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2001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Word格式.docx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Word格式.docx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行测(全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省市考试常称《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英文为Administrative?

attitude?

test(简称ATt)。

本来是用来测智商的,有相当数量的题小学生都能做,好多题在小学生的寒假作业、暑假作业上都有。

少部分是中学生就能做的,只有极少数需要大学生才能做。

但好多考生把它想得太难了,总以为微言大义,其实有时简单得令人难以相信。

考《行测》,把问题想简单点好。

《行测》是用来过滤迂夫子的,公务员队伍不需要书呆子!

  所有的认为行测难的报考者都是把行测当成知识考察来做的。

这恰好中了“机关”,因为行测试题设计原理是公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做完所有的题,所以,要考100分基本上不可能。

考了这么多年,没听说有谁考过100分,当然,这也不否认今后出现有人考满分的情况。

  因为行测的题设计得要公平,就需要考虑到任何一个专业的人都有所长,都有所短,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测试考生的水平。

所以,做不正确所有的题是很正常的,包括很多培训书上,那些多年关注行测的人,依然还是经常做错题。

  但这并不是说行测就不容易考高分,行测也容易考高分。

有考中央行测的考了96分,四川也有考了98分的。

考行测,根据我长期的研究,总结为一句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

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

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

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

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考试#大&

收集哪个位置?

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

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

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

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

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

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

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

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

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

  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

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但是,在不同的题中难题和易题的判断标准显然不一样。

相对比较容易看出什么是难题和易题的在数学运算、资料分析、演绎推理等题型上。

但在常识判断中,根据研究,常识判断中的难题是题干比较短小、关键词汇不多的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为词语越少,词语之间能够形成逻辑链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样,即是一个简单的常识;

你要是忘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题干和选项中推知答案的,这是常识判断的难做之处。

相反,那些题干比较长的常识判断,反而容易从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之间找到蛛丝马迹,根据有限信息提示,从而把答案做对。

我们来看例子。

  例:

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

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05中央A)

  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

如果以很难、难、易、很易为四级的话,估计这道题的难度为“很难”。

因为看了之后,发觉这道题的答案和题之间找不出可以互相支持的地方。

一般人简直无从下手。

这时候,放弃做题是必要的,但放弃答案是不行的。

这时候,你就选择A,对这种牛吃南瓜开不起头的答案选A的正确率非常高。

我们来看考过的题中的难题与答案分布。

  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

  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

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

甲乙丙三人沿着400米环形跑道进行800米跑比赛,当甲跑1圈时,乙比甲多跑了1/7圈。

丙比甲少跑1/7圈。

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

  A、85米?

B.90米?

C.100米?

D.105米(05中央A)

  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

看:

800,1,1/7,1/7。

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

85,90,100,105。

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3个:

1,7,8。

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5的有关。

可以说A、D都不是答案。

在90和100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

1001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100×

(7+1):

800。

所以选C。

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

  考行测,有一句经典的话:

“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有过场。

”从这题里你感觉到了吗?

如果没有,再看一题。

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了80米后姐姐去追他。

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走150米。

小狗追上弟弟后又转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考试#大&

收集才停下来。

问小狗总共跑了多少米?

  A.600米?

B.800米?

C.1200米?

D.1600米(03中央A)

  这道题有点难,你可能做不起。

按一般的参考书的讲法,你可以倒回去验证。

这样你会选出正确的答案。

但我想用不着。

首先看数字,40,60,150,肯定首要要能整除150,这样就只有两个答案备选,即600和1200。

但是,最终答案应该是速度的三者速度的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关系最密切,答案要是三者的最小公倍数。

只有A.600米才行。

这样答案就选A。

但在这里边,抛开了一个数80,因为它是另类。

  懂了吗?

现在你来选这道题的答案是哪个?

  例5:

甲、乙、丙三人沿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又1/4分钟遇到丙,再过3又3/4分钟第二次遇到乙。

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2/3,湖的周长为600米,则丙的速度为:

  A.24米/分?

B.25米/分?

C.26米/分?

D.27米/分(03浙江)

  你能选出正确答案A吗?

你能说明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吗?

  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

  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

逻辑判断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全部读完,那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所以必须要简化程序,直接将先期带到最后一句话的前后去检验,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之所在。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

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

  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

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

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

  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

  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

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

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三级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

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

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

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

 

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

资料分析的三层次

为了便于考生了解、准备和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公共科目笔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在大纲中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资料分析做了以下介绍:

  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应试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某市2006年下半年投资情况图

  单位:

亿元

  1.该市2006年下半年中,哪一个月的外资实际出资额在当月外资拟投资额中所占比重最高?

  A.8月?

B.9月 C.10月?

D.11月

  (解答:

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2006年第四季度外资实际出资额总计约达9亿元

  Ⅱ.该市拟投资总额在2006年9月份为下半年最低

  Ⅲ.2006年下半年该市外资拟投资额达到拟投资总额40%以上

  A.Ⅱ?

B.Ⅲ C.Ⅱ、Ⅲ?

D.Ⅰ、Ⅲ

?

D)

  由此看来,资料分析主要测验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资料分析主要有三种题型:

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和统计图形。

在这部分的考核中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和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二是对研究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加以阐述;

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

要求应试者在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直接观察,或者通过指标换算、分析、比较或综合判断等过程,作出符合资料实际情况的结论来。

  资料分析的基本形式:

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在阅读资料之后对应的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到正确答案。

  问题的难度层次大体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基本层次。

这一层次的问题一般在阅读资料之后就可以在资料图表中直接找到答案。

如:

判断极值、变化的明显特点及趋势等。

  第二级是中等层次。

这一层次的问题常常要经过一定的运算和对资料进行一定的综合分析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第三极是较高层次。

这一层次的问题往往有一定难度,需要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资料分析的题大部分属于基本层次和中等层次的问题,难题很少,所以不要被文字、图形或者表格之类的形式所迷惑,应对资料分析的关键是要给它时间,充分注意到这些资料的分类、各种各样的数据、统计性和计算性等等问题,给资料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再根据考题的要求,对这些资料所提供的事件性质、类别、数据、比较情况等各种有效信息进行相关分析、综合分析与加工分析,并做一定的推理判断和运筹计算,之后针对每一段资料后的每一道题进行解答。

  首先,针对文字型材料进行分析。

文字型材料是给出一段文字,文字里包含很多数字或数量,这些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隐含的。

此种类型似于数量关系的数学运算,但比数学运算要简单。

因为,文字资料给出是一段或者多段关于某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情况的等等的描述,往往包含有一定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所以,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就要理解文字资料包含数据间的数量关系和内容上的逻辑关系。

文字型资料分析的考核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可以直接从文中查找到相关数据直接进行比较运算即可;

二是需要理解文中所给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三是必须找到文中多处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文字型资料分析主要采用的是段落结构阅读法,文字资料提供的资料基本上是由并列结构和总分结构组成的。

我们借用语文文章阅读中的段落结构分析法来有效的阅读文字材料间各个相关数据所属间的并列或总分关系。

  第二,针对表格型材料进行分析。

表格型材料主要是通过统计表来获得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一种形式。

任何一种统计表,都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

统计表是系统提供资料和积累资料的重要形式。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楚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通过分析、比较和鉴别得出答案。

统计表的数据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特点,统计表是由表格的标题、横标目、纵标目、表格数据和注释等组成的。

关于统计表资料的解题方式,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直接观察表格数据得出答案;

二是需要观察多个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三是要综合利用数据间存在的各种关系,通过复杂的计算分析后得出答案。

表格型资料分析主要采用的是横纵交叉法,表格资料提供的资料基本上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组成。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每一个数字或数据的实际含义和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事理关系和数理关系,然后,迅速阅读资料后面的考题的要求并结合这些考题的信息,快速、准确地揣摩出考试的用意或意图,迅速而准确地搞清楚每一道题到底是关于事理推导的还是关于数理推演或计算的,由此确保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节省反复翻阅资料的时间,通过精准的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

考试大收集整理

  第三,针对图形型材料进行分析。

图形型材料主要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或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

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

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

图形资料的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网状图、三维图、复合图形和混合图形等。

这些图形各具特点,既能够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也能够反映不同年份地点等数据间的连贯和比较性。

统计图形主要由图形的标题、横坐标、纵坐标、横标目、纵标目、反映统计数据的图形和标注组成。

形态与趋势的关系不是绝对的,但是有效的。

根据各种图形的变化形态和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分析运算,什么叫做“有效”的分析运算呢,就是要仔细阅读考题的要求,在图形中搜取跟解答题目有关的数据,进行准确的运算。

  考生只要在考试前熟悉这类题目,对资料分析的特点和一些比较常见的解题技巧有所了解,对资料分析的种种题型进行训练,掌握有效的解答方法,保持良好的考试心态,应对资料分析的题型还是比较容易,轻松做到手到擒来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统计图分析

第二节?

统计图分析?

  一、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统计图的种类与组成?

  统计图是运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形象来表示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

它具有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比较等显著特点,在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统计图的种类有条形图、圆形图、曲线图等,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用。

条形图是资料分析能力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

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较图和条形结构图。

圆形图是以圆形面积或以圆形面积大小来表示统计指标数值大小的图形,常用的圆形图有圆形面积图和圆形结构图。

曲线图是利用曲线的升降起伏来反映现象的数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构变化趋势的图形,又称线图。

常用的曲线图有动态曲线图、相关曲线图、计划执行曲线图和次数分配曲线图。

  统计图通常由图题、图轴、标目、图形、图注等所组成。

  1、图题是统计图的名称,又称标题,位于图下正中处;

  2、图轴是指在直角坐标上作图的纵横两轴,分别称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3、标目是指在纵横两轴上表示间距刻度的各种单位名称;

  4、图形是指用来说明图中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形线条或颜色的含义;

  5、图注是指图形或其局部,或其中某一点需要借助文字数字加以补充说明的内容。

  

(二)、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

  二、统计图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一)、条形统计图分析?

  [例题1]?

  下图是1998-2002年各年年底我国某市人口数示意图(单位:

千人)

请根据上图回答1-3题:

  1.1999-2002年中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

)。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2.1999-2002年中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3.截止到2000年底,该市人口数为(?

  A.37689.9人?

B.9508.4人?

C.37689900人?

D.9508000人?

  [答案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D;

2.C;

3.D。

  该题可以通过简单计算来求解,通过比较相邻两年间人口数字差可知:

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2002年,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2001年。

因为统计图中统计单位是“千”,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得知2000年底该市人口总数为9508000人。

  

(二)、圆形统计图分析?

根据下图回答1—5题。

  1.该地粮食作物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

  A.玉米?

B.谷子?

C.小麦?

D.大豆?

  2.该地1992年与1976年相比,新增加的粮食作物是(?

  A.玉米,大豆?

B.谷子,小麦?

C.高粱,谷子?

D.大豆,高粱?

  3.与1976年相比,该地1992年小麦构成比重下降多少?

(?

)?

  A.4.8?

B.4.8%?

C.3.8?

D.3.8个百分点?

  4.1992年,该地构成比重相同的粮食作物是(?

  A.大豆,玉米?

 C.大豆,高粱?

 D.小麦,玉米?

  5.1976年,该地谷子所占比重为(?

  A.21.4%?

 B.14.3%?

 C.10.5%?

 D.64.3%?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A?

2.D;

3.D;

4.B;

5.A。

  第1题,在各种格式的扇形中,空白应是最惹人注目的,因此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到空白扇形的面积最大,稍一看数据即可得到本题答案为A。

  第2题,需要仔细比较这两个图形,经过观察,对照图标,我们可以知道,新增的是大豆和高粱,即答案选D。

  第3题,需要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首先要找出小麦的图标,然后在两个平面图的相应部分找出数据,进行相差处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3.8和3.8%是完全不同的,绝不能相互替代,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

  第4题,只需在第二个图形中进行比较即可,只要不将各种粮食作物的图标搞混弄错,应该很容易就得出本题答案为谷子和小麦,答案选B。

  第5题,该题有两个要求,第一,找出需要的是哪一个平面图;

第二,根据谷子的图标在相应的平面图中找出答案。

这类题主要考查的是细心,只要稍微仔细一点,是很容易做好的。

例题2]?

  根据下图回答l-5题:

1.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

  A.大学?

 B.高中?

 C.中专?

 D.初中?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

 D.以上说法都对?

  3.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

  A.大学和中专?

 B.大学和高中?

 C.中专和初中?

 D.高中和初中?

  4.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凭的职工有多少?

  A.3?

 B.30?

 C.300?

 D.不能确定?

  5.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

  A.5人?

 D.7人?

 C.7%?

 D.5%?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

3.C;

5.C。

  第1题,要求比较五个扇形面积的大小。

因为相差并不是很悬殊,因此不能单靠对扇形面积的观察就作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