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2226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

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

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

偏僻安静。

    恐怖:

惊慌、害怕。

    宪兵:

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

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

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

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

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

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

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

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

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五、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11*灯光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课件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

(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

灯光"

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

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

郝副营长:

“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

郝副营长所说的"

多好啊!

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憧憬的内容可能是:

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

板书设计

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12为人民服务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研讨法、讲解法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如“悼”读d4o,不读di4o;

“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

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

  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

“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

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

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轻微的,是微不足道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

轻微,微不足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

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

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

是贯彻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

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

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

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

“哀”指“悲哀”;

“思”指“思念”;

“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

本来的意思。

  于:

比的意思。

  或:

“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顺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

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最后讲了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样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准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交流,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读。

可以这样停顿: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这个长句。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结构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

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教师小结:

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2)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板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

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

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

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3.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

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

每句说的是什么?

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进去。

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

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

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

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3.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五)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

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

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自己学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2.集体讨论。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几句话的点拨。

  ①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

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

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

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

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

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

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1)背诵之前应先让学生将这两段话再读一读,对这两段话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出示填空:

  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   )你说得对,我们(   )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   ),我们(   )。

  背诵这几句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这几句话中的关联词语及重点词语,利用这些词语指导学生记忆。

  ②(“   ”)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   )先生提出来的;

他提得好,(   ),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   ),为(   ),我们这个队伍就(   )。

  ③我们都是来自(   ),为了一个(   ),走到一起来了。

我们还要和(   )走这一条路。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   ),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   )。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   ),要(   ),要提高(   )。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   )解救他们,我们要(   )。

要奋斗就会(   ),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们想到(   ),想到(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   )。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   )。

我们的干部要(   ),(   )都要(   ),(   ),(   )。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

如让学生自己对照课文口头填空,熟读,或同桌互相填空,小组填空等。

也可以教学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读再背诵、抓重点词背、分层背等等。

  (六)学习第五段。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1.提问:

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按板书提示指名谈一谈。

12为人民服务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3*一夜的工作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理解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周总理人格的伟大。

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劳苦、简朴,感受其人格的伟大。

课件视频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