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81695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37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海洋大学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大连海洋大学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大连海洋大学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大连海洋大学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大连海洋大学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海洋大学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Word格式.docx

《大连海洋大学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海洋大学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Word格式.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海洋大学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Word格式.docx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生态环境保护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环境教育是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培养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逐渐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在高等环境教育及环境技术领域的差距,是国家赋予高校的重要责任之一。

1.1.2国家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较快,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环保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都还远远不够。

“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入7000亿元,同时部分大中型企业进入环保产业,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项投入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6%,比“九五”期间提高一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仅中央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就高达2000多亿元,全国节能环保的投入约1.6万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了70%。

“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将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必然催生出巨大的环保市场需求。

预计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高于15%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约2.2万亿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产值8000~10000亿元。

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根据该决定,节能环保产业被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一起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因此,为了满足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必须加强与节能环保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工作。

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环保产业面临人才数量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

因此,培养环保技术人才既势在必行,又任务艰巨。

1.1.3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环境科学专门人才

辽宁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最早建成、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区域,集中了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大中型企业,工业污染严重。

在过去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辽宁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因此,环境保护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基石,辽宁省的经济转型亟需摆脱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是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即“做强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钢铁基地、建设国内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建成电子信息和新型原材料基地、培养形成国内轻型产业”。

五大支柱产业大部分仍为高能耗、污染重的产业。

因此,针对这些工业行业的环境污染的治理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且,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落实“新型工业化”战略,通过贯彻循环经济思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

以上这些战略的实施均离不开专门的环保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环境科学人才。

1.1.4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具有海洋特色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提出把海洋经济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

《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年-2015年)》在其发展需求中提出:

“促进海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等。

这些指导性意见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到了重要位置,为环境科学学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自辽宁省提出建设“海上辽宁”以来,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推进环渤海“五点一线”开发建设,构建沿海经济带。

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于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都将为加快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然而,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面临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种威胁。

国内设置环境科学专业的高校众多,但是,其中具有海洋环境特色的院校相对较少。

目前我省还没有高等院校设立涵盖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规划与评价内容的环境科学专业教育。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在设立之初,就定位为具有海洋环境特色的环境科学专业。

该专业按照夯实基础课、优化方向课、加强拓展课、构建具有海洋特色的环境科学课程体系原则,培养具备环境科学与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陆地和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因此,我校设置的环境科学专业,既适应了环境科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我省“海上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和科技兴海、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对国家和辽宁省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人才培养模式

1.2.1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魄力放在重要位置上,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有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创业魄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环境科学方面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等基本训练,掌握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1.2.2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复合性应用型。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海洋、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相近专业中与环境科学相关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与成果整理、撰写论文以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2.3人才培养具体做法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是典型的复合性应用型专业。

通过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具备环境科学特别是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规划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能从事陆地、海岸及海洋的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工作。

为此,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2.3.1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素质教育。

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纳入学生的培养方案中。

在保证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教育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强化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

注重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精神、创业魄力。

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免修、免听和免试,允许学生提前或延长学习年限,专业类课程可以知识竞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取得科研成果、完成实验设计等方式获得学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1.2.3.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1]4号、[2005]1号和[2007]2号文件精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专业以我校“环境监测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以“辽宁省高校近岸海洋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为拓展,构建了系统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环境科学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即

(1)分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培养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根据学科性质和固有知识体系,从3个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第一个层次为验证性实验课程。

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个层次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例如,环境化学实验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从实验设计开始,到实验药品的配制,仪器设备的准备,直到独立完成一个实验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部分实验项目由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前瞻性和研究性较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个层次为毕业论文,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系统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检索和综述、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撰写论文等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实验、撰写科技论文的综合能力。

(2)产学研结合,构建实习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习是环境科学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有深刻的了解。

了解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熟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类型和表现方式,掌握环境监测的主要项目及监测技术,掌握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法;

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

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发展趋势,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熟悉解决环境问题的原则、途径和基本措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激发学生从环境科学的视角考虑问题,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为此,学院与一些有代表性的环保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些合作协议的签署可保证环境科学本科学生的实习教学需要。

学院先后与大连市十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见表1-1)。

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对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满足环境科学本科学生的实习教学需要。

表1-1环境科学专业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实习基地

详细名称

地点

实习内容

容纳学生数

1.

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市沙河口区连山街

认识实习、毕业实习

了解环境监测分析的工作流程及以一般技术规范

60

2.

大连三寰乳业有限公司

大连市沙河口区河清街

了解高浓度工业废水的混凝气浮—SBR处理工艺,以及设计参数的选取

3.

大连天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大连市甘井子区天虹开发区

了解废气治理技术,参观大气污染控制设备加工过程,了解企业的日常管理

4.

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市金州区站前街道有泉路

了解大型工业废水处理设备的设计与加工过程

5.

大连东泰产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

大连市开发区淮河西路

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过程,以及相关设计参数的选取

6.

大连东浩热力有限公司

大连市金州区董家沟

了解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及工艺流程,了解大气脱硫除尘技术及工艺流程,了解处理设施、设备的参数选取及日常管理

7.

大连付家庄污水处理厂(东达)

大连市中山区付家庄

了解城镇污水的AO处理工艺,以及相关设计参数选取

8.

大连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东达)

大连市沙河口区太原街

了解城镇污水的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以及相关设计参数选取

9.

大连泉水污水处理厂(东达)

大连市甘井子区泉水小区

了解城镇污水的CAST处理工艺,以及相关设计参数选取

10.

大连旅顺污水处理厂(东达)

大连市旅顺口区柏岚子

11.

大连海顺重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大连市旅顺口区北海镇前沙包村

了解大气除尘设备的加工制造,以及相关设计参数选取

12.

大连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参加研究设计人员的研究与工程设计工作

30

13.

大连明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大连沙河口区黄河路

了解噪声污染控制设备的设计与加工制造,以及设计原理

14.

大连海昌旅游集团

大连市中山区

水质监测

我院还积极与这些实习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有的企业还拿出一定经费在我院设立奖学金。

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态度与考核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实践活动。

环境科学专业重视并强化“产学研”结合在培养学生中的作用。

在“产学”结合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构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在“学研”结合方面,让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计划,并出台了相应办法。

如“关于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的规定”。

我院与环境相关专业80%以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自教师科研项目。

通过这些训练,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设置课程设计,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设置了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对“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方法有系统的掌握,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初步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2.3.3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开放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

自主学习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既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如基础的网络硬件环境,网络课程、CAI课件、电子教案等。

学校建立了网络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实现网络课程、CAI课件、电子教案网络共享。

目前我校已建立了适应环境科学专业的比较完整的自主学习课程体系。

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均非常重要。

而研究性学习涉及很多教学环节,也对教师的实践背景和科学研究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着重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为适应这样的要求,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提前进入研究式的学习之中。

目前所设的研究方向有环境化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环境评价等。

这些举措打破了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由老师指导做实验的僵化局面,使学生能与老师面对面探讨专业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1.2.4培养方案先进规范

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是面向新世纪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的一大特点。

环境类专业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许多高等院校都申办了与环境科学专业类似专业,竞争十分激烈。

我校在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上注重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旨在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高素质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我校环境科学教学团队在专业设置之初就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通过对设置环境类专业高校的深入调研以及广泛的社会需求调查,在满足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这一基本业务规格的前提下,将课程体系的设置定位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充分体现环境科学的环境与海洋特色,与环境工程、海洋科学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二,体现环境科学发展的前瞻性,专业课中设置生态工程与恢复生态学、清洁生产B、环境海洋学、遥感技术与应用、生物多样性、海洋经济学等特色鲜明的课程,突出环境与海洋当前的研究热点,培养具有陆地、海岸、海洋的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陆地海洋生态修复等海岸、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领域的高级科技人才。

综上所述,大连海洋大学在原有学科专业基础上设置的环境科学专业,专业定位较好地适应了国家和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环保行业发展需求;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

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定位;

能够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实施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先进、规范、可操作性强。

2.专业教学团队

2.1结构与数量

2.1.1专业教学团队稳定,专兼结合,在数量上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2.1.1.1专业教学团队由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满足教学需要

环境科学专业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组建了专业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专业教学团队,将兼职教师作为教学团队组成部分,做到了专兼结合。

目前环境科学专业教师共计8人,隶属于海洋环境教研室(见表2-1)。

同时从环境科学领域一线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中聘用兼职教师,共从校外科研院所聘用了兼职教师4人(见表2-2),并承担了专业课程,其教学方面的管理与专业教师一致。

这支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在数量上、业务能力上都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要。

表2-1环境科学专业专职教师情况一览表

姓名

年龄

性别

职务/职称

学历、学位

专业

毕业院校

1

于晓彩

47

环境科学专业带头人/教授

博研、博士

矿产普查与勘探

东北大学

2

孔亮

41

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

分析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

刘恒明

43

海洋环境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硕研、硕士

环境化学

大连铁道学院(现大连交通大学)

4

肖景霓

33

海洋环境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环境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5

张俊新

36

副教授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大连水产学院(现大连海洋大学)

6

蔡恒江

生态学

中国海洋大学

7

郑丽娜

31

讲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

8

张蕾

浙江大学

表2-2环境科学专业兼职教师情况一览表

职称

从事专业

工作单位

承担课程

叶明亮

38

研究员

生物分离分析

海水分析

薛兴亚

环境分析化学

苑亮

工程师

凌水污水处理厂

环境数学模型

陈晓波

环境工程设计

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环境统计学

2.1.1.2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强,满足教学需要

环境科学专业教师在承担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均主持或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了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纵向”或“横向”项目(见表2-3),近4年主持的项目经费总额达到233.5万元。

项目来源包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1项)、辽宁省科技厅项目(4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5项)、辽宁省海洋渔业厅项目(2项)、大连市科技厅项目(1项)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等。

研究内容涉及环境污染物的治理、污染物分析、资源化学、环境生态学B、水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等,可见环境科学专业教师的科研背景与本专业能够较好地吻合,并且与相关专业形成交叉,包括环境与资源化学、环境污染物与海洋生物、环境污染物与海洋化学AI等。

表2-3环境科学专业教师科研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

(万元)

研究期限

(起止年份)

排名

纳米光催化与生物酶催化技术优化修复近岸海洋石油污染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8-2011

复合光海洋石油污染的纳米光催化与生物酶催化修复用于修复海洋石油污染

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2009-2012

复合光催化剂与生物酶催化优化修复海洋石油污染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

2011-2014

海洋石油污染的纳米光催化与生物酶催化修复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9-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