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教案民族小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1939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教案民族小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五年级科学教案民族小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五年级科学教案民族小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五年级科学教案民族小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五年级科学教案民族小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教案民族小学Word格式.docx

《五年级科学教案民族小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教案民族小学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教案民族小学Word格式.docx

(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三、活动拓展

四、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课后查找古代机械的相关资料并相互交流

1.认识机械

2.机械的概念

3.机械的作用

2.怎样移动重物

1.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科学知识: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

省力、方便、平衡。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演示实验器材:

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

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

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

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

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

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3、提问:

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

4、操作演示后揭示:

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

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

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

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

它还有什么作用?

(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1.杠杆

2.杠杆的结构

3.杠杆的作用

3.斜坡的启示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

2.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3.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⑴演示材料:

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

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一、设置情景,引入斜面。

  1、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

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

  2、谈话:

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

小结:

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

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

(画示意图)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揭示:

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

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

(板书:

斜面)

3、讨论:

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

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

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

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

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

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

(出示:

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

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

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小组交流,比较、汇报:

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都有斜面

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

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

实践操作活动

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

说说感受。

1.组织学生观察拉链:

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

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

小组内观察拉链并作出总结,全班汇报

斜面的高度长度不变,坡度越大→拉力越大

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

{}

斜面的长度高度不变增加长度→拉力越小

4.拧螺丝钉的学问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自主合作探究

演示器材:

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螺丝刀小木板钉子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

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观看录像:

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2、小结:

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

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

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3、讲解:

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4.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小结:

轮轴能省力。

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7、小结:

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

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

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一.交流汇报:

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交流观察收获。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讨论研究:

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

动力点在哪里?

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观察课P9插图)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

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小组讨论汇报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3.课后小节

5、国旗怎样升上去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滑轮、铁架台、

钩码、线、测力计

记录卡片、绳子、滑轮、小方木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力,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为什么?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先后研究定滑轮、动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讨论汇报

(1.用力往下拉

2.滑轮可以转等)

(讨论汇报)

进行实验并记录不同滑轮的结果

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讨论交流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3.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缝纫机、玩具车挂图

活动记录单、实验单

瓦楞纸板、大小齿轮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比较P13页中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

 2、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3、展示制作的模型。

  4、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5.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6、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7、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8、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9、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

(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0、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1、交流讨论汇报。

2.交流讨论

1.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4.学生解释,链条传动的作用。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测量自行车蹬一踏板,后轮的转数;

测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的距离。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传动装置:

链条传动

齿轮传动

7.折形状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老师准备模型:

圆锥体、圆柱体、

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

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

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

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

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

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

(2)带几张纸。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

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

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3.老师让学生拿出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

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谈话:

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提问:

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圆锥体、圆柱体、台子、球体

实验:

改变纸张的形状,并使之能托起一本书,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

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

如何比较结果?

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7.折形状

形状的分类:

圆锥

圆柱

台体

球体

8、搭支架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3、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准备教具:

打孔器、大头针、

橡皮筋、方形盘、塑料管

1.准备学具:

细绳、大头针、吸管

2.用以上物品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支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

(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

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

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

1.学生活动:

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2.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

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1.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

(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2、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8.搭支架

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式最稳固、结实的

9、建桥梁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中的作用。

 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坚固程度。

有关搭建桥梁的材料:

:

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

有关各种桥梁的图片

西瓜皮、纸板、

小汽车、木块若干

(一)导入

 你见过哪些桥梁?

(二)桥梁分类

  1、想了解更多的桥梁么?

  2、分发桥梁的卡片

  3、介绍你最喜欢的桥梁

  4、给这些桥梁分类,说说标准。

(三)搭建桥梁并研究

  我们来建自己的桥梁研究:

  2、展示材料:

  观察,想一想,怎样建桥梁?

 演示,搭建不同类型的桥梁

  归纳,把这三种不同的桥梁画下来。

(指导画简图,认识桥墩、桥面等)

  3、这三座桥梁中,那一座桥梁会是最牢固的?

 关于桥梁的强度:

  1、我们怎样来比较他们的牢固程度?

  2、我们可以把重物放在桥梁的哪个部位呢?

是最牢固的部位?

还是最薄弱的环节?

  在图中,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出来。

3、我们今天是用瓶装清水来作为重物,测量桥梁的强度。

(四)总结研究过程

  1、大家觉得今天研究了几种桥?

一座种还是三种?

  2、这三种桥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写:

材料、跨度、宽度……

  3、这些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了其中的一个特点进行研究,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4、控制好了相同的条件,另一个因素才有了可比性。

回答各种桥梁(赵州桥、公路桥等)

按课本P23上半边的图建桥

讨论、预测、填写

(讨论)

分组活动过程:

1、学生活动(约15分钟)

2、指导及时记录数据

3、汇报结果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桥梁有了不少新的认识,课后还想继续搭建和研究桥梁么?

 古代劳动人民建了许多拱桥,那些石料是怎样搭建成拱形的呢?

我们一起看书了解一下

  1、为什么要夹纸片?

  2、拱是怎样形成的?

  3、你估计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课后的时间自己研究一下

课下查找资料,讨论交流

9.建桥梁

桥梁-----桥墩、桥面:

拱桥

吊桥

10、造房子

1、了解古代房子和现在房子的特点。

2、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设计并建造房子;

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

有关建造房子的材料:

有关各种房子的图片

吸管胶布

  1、人们居住离不开房子,你知道房子有哪些不同的类型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