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总结报告Word下载.docx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总结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总结报告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工作机制
1)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邓建强校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建设办公室、督查小组、专家顾问团等机构。
建设办公室下设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等四个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和一个特色项目建设组。
电工电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在建设过程中,又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建设成果评审委员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等小组,各小组各司其职,责权分明,同时也协同合作,高效运行。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杨永钊同志包抓电工电子技术重点专业项目组,负责包抓项目组的示范校建设工作的整体安排、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和督查、指导专业教师开展示范校建设工作、示范校建设资料的整理、归档的技术指导、建设成果的梳理、典型案例的总结等各项工作。
2)健全规章制度
针对示范校建设工作,在已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电子档资料整理的规范性说明、校本教材编辑规范说明、师资培训程序说明、项目质量验收程序说明等规章制度,确保有据可依,有章必循。
3)考核监督
为了确保示范校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学校示范校建设督查小组制定了《示范校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定期对各项目组及个人示范校建设任务进行检查、督评、考核,提出改进意见,确保示范校建设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2)工作过程
示范校建设工作的开展,是按照学校顶层设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负责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组具体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执行的过程。
1)示范校建设办公室和重点建设项目组根据示范校《建设方案》、《任务书》及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分年度将示范校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制定任务分解表,责任到人,使参与者明确任务。
2)示范校建设办公室坚持周例会制度,在每周一召开项目组工作反馈例会。
项目组负责人汇报、总结上周工作情况,安排下一周示范校建设工作,并就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给出指导意见,帮助示范校建设者理清思路,明确要求,将示范校建设工作做实、做到位。
3)项目组负责人定期组织参与示范校建设的教师学习示范校建设内容、研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纠正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偏差、探索示范校建设的有效途径。
4)示范校建设督查小组定期对专业组示范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
对未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教师,督促其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
对按时完成任务的,督促其认真检查、修改及完善,使示范校任务建设真正融入教育教学中。
5)示范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及专家评审小组,定期对教师完成的建设任务进行评审,提出修订意见,促使参与示范校建设的教师进一步完善示范校假设成果。
二、项目建设任务与目标完成情况
1、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示范校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两年来应完成指标数为142个,现已完成142个,完成率为100%。
重点建设专业名称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完成个数
目前实际任务完成个数
总目标进度百分率
人才
培养
模式
与课
程体
系改
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
100%
2.课程体系建设
13
3.教学模式改革
10
4.评价模式改革
8
5.教学资源库建设
6.构建公共实训平台
9
师资
队伍
建设
1.培养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培养
3.“双师型”教师培养
4.兼职教师培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完善“订单培养”运行机制
2、校企资源共享
11
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4、创新顶岗实习模式
5、社会服务功能建设
6、构建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合计
142
2、经费执行情况
本专业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计划投入182万元,实际到账182万元;
地方财政计划投入10万元,实际到账10万元;
学校自筹8万元。
YWx湖北信息工程学校_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荆门职业教育集团)
支出情况:
中央财政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设备采购、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等支出?
万元,支出?
%;
地方财政投入主要用于设备采购、实训环境、聘用兼职教师等支出?
%。
三、项目建设内容与成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多次深入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并在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职业分析入手,对岗位和岗位群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定位。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确立了“校企共育,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
2、课程体系改革
(1)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构建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职业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三大类课程,使实训课比列达到93%。
(2)根据企业需求,结合学校教学环境。
在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参与下,编写了《工厂电气控制实训》、《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2门核心课程教材,《电机与变压器实训》、《电子整机装配实训》《可编程控制器实训》、《照明系统安装与维护》、《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能实训》6门特色课程教材。
(3)专业课程全部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专业课程统一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做到了边教、边学、边做,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专业实训课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工作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
让教师做课堂的引导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仿真教学、项目教学等形式,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的颠覆。
基于全面提升课堂质效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导着课堂教学形式和组织形式的变革,这也势必推动着课程教学内容的变革,将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实践锻炼,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以不断应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适应不断提升能力的学生的新要求。
4、评价模式改革
构建了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弱化以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
建立课程考核、技能考核、校内实训考核、校外顶岗实习考核等评价办法,扩大考核评价范围。
通过综合评价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检查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专业技能的掌握及就业能力的形成等情况。
通过建设形成了《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学生德育评价方案》、《学生德育评价方案》。
5、教学资源库建设
为加快我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步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创造“随时随地”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了以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平台课程为重点,兼顾关键能力课程,体现职业教育与培训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达到使学生易学易懂的效果,实现专业技术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
结合企业岗位群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及教学实际,对实训室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健全完备的专业实训室档案。
6、构建实训平台
为保证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岗位基本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扩建了电工电子实训室、省级竞赛实训室、家电维修实训室。
新增了电子装配实训室;
完善了实训室文化建设,环境建设;
规范了实训室制度及实训室考勤办法。
总体成果:
1、形成了“校企共育、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修订、完善了电工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构建了符合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实际及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3、完成了2门精品课程、5门特色课程的建设。
4、制定了14门课的课程标准。
5、完成《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资源包建设。
6、完成电工电子实训室的扩建,改建了符合理实一体教学的实训室4个,新建了《电气设备组装与调试》竞赛实训室1个。
7、指导学生参加市级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参加省级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7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3个。
(二)、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全面提升各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建设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适应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
积极培养各专业骨干教师,使其能够胜任重点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任务,并能在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1、通过外出进修,企业锻炼以及参加学术交流等措施,培养了2名专业带头人,发挥了把握本专业技术方向、提出本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中起引领的作用。
2、通过外出进修、企业锻炼、高职院校技能培训等,培养了3名骨干教师。
3、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和校内拜师等途径,培养了9名“双师型”教师。
4、聘任了校外5名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承担相应的实训任务。
同时完善了《兼职教师聘请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兼职教师考核制度》。
健全了兼职教师资源库,形成了一支专业素质较高,技能水平过硬,人员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5、2名教师参加了陕西省“双师型”骨干教师培训。
6、近两年有7名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活动获得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优秀奖4人次。
(三)、校企合作
1、“订单培养”运行机制
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电工电子技术专业人才,有效的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技工荒”问题,但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的工种又面临供不应求、企业互相挖墙角的问题,有不少工种甚至是无工可招。
在职业学校毕业生方面,与高就业率相对应的是低质量就业,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收入都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要求。
针对这些情况,通过企业需求调研、工作岗位能力分析、毕业生问卷调查信息反馈等方式。
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
(1)与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组建了宝鸡瑞通、陕西汤姆森、上海达丰三个定向班,并根据这三个企业的性质及对知识能力,操作能力的不同要求,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标准。
(2)制定了《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规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管理制度》。
2、校企资源共享建设
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不仅为合作双方的发展拓展了无限空间;
让企业提高了竞争力,使企业如虎添翼;
也让学校跳出了“就职教论职教”的小圈子。
在校企资源共享、订单培养、专业建设、优化教学资源、招生就业等方面尝到了甜头。
(1)引进了企业文化、员工管理、设备管理制度。
(2)与上海达丰电脑有限公司、陕西汤姆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宝鸡瑞通电器有限公司、陕西皇城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企业培训教师协议书》、《学校培训员工协议书》。
(3)制定了《教师企业培训管理办法》、《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办法》。
(4)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优势为企业培训员工200人次。
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模拟企业运行的实训模式、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使校内的实训教学成为预顶岗实习,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架起直通车,大大缩短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
通过硬件资源及软件平台共同建设,巩固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电子装配校内实训基地,并优化了实训条件,完善了实训制度。
(1)通过市场调研,指导委员会及企业共同分析新建了宝鸡瑞通、陕西汤姆森顶岗实习基地。
(2)成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
(3)为保障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学生需求,企业要求,制定了《顶岗实习学生行为规范》、《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
(4)完善了《综合评价体系方案》。
5、社会服务功能
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00人次,与同类学校进行对口支援、合作交流。
(1)制定了《双证书》管理办法。
(2)构建了“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四、项目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
通过实际考察、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电子邮电等多种方式下企业、访行业、兄弟院校交流等进行电工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素质调研,形成了电工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职业能力分析报告。
在此基础之上确立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及目标;
确立了一体化课程体系;
确立了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示范校建设任务的完成,而是从某些方面来说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
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专业的建设不仅仅是领导层面的事情,也是每一个职业教育者的事情。
只有亲力亲为,我们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校本教材的编写
创新教育内容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任务之一,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学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开发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两年来,眉县职业教育中心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小组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邀请企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根据学校实际和企业对人才需,对现有部分课程积极进行整合,构建《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并围绕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课程标准的制定、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学资源包的建设等。
《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等7门校本教材及相应教学资源包建设的初步成功,极大的带动了整个专业建设的改革、尤其在课程方面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
在此过程中,全体课改小组的教师,通过查资料、看文献、听讲座等形式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而且积极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讨论、研究,把企业的元素融入学校教学实际,切实做到校企对接。
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显著地提升,科研能力有了较大的突破,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3、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等多种类型的教师培养,加之招聘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等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兼职教师真正成为职业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多元化。
4、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为配合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我们队电工电子技术专业部分实训室进行了改造,订做了与企业生产相仿的学生实训操作台;
制作了融入企业元素的文化展牌、制度牌、工作流程图等;
地面进行了防静电处理;
真正实现学校实训室与企业车间的对接。
五、项目建设成效与示范(数据、实例、变化)
(一)、专业实力的提升
1、教育教学取得的成绩(师生方面、专业组方面)
(1)教师业务素质显著提高
两年来,专业课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且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又分别参与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改革,他们积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念,不断钻研课题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思考、总结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尤其在一体化教学改革方面有了比较大的突破,教师在一体化课程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教科研成果。
有2人次参加省级“双师型”教师培训,5人次承担省、市、县级以上科研课题并取得成果。
6名教师指导16名学生在省、市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上获的等奖12个。
3名青年教师获得省电工电子专业说课、技能竞赛等活动或等大赛一、二等奖。
(2)学生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两年来,通过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全面的改革,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整合了部分的课程的内容,把企业的一些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了教学方法。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同时改变了以往学生厌学的情绪,使学生把学习变成了充实与快乐的活动,许多学生踊跃报名要求参加省、市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取得了很好地成绩。
近3年来,6名学生参加宝鸡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项目均获等次奖。
获得市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6名学生参加陕西省中职学生技能竞赛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项目,获得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优秀奖1人。
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不论是平常的检测成绩,还是学生学业测试中的专业能力成绩,还有电子装配方面的装接工、调试工等技能等级正考试的过关率,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分别有过去的70%、85%、95%提升到现在的85%、95%、100%。
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交流展示、信息检索能力明显提高,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两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本专业教学实力有了较大而提升,配合一体化教学的改革部分实训室也进行了改造,功能有了极大的改善,专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普遍受到家长、社会去也的认可。
2012年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共招新生162人,2013年在总体生源下降的情况下,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共招新生160人
(二)、服务与影响
1、服务社会
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与区域内的同类学校相比,我校的教育质量、管理水平、产教结合、办学效益等方面均处于领先水平,可以引领示范区域内乃至更大范围内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社会影响(学校交流、媒体宣传)
示范校建设以来,省内外多所学校学习、交流。
如陕西省镇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宝鸡市岐山县职业教育中心等学校多次来校取经,学习我校成功的办学经验。
六、存在的问题域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现在只是停留在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鉴定,还没有和企业形成真正的朋友或者是一种实体联盟。
2、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对行业企业长期的跟踪调研不到位。
(二)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校企更深层次的合作,还需要认真深入探索。
校企深度合作更需要的是学校继续观念,积极主动,牢固树立服务于企业的思想,把校企合作推向更深层次。
2、深入企业实际,调查研究。
经过不断改革,使课程结构和内容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特征,适合培养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以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