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手册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2358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1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手册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手册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手册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手册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手册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手册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手册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手册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手册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1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6

持续改进记录7

2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8

2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9

持续改进记录10

3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11

3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质量自查记录12

持续改进记录13

第1季度科室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小组会议记录14

第1季度输血质量管理知识考核记录15

4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16

4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17

持续改进记录18

5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29

5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20

持续改进记录21

6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22

6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23

持续改进记录24

第2季度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小组会议记录25

第2季度输血质量管理知识考核记录26

7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27

7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28

持续改进记录29

8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30

8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31

持续改进记录32

9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33

9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34

持续改进记录35

第3季度科室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小组会议记录36

第3季度输血质量管理知识考核记录37

10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38

10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49

持续改进记录40

11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41

11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42

持续改进记录43

12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44

12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45

持续改进记录46

第4季度科室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小组会议记录47

第4季度输血质量管理知识考核记录48

2016年度科室输血质量管理工作总结49

临床用血流程51

输血适应症管理制度52

血液标本采集运送规程61

血液从发出到输血结束最长时限63

输血前检验核对制度64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程序65

科室输血管理监控小组名单及职责

组长(科室主任)

监控医师

科室输血管理监控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输血管理的各项工作。

根据输血管理规章制度,结合本科临床用血特点,制定本科相关的输血管理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对申请单,输血前评估,输血中观察,输血后评价督查保证用血的合理性,对输血反应作出评估、诊断、处置、调查、处理。

三、发现输血反应病例时,需及时处置并把剩下的血液送输血科检查,查找原因、感并做好输血反应的登记、报告。

出现输血反应及时报告输血科及医务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四、制定本科室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方案,负责监督本科室合理用血情况。

五、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加输血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

六、负责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血液核对制度。

输血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一、负责本科输血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用血规范合理。

二、负责监督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

三、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管理知识的培训。

四、对本科合理用血进行监督,对本科室输血反应协助调查处理。

五、科室发现不合理用血要制止,对输血前评估,输血中观察,输血后疗效评价病志中一定要体现进行督察。

六、发现有输血不良反应时,立即向科主任及输血科汇报,积极协助调查输血反应发生原因,提出有效治疗措施并积极进行落实。

七、负责组织对本科输血反应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八、监督和指导本科医师合理用血,根据输血指征合理用血。

九、遵循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加强合理用血。

2016年度科室输血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科室主任:

日期:

年月日

2016年度科室输血质量管理培训大纲

月份

培训内容

主讲人

学时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7月份

8月份

9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1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主题:

参加人员签名:

主要内容:

记录人:

__________

效果评价:

科室主任:

_________

注:

培训保留各项资料备查(笔记、课件、培训照片等)

1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检查者:

检查日期:

自查内容:

持续改进记录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

整改效果:

监控医生:

科主任:

院本月检查未整改的重点问题做为下月追踪检查内容

2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2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院本月检查未整改重点问题做为下月追踪检查内容

3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3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第一季度科室输血质量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会议记录:

记录人:

会议保留各项资料备查(会议签到、会议记录、会议照片等)

第一季度输血知识考核记录

监考人:

考核内容:

缺考人员:

考核成绩汇总

总结

参考人员:

成绩

参考人员

考核结果

人数

90分以上

80~90分

70~80分

<60分

及格率:

考核保留各项资料备查(考试签到、考核照片等)

4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4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5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5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持续改进记录

科主任;

6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6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第二季度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小组会议记录

第2季度输血知识考核记录

7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7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8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8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9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9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第三季度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小组会议记录

第3季度输血知识考核记录

10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10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11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11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12月份输血知识培训记录

12月份输血质量管理自查记录

第四季度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小组会议记录

第四季度输血知识考核记录

60~70分

考核保留各项资料备查(考试签到、考试成绩)

年度科室输血工作总结

年月日

输血适应症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指导临床各科室科学、合理用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生在输血中的责职: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者坚决不输;

能少输者坚决不多输,能输成分血者不输全血。

2、熟悉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症、剂量和用法;

3、决定输血冶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以及做输血前检查的必要性。

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

4、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日送交输血科备血。

5、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均应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单交输血科,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

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

6、输血治疗后,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还应防治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二、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1、原则上血红蛋白>

100g/L时不予以输血;

血红蛋白<80g/L时应考虑输血;

血红蛋白在80—100g/L之间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并在病历中做好分析评估记录。

2、手术患者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0ml),机体代偿,原则上不输血;

失血量10~20%(500~1000ml),HCT无明显变化,输注晶体、胶体、代血浆。

失血量20~30%(1000~1500ml),血压波动,HCT下降,加用浓缩红细胞(CRBC),失血量小于30%以下原则上不输全血。

失血量大于30%,可输全血、CRBC及其它种类液体。

晶体、胶体应维持适当比例。

3、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

手术中适当采用控制性低血压等措施,减少出血。

三、各临床科室输血原则

(一)、外科输血

1、输血原则:

严重的创伤或外科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都可能导致患者低血容量休克。

早期的有效扩容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1).紧急复苏:

晶体液20~30ml/kg或胶体液10~20ml/kg加温后5分钟内快速输注,根据输液效果决定进一步如何输血。

(2).先晶后胶:

晶体液用量至少为失血量的3~4倍,失血量>30%血容量时可以考虑胶体液,晶:

胶比通常为3:

1。

(3).红细胞输注:

扩容恢复心输出量和组织血流灌注后,如果患者较年轻、心肺功能良好,未必都要输血,有明显贫血症状时可通过输注红细胞纠正组织缺氧。

2、血液品种的选择:

(1).悬浮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①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血。

②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

③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代谢情况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①血小板计数>100×

10*9/L,可以不输。

②血小板计数<50×

10*9/L,应考虑输注。

③血小板计数在(50~100)×

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④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的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3).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①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②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③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3、注意事项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

贫血及血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

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

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剂。

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2).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

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脏输出血量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

当然,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3).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

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

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度、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后果及影响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