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1068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0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上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苏教版七上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苏教版七上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苏教版七上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苏教版七上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上教案Word下载.docx

《苏教版七上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上教案Word下载.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七上教案Word下载.docx

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可分两部分。

以上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

经过启发,学生作答。

2、学习第一部分(1——4节)

(1)学习第1——2节:

自由朗读本部分,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本段的话题是什么?

(门)②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合:

领域)③文中的“你”指什么人?

(青少年读者)④第4句与第5、6句分别写了哪两种情形?

二者形成了什么?

(“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

对比,说明打开门的必要性)⑤第2接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学习第3—4接: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讨论:

①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

(点题)②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从第4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序号)③中心句;

(第12句)④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方法指导:

通过朗读,给句子标上序号,找出有关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

(3)点拨:

作者写作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读者明白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

(4)学生齐读第4节。

四、当堂训练:

完成《自主学习》第2页1—4题。

五、布置作业:

(语言积累)熟读第4节,力争背诵,并在组内过关。

              

               第二课时

1、检查复习:

指名三个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每人一节)。

2、导入本课的学习,揭示学习目标。

3、新授:

1、自学第5节,思考、讨论:

本段的写作内容、作用。

指名回答。

2、学习第6---11节:

(1)学生齐读。

(2)布置自学任务:

①从内容上看,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方式写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

有什么作用?

(对话方式,从文中第5节“我和文学的对话”可见;

用了拟人手法;

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便于读者接受)②本部分的“你”指什么?

(文学)③这几段从哪几个角度分别写了哪几个内容,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三个角度;

写了文学的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文学内容的时间性、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文学作品的真诚和忠实、文学作品爱憎分明几个方面写的;

照应第4节的中心句)④作者写这几段的用意何在?

(引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大门)(3)学法指导:

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感悟,先思考再讨论。

3、学生自由朗读,细细品味6—11节,欣赏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4、当堂训练:

《自主学习》第2页的“语段研读部分”。

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互评。

5、布置作业:

1、写下你学了本文后对文学的感受;

2、预习《冰心诗三首》。

附:

板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议论大门门引出话题以理激人

初识大门文学之门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

打开大门打开文学之门对话式描魅力————以情感人

教学后记

  

 

繁星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星空影片或图片,也可调动学生记忆)

  师问:

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

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课题:

繁星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注意读音及字形

  摇摇欲坠(zhuì

)半明半昧(meì

)模糊(mó

)霎眼(sh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讨论:

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

  讨论明确:

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

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

“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感受不同:

“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产生情况和感受不同的原因:

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进细微深切。

  2.我们能比较一下感受变化的特点吗?

作者第一次感受是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第二次感受是仿佛和朋友对话,第三次感受是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3.作者是在赴法留学的邮船上创作的此文,看星的情况可以从第三段写起,那么前两个片段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

前两次为“我”表达“爱星天”情感打下了铺垫,起烘托作用。

  五、拓展训练

  作者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每位同学的人生阅历都存在个性差异,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再次放映星星闪烁的夜空,设置情境,然后要求学生写200字左右的短文,待第二课时交流。

   附板书:

繁星巴金

      情景感受

   第一次密密麻麻回到母亲的怀

      第二次群星密布朋友

      第三次半明半昧睡在母亲的怀里

                     

                 第二课时

  一、展示上堂课“望星空”语文活动成果

  全班范围内,教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小练笔(视情况可让3~5名同学交流)。

  学生评价后教师提出:

将自己的描写与巴金的描写进行比较。

  二、学生自主学习,读作者描写看星空的三个片段,并与自己的描写比较,从中发现问题。

  三、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师生共同探究

①作者在描写对象时既写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这就是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

有的同学自己的描写也有此特点。

  ②作者在描写事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增强了感染力。

  以上特点结合具体描写来分析。

  五、重点结合第三段品赏文章语言美

  1.读第三段,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

从思想情感、语言表达、谴词造句等方面去说理由。

  比如: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这句话以一个“悬”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不仅情趣盎然,而且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之情。

  2.尝试背诵第三段。

  六、语文实践

  1.同学们看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请写出来。

要求学习巴金描写事物的方法。

  2.全班交流。

  指名3~5位同学交流,并围绕目标作评价。

冰心诗四首

教学目的:

1.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诗歌

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

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

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

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

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

有关作品等)

二、学习《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

  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习《纸船》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

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

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

4.齐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五.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教师导入语:

这幅花美吗?

你羡慕它的明艳吗?

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

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

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二. 

1.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

2.讨论问题:

(1)“惊羡”一词什么意思?

可以换成“羡慕”吗?

“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

请说明理由;

(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3)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4)你能举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吗?

3.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泪泉、血雨

芽儿——————→明艳的花

      ↓艰辛、牺牲

人——————→成功的人(事业成功、荣誉夺目)

4. 

学生在领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形式:

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

三.学习第二首诗《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

2.你们能用素描速写笔法将这三小节的意象用三幅图画形象地表示出来吗?

「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画」

3.讨论问题

(1)找出诗中写色彩的词,体会其作用;

(2)这三小节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诗人以果树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用拟人、反复的方法借“芽”、“花”、“果”之口劝勉青年应该怎样做?

假如那青年就是你,你该怎么做呢?

教师总结、板书:

果 

↓ 

芽儿————→发展、学习提高 

树 

成 

花儿————→贡献、努力回报 

长 

过 

↓ 

程 

果儿————→牺牲、贡献社会 

5. 

配乐朗读《嫩绿的芽儿》

三. 

背诵四首诗(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四.教师小结:

1.总结一下“冰心体”小诗的特点 

  冰心的小诗,主要是歌颂母亲、自然、童真,这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主题,是她当时“爱的哲学”思想体现。

课文中的前两首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

后两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

四首小诗语言凝练,清丽。

五.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习”四。

古代寓言二则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方法;

讲读法

课时安排: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

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

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

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

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

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lǚ履suì

遂nì

ng宁度:

duó

量长短dù

量好的尺码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

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句,实际上为:

“宁信度,无信自也。

4、复述故事

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

二、查字典,读准字音。

sshè

涉jù

遽qì

契yǐ矣ruò

三、作家、作品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

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此书语言精练,《史记·

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四、重点语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

有涉江(的)楚人。

2、是吾剑之所从坠。

注:

(1)是,指示代词,这儿。

(2)所·

·

者,·

的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意思是:

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若,像。

(2)“不亦……乎?

”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5、写法评析:

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

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

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四、讨论

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

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往事依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三、教学用具:

录音机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从《为你打开一扇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

   学生交流自己和文学的一段难忘往事,引入课文,简介作者.

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不明白意思的词语.

(师生讨论解决)

2、分组讨论.

(1)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已的哪些往事?

(一句话概括)

读<

<

水浒传>

>

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

南归>

(2)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3)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

承上启下的句子(学生一起朗读)

三.品味语言,明确主旨,欣赏背诵.

1、生默读课文,画出好词佳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交流讨论)

2、生齐读第四段,再背出一两句读过的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

3、根据课文第五段描写的情景,背诵<

(学生表演,评价,集体背诵)

1、请一位同学朗诵新诗<

(教师作指导)

2、体会作者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位老师讲课时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写好后全班交流评价)

3、考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教师明确)

(1).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2).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4、说说自己课外读过哪些好书,推荐给大家(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词语和句子

2、课外搜集名人好读书的事例.

拓展资料

1、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196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系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八,九届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教育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

语文教苑耕耘录>

<

语文园地拾穗集>

作文讲评五十例>

于漪教案选>

等等.

2、辛弃疾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有<

稼轩长短句>

.

幼时记趣

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

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教具学具:

多媒体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

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

(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余 

明察秋毫 

故 

和 

拟 

强 

怡然称快 

其 

必 

之 

则 

然 

(3)特殊句式:

群鹤舞(于)空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 

作……观 

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4段:

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

(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于 

神游 

庞然大物 

方 

盖 

拔山倒树;

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 

以……为 

……为所…… 

8、朗读课文第三、四段,指导朗读 

9、齐读课文 

10、总结:

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11、作业:

(1)抄写不认识的字 

(2)练习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