国兴邦的角色稍稍淡化了。

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

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

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使他在孤独中更加自恋,他觉得能够解除内心的痛楚,只有这些快乐的仙人。

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尽管那样的英雄在那样的时代必定要成为悲剧,但是屈原还是挺身而出了。

在沉重的飞翔里,居然对神话传说、自然现象一气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

这些问题令后人惊叹不已,忙乱不已,这就是《天问》。

后人有从宇宙生成方面去考证的;

有从太阳循环的角度去引申的;

还有从夏民族图腾崇拜去阐释的,莫衷一是。

如果一个心灵芜杂的人,他还能有如此辽远的目光和敏感的心思么?

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

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

对于庄子之死,从未听说他是怎么死的,死的过程已经了无痕迹。

可以想见的是这么一个落拓的人,对于死一定是平静且微笑的,与生无异。

而屈原的死却是一种意义,这缕汨罗江上的不沉之魂,千百年来成为教化后人的一种象征。

当我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看着龙舟划过一道道涟漪,我马上想起了屈原。

我同时想起了死亡的类型,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

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

尽管如此,死亡所呈现的内容却是显而易见的相同,对他们两人来说,就是再也不能任意想象,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了。

  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

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他们是那个时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

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

我们也越来越少作梦了,因为在体现心灵的笔墨里已经缺乏这种描绘的激情。

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在重温时,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寂寞荀子

佚名

  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

  小时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阵。

年龄稍大一些时,问大人土丘是何物,被告知是大地主的坟墓。

直到上初中才惊讶地听说那个土丘原来是荀子墓。

当再去外婆家路过这个土丘时,内疚之心便油然而生。

  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

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公里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

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位时那个曾经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荀子墓长满了野草,周围有几棵瘦弱的洋槐,既没有楼阁庙宇,又没有苍松翠柏。

逢年过节或许没有人烧香祭奠,至今给人的感觉仍是凄凉。

  荀子远离喧嚣,被世间的尘埃湮没。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兰陵的另一位名人,他是被矛盾先生称为午夜彗星的近代作家王思玷先生。

王思玷先生可谓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仅留的几篇作品被家兄王善民先生编入《午夜彗星》。

在兰陵,王思玷是名人,甚至胜过荀子。

如果你有机会去兰陵,站在西街口上,一定能看见西山上王思玷先生的巨型雕像,王思玷先生神采奕奕,戴一副近视镜,留中分头,面对两公里外长眠的荀子,不知感想如何?

  面对一代宗师,王思玷先生象是在背诵荀先生的那首著名诗篇: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生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更象是背诵那首妇孺皆知的文章: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王思玷先生的雕像是在地方政协的倡议下,兰陵的仁人志士们自筹资金树立的,雕像下面的石座四周刻满了捐钱人密密麻麻的名字。

这不难看出,兰陵人还是挺慷慨的。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是李白的《客中行》,李白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酒后有感而发,一生的著作数不胜数,兰陵人对《客中行》却情有独中。

兰陵酒的商标上不仅有李白的诗篇,更有李白的头象,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注册,这难道不是兰陵人的精明?

《客中行》不是诗,更象广告词,比那个铺天盖地的推销词“相信我没错的”说得更加含蓄而富有内涵。

李白为兰陵酒产生的名人效应持久不衰,使兰陵人世代受益。

兰陵人把一个酿酒作坊发展成今天的集团公司,这除了兰陵人自身的努力之外,李白功不可没。

  兰陵人知恩图报,在美酒厂的办公楼前建起了一座高大雄壮的太白楼,据说这个太白楼的建造施展了兰陵人大胆的想象力,登上太白楼,使人联想到李白当年把酒临风醉卧兰陵的洒脱风采。

看得出,兰陵人还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相对于李白来说,荀子是个地道的兰陵人,他曾两度就任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