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201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1.0分,共25.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生产税不包括(  )。

A 产品税

B 销售税

C 营业税

D 所得税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如产品税、销售税、营业税等,但不包含任何针对企业利润、盈余及其他收入所缴纳的税收,如所得税等。

第2题

下列不能视为经济资产的是(  )。

A 建筑物、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

B 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C 空气、公海以及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地下矿藏等

D 土地的所有者出租的土地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经济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①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确定;②其所有者由于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能够在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获得经济利益。

C项,不属于任何机构单位,或即使是属于某个机构单位但不在其有效控制下,故不是经济资产。

第3题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为(  )。

A 产量×价格

B 总产出-中间消耗

C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D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B项是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C项是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

第4题

已知某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16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100亿美元,误差与遗漏为10亿美元,则该国储备资产增减额为(  )。

A 无法确定

B -70亿美元

C +60亿美元

D +270亿美元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由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得,储备资产差额=-(160-100+10)=-70(亿美元)。

第5题

下列单位中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

A 国外在华投资的企业

B 我国驻外援助机构

C 短期出国访问、旅游的中国公民

D 外国驻华使领馆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也称常住机构单位。

这里所说的经济领土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不包括位于我国地理领土范围内,通过正式协议为外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用地及国际组织用地。

第6题

关于中间投入(中间消耗)的含义和计算原则,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中间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耐用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B 它们是一次性地或短期地运用于生产过程

C 中间投入价值会随着生产过程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

D 计算增加值时要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价值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

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第7题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表现为(  )。

A 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B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C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D 货物、服务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及净出口三部分。

第8题

以下关于机构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机构单位是法人单位的一部分

B 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C 一个产业活动单位一定隶属于一个法人单位

D 产业活动单位相当于基层单位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

住户和法人单位。

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一种隶属关系,即产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控制。

第9题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对所有产业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公式为(  )。

A (I-A)-1

B I(I-A)-1

C (I-A)-1+I

D (I-A)-1-I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

将各产品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完全消耗系数表或完全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B表示。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是依据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计算得到的,其计算公式为:

B=(I-A)-1-I。

第10题

储备资产的多少反映一个国家的(  )。

A 国际支付能力

B 国内支付能力

C 国际支付能力和国内支付能力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清偿对外债务和维持本国汇率稳定所持有的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资产。

储备资产的多少反映了一国的国际支付能力。

第11题

国民资产负债统计中存货按照统一的(  )进行估价。

A 购进价格

B 固定价格

C 不变价格

D 现期市场价格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为了使存量与流量在核算原则和计价方法上保持一致,在核算期末资产存量时,对每一类资产项目都应按编表时点的现期市场价格估价。

第12题

(  )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产业部门的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某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

A 直接消耗系数

B 完全消耗系数

C 列昂惕夫逆系数

D 感应度系数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

1.0分

第13题

2007年我国海关统计的货物出口为12177.8亿美元,货物进口为9559.5亿美元;服务出口为1222.1亿美元,服务进口为1301.1亿美元。

另外已知2007年我国进口过程中发生的运输和保险等费用为513.3亿美元。

请问2007年按国际收支平衡表口径计算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为(  )亿美元。

A 2539.3

B 2026.0

C 3052.6

D 3210.6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货物出口+服务出口-货物进口-服务进口+运输和保险等费用=12177.8+1222.1-9559.5-1301.1+513.3=3052.6(亿美元)。

第14题

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可以发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的差额与海关统计中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的差额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计算;而在海关统计中,出口按离岸价计算,进口按到岸价计算

B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计算;而在海关统计中,出口按到岸价计算,进口按离岸价计算

C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口和进口都按到岸价计算;而在海关统计中,出口按离岸价计算,进口按到岸价计算

D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口和进口都按到岸价计算;而在海关统计中,出口按到岸价计算,进口按离岸价计算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

1.0分

第15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固定资产的是(  )。

A 住房

B 切割机床

C 役畜

D 家用洗衣机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具有耐用性的货物被称为固定资产,它可以在生产中连续或反复使用,其价值是在较长的时期内(一年以上)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在每一时期,按照固定资产磨损状况所计算的转移价值称为固定资本消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折旧。

第16题

服务与货物的主要区别是(  )。

A 服务是无形产品

B 服务产出与其投入物相比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

C 服务是为特定对象提供的

D 服务不能储存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根据产品的形态可以把产品分为货物和服务两大类。

如果和其投入物相比,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那么就可以说该产出是服务,这一点构成了服务与货物的主要区别。

第17题

投入产出表中有一些基本的总量平衡关系,下列平衡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B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C 总投入=总产出

D 某部门的增加值=该部门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价值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D项,某部门的增加值一般不等于该部门的最终使用价值,即在部门层次不能建立这样的平衡关系。

第18题

2006年北京市劳动者报酬为3497亿元,生产税净额为1161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1251亿元,营业盈余为1961亿元,合计为7870亿元,这是根据(  )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D 直接计算法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由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可得: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497+11161+1251+1961=7870(亿元)

第19题

2007年上海市最终消费支出为601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569亿元,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为604亿元,合计为12189亿元。

这是根据(  )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D 混合法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及净出口三部分,所以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6016+5569+604=12189(亿元)

第20题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A 常住单位

B 企业

C 居民

D 经济组织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

1.0分

第21题

(  )是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A 中间消耗

B 居民消费

C 政府消费

D 最终消费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

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中间消耗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居民消费是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